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方法與套用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方法與套用》是由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方法與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 主要完成人:賈克敬、祁帆、林良俊、徐小黎、白曉飛、張輝、田志強、朱鳳武、馬震、張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9004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9-2-31
榮譽獎項,項目摘要,

榮譽獎項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一、項目背景和研究目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為進一步夯實國土空間綠色發展的科學基礎,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聯合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組織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二、工作過程與創新成果
1.完成了以“五市五區域”為樣點的評價方法探索工作
本項目在十二五時期,先後在蘭州、南昌、上海、呼和浩特、雅安等地市及桂西資源富集區、長株潭城市群、江蘇沿海地區、杭嘉湖平原、山東半島等區域開展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探索工作,並形成相關評價成果。
2、形成了評價技術要求
在“五市五區域”為樣點的評價探索基礎上,系統總結梳理了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的指標體系、技術方法及套用方向,形成了《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要求(試行)》(土地部分)。
3、完成了7省市的評價技術驗證工作
以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要求(土地部分)為指引,在7個試點省份(天津、山東、福建、內蒙、江西、甘肅、四川)開展土地綜合承載力評估技術方法驗證工作,形成相關基礎數據集、評估報告及技術方法修改建議。
4、開展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綜合承載力評估
以試點省份縣域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技術成果和工作經驗為基礎,收集土壤普查、農業普查、森林資源清查、水利普查、環境質量監測、地質調查,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生態功能區劃、水資源綜合區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等成果和資料信息。以縣域和市域為評價單元,綜合評價以建設用地壓力狀態指數、耕地開發壓力狀態指數為核心的關鍵指標,根據不同類型縣域和市域的指標合理值範圍,綜合分析測算和確定土地承載狀況等級,解析土地綜合承載力超載的主要原因,提出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對策建議。
5、完成全國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充分利用我部在國土資源環境方面積累的全覆蓋、高精度、多要素海量數據(範圍覆蓋全部陸域國土,精度多為1:1萬比例尺,要素包括土地、地質環境和地下水資源等),緊扣國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國土資源戰略和政策制定等套用需求,運用底線思維和短板原理,建立科學的、解釋性強的評價技術方法,形成具有權威性和信服力的評價結論。
三、成果套用
1、在項目研究成果基礎上,形成了《京津冀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報告》,成果得到張高麗副總理高度認可,批示“要重視和用好評價成果,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專家諮詢委員會認真研酌。”
2、基於研究成果形成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要求(試行)》(土地部分),在各地開展的廣泛實踐中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3、形成的《全國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成果被各地廣泛套用,對各地編制國土規劃等相關空間性規划起到基礎支撐作用,助推形成綠色發展的國土空間規劃方案。
4、形成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方法和部分地區評價成果,為落實中財辦改革要求,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工作提供了基礎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