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2013年企業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昌市2013年企業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 性質:工作實施方案
  • 時間:2013
  • 地點:許昌市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工作,鞏固企業服務成果,完善企業服務機制,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市政府“持續促發展、切實轉方式、著力惠民生、爭創新優勢”的總要求,以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為核心,以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為立足點,不斷激發企業活力,突出企業培育、“三個對接”、惠企政策落實,營造務實、誠信、高效的企業發展環境,推動企業創新管理、做大做強,為我市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率先崛起、富民興許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企業規模效益同步提升。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繼續在全省保持靠前位次。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達到7家,其中超200億元企業1家,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以上,同比增長15%以上。
創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小微企業突破3萬家,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以上。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實施100個省級工業結構調整項目和30個研發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強化,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總數達到35家以上;新增省、市級創新型企業和試點企業8家以上,總數達到80家以上。新培育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3家。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1.2%。
行政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涉企審批事項繼續精簡,服務視窗建設取得新進展,企業反映問題限時辦結率達97%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完善工作機制,實現企業服務制度化、常態化。一是繼續實行重點企業服務制度。按照“重點扶持、動態管理”要求,篩選2013年度市級百戶重點企業,指導縣(市、區)確定縣級重點服務企業,實行服務直通車,強化政策服務,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予以表彰獎勵。二是繼續實行政策諮詢會制度。針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每月召開一次政策諮詢會,由職能部門向企業宣講涉企政策,對企業開展面對面政策諮詢服務,現場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三是完善企業反映問題辦理機制。認真執行《許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企業反映問題辦理工作的意見》(許政辦〔2011〕46號),規範企業反映問題收集、交辦、辦理、督辦、反饋流程,嚴格辦理時限,確保辦理質量。四是完善政策導向和發布機制。落實中央、省、市出台的關於穩增長的財政、金融、科技、稅收等政策,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平台發布、免費發放涉企政策彙編、開展政策宣講活動等方式,使更多的企業熟悉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二)強化要素保障,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一是做好煤電油氣運等要素監測和協調保障。繼續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全面完成煤炭企業兼併重組任務,提高電煤供給能力;引導煤電企業簽訂中長期電煤購銷協定,鼓勵我市煤電企業建立“本地煤保本地電、本地電用本地煤”的戰略合作關係。加強電力運行監測預警分析,全面組織好迎峰度夏(冬)電力供應工作,全力保障企業特別是有訂單、有競爭力的重點企業用電需求。關注成品油市場變化,組織成品油經營企業通過增加儲存、調整結構、加強調運等措施,保障用油高峰期市場供應。做好市區供熱規劃和建設,確保供熱能力與企業需求相適應。加強公路、鐵路等運輸部門的協調,開通重要物資運輸綠色通道,著重解決重點物資運輸中出現的問題,保證重點企業產品和原料運力需求。二是完善企業用地保障機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安排使用建設用地計畫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等指標。推進建設用地網上審批,嚴格執行限時審查制度,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對重點項目實行單獨組卷,及時協調處理用地難題,全力做好企業發展用地保障工作。三是做好用工保障,努力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強化就業服務,為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援助,幫助其儘快實現就業。落實優惠政策,組織返鄉農民工與重點企業開展崗位對接、專業對接,幫助其就地就近就業。利用各類培訓資源,為重點企業提供技能培訓服務。鼓勵企業與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聯合培養,共建實習基地和實訓基地。做好在職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和培訓後就業創業穩定率。加大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採取校企合作、委託培養、業務研修等方式,實施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計畫,帶動整體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廣開進賢之路,通過兼職、短期聘用、定期支援、講學、諮詢、參加課題組等方式,鼓勵國內、國際的高層次人才開展項目合作等。四是做好環境要素保障。有效利用環境容量,最佳化配置環境要素,對市重點建設項目在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指標上給予傾斜。進一步簡化項目環評檔案技術評估、總量核定、環評審批等中間環節,提高效率。
(三)搞好“三個對接”,支持企業發展。一是加強產銷產業對接。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強化企業服務,通過全市工業上下游產品的產銷對接促進產業鏈的有機對接,努力擴大市場需求,壓降企業庫存,提升產業集聚水平。依託市工信局網站、許昌日報、許昌電視台產銷對接服務平台,推動產銷對接常態化。開展技術對接、產品對接和信息交流活動,促進上下游企業抱團取暖、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鼓勵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提高優勢產品國內外市場占有率,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境外行銷中心。支持企業推進現代商品市場體系建設。開展誠信經營示範創建活動,加大侵權假冒打擊力度,為企業開拓市場創造條件。突出抓好電力裝備、汽車及零部件、不鏽鋼、電梯、煤化工、菸草、食品、金剛石及製品、紡織服裝、發製品十大產業鏈,重點服務132個產業鏈項目。2013年,十大產業鏈逐步完善,帶動10個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產業集群達到9個,其中100—300億元產業集群7個,300—500億元產業集群1個,5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1個。二是加強銀企對接。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銀企項目洽談會,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強化政銀企協調聯動,促進分領域、分行業持續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向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傾斜。開展不同形式的融資培訓活動,提升企業統籌運用各種融資工具的能力。引導和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和股權掛牌融資,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幫助符合條件的中小微型企業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及採取“區域集優”模式發行集合票據。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於上年水平。繼續實施“小巨人”信貸培育計畫,持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增強融資增長保障水平。鼓勵金融機構推出符合企業需求特點的信貸產品和融資方案。加強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規範整頓工作,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信貸服務。
(四)加快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是最佳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三大主導產業,做優做精四大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突出抓好電力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和成套裝備製造,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推動養殖、屠宰和包裝、冷鏈物流等相關行業發展。提升菸草加工能力和水平。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拉長煤焦化產業鏈。發展新型電力電子產品,提升發製品研發水平和生產能力,擴大高技術金剛石製品生產規模,加快建設國家知名品牌捲菸生產線、煙機配件製造和現代化打葉復烤基地。提升超高壓輸電、智慧型變電、智慧型配電等環節關鍵設備自主化設計和成套化水平、發展智慧型電網裝備產業鏈。加快實施電動汽車智慧型充電站等項目,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專用電動汽車。立足在醫藥中間體、化學藥、中藥、醫藥保健品等領域的產業基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不鏽鋼及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紡織服裝、水泥及陶瓷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二是抓好項目建設。圍繞十大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謀劃項目、招引項目、建設項目。突出項目招商、產業鏈招商,組織開展重點專項招商和承接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完善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機制,突出抓好全市120個重點工業項目,加大協調督查力度,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及時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問題,確保前期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快推進、竣工項目早達產。三是提升集聚水平。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按照“抓住龍頭,延鏈補鏈,縱向連結,側向配套”的要求,推動產業集聚區不斷完善主導產業鏈條,帶動關聯企業項目落地建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注重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承載能力。積極引導資金、土地、環境容量等要素向產業集群配置。認真落實土地整治、節約集約、監督管理三項機制,進一步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四是推進“兩化”融合。加快企業套用電子產品產業化進程,培育壯大信息化龍頭企業。積極申報和爭取信息化專項扶持資金。加快企業管理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進程,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套用服務,通過企業基礎信息共享平台、企業OA辦公系統、招商引資信息平台、電子商務平台的建設,實現興企興業。
(五)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豫政〔2012〕81號),出台《許昌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破解中小企業發展難題。二是積極參與省中小微企業扶優助長培育工程,認真篩選推薦我市符合條件的企業入選省“百家成長企業”和“千家培育企業”,促其加快發展。三是根據全市產業布局,依託園區規劃,積極申報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等,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四是抓好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加強技術服務、創業信息平台建設,開展創業輔導和培訓,強化科技服務,加大創業資金扶持力度,落實好技改貼息及新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品牌、專利等資助政策。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管理諮詢、科技創新、市場開拓、政策法律服務等服務體系。
(六)切實治亂減負,最佳化發展環境。一是繼續清理和規範涉企收費。切實完善企業減負日常工作機制,規範收費行為。嚴格落實國家取消和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標準收取。嚴厲查處“四亂”(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和“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行為。二是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能。切實簡化報批、審核、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抓好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全面落實外商投資“零接觸”代辦制,加大項目聯審聯批工作力度,擴大聯審聯批範圍,大力推廣“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和網上審批,切實為企業和民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三是最佳化企業周邊環境。繼續組織開展重點項目建設環境、企業治安環境等專項治理,積極構築企、警、地共建的治安環境長效機制。健全完善投訴舉報受理機制,對企業投訴舉報、檢查發現以及媒體披露的影響企業發展的案件線索,依法組織查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秩序。四是強化行政效能電子監察。對行政審批、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檢查等行政執法環節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投訴處理、信息服務和統計分析,促進各級政府依法、高效、規範行政。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由企業服務活動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企業服務活動辦公室具體牽頭、職能部門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定期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對企業的政策引導和信息服務,抓好國家巨觀經濟政策、惠企政策落實,不斷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各縣(市、區)、許昌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要加強對企業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按照制度化、常態化的要求,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加強各部門的統籌協調,形成支持企業發展的工作合力。市企業服務活動辦公室要進一步完善溝通協調機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二)加強督促檢查,嚴格量化考核。完善企業服務督導考核機制,各級企業服務活動辦公室要及時組織開展督導活動,針對工作推動、政策落實以及經濟運行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督促檢查,及時掌握企業需求,解決企業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建立企業服務通報制度,定期通報各單位問題處理和解決情況,對久拖不決的問題掛牌督辦。繼續把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服務企業情況作為政府目標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完善企業服務工作目標考核體系,把企業滿意度評價及投訴率、經濟運行指標、企業問題辦理、政策落實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由市企業服務活動辦公室牽頭,對市企業服務活動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許昌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企業服務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市政府將予以表彰。
(三)加強宣傳交流,營造良好氛圍。強化對企業服務工作的宣傳報導,及時宣傳國家、省、市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各地、各有關部門在服務企業發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企業成長、服務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定期組織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許昌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開展企業服務工作交流培訓活動,不斷提升企業服務工作水平。及時總結重點企業發展中成功經驗和改革創新做法,在全社會廣泛宣傳,推動全市企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