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

賁門

解剖上的賁門位於管狀食管向下延伸為囊狀的胃壁處的食管胃交界,在希氏角或腹膜反折水平,相當於食管下括約肌下緣,向上與食管相接續。通常位於第11胸椎體左側、第7肋軟骨後方,距腹前壁約10cm,與中切牙相距約40cm。食管腹部在下行時急轉向左,與賁門相延續。食管右緣與胃小彎相延續,左緣與胃大彎連續。在解剖上無特定的與賁門有關的括約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賁門
  • 外文名:Cardia
  • 拼音:bēn mén
  • 釋義1:胃與食管相連的部分
  • 釋義2:解剖結構名
  • 相關領域:解剖學,組織學
概述:,組織學特點:,賁門周圍靜脈:,賁門的X線解剖:,

概述:

在內部,食管的過渡很難界定。國為胃黏膜延伸至食管腹部的程度不同,通常形成“Z”字形的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結合處,在此“Z”線上為食管上皮。在組織學上和內鏡觀察中,此處通常被稱為胃-食管連線緣,食管與胃小彎之間由胃縱肌形成一環形袢,常用來作為胃與食管的分界。

組織學特點:

賁門黏膜是由單層柱狀上皮和僅由黏液細胞組成的黏液腺體構成。過去大多數人認為賁門黏膜是從出生就存在的正常組織,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CM不是一個自然的結構,而是由食管末端化生形成的,並且可能是食管胃交界部反流性疾病的早期組織學表現。
食管胃交界部主要有3種細胞:黏液細胞、壁細胞和主細胞。賁門腺的黏液細胞所分泌的黏液為中性黏液,用黏液組化染色呈PAS陽性反應,阿爾新藍(AB,Alciablue)(pH2.5)反應陰性。鑑定壁細胞的主要方法是螢光探針吖啶橙(AO,Acridineorange):壁細胞細胞核發黃綠螢光,胞質發紅光,而其它細胞的胞質不著色[9]。主細胞以胃蛋白酶原為其標誌物採用胃蛋白酶原的抗體和PA-SP雙重免疫組化染色。區別主細胞和壁細胞可以加入甲苯胺藍和一品紅染色劑後在光鏡下根據細胞大小、結構、顏色區別:主細胞核經Hem染色後顯深藍色,壁細胞直徑較主細胞長,染色後顯紅色。黏液細胞和主細胞在HE染色和Malory氏染色中都不易區別,可用黏液胭脂紅染色或PAS反應染色進行區別。

賁門周圍靜脈:

胃左靜脈又名胃冠狀靜脈,分為弓形部和降部兩段,弓形部為位於賁門右側,由前、後二屬支匯合成胃左靜脈後,呈凸向上的弓形彎曲段,此段接收賁門食管支;降部乃弓形部向右進入胃膈韌帶,繼而下行於胃胰襞,直至注入脾或門靜脈中。
胃右靜脈又名幽門靜脈,常與胃左靜脈吻合成弓,匯入門靜脈。
胃後靜脈起自胃底部後面,先行於胃腸韌帶內與同名動脈伴行,於網膜囊後面腹膜後向右下行,繼經脾動脈後或前與之交又,最後向下注入脾靜脈。
胃短靜脈收納胃大彎側上1/5段靜脈血,匯入脾靜脈屬支。

賁門的X線解剖:

根據食管下段賁門區俯臥左後斜位吞鋇攝片及錄像觀察將其分為壺腹段、切跡段、賁門口、賁門口周邊四個部分。
壺腹段:為食管下段梭形(囊狀)擴大部分。在吞咽鋇劑後立即透視或照像檢查,則在食管下端和胃食管前庭上方可見因食管裂孔收縮二形成的另一暫時性的囊狀擴張,稱為膈壺腹。壺腹段是一個獨立的功能單位,能擴張與收縮,膨大如壺腹狀為其主要形態特徵,其功能形態的改變既不同於中上段食管的蠕動,也不同於切跡段食管的松她與緊張,各段之間形成一明顯交界。壺腹的大小、形態有一定的差異,是返流性食管炎的好發部位。
切跡段:為胃懸吊纖維肌束引起壓跡(賁門切跡)所在段食管,位於隔下及隔食管裂孔內,由賁門切跡及切跡段食管組成。
賁門口:關閉時呈點,開放時呈面,軸位投影正面觀為一圓形,斜面投影為橢圓形.X線片上賁門口關閉時顯示一圓點(鋇點)或小圓環形,開放時僅顯示遠地壁,表現為弧形、半圓形、半橢圓形,近地壁在吞鋇時猶如瀑布。
賁門口周邊:為賁門口周圍黏膜即形成賁門星的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