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脫貧攻堅,基礎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建縣,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贛縣,屬豫章郡,縣治益漿溪。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九江郡復豫章郡名。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分豫章置廬陵郡,贛縣屬之。
三國,
孫吳嘉禾五年(236年)分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贛縣屬之。同年析贛縣地置平陽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改南部都尉為南康郡,贛縣屬之。太康末(289年)縣治徙葛老故城(今贛州市章貢區水東一帶)。
東晉,永和五年(349年),郡、縣治徙章貢二水間(今贛州市區)。劉宋改郡為國,贛縣屬南康國。齊復南康郡,梁、陳因之。陳時贛縣與南康縣互易名。
隋,平陳廢郡為州。開皇九年(589年),因虔化水取名虔州。同年平固縣歸併贛縣。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復稱州,贛縣仍屬虔州。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析贛縣7個鄉(原平固縣地)置興國縣。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因“虔”字為虎頭,含殺意,非佳名,奏準取章貢二水合流意改稱贛州。元屬贛州路。
中華民國時期先後直隸省、贛南道、第十一行政區、贛南專區、第九行政區、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14日,贛縣解放,成立贛縣人民政府。同時析贛州鎮設立縣級贛州市。贛縣區先後隸屬贛州分區、贛西南行政區、贛南行政區、贛州專區、贛州地區、地級贛州市。
1969年7月,縣城由贛州市徙梅林鎮。
2016年10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通知,按國務院有關批覆精神,同意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以原贛縣的行政區域為贛州市贛縣區的行政區域。
2016年12月28日,贛州市贛縣區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贛縣區內行政區劃,自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至清末,行坊、鄉、都、圖制。城區設8個坊,即東坊、南坊、西坊、北坊、城東坊、城西坊、水東坊、水西坊。城外設6個鄉,即四會鄉、大由鄉、章水鄉、雲泉鄉、長興鄉、愛敬鄉。坊、鄉下均設圖,鄉、圖之間置都。
清同治年間設8坊、6鄉、50都、109圖。每圖10甲,每甲10戶。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3年(1914)改劃全區為10個區團。至民國36年,全區共有43個鄉(鎮),轄485個保、5147個甲。
民國十九年(1930年)五月,贛縣區蘇維埃政府在江口成立。轄白鷺、田村、清溪、良口等區。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擴大到18個區,120多個鄉,轄區內人口約20萬。現區轄的韓坊、王母渡、小坪和陽埠鄉的部分地區,當時成立了牛嶺區、南區和下南區,共17個鄉,屬信康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區、鄉、村制。全區設韓坊、桃江、大埠、沙石、水西、沙地、湖江、水東、茅店、江口、南塘、龍口12個區,1950年6月全面劃鄉,設定11個區,116個鄉、833個村。1958年9月,全區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成立17個人民公社和1個墾殖場,區、鄉全部撤銷。1984年5月,實行政社分設,建立鄉人民政府,下設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1986年,全區共設1個鎮、20個鄉、305個行政村、3190個村民小組。1988年,田村、江口、王母渡鄉撤鄉建鎮。1989年,沙地鄉撤鄉建鎮。1989年12月,湖江鄉分設湖江、湖新、古田3個鄉。1991年,沙地鎮分設攸鎮鄉。1994年起,南塘(1994年)、吉埠(1995年)、茅店(1996年)、五雲(2000年)相繼撤鄉建鎮。
2000年,全區有9個鎮、15個鄉,315個行政村,3224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社區。2011年11儲潭鄉撤鄉設鎮,2015年1月韓坊鄉撤鄉設鎮,全區設12鎮(梅林、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王母渡、沙地、五雲、湖江、儲潭、韓坊),7鄉(大埠、陽埠、大田、長洛、石芫、三溪、白鷺),276個行政村,3237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社區。
2016年10月,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以原贛縣的行政區域為贛州市贛縣區的行政區域。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贛縣區下轄12個鎮,7個鄉,1個開發區。贛縣區人民政府駐梅林鎮梅林大街5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60704100000 | 梅林鎮 |
360704101000 | 王母渡鎮 |
360704102000 | 沙地鎮 |
360704103000 | 江口鎮 |
360704104000 | 田村鎮 |
360704105000 | 南塘鎮 |
360704106000 | 茅店鎮 |
360704107000 | 吉埠鎮 |
360704108000 | 五雲鎮 |
360704109000 | 湖江鎮 |
360704110000 | 儲潭鎮 |
360704111000 | 韓坊鎮 |
360704201000 | 陽埠鄉 |
360704202000 | 大埠鄉 |
360704203000 | 長洛鄉 |
360704204000 | 大田鄉 |
360704207000 | 石芫鄉 |
360704208000 | 三溪鄉 |
360704209000 | 白鷺鄉 |
360704400000 | 江西贛縣經濟開發區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贛縣區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中部,
贛江上游,東鄰
于都縣、
安遠縣,南接
信豐縣,西連
南康區、贛州市
章貢區,北與
興國縣、吉安市
萬安縣接壤。縣境最南為
韓坊鎮黃田背村,距縣城78千米;最北為
白鷺鄉劉屋村,距縣城69千米;最東為
三溪鄉田徑村,距區中心56千米;最西為
沙地鎮三田境村,距區中心63千米。介於北緯25°26′—26°17′,東經114°42′—115°22′之間,南北長約91千米,東西寬約34千米,總面積為2993.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贛縣區境域屬丘陵山地。地勢東南高,中、北部低,東部和南部重巒迭嶂,迂迴起伏,其間夾有山間條帶狀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中部和北部多為丘陵,大小河流縱橫其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
地貌
贛縣區境內地貌屬中低山丘陵地形。不同岩性的抗風化及抗侵蝕能力的差異形成不同地形、地貌形態。
變質岩區一般抗風化能力強,多為高山峻岭,植被條件好,無明顯流失,全區約有1565.3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52.4%。花崗岩區易風化,風化層厚,多為山頂渾圓的低山丘陵,植被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全區約有1057.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35.4%。砂礫岩(頁岩)區,不少頁岩易於風化,一般地形較平緩,多為緩丘崗地。
岩性和構造奠定了贛縣區地形地貌發生髮展的基礎。東南、東北邊緣地勢高峻,並逐漸向西北方向傾斜,群山重迭,迂迴繞綣。境內有平江、桃江、貢水、贛江4大主流,錯綜其間,彼此切割成贛州盆地和桃江、韓坊、田村等大大小小的盆地和山間條帶狀谷地。境內主要地貌類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崗地5種。
中山地形
分布在贛縣區東南面的長洛、大埠、小坪鄉及北緣田村瑞峰山周圍,及西緣與章貢區交界處,海拔在800米以上,相對高度500米,面積119.50平方千米,占總土地面積的4%。其間8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為水雞崬,達1185.2米,為縣境最高點。
低山地形
海拔在500—800米之間,相對高度300—500米。主要分布在贛縣區大埠、韓坊、長洛、大田、吉埠以及茅店、湖江、石芫、白石、田村等鄉鎮邊緣地區。五雲、沙地、陽埠、王母渡等鄉鎮也有小面積低山。面積878.2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9.4%。
高丘地形
海拔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50—100米,遍布全區各地。面積1389.06平方千米,占贛縣區總面積的46.5%。
低丘地形
海拔在200—300米之間,相對高度20—50米。主要分布在平江、桃江、貢江、贛江沿河兩岸。面積400.29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3.4%。
崗地和平原地形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10—20米。主要分布在4大主流及其主要支流的丘間盆地,一般呈饅頭狀散布或壠狀相間平列,坡度和緩,面積200.1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6.7%。湖江鎮古田張屋村海拔82米,為區境最低點,也是贛南最低點。
山脈
贛縣區境屬南嶺山系。東南與東北面,九連山、武夷山脈經南康、信豐、於都和興國等縣逶邐入境,兩兩成對地向桃江、平江和贛江傾斜;西北面,羅霄山經萬安、南康等縣蜿蜒入境,甸臥在贛江的西岸。區境內的山脈主要有5條。
九連山余脈:贛縣區東南部2條山脈是龍南九連山的余脈,分別沿桃江的兩岸向北延伸。東岸的一條經由韓坊、王母渡、小坪、大埠、長洛、大田,到江口的貢水南岸結束。這條山脈為區境內的主要山脈,全長55千米,寬約15千米。整條山脈中,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其主峰就是小坪鄉的水雞崬(海拔1185.2米)。沿桃江西岸的一條經由陽埠、王母渡、大埠,到大田鄉的貢水南岸結束,全長約35千米,寬約3千米。這條山脈上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4座。
武夷山繫於山余脈:贛縣區東北部2條屬武夷山繫於山的余脈,分別沿平江兩岸向西南延伸。東岸的一條經由三溪、南塘、吉埠,到江口貢水北岸結束,全長約20千米,寬大約5千米。這條山脈中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3座。西岸的一條經由白鷺、田村、南塘、吉埠、白石、石芫、湖江、儲潭、江口,到茅店貢水北岸結束,全長約35千米,寬約6千米。這條脈上較高的山很少,只有田村與萬安縣交界處的瑞峰山海拔是823.3米。
羅霄山系諸廣山余脈:贛縣區西北部屬羅霄山系諸廣山余脈,在區丁北,自章貢區、南康市入境,沿贛江向北延伸,經由五雲、沙地等鄉鎮,甸臥於贛江兩岸,長約15千米,寬約5千米,有海拔600米以上山峰8座。
氣候特徵
贛縣區屬中亞熱帶丘陵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2014年,平均氣溫20.6℃,比歷年平均值偏高1.0℃,年日照總時數1977.5小時,比歷年平均值偏多225.7小時,年總降水量1104.0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少342.3毫米。
氣候特徵
贛縣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太陽輻射較弱,冷暖變化顯著,降水變率大。即,春早夏長,秋短冬暖,春夏之交多洪澇,秋冬兩季雨量稀。
四季特徵
贛縣區春季氣溫漸升,雨日漸多,往往寒暖交替,氣候多變,常有陰雨和低溫天氣出現,時有冰雹發生,春末夏初相對濕度最大,進入霉雨季節;
夏季海洋季風強盛,天氣高溫高濕,形成大範圍降雨或暴雨,為年降水量集中的時間,盛夏與伏秋季節天氣炎熱乾旱,但有時受颱風影響,出現颱風雨或颱風暴雨,有時也出現地區性的對流性不穩定的雷陣雨,歷時短,範圍不大;
秋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弱,受北方乾燥冷空氣控制,秋高氣爽,晝夜溫差較大,濕度小,有小陽秋天氣;
冬季天氣乾燥寒冷,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有時會出現陰雨天氣,但降雨量不大。
水文概況
贛縣區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贛江上游區。境內有贛江、貢江、桃江和平江4大河系。把全區分成4個水域。平江、桃江注入貢江,貢江匯章江入贛江。境內河網密布,有大小河流708條,總長度2383千米。其中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02條,主流在縣境內共長182.7千米。平均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為0.8千米。
桃江、平江、貢水、贛江,分別由居龍灘、翰林橋、峽山、棉津水文站監測記載這4條主要河流的水位、流量等各種水文資料數據。各站的年最高、最低水位變幅多數為5—10米,各站年最高水位大多出現於4—6月,最低水位多出現於11月至來年1月。各站全年最大、最小流量出現的月份與水流變幅月份相同。1986—2000年,全區平均年降水量為1398.3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天數為165天。2011年,年均降水量1870.3毫米,最多時6月,為285.6毫米,最少時10月,為10.7毫米。2014年,年均降水量1104.0毫米,最多時5月,為305.8毫米,最少時10月,為0.5毫米。河川徑流量和降水量的變化規律相似,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每年4—9月為汛期,防汛任務艱巨。全區地表水資源量為20.88億立方米(含農業灌溉用水還原量在內),人均和畝均水量分別為4910立方米和5153立方米。
贛江
贛江是贛縣區境第一大河,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主流貢水,發源於贛閩交界的武夷山石寮崬(石城縣南)。流經瑞金、會昌、於都、贛縣,在章貢區北與章水匯合始稱贛江。章貢區以上為贛江上游。章貢區以下到吳城河段為贛江幹流。贛江在贛縣區自儲潭鎮陳屋入境,北流經五雲、湖江、古田、沙地、攸鎮,在小良崬入萬安縣境。縣境內河長45千米。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5條。
貢水
貢水又稱貢江,是贛江河源。漢時稱湖漢水。流經瑞金、會昌、於都,沿途納湘水、濂水、梅江等支流。自江口徐屋入境,流經江口塘納平江、茅店信豐江口納桃江,於梅林鎮章貢村入章貢區。縣境內河長36千米,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條。
桃江
桃江也稱信豐江,是貢水一級支流。發源於贛粵交界九連山脈冬桃山東麓,流經全南、龍南、信豐,流經王母渡觀音山下入境,經王母渡、大埠、大田、茅店信豐江口注入貢水。區境內河長67.7千米,有集雨面積10千米以上支流38條。
平江
平江又名瀲江,是貢水一級支流。發源於興國縣和寧都縣交界桂花山東麓。流經興國,至南塘石院村入境,經南塘、三溪、吉埠、江口,於江口塘注入貢水。區境內河長34千米。平江是全國第二條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24條。
土壤類型
贛縣區土壤共有7個土類,15個亞類,51個土屬,96個土種。主要土類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黃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
自然災害
贛縣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水災、旱災、蟲災、風災、冰雹災和雷電災。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贛縣區水資源較豐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過境水三個部分。地表水平均徑流深650毫升,地面徑流量19.34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動量,據估算為4.49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23.1%。區內4大河流由外縣入境,徑流量年平均為270.7億立方米。
2014年,贛縣區山塘總計9765座,蓄水量180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987公頃。有水庫65座,蓄水量6169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9座,小(二)型水庫55座。
土地資源
贛縣區山地黃壤面積1939.4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65%。紅壤面積22.21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74.34%。是全區主要土類。紫色土面積1.33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46%。草甸土面積1202.74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40%。石灰土面積228.34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8%。2014年全區總耕地面積28386.67公頃,其中水稻土面積2.48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2.07%,耕地總面積的87.36%,是全區主要耕作土壤。
2014年,贛縣區土地總面積29.93萬公頃,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79%,人平土地0.47公頃。其中山地面積為23.93萬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79.95%;水面1.57萬公頃,占總土地面積5.25%;村莊道路22.39萬公頃,占總面積74.81%。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贛縣區礦產資源有
鎢礦、
銅礦、
煤礦、
稀土、
石灰石、
金礦、
瑩石等20多種,經地質堪查成型的礦床18處。尤以煤、稀土、鎢儲量豐富,品位較高,是贛南的主礦區。
人口
截至2016年末,贛縣區戶籍人口為65.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7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贛縣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67.7億元,增長9.2%;財政總收入22.04億元,同口徑增長7.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4億元,同口徑增長9.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187.28億元,增長13.5%;實際利用外資1.09億美元,增長10%;出口總額2.85億美元,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91億元,增長12.8%;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741元和9542元,分別增長9.45%和11.1%。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贛縣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5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市第3位。一是工業投資增勢較快。工業投資完成39.23億元,同比增長56.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了84.1個百分點,排名全市第四。二是產業結構繼續調整。三次產業投資之比由上年的3.7:18.0:78.3調整為3.7:23.8:72.5。
財稅收支
2016年,贛縣區財政總收入21.19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4億元,下降2.5%。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4.5%,下降1.0個百分點。2016年,贛縣區各項稅收收入9.54億元,增長5.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95億元,增長14.2%。其中,民生類支出36.2億元,增長16.25%,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88.4%,比上年提高30.4個百分點。
人民生活
2016年,贛縣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88元,比上年增長10.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32元,增長8.50%。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7.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7.3%。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漲幅同比上漲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比上年提升了2.3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菸酒及用品價格比上年提升了2.4個百分點,衣著價格比上年提升了1.4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價格比上年提升了0.2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比上年提升了0.7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6年,贛縣區糧食播種面積56.01萬畝,比上年減少0.43萬畝;烤菸面積0.46萬畝,增加0.12萬畝;蔬菜類9.88萬畝,增加0.58萬畝;花生面積2.45萬畝,增加0.12萬畝。糧食產量19.33萬噸,比上年增長0.51%;蔬菜產量14.13萬噸,增長6.70%;瓜果產量1.11萬噸,下降15.40%;水果產量4.21萬噸,下降1.54%。其中臍橙產量3.37萬噸,增長1.39%。
畜牧業
2016年,贛縣區肉類總產量4.95萬噸,比上年增長7.01%。生豬年末存欄24.13萬頭,下降36.6%,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2.84萬頭,下降21.1%。生豬出欄47.49萬頭,增長4.2%。
漁業
2016年,贛縣區水產品產量1.59萬噸,增長2.1%。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贛縣區投入50多億元,“五路兩橋”等市政基礎設施順利推進,新建標準廠房31.5萬平方米。舉辦稀金谷專題推介活動24場,簽約21個首位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33.16億元;成立項目落地辦,實行“保姆式”代辦制度,推進17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或在建;設立3億元“百福工業貸”,五個信貸通融資貸款19.08億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2家,總量達115家。
建築業
2016年,贛縣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8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8%,同比增長9.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贛縣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73億元,同比增長13.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27億元,增長5.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9.33億元,增長14.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29億元,增長35.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0.84億元,增長3.7%。分地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90億元,增長15.2%;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84億元,增長4.5%。
對外經濟
2016年,贛縣區實際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1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個,實際進資52.93億元,增長11.0%;實際利用外資9883萬美元,同比增長10.3%。實現進出口總額為36672萬美元,總量排名全市第4位,增長3.9%。其中出口總額為27568萬美元,總量排名全市第4位,增長4.0%。
房地產業
2016年,贛縣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1.81億元,比上年增長46%。房屋施工面積102.56萬平方米,增長3.6%;房屋竣工面積4.65萬平方米,下降62.7%;商品房銷售面積33.72萬平方米,增長56.4%;商品房待售面積11.22萬平方米,下降17.7%。商品房銷售額18.87億元,增長69.3%。
旅遊業
2016年,贛縣區國內旅遊人數225.1萬人次,增長13.1%。旅遊總收入11.01億元,增長2.4%。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07.71億元,比年初增加43.81億元,增長26.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37.38億元,比年初增加19.84億元,增長16.9%。各項貸款餘額144.17億元,比年初增加36.55億元,增長34.0%。
交通運輸
交通
2016年,贛縣區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7.87億元,比上年增長4.3%。
贛縣區處在贛州市區的“二環線”上,是閩南9市、贛州市東部8縣(市)下贛州、上京九、達105國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經濟成長帶和贛龍鐵路經濟成長帶的十字交匯點,境內贛江通達長江至海外;105、323國道和贛粵高速公路縱橫縣境連線東南沿海開放城市。
公路
鐵路
航空
贛縣區距
贛州黃金機場約23千米,贛州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昌等地的往返航線。
運輸
2016年,贛縣區公路貨物運輸量530萬噸;運輸周轉量170080萬噸千米。公路旅客運輸量652萬人次,增長39.6%;運輸周轉量35294萬人千米,增長17.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贛縣區先後與江西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中國稀金(贛州)新材料研究院開工在建。引進了唐任遠、朱蓓薇、張發饒等院士和國家“千人計畫”專家相繼設立工作站。國家高新區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全國綜合排名前移9位。
教育事業
2016年,贛縣區普通高中招生4251人,在校學生11774人,畢業生3141人。普通國中招生11493人,在校學生30991人,畢業生8806人。普通國小招生9106人,在校學生62626人,畢業生11097人。
文體事業
2016年,贛縣區舉辦首屆殘疾人運動會。廣播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32212戶。2016年,贛縣區我區被中央台新聞頻道播發新聞8條、電台用稿5條;省電視台用稿58條、電台用稿24條;市電視台用稿228條、電台用稿177條。
衛生事業
2016年,贛縣區投入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41253萬元,同比下降4.36%。全區擁有衛生機構39個,其中,醫院1所,衛生院24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073張,衛生技術人員2153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623人。
社會保障
2016年,贛縣區發放失業保險78.6萬元,有就業能力的零就業家庭就業率達到100%。改擴建10個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1129名五保對象。五大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6.39萬人,征繳社保基金3.63億元。共發放救助款1.69億元。
脫貧攻堅
2017年,贛縣區共投入扶貧資金11.34億元,其中,整合財政涉農資金5.05億元、國開行貸款4.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綠色通道”,200萬元以下扶貧項目全部實行公開搖號,實施“百千萬”工程,幫扶2101戶貧困戶發展富民產業;建立扶貧車間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帶動4075個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完成8個貧困村退出,2500戶、10036個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5.6%。
基礎建設
2016年,贛縣區新增城區面積2平方千米,新增城鎮人口9900人,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8.8%。投入9.29億元,城市出入口和廊道靚化、文體中心等9個項目竣工。投入2.5億元,新建梅林濕地公園二期、馬口生態公園等14個城市綠地。投入5500萬元實施梅林大街升級改造示範工程,打通梅林大街東延、城南大道東延等9條城市“斷頭路”。開展查違拆違集中整治百日攻堅活動,拆除違法違章建築25.7萬平方米。拆除20.64萬平方米農村“空心房”。投入5500萬元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配備1500名鄉村保潔員,90%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完成109個行政村148個村點的整治建設任務。客家大橋、興贛高速正式通車。投入1.93億元,完成25戶以上通自然村水泥路648.2千米。
歷史文化
語言
搶打橋
贛縣區白鷺村獨有的一種古老的習俗。月初七迎彩燈結束後,緊接著就是有一群赤膊短褲的彪悍後生,簇擁一個“井”字形的粗大的木架——打轎,竄到祖堂——世昌堂上,點燭焚香之後,禮炮轟鳴,鼓樂喧天,眾手高擎打轎,三起三落,重重地擊地三下,雷爆般怒哄三聲:“發!發!發!”人潮便決堤山洪般地湧出祖祠來到祠外廣場。參加爭奪的勇士使出吃奶的力氣,把打橋搶往各自的目標——事先拜託他們幫忙的,準備領打轎的那戶人家。
打轎象徵“打(大)發”,大家都以領到它為榮。尤其是那祈求添丁生子的家族,願望更加迫切,企圖領到打轎,帶來好運、心想事成。想領打轎的人越多,搶打轎之戰就越激烈。搶打轎常常通宵達旦,才見分曉。
擂茶
這一習俗一般只在
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
放添丁炮
每年春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和民俗研究學者相約贛南,不辭勞累,遊走在贛南的圍屋、鄉村田園,尋覓獨特的客家年俗,而獨特的客家“添丁炮”場景更是他們不會錯過的。
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間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民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
中秋佳節燒瓦塔
在贛縣區梅林鎮、白鷺鄉、田村鎮等一帶,當地客家人在一古廟前舉行了隆重的民俗表演燒瓦塔活動,以喜迎中秋佳節的到來。
手工造紙工藝
手工造紙又叫“土法”造紙,是指由發明造紙術經歷代流傳的,不用機械或僅用非常簡單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
迎彩燈
“迎彩燈”作為贛南
客家人的傳統,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贛南客家人祈福的一種形式。
風景名勝
贛縣史悠久,歷史文化、
客家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蹟眾多。田村大寶光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鷺明清古民居建築群、湖江夏府戚氏宗祠保存完好。白鷺官村商周遺址、南朝齊墓、漢朝契真寺、唐朝寶華寺、西晉儲君廟、後梁麂灘妙高寺、宋代夏府宗祠群、清初文昌閣等歷史名勝,久負盛名。境內有獅子岩、丫機崬、菩提山、石林山、文峰山、金雞洞、大湖洲、小湖洲、馬口森林公園、贛南“小廬山” 小坪寶蓮山風景區、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景區等自然景觀,並建有客家人民廣場、
客家文化城、贛南客家名人園、贛南客家名俗園等人文景觀。
贛縣境內紅色旅遊景點豐富。有“
江口會議舊址”、江口貿易分局舊址、白鷺福神廟紅軍軍團長以上會議舊址、田村“進士第”舊址、三十年代初國民軍建的碉堡永固樓、紅軍長征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戰鬥發生地、長征路上渡過的第一條江——桃江、大埠暴動舊址等22處。
| 寶華寺 創建於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原名西堂寶華禪院,明朝始稱寶華寺,位於贛縣田村鎮東山村龔公山,距田村圩鎮約8千米(15華里)。昔為隱士龔亮棲所,為當時的江南名寺。該寺建在群山環繞之中,清淨幽雅,風景獨特。今存三殿,雄偉莊嚴。寺內有十大寶:大寶光塔、出木井、古鼎錘、千人鍋、龍泉井、千年杏、千年柏、千年松、四方竹、靈照女蓮。 |
| 契真寺 契真寺初名“棄假寺”,後名“契假寺”,復改“契真寺”。現契真寺羅漢殿佛座中有五言詩云“漢代棄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記述;寺內藏古聯“漢朝契假寺,秦代天叢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棄假寺初建於田村村北的天叢山。建寺初期非常簡陋,香火不旺。漢代有十八儒生投宿於寺,遺下十八真經,即現存的十八部《佛名經》,香火始轉旺盛。至唐,遷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銅鑼窩(即今址),始改名為“契真寺”。 |
| 儲君廟 位於贛縣儲潭鄉圩上,歷史悠久,素有“千里贛江第一廟”之美譽。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晉刺史朱瑞置儲君於此,故而得名。古廟占地二千多平方米,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廟前刻有《廣濟古廟》、《唐朝勒封》等旨牌。儲君廟不僅是道教聖地,而且是古建築的傑出精髓。其廟有一角倒塌,後經多次修補都自動倒掉,無法修回原貌。儲潭鄉還有儲山、天宮寺、儲君閣、贛州八景之一的“儲潭曉月”就在這裡,是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
| 白鷺村 位於贛縣區最北端,毗鄰興國和萬安,有一腳踏三縣之稱。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築,以及濃厚的贛南客家文化。白鷺村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歷經860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規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2006年9月18日,湖南閉幕的中國郴州生態(民俗民居)旅遊節上,贛縣白鷺村被評為中國十大古村之一。 |
| 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生態園 位於贛縣區三溪鄉北部的寨九坳村,也是三溪鄉與南塘鎮及興國縣龍口鎮三地交界處。旅遊區距離三溪圩鎮7千米,至縣城50千米,到贛州市城區57千米。寨九坳—定光山一帶丹霞地貌面積約有3平方千米。在旅遊區範圍內,主要發育有以中立崩塌為主而形成的丹霞赤壁;有以地表水切割為主形成的一線天和溝谷(過水岩);有以物理風化為主形成的穿洞、額狀洞(涼傘山);有以岩塊亂石為主構成的景觀,如“坐井觀天”、“八卦陣”等;有以肖形地貌為主構成的景觀,如象鼻石、酒罈山、馬鞍山、神龜山、仙女靠背、金童石(神仙柱)、玉女岩等。 |
地方特產
贛縣區特產有:
沙地板鴨、
陽埠腐竹、無則添魚絲、贛南蜜餞、荸薺糕、吉埠貢芋、汶溪綠茶、甜菊糖、湖江蜜棗、田村溫柑、南塘臍橙、茅店葡萄、儲潭果薺、韓坊香菇、長洛蜜糖、贛縣茶油、王母渡紅瓜子等。還有黃元米果、倒菜、擂茶、燙皮、蝴蝶魚、糯米酒等
客家小吃,品種繁多。
著名人物
曾幾(1085—1166)南宋詩人。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
劉大煜(1906—1982)
田村鎮,解放軍後勤學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賴傳珠(1910—1965)
大埠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羅亦經(1911—1991)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4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
廖容標(1912-1979)
韓坊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徐光華(1913—2010.6.6)河南省軍區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保山(1915—1972)南塘鎮清溪村人,總參謀部三部原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謝鏜忠(1916-1989)
南塘鎮人,武漢軍區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游好揚(1916-1991)瀋陽軍區原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鐘登華(1963—)梅林鎮人,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任
天津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局級)。2016年9月,任天津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