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青年時代
他青年時代就追求進步,1931年加入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7月轉為
中國共產黨黨員。早年他曾任山東省立第七(
文登)鄉村師範學校黨支部書記。1934年,他到北平投身左翼文化運動並成為北平左翼作家聯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36年,谷牧同志受組織委派到
東北軍工作,任東北軍第112師中共工作委員會書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歷任
八路軍第115師參議,
中共中央山東分局主任秘書、
統戰部部長,八路軍第115師兼山東軍區政治部統戰部部長,中共
濱海區第二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區第二
軍分區政治委員。其間,他積極發動民眾反奸訴苦,減租減息,全力發展生產,繁榮地方經濟,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生活。
解放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勝利後,谷牧同志歷任
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直屬
濱海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
新海連特委書記兼新海連
警備區政治委員,魯中南區黨委副書記兼魯
中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為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他根據中共中央及華東局的指示,構建
地方武裝、民兵、民眾三位一體的
武裝鬥爭格局,黨政軍民上下團結一致,在思想上、組織上達到了高度統一。為適應新解放區不斷擴大的形勢,他發動組織幹部、民眾深入開展
土地改革和參軍支前運動,推動了解放區的建設,有力地保障了
淮海戰役和
渡江戰役的勝利。谷牧同志為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谷牧同志任中共
濟南市委書記、市長,濟南警備區政治委員。他採取有力措施,抑制
通貨膨脹、恢復發展工業、全面完成土地改革,在濟南市逐步建立起以
國營經濟為主導、多種
經濟成分並存發展的
新民主主義經濟模式。他領導開展了濟南市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和黨內
整風運動,穩定了當地的社會秩序和市場秩序,淨化了社會風氣,鞏固了黨的團結統一。其間,他帶領全市人民積極開展
抗美援朝運動。1952年3月,谷牧同志調任中共
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著重抓理論學習和新聞宣傳工作。同年12月起,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副書記、上海市工業生產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工業部部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其間,他主管上海的工業、交通工作,在重點解決國營企業任務不足、生產困難等問題的同時,積極做好私營工商業者的工作,推動了上海私營工商業的
社會主義改造。
1954年12月,谷牧同志調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4月,他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1956年7月至1965年3月,他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委員、黨組副書記,1964年8月至1965年3月兼任
中央工業交通政治部主任。在
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他參與制定了重工業生產技術發展規劃,為新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躍進之後我國面臨嚴重經濟困難的形勢下,他積極貫徹中央對
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組織“十人小組”開展經濟部門和工業交通戰線的工作,負責全國的生產建設調度。1965年4月,他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加速
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的方針,深入西南、
西北地區實地考察,部署三線建設布局,為我國
三線地區的交通建設、國防工業建設、電子工業建設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時期
“
文化大革命”期間,谷牧同志受到
林彪、
江青集團的迫害。1966年9月,黨中央決定谷牧同志協助國務院領導同志抓經濟工作。谷牧同志常常白天挨批鬥,晚上抓工作。面對“
四人幫”的倒行逆施,他剛正不阿、堅持真理,進行了頑強鬥爭。在最艱苦的時候,他時刻不忘國家建設,全力協助
周恩來總理管理工業、交通和生產建設等經濟工作,努力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表現出了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和革命氣節。
1973年3月後,谷牧同志的領導職務得到恢復,任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革委會主任、黨的
核心小組組長,兼任國家計畫委員會革委會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支持下,由他主抓的港口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到1975年底,我國沿海新建了40多個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
港口綜合吞吐能力比1972年增長50%,為改革開放以後更大規模的港口建設積累了經驗。1975年1月,他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在
鄧小平同志主持下,他參與組織實施對國民經濟的全面整頓,並以鐵路運輸為整頓的突破口,推動了鐵路運輸形勢的好轉,帶動了煤炭、電力等行業的生產建設。隨後,他又開展了鋼鐵和其他產業的整頓。他貫徹落實中央的方針,組織調整全國
基本建設項目,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方向,努力解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問題。他重視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環境的改善,為解決當時
城市發展滯後、
市政公用設施不足、
城市居民住房困難等問題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堅持在城市建設中做好
文物古蹟保護工作,制止了一些地方亂占亂建、破壞文物古蹟的行為。
改革開放後
粉碎“四人幫”後,谷牧同志分管
對外經濟貿易工作。1978年,他率團赴西歐考察訪問,清楚地認識到我國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並在中央有關會議上進行了闡述,推動了對外開放戰略決策的制定。1979年8月,他兼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積極主張吸收外國投資,引進國外貸款,爭取世界銀行對我國資金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外貿體制改革,對新時期對外開放的起步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8年9月後,谷牧同志兼任國家計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
基建工程兵政治委員、黨委
第一書記。他支持並領導了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擴大國營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自主權。他較早提出了住宅逐步商品化的構想,並支持在西安、南寧、柳州、桂林等城市進行建房出售給職工的試點,得到中央的肯定,為後來的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谷牧同志為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建設和城市發展道路,進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9年,為落實鄧小平同志關於建立
經濟特區的指示,谷牧同志會同廣東、福建兩省領導同志研究實施方案。他帶領工作組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推動建立了
深圳、珠海、廈門、
汕頭4個經濟特區。他為我國特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嘔心瀝血,積極推進特區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完善。1980年2月至1985年9月,谷牧同志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國務委員。1984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廣東、福建後,谷牧同志按照中央指示,積極推動進一步開放
大連、秦皇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使我國對外開放呈現出嶄新局面。在組織經濟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他還努力推動建立健全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
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並堅決打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走私等違法行為。1987年,他負責籌備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努力推動海南的經濟發展,為
海南經濟特區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為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80年代,谷牧同志分管旅遊和民航工作。他積極推動旅遊和民航體制改革,促進了旅遊產業和民航事業的蓬勃發展。
谷牧同志在抓好
經濟建設中心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他注意學習借鑑國內外的文明成果,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管理經驗,發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1984年,他擔任
中國孔子基金會會長,倡導、推動對孔子學說的研究、傳承和發揚,為發展愛國
統一戰線和增進國際交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還主持了
北京恭王府遺址的搶救工作,為保護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8年4月,谷牧同志當選為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兼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強農業和
農村工作等問題,他召開座談會,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為中央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他堅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方針政策,積極促進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參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和海外聯誼工作,努力推動人民政協的制度建設,為堅持和完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開創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積極貢獻。
享年96歲。
谷牧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1月6日14時55分在
北京逝世,享年96歲。
谷牧同志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對
共產主義理想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建立,為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刻苦學習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學發展觀,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堅持真理,堅持原則,
實事求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考驗。他堅持黨性,顧全大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勤於學習,注重理論聯繫實踐,工作深入細緻,重視調查研究,善於總結經驗,富有開拓創新精神。他作風民主,寬厚待人,團結同志,善於聽取不同意見,
密切聯繫民眾,關心和愛護幹部。他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生活儉樸,對家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谷牧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追求真理、獻身
共產主義事業的一生。他的逝世,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奪取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34年,受中共委派,谷牧赴
北平,加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為左聯在北平的負責人之一。
1936年,又到
張學良所屬東北軍,從事兵運工作。
1938年3月,受中共中央長江局指派,前往東北軍57軍112師,在
萬毅任團長的667團工作,並成功策動萬毅部起義、加入中共。
1940年,在離開東北軍後,谷牧進入山東
抗日民主根據地;歷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秘書主任,統戰部長,山東軍區政治部統戰部長,中共濱海第二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區第2軍分區政委等職務。
國共內戰時期,歷任中共濱海直屬地委書記、兼濱海軍分區政委,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長,協助時任中共華東局書記的
饒漱石工作。
建國後
自
1978年底到
1988年初的近10年中,谷牧一直在國務院中主管對外開放工作;曾兼任國家建委主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國家對外經濟委員會主任,基建工程兵政治委員,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等職。他既是
鄧小平“
改革開放”政策的積極支持者,也是開放政策的探索者和推行者。在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主任,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利用外資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人生節點
1,家庭出身貧寒 早年受嚴格私塾教育 谷牧1914年9月出生在榮成
寧津東墩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蕭條祖父對谷牧說::“日子再艱難,也要供你讀書,支撐起咱這個家。”因此從7歲開始,谷牧就受到了嚴格的私塾教育。15歲時考取榮成縣立第一高等國小。這些經歷為谷牧探索救國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高小期間被吸收為共青團員並開展一些反對國民黨的地下宣傳工作。1932年7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穀牧到達北平,參加左翼作家聯盟工作,是北平左聯負責人之一,開展黨的工作。1936年被派到張學良的東北軍,從事兵運工作,並親歷西安事變。
3,解放後輔佐國家領導人管理經濟
1948年任中共新海連特委書記兼新海連警備區政委,魯中南區黨委副書記兼魯中南軍區第一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濟南市委書記、濟南市市長,濟南警備區政治委員等職。隨後先後輔佐周恩來和鄧小平分管經濟工作,在重重困難中維護和推動經濟運行。
4,改革開放後擔任對外開放前線總指揮
從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十年間,谷牧一人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線的指揮官;對地方他是中央的決策者。他在經濟特區和
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興辦、沿海城市及其相關地區的開放、外資吸收利用及外貿體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成就及榮譽
我國經濟建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之一
谷牧一生,扛過槍桿子,拿過筆桿子,谷牧經歷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階段的眾多歷史事件。或是實踐者,或是指揮者,谷牧的革命生涯可謂崢嶸多彩。
谷牧1914年9月出生在山東榮成寧津東墩村一個農民家庭。由於“門衰祚薄”,家境蕭條,常受大戶人家欺負。祖父對谷牧說:“日子再艱難,也要供你讀書,支撐起咱這個家。”
先後輔佐周恩來鄧小平
從7歲開始,谷牧就受到了嚴格的私塾教育,《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大學》《中庸》,白話文和算術,均有廣泛涉獵。15歲時,考取榮成縣立第一高等國小。這些經歷,為谷牧日後大量閱讀進步書籍,探索救國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世紀30年代,人民革命猶如星星之火,千百萬熱血青年聚集到黨的旗幟下,谷牧就是其中一員。1932年7月,谷牧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征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濟南市市長等職。隨後,他先後輔佐
周恩來和
鄧小平分管經濟工作,在重重困難中維護和推動經濟運行。
殫精竭慮探索推行對外開放
1975年,谷牧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80年2月又被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從1978年5月到1988年初近10年中,分管
對外開放工作;十年間,谷牧一人扮演著多個角色:他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倡導者,又是開放政策的設計者和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線的指揮官;對地方,他是中央的決策者。
1978年5月,中央派出的考察西歐的第一支隊伍抵達
法國,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谷牧正是該團的負責人;這是谷牧第一次出國。在回憶錄里,他僅用“緊迫感”簡單地表達了當時的心情,但考察團已被中西方間的落差所震動。
考察結束回國後,谷牧與考察團成員合力撰寫提交給中央的考察報告。在考察報告中,谷牧提出:為了更大規模地引進國外技術設備,要有靈活的支付方式;在外貿體制上,應給地方、各部以一定的權力;必須進行科技為主導的工業革命;加強技術交流,儘可能多派留學生到國外學習。這份考察報告得到了
葉劍英、
聶榮臻等老帥們以及鄧小平的支持。
利用外資的肇始 1978年6月,谷牧考察西歐回來向
中央政治局匯報會上,議到加強技術引進工作時,提出了付款問題,我國在引進技術裝備中已採用過國際上通行的延期付款方式。會上認為這種辦法利息較高,不大划算,要研究採取新的方式。當時談得比較多的是利用中國銀行在國外吸收的外匯存款。谷牧在會上提出可按國際通行辦法,採取多種方式。那次會後不久,鄧小平同志稱引進這件事反正要做,重要的是爭取時間。可以借點錢,出點利息,這不要緊,早投產一年半載,就都賺回來了,下個大決心,不要怕欠賬。接著,在7月國務院務虛會上,對利用西方國家的貸款和吸收外商投資基本上形成了共識。
遺體告別儀式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經濟建設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原國務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谷牧同志的遺體,16日在北京
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谷牧同志因病於2009年11月6日14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16日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谷牧同志”,橫幅下方是谷牧同志的遺像。谷牧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
中國共產黨黨旗。
其他相關
家庭成員
夫人:
牟鋒三子:劉歷遠
女兒:劉燕遠
《谷牧回憶錄》總結
“過來人”的十點體會 (一)“
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鍵是目標在務實地過河,而不在乎本本上規定死的什麼綱、什麼線。
(二)梯度推進。我們先從毗鄰香港、澳門、台灣,從眾多華僑、華人祖居地的廣東、福建做起;然後在工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科教事業較為發達,對外交通通訊較為方便的
沿海地區展開;再推進到沿陸地邊境、沿長江的港口城市和內地的省會、自治區首府等大中城市。
(三)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
(四)培育市場體系,注重市場調節。
(五)發揮海外僑胞和華人的作用。
(六)善於洋為中用。
(七)堅持從當地實際出發。
(八)力戒驕躁。
(九)抓協調,促落實。
(十)時刻不忘“兩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