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經營風險管理

資本經營風險管理

資本經營風險管理是指企業研究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與可能帶來的風險,對這些不確定性進行預測、防範、控制和處理,以最小成本確保企業資本運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性的一種管理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本經營風險管理
  • 類型:經濟術語
風險管理特點,過程,基本機制,

風險管理特點

柔性化
風險管理是一種柔性化的活動,具有較強的轉換變通能力。也就是說,民營企業應該根據各種不同的風險狀態,通過改變經營行為中的某些關鍵環節及要素結構,實現功能的轉換和重整,使經營管理活動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風險環境要求。
風險管理的柔性化特徵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那就是應當在資本經營決策的起始,預先對資本的運作規劃進行理性設計,一方面要保證計畫方案的執行可行性,即有相應的硬性指標要求,如預期的收益值、資本經營的增長比率等;另一方面又要使資本經營規劃留有餘地,以便在遇到風險情況時企業的整體資本經營活動能隨機應變,使自身所受的干擾趨於最小,這就要增強資本經營規劃的應變性。
滿意化
由於風險屬於非結構化問題,這類問題本身很難精確定義,因此在資本經營的風險管理活動中,一般追求一種滿意化的準則和效果,而不是常規意義下的最最佳化,這就給企業處理兩種控制機制的耦合作用,加強信息交流和傳輸,不斷完善各階段的作業,從而使管理行為的結果逐漸向預定目標靠攏。因此,風險管理是一個自我完善、逐步提高的動態過程。
組織性
資本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防範體系要通過有組織的創新系統來形成。德魯克認為,創新是一種可以組織、並需要組織的“系統性工作”,通過系統組織創新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創新的有效程度。風險管理的組織性,就是要我們從思想上認識到,儘管風險難以避免,但通過有組織的創新行為,可以有效地減少風險損失

過程

1.識別和評估風險。對可能遭受的風險進行事前預測和全面估計,認清所處的環境,剖析資本經營系統中的不利因素,劃分出資本經營風險強度和可能的損失程度。以投資風險為例,對項目存在的風險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投資項目不能如期投產,不能取得效益;或雖然投產,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現了虧損,導致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的降低,這是投資風險的最強形式。二是投資項目並沒有出現虧損,但盈利水乎很低,利潤率低於銀行存款的利息率,這是投資風險的次強形式。三是投資項目既沒有出現虧損,利潤率也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率,但低於企業目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這是投資風險的較弱形式。資本經營風險管理中,應力求避開投資風險的最強與次強形式,提高投資效益
2.分析風險成因。資本經營風險的形成,有環境因素也有內部因素,要把成因弄清。例如,資金回收風險的存在,與國家巨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財政金融政策是緊密關聯的,在財政金融雙緊縮時期,整個市場疲軟,企業產(商)晶銷售困難,三角債務鏈規模巨大,資金回收困難;而在相反的情況下,資金回收相對容易。企業資金要能順利回收,要求順利地實現銷售,避免出現產(商)品積壓。首要環節是完成由成品資金結算資金的轉變。企業資金回收的另一個環節是結算資金向貨幣資金的轉化,這個轉化主要取決於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業績
3.預防和控制風險。在風險識別、評估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應付風險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業資本經營戰略和計畫,確定應付風險的方案和措施,最佳化資本經營決策與控制方法,健全資本經營信息系統
4.風險的損失處理。通過事先防護性安排,迅速地對發生的風險損失作出積極有效的反應,以最少的損失和最快的途徑排除風險,保證企業經營機制的正常運行。

基本機制

由於資本經營的風險管理涉及的因素較多,因而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和規則,但是一般而言,任何方式的資本經營風險管理,都必須包含下面3項最基本的運作機制:
風險辨識機制
風險辨識是指辨別、判定企業資本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的能力。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識別當前運行環境狀態下的風險威脅,二是分析預測未來可能發生風險的機率,風險辨識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可以用風險率指標來判斷;風險影響的範圍,相應的指標有風險覆蓋面;風險的強度,通過風險值加以衡量;風險的類型;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風險對企業資本經營行為可能導致的影響。
風險辨識不僅有定性的分析判斷,也要求對風險進行定量的測定和描述,因此,提高風險辨識水平,應注意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具體來說,可以著重加強以下3方面的工作:第一,注意信息資料的質量。不管是判斷風險類型還是預測風險強度,都必須以一定的資料信息為依據。為了提高風險辨識結果的精確度和可信度,首先就應該著力提高信息的質量。高質量的信息表現為4個方面的特徵,即全面性、可靠性、及時性和有效性。第二,選擇科學的技術方法。辨識風險應選用先進的數學模型預測分析方法,增強信息的處理能力,以提高風險辨識工作的科學性。第三,重視資本經營主體的作用。風險辨識離不開經營主體的分析判斷。資本經營者要通過學習先進科學理論知識和總結以往資本運作的經驗,來達到提高認識能力和預測水平的目的。
風險防範是在風險尚未真正發生之前,事先對企業資本經營活動進行防範設計,以減少企業面對風險的機率。這是一項前瞻性的工作。因此,要做好風險防範,首先就必須了解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狀況,分析資本經營風險可能發生的範圍、程度及機率。可見,風險辨識是防範風險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正確地把握未來的風險狀況,才可能制定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風險防範有兩種基本類型,即消極防範和創新防範。消極防範:這是指企業在對資本經營活動進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地預測和分析資本經營風險,從而為資本經營活動選擇一條風險較小的路徑的過程。它的特點是企業主要根據資本運作的實際環境狀況以及可能所受的風險因素,被動地選擇自身的適應對策。其目的就是儘量避免大面積地和風險接觸,使企業最大程度地避開風險的影響。創新防範:也叫主動防範。這種防範方法是通過企業資本經營行為本身對環境的反作用影響,改善環境的結構,以達到減少風險發生機率的目的。
風險控制機制
指當風險發生以後,企業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轉移、分散或者控制風險的影響,減小風險造成的實際損失。儘管風險控制是針對風險發生後的處理工作,但是有效的控制機制在降低風險損失方面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所謂“亡羊補牢”,正是這個道理。風險控制機制主要由兩部分功能所組成,即風險轉移風險分散。當然,這兩種功能都不能完全消除風險,而只能起到部分地減少風險損失的作用。風險轉移:轉移風險就是要將發生在企業身上的風險轉移給他方,以減小自身承擔風險強度的行為。一般有這么幾種轉移方式:
第一,策略組合。其實質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設計不同的資本經營策略方案,形成一個備用的策略方案組合群,一旦環境出現風險,就選用與其對應的或接近的方案去實施,從而達到部分轉移風險的目的。
第二,策略調整。也就是說將資本經營策略視為一個隨機變化的動態過程,企業的經營主體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斷調整修正資本經營策略方案,使之儘量與環境的要求相一致,這樣也可以在風險出現的初始階段就將風險轉移出去。
第三,運用保險手段。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轉移風險的方式,在此不多闡述。風險分散:分散風險是指分解企業承受的風險壓力,減輕企業從事資本經營負擔的活動。資本組合實質上就是分散企業資本經營風險的具體表現。不論採用哪種途徑分散風險,其原理不外乎以下3種:
第一,擴展風險承擔主體。這種思路的本質就是增加資本經營活動中行為主體的數量。其出發點是將資本經營主體和資本經營的風險承擔主體適當分開,風險承擔主體可以不一定是實際的資本運作主體。如企業購買了其他公司的股票,這時企業就成為發行股票公司的風險承擔主體,但不是公司的具體運作主體。這樣就可以通過更多的風險承擔主體來共同承受少數資本經營主體所面對的風險,從而將風險適當分散,企業壓力也相對減少。擴展風險承擔主體的關鍵是要建立相應的利益機制,應保證各承擔主體利益和風險的匹配。
第二,選擇合適的資本經營方式組合。
第三,擴大資本經營主體的優勢覆蓋面。這種策略強調企業自身的努力,它要求企業通過不斷改善內部條件,加強自身的優勢力度並增加優勢覆蓋面,從而減少企業在風險面前遭受損失的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