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在空間規劃中的套用》是一本2023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岸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在空間規劃中的套用
- 作者:陶岸君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1日
- 頁數:16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76603408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在空間規劃中的套用》是一本2023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岸君。
3、形成的《全國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成果被各地廣泛套用,對各地編制國土規劃等相關空間性規划起到基礎支撐作用,助推形成綠色發展的國土空間規劃方案。4、形成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方法和部分地區評價成果,為落實中財辦改革要求...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前提和基礎,是完善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科學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轉變生產生活方式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按照《...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方法指南》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傑。內容簡介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簡稱“雙評價”)是空間規劃的基礎性工作,在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決策和規劃科學性...
一是構建了規範、可行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與標準體系。從服務科學發展和資源環境管理決策出發,釐清界定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內涵,創新構建了資源環境“分級-分類-分層次”評價體系,系統總結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套用方向,規範編制...
《國土空間“雙評價”及其規劃編制套用研究》基於“生態為底,底線管控,實用科學”的原則,在市縣層面深化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中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研究架構,在瀋陽市、溫州市、興安盟兩市一盟進行了“雙評價”和國土...
理論與方法:以實踐為依託,構建完善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指標及方法體系。 套用與實證:《北京市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是北京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題研究之一,重點掌握北京市土地資源對於人口增長、經濟建設、生態平衡等的支撐程度...
提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科學重建的準則,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的理論方法為基礎,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注重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全面系統科學評價了地震災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該研究提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國土資源空間適宜性評價(雙評價)技術被國土資源部印發實施的《省級國土規劃編制要點》充分採納,為原國土資源部指導和推進全國省級國土規劃以及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經驗借鑑。以該研究作為支撐編制的...
由於單因素承載力不能反映生態系統的整體承載狀況。因此,《經濟管理學術文庫·經濟類:區域承載力評價方法及套用》將環境、資源、經濟等因素綜合起來,介紹了區域綜合生態承載力的評價方法,並利用評價方法中生態足跡法、狀態空間法、主成分...
編制空間規劃。系統梳理各類空間性規劃內容結構,研究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編制省級空間規劃的技術路徑,探索“多規合一”的實現形式。按照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在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基礎上,結合省域空間規劃前期研究成果...
《全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評價》是由黑龍江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狄春、關國鋒、鄭浩、李宏、羅奇雲、徐恩宇、湯永玲、王語檬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項目針對黑龍江省實際,圍繞落實國家對...
環境承載力是指生態系統所提供的資源和環境對人類社會系統良性發展的一種支持能力。主要特徵 客觀性和主觀性 客觀性體現在一定時期、一定狀態下的環境承載力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評價的,它是該區域環境結構和功能的一種表征;主觀...
本項目主要形成5項成果:一是提出了分級-分區-分層次評價的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體系,系統編制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技術與方法指南》。二是開展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2個典型地區實踐研究,提出了經濟區資源利用與...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南(試行)》,於2020年1月發布。,1.項目背景 我所2014年以來,始終致力於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三區三線劃定及一張圖繪製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對雙評價技術方法,不斷完善,...
這些技術方法涵蓋了景觀規劃設計的全過程,例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通風廊道分析、生態安全格局分析、用地適宜性評價、三維場地分析、三維地形構建、景觀視域分析、交通網路構建、綠道選址、空間句法、城市模擬等。 [2]...
堅持人口資源環境同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統籌保護與利用,開展全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科學研判首都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資源本底,市域“兩線三區”空間管控格局基本穩定。堅持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
2.3 國外的空間規劃 2.4 中國的空間規劃 3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內容 3.1 目的作用 3.2 總體架構 3.3 規劃總則 3.4 規劃內容 3.5 規劃成果 4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方法 4.1 總體概述 4.2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 4.3 ...
《中國重要生態功能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與方法》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紅旗。內容簡介 本書是原國土資源部“生態型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全書可分理論方法篇和實例研究篇。在理論方法篇中,...
科學測算了基於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國土開發適宜性評價的最適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和生態用地規模,提出了國土整治與土地利用調控措施,最佳化協調了多用途適宜空間,科學確定不同層級區域主體功能,劃定了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和...
《中國重要生態功能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研究》是201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紅旗。內容簡介 本書開篇全面系統地總結分析資源環境承載力概念的定義與特點及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結構,從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的要素識別角度...
該實驗室主任付英表示,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將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完善中長期發展規劃。服務“三深一土”國土資源科技創新戰略,拓展重要地區、海岸帶資源環境綜合研究,推進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監測預警工作。
即在政策法規制定之後,項目實施之前,對有關規劃的資源環境的可承載能力進行科學評價。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分析規劃中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根據環境資源對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實際支撐能力提出相應措施。通過規劃環評,能夠有效設定整個區域的...
統一目標指標,綜合各類空間性規劃核心管控要求,科學設計空間規劃目標指標體系。統一管控分區,以“三區三線”為基礎,整合形成協調一致的空間管控分區。(三)開展基礎評價。開展陸海全覆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基礎評價和針對不同主體功能定位...
以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轉型發展為目標,立足全市資源稟賦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各類空間和資源要素,最佳化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格局,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和利用效率,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高質量生產生活方式。充分體現國土空間規劃在...
在區域發展和空間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區域規劃、國土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領域開展經濟地理學理論方法和套用實踐的探究。科研成果 主持了“全國主體功能區劃”研製工作,主持了國家汶川、玉樹災後重建規劃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