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縣(寧津)

寧津縣

寧津一般指本詞條

寧津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冀魯交界處,東臨樂陵市,南連陵城區,西與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的吳橋東光南皮三縣隔河相望。寧津縣隸屬於德州市,屬黃河沖積平原,區劃面積833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304個農村社區,人口47萬,耕地73萬畝,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2.3°C,降水526.2毫米,光照2764.6小時。

寧津縣歷史悠久,縣域文化源遠流長,是全國有名的“文化縣”,是“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中國實木家具之鄉”、“中國桌椅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雜技)之鄉”和“中華蟋蟀第一縣”。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津縣
  • 外文名稱:Ningjin County
  • 別名:振華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
  • 下轄地區:2個街道、9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寧城街道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區碼:253400
  • 地理位置:德州市北部
  • 面積:833平方公里
  • 人口:46.73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冀魯官話-滄惠片-黃樂小片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康寧湖惠寧湖,慧雲寺
  • 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 火車站:德州站、德州東站
  • 車牌代碼:魯N
  • 城市名片: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
  • 縣長:沙淑紅
  • 縣委書記:王剛
  • 行政代碼:371422
歷史沿革,名稱變更,發展歷史,行政區劃,境域,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水文,交通,資源,經濟,農業,工業,社會,衛生,綠化,教育,文化,名勝,康寧湖雜技文化主題公園,蟋蟀文博館,碧霞祠,特產,寧津大柳面,保店驢肉,長官包子,名人,歷史名人,文化名人,城市名片,

歷史沿革

名稱變更

原名臨津縣,因臨鬲津河得名。金天會六年(1128年)秋,縣城毀於大水,東遷現址,取“安寧之意”,改名寧津縣。

發展歷史

唐虞時期為兗州域。夏、商時期為鬲國地。周為兗州域齊無棣邑地。春秋時期屬齊地。戰國時期為趙地臨樂邑。
秦屬巨鹿郡,因地處古胡蘇河畔,置胡蘇亭(今縣城西保店鎮)。漢時縣境西部屬東光縣,南部屬重平縣,東北部歸臨樂縣。三國時期屬魏地冀州樂陵郡新樂縣。北魏屬滄州安德郡重平縣。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由胡蘇亭改置胡蘇縣,屬冀州渤海郡。北齊天保四年(553年),廢胡蘇縣,併入重平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複製胡蘇縣,屬兗州平原郡。唐武德六年(623年)胡蘇縣屬滄州;天寶元年(742年)胡蘇縣改名臨津縣,先後屬景州、滄州。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元年(936年)割瀛州與契丹,臨津縣屬瀛州。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收復瀛州地,臨津縣屬河北道瀛州。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臨津縣,併入南皮縣,縣城更名保全鎮。金天會五年(1127年)復置臨津縣,屬河北東路景州;天會六年(1128年)秋,臨津縣城毀於大水,東遷12公里,即今縣城,取“安寧”之意,改名寧津縣。元、明、清均屬河間。
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直隸改稱河北,寧津屬河北省1940年,為紀念中共津南地委書記馬振華烈士,改名為振華縣
1949年初復名寧津縣,先後隸屬渤海行署、滄南行署、德州專區、滄州專區、天津市、滄州專區、德州地區。國務院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銷德州地區和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和德城區。此縣劃歸德州市。
2016年2月,據德州新聞網報導,山東德州擬撤銷全部下轄縣,寧津縣將撤縣設區。

行政區劃

寧津縣轄9鎮、1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街道。
鎮:柴胡店鎮、時集鎮、杜集鎮、長官鎮、大柳鎮、相衙鎮、保店鎮、大曹鎮、張大莊鎮
鄉:劉營伍鄉
區:寧津經濟開發區
街道:寧城街道、津城街道

境域

寧津縣地處京、津、石、濟大城市圈中心地帶,北臨天津濱海新區、南靠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東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北距北京市300公里、距天津市200公里,南距濟南市110公里,西距石家莊市240公里,東距青島市400公里。

環境

地質

寧津縣大地構造,屬於華夏系的第二沈積帶,次級構造為魯帚狀構造體系,位於華北地台中部二級構造單元的遼冀台向斜中和三級構造單元的埕寧斷隆區內。在魯北帚狀構造體系內,以魯西台背斜為砥柱向北東撒開呈帚狀構體系。

地貌

寧津縣地貌,屬華北地台渤海凹陷的一部分。凹陷形成較早,約在古生代後期。隨同泰山、太行山、燕山等高地隆起。平原部分下降而初具規模。互第三紀中期的喜馬拉雅運動,渤海凹陷劇烈下降到海平面以下,而成為海水入侵地帶直到中更新世,華北還大部分為淺海,後隨之內應力消弱,處應力加強,以黃河為主的河流不斷決泛,泥沙的充填沉積,使地面不斷升高,海水不斷東退,歷經滄桑,形成了廣闊平坦的第四紀沉積層深厚的黃泛平原。

氣候

寧津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明顯。寧津縣四季分明。春季,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降水多。降水期一般集中在7、8月份;秋季,天氣涼爽,降水較少,天多晴朗,風和光足;冬季,低溫寒冷,雨雪稀少。
寧津縣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年均日照2658.6小時,歷年平均氣溫12.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6.5℃;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3.5℃。寧津縣降水充沛。全年平均年降水量521.0毫米,年降水量最高為1145.6毫米(1961年),最低為255.7毫米(1965年);年平均降水日為65天,平均降雪日數11天。氣壓平均為1015.1百帕。年平均風速3.0米/秒,主導風向為南南西風,頻率為15%。

水文

寧津縣古為九河之地,現為海河流域。河流屬漳衛新河與馬頰河水系。縣境內有鬲津河、胡蘇河、古黃河、四女圭減河(現名漳衛新河)、寧津新河、寧北河、寧南河、引黃乾渠、張西乾溝等骨幹河道。在寧津境內長252.58公里,由西向東呈放射狀水系。年蓄水總量為568.7萬立方米。

交通

交通交通
寧津縣交通便利,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多條省道及德濱高速穿境而過,濟樂高速、京滬高鐵東西並行,驅車到德州海關只需30分鐘,到天津港2小時、濟南國際機場1.5小時、青島港4小時,為加快對接京津濟、融入環渤海、溝通“長三角”創造了更加便利的交通優勢。

資源

寧津古稱平疇沃野,墾殖歷史悠久,現有肥沃耕地78萬畝。境內河道縱橫,地下水資源豐富。
常年小麥、玉米產量3億千克;棉花1萬餘噸;瓜菜95萬噸,品種主要有辣椒、大蒜、食用菌、菠菜等,其中乾辣椒產量2萬噸。果園面積8000公頃,桑園面積2000公頃。畜牧業發達,魯西黃牛存欄20萬頭,肉羊存欄30萬隻,年出欄瘦肉型豬40萬頭,肉雞1000萬隻,已成為京津濟等城市的肉蛋菜供應基地。

經濟

農業

寧津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0家,其中省級2家(瑞豐食品、金秋農牧)。小麥良種繁育成為全國亮點,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良星”系列小麥品種在全國推廣種植面積1.5億畝,累計增產糧食120多億斤,正在成為“中國最大的小麥良種產業化基地”。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已有東崔有機韭菜、張集馬鈴薯等18個品種通過“三品”認證。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37萬畝,規模畜禽養殖小區達到300多處,規模飼養率達到75%。花卉苗木繁育基地達到3萬畝,成為“山東苗木繁育示範基地”。勞動力價格低廉,一般勞動力月工資1500元左右,建有職業中專等培訓學校,年培訓各類人才2000多人。同時,每年從外地高校畢業回鄉各類畢業生600餘人,可供企業選用。

工業

家具產業。寧津縣共有經營業戶291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5家,從業人員4.5萬人。2011年實現總產值110億元。實木餐桌椅占到江北市場份額的50%以上,家具產業集群成為省政府重點扶持的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家具產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公共服務平台。2004年,寧津縣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家具協會授予“中國桌椅之鄉”;2010年7月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優質木製家具生產基地”。2011年8月,被省林業局授予“山東省實木家具示範縣”,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五金機械產業。涉及體育健身器材、汽車零部件、閥門、鐵路器材、農用機械、電子衡器等多個門類,規模以上五金機械企業140多家,2011年實現總產值170億元,2010年11月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電梯產業異軍突起,全縣擁有電梯企業40多家,其中整梯製造企業7家(富士制御、博爾特、萊茵艾佳、迅捷、嘉迅、華翔、科訊),中國電梯協會會員企業4家,占到全省的一半,整梯生產占據江北市場份額的30%,正在成為“江北最大的電梯及零部件生產基地”。

社會

衛生

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更加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民眾身體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率先在全市實行了“一卡通”,“總額預付制”做法被省衛生廳在全省推廣。

綠化

通過營造用材林、防護林、農林間作、經濟林等多種不同的林分,可以起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護堤護岸作用,而且能改善生態環境、改良土壤,能夠改善局部小氣候,調節溫度、濕度、降低風速。農林間作可以改變乾熱風的性質,14小時內田間低1.4℃,相對溫度提高10%,風速降低33.4%,降低蒸騰強度35.6%,使農作物增產10-30%。此外,森林還具有淨化空氣的作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每公頃放出氧氣730公斤,並具有吸附灰塵,吸收有害氣體的作用。

教育

中考、高考成績全部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寧津“當堂達標”教學經驗被《中國教育報》刊發推廣,成為全國基礎教育“三大現象”之一,中國教育學會在寧津設立了“教師發展基地”。科技工作成績突出。專利申請量連續四年位居各縣市首位,成為山東省智慧財產權示範縣,縣經濟開發區成為全市首家省級智慧財產權園區。

文化

寧津書畫創作繁榮,全縣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就有5人,這在全國縣級是比較少見的。在歷史上,寧津還曾湧現出一大批較有影響的文學作家,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現代作家郭澄清及其代表作《大刀記》。寧津剪紙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花剪紙先後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官方指定禮品,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名勝

康寧湖雜技文化主題公園

該公園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正陽路。康寧湖總面積約1080畝,是一座集雜技文化、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水景主題綜合公園,也是寧津縣打造“雜技之鄉,蟋蟀之都,美食之城”的點睛之筆。
康寧湖康寧湖

蟋蟀文博館

該館總面積580平方米,以“弘揚蟋蟀文化、展現民俗底蘊”為主題,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高新技術手段,採取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突出收藏、研究、展示三大功能,主要包括互動多媒體、浮雕、圓雕、蟋蟀文化故事、蟋蟀標本、書畫、蟋蟀用具等,為蟋蟀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交流場所。

碧霞祠

寧津碧霞祠又叫李滿碧霞祠,位於寧津縣城北13公里、大柳鎮鎮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由於歷史的原因碧霞祠遭到破壞,199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

特產

寧津大柳面

寧津大柳面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最初由張家面鋪所創。經過張家人一代一代的傳承和發展,大柳面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食品。

保店驢肉

保店驢肉因其產地保店鎮而得名,為寧津“三大名吃”之一,成名於清朝嘉慶年間,是宮廷貢品。

長官包子

長官包子用料講究,製作精細,選用魯西黃牛肉剮筋去骨,手工剁碎,本地產小洋蔥,古老的小研磨香油,自炒香料,上好的醬油等調料,精製麵粉發酵後製作而成。

名人

歷史名人

劉翰(生卒年月不詳),宋代名醫,山東寧津縣人。劉翰祖傳中醫,世代研習醫道,曾任朝散大夫、鴻臚寺丞。
宋延年(?—1901),字錦彪,山東寧津縣人,自幼酷愛武術,空閒練武漸精,經縣試獲第三名。
龐際雲(?—1884),原名震龍,字省三,山東寧津縣人,幼年勤奮好學,天資聰慧,清道光二十三年中舉人,鹹豐二年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俗稱翰林,後人稱龐翰林。

文化名人

張長俊,男,1964年9月出生在寧津縣保店鎮西街,師從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剪紙學會會長仉風皋先生。
王培元,男,1959年9月出生,祖籍河北省吳橋縣,在寧津縣婦幼保健院工作,詞作家(國家二級作詞)。
王煥琦,男,漢族,1949年11月出生,寧津縣張大莊鄉王壕村人,國小文化,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張慶峰,男,70年代出生,山東寧津人,從事過地毯圖案設計,廣告裝璜,現為寧津縣清風書畫院院長。
王丙曉,男,漢族,1966年4月出生,山東省寧津縣人,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中國石化勝利川東北工作委員會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勝利日報》特約記者,《中國石化報》優秀兼職記者,中國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優秀新聞工作者。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中國石油報》、《中國石化報》、《勝利日報》發表稿件800餘篇,有多篇作品獲省部、市局級獎勵。

城市名片

中國五金機械產業城、中國實木家具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華蟋蟀第一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