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建設

角色建設是指社會或組織引導個體按照社會期望與要求,加強自身擔當角色所具有的意識、規範、形象、機制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設,並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色建設 
  • 類型:經濟術語
建設途徑,必然性,專利制度,小康社會,

建設途徑

(一)個人方面
1.加強角色學習
角色學習既是角色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角色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則要不斷地進行角色學習。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知識更新很快的時代,沒有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沒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勤學苦讀,沒有厚積薄發、應對自如的知識儲備,就不可能有過硬的本領,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加壓、充電。這固然費時間、費精力,可是對每個角色充當者來說,別無他法。因此,在學習理論、知識、技術和科學思維方式的過程中,要善於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不斷追求思想上的新境界,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從社會或群體來講,則要經常地組織社會成員進行角色學習。對此,各級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把組織成員的角色學習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不做譁眾取寵的表面文章。
2.加強角色交往
在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每個人都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並進行著錯綜複雜的角色交往。在交往中,如何把握和運用角色語言,更好地溝通人際關係,成了角色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每個人都是在多層次的關係網裡生活,擔當著各種角色。這就要求多維角色的人不僅要有角色意識,而且要隨時隨地注意角色的轉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所言不可角色錯位。例如,在單位里的一個領導者到了醫院就診,他就是病人,應該以病人的角色語言來對待醫生的建議。這個領導者若是要求醫生像他的下屬那樣對待他,那么他就發生了角色錯位,勢必導致談話的失敗。既然生活中要分出你、我、他的角色,那么角色交往時就應注意“必須說的話,允許說的話,禁止說的話”。只有在講話時考慮到自己的角色,談話才能成功順暢,角色交往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3.健全人格特質
如前所述,人格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凡是人格健全或比較健全的人,往往有成熟的自我意識、和諧的人際關係創新的精神、崇高的品質、良好的性格、積極的情感、負責的行為等。我們的先哲孔夫子告誡我們:一個人要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徑徑然小人哉。”(《論語·子路》)言而守信,言而能行,言而有果,不僅是良好的角色行為的表現,而且是健全的人格特質的表現。
(二)社會方面
1.構建體制機制
建設學習型社會,就必須大力發展遠程教育繼續教育,形成保證和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體制與機制。為此,通過政府投資市場融資社會捐贈等多種途徑和形式,加大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並整合現有教育資源,最佳化結構,強化學校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功能,提供各種教育的場所和機會,建立和架構一個使學習者能夠終身受到教育的體系,最大限度地創造學習的條件,使人們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層次的各種學習需求得到實現。
2.完善角色管理
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角色,因此,也就有不同的角色管理內容。以企業崗位角色管理規範化實施的工作內容為例,有的研究者提出,健全企業崗位角色的選擇聘用管理制度,以保證最大限度地從企業組織內部開發企業發展所需的各種人力資源;完善、健全企業崗位角色的選擇聘用管理制度,以保證企業組織所選聘的人員充分滿足崗位角色的任職條件要求;完善企業培訓管理體系,以保障企業員工都在價值觀念、行事方式和履職的知識技能上與其職責要求相吻合;建立健全員工組織願景設計和員工個人願景設計的管理制度,以實現用目標和理想來誘導激勵員工的目的;健全溝通交流管理制度,廣開交流溝通渠道,以實現企業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員工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情感融合;建立健全權力細分對應授予管理制度,在保障授權授責科學合理的基礎上,為每一個員工提供完整出色地履行職責的外部條件保障;建立健全崗位角色的履職跟蹤管理制度,以保障每一個崗位角色的工作都處於受控狀態;建立健全企業員工績效客觀公正的量化考核制度,以保證每一個員工的努力和貢獻都得到全面準確的評價;完善獎賞兌現管理制度,以保證薪酬的發放和職務的提升等都能充分起到對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提升和發揮的激勵作用;完善員工情感管理規範,保障各級管理人員對員工能給予充分的尊重,杜絕對於企業員工的不尊重、不信任和不關懷的行為,以增加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情感;完善員工情緒管理規範,對員工情緒實施誘導和發泄管理,以避免員工情緒波動導致員工職責履行的質量發生波動。
3.加強社會管理
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角色建設的重要途徑。作為社會的角色及其行為,一方面要受到他所屬的群體或組織制定的角色規範的管理和約束,另一方面又要受到社會規範的控制與管理。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相配套的社會體制,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此,要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不斷健全適應社會變化的社會管理格局,不斷健全社會管理機制,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等。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6月展開的重慶市打黑除惡行動受到了全國的關注,它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只有全國各地都能像重慶市那樣切實有效地加強社會控制與管理,對於那些知法犯法分子、黑惡犯罪分子嚴懲不貸,才能真正為角色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必然性

(一)加強角色建設,是提高人的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二)加強角色建設,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加強角色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四)加強角色建設,是增強領導幹部角色規範意識的迫切要求。

專利制度

一、角色建設離不開專利制度的保護
發明創造引起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從微觀社會學角度看,實質上就是社會角色建設內容的日益豐富和發展。具體說來,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更加豐富了原有發明者角色的內涵,由此能更好地發掘原有發明者角色的潛力,使某些角色要求更加明晰,更能表達發明創造的社會功能,從而鞏固業已變化了的社會結構。例如,1680年發明的蒸汽機,直到1780年才投人生產,其間有100年的時間差。這對於某一發明者角色講,其發明蒸汽機的財產權利往往難以實現,因為100年對於人生來講或許是太長了一點。但是在當今科技社會中,在1960年發明的雷射器於同一年就投入了生產,從研製到套用的周期大大縮短,只有幾個月時間,這樣雷射器的發明權(包括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很快就能得以實現。
其二,在社會實踐中,人們能自覺地判斷、評價和認識發明創造這一社會事實。這實際上相當於一個角色創造的過程,從而創造性地設計和承擔了新的社會角色。例如發明創造的社會套用使得原來發明人這一單一角色所覆蓋的社會意義不斷分層,產生出許多新的社會角色類型。如專利申請角色,專利發明角色,專利權人角色,專利使用人角色,職務發明人角色,非職務發明人角色,先申請人角色,先用權人角色……數十種新的彼此關聯的角色形成了一個互動著的角色叢。這是角色實踐不斷活躍、功能日益分化的結果。
角色建設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呼喚著專門的法律制度來調整因發明而產生的紛繁複雜的法律關係,事實上也只有將這些角色中每個角色的權利、義務、行為模式通過法律條文嚴格地規定下來,專利法律制度才找到了自己堅實可靠的社會基礎,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從這個意義上說角色建設是專利制度的微觀社會基礎,而角色建設也離不開完善的法律制度。
二、專利制度中發明者角色的定位
角色建設既然是專利制度的微觀社會基礎,那么從全局來講,專利制度中就必須要給角色建設安排一個重要的法律地位。隨著發明者角色實踐內容的不斷豐富,角色建設在專利制度中的法律地位也變得愈益重要。關於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1992年對我國《專利法》的各項重大修改之中。幾乎可以作出這樣的總結,1992年《專利法》中修改的各項條文都反映了角色建設的迫切要求,角色建設在《專利法》中的法律地位更加明確和清晰。
首先,拓寬了角色的確定範圍。原來排除在外的藥品和化學物質,現在不論它們是產品發明還是方法發明,都予以專利保護。其次,延長了各類角色的有效期限。如將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由原來的15年延長到20年,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角色的期限延長至10年。第三,更加豐富了角色建設的具體內容。例如修改後的《專利法》加強了專利權的保護,使方法專利的效力延及依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並給專利權人增加了進口權,即專利權人有權阻止他人未經其許可而進口其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其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第四,詳細規範了專利制度中各類角色的權利和義務。例如完善了專利審批制度,增設了本國優先權,重新規定了對專利實施強制許可的條件。
三、專利制度對角色建設的促進
角色建設的日益豐富呼喚著完善的專利制度與之配套,而專利制度為各類角色的現實運行作出怎樣的安排將直接影響著發明角色的建設和完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專利制度中明晰的角色規範活躍了角色的行為。據1990年《中國年鑑》記載:“自1985年4月1日《專利法》實施以來,已有30%左右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技術得到實施,據已經實施的11900個項目統計,累積新增產值129.3億元人民幣,新增利稅23.4億元人民幣,創匯1.4億美元。”又有資料表明,從1986—1993年,我國科研機構累積開發成果共61531件,其中專利申請有17384件,比例為3:45:1;企業開發成果共65373件,專利申請有41466件,專利申請比例為1:58:1;”高等學校開發成果為37094件,專利申請為11776件,比例為3:15:1。角色行為的積極態度,與專利制度中詳細規定的角色建設內容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專利制度作為一種制度化的社會意識形式,還具有純化發明者角色的思想意識、強化發明者角色法制意識的作用。首先,專利制度中關於角色建設的方方面面的法律規定,實際上就有助於各類發明角色了解國家要求做、允許做和禁止做的行為,告訴發明者角色為達到一定結果需要採取的手段,告訴發明者角色違反規範的後果是什麼。其次,專利制度體現了一定社會的價值評價,這種社會層面的價值觀體系必然會對發明者角色的個人價值體系施加影響,從而作用角色的行為方式。例如專利制度倡導科學研究的實用價值,促使社會角色謀求發明發現的正當權益,這樣一來發明者角色必然會實施許多功利性行為,發明者必定會自覺地依法申請專利、依法簽訂專利契約等。
第三,專利制度對角色建設的促進作用還表現為專利制度與其他社會獎勵等等的整合。目前,不僅是專利制度對角色建設作出了法律安排,在我國還有極為重要的社會獎勵政策也對角色建設作出了重要的政策安排,這就導致在我國的科學研究領域中專利與成果並存。並且由於各種社會獎勵政策向成果傾斜,大部分科研成果還沒有尋求專利制度的保護,所以為了更好地使專利制度反映發明角色的現實需要,應該促進專利制度與社會獎勵政策的有機統一。這也應該認為是專利制度促進角色建設的重要渠道。
總之,專利制度應該反映角色建設的具體要求,角色建設也應該按照專利制度中有關的具體精神來扮演自己的角色行為,什麼時候兩個方面能夠有機地統一起來,彼此呼應,什麼時候專利制度就會呈現出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局面。相反,如果角色建設與專利制度互相脫離,互不反映,則專利制度就必定要在現實運行中迷失方向。

小康社會

社會角色是社會結構的基礎,個人作為利:會角色的承擔者,又是通過扮演社會角色來進行日常互動的,在一系列的角色扮演過程中,當出現矛盾或衝突而得不到很好解決時,輕則影響個人生活,重則關係利:會穩定的大局,而角色扮演的順利進行則能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在理解社會全面發展與進步寸,應把社會角色的建設作為其題中之義:
由於社會角色是社會結構的基本構成單位,因此,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大力加強角色建設。角色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能更好地領悟角色,掌握一定的角色技能,從而順利地扮演某類社會角色,有效地避免角色失調的情況。由於角色建設受到社會外在因素與個人內在因素的制約,因此我們在討論角色建設時也應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從社會的角度來說,要重視角色規範的建設;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要重視角色技能與角色素質的培養。
(一)加強角色規範的建設
角色規範是社會角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引導人們選擇——致的行為模式,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個體在扮演社會角色時,往往都要遵照一定的規則與行為模式,也即一系列的權利與義務。當某個角色首次出現的時候,並不具備一致的角色規範,需要我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對它逐步定義和完善;當社會快速變遷的時候,同一角色的行為準則也可能會相應地發生變化,舊的角色規範與新的角色規範之間可能會出現偏離甚至矛盾的現象,這也要求我們順應社會的發展,確定合適的角色行為規範。
角色規範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強制性的,往往是以國家法律條文及書面形式規定下來的;另一種是開放性的,由社會輿論及道德規範來引導,角色塑造有一定的靈活性。因此,角色規範的建設應從兩方面人手:
1.對於強制性的角色規範,應加大國家及社會的控制力度和監督作用
根據不同的角色要求制定相應的規範,並以強制力量來執行。例如領導幹部這一類的角色,其義務是認認真真為人民服務,處處為人民著想,而不是一心為己撈私利,貪污受賄。一旦他們超出了自己的權利範圍,違背了應承擔的義務,是必須受到嚴厲制裁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角色服從的一致性,從而保證社會的安定團結。
2.對於開放性的角色規範,一方面要加大家庭及學校的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社會輿論,以保持角色規範的一致性
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學習角色規範的過程,家庭及學校在其中承擔著主要責任。不僅應加強對孩子的教育,更應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引導他們。例如在家庭中,孩子對父親角色的學習,大多是根據父親平時的行為表現來模仿的,父親角色扮演的不成功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發展。除了家庭和學校之外,社會輿論及各種傳媒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超越時空的信息傳播方式帶來了各種負面文化的蔓延,針對辨別能力不強的青少年,社會各界應共同聯合起來,為他們的成長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二)注重角色技能的提高
個體為了使自己的日常互動能順利進行,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勝任該角色,這種角色技能的培養貫穿於人的整個社會化過程之中。從其功用來看,可以分為普通技能與特殊技能。
1.普通技能
它是人際互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例如語言動作表達能力、交際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這有助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行為,並幫助自己洞察他人心理及事物的發展取向。普通技能的學習一般貫穿於社會化的早期階段,未成年人在家庭與學校中首先要學習普通的生活技能,但社會的變化發展也要求成年人在踏人社會後,能夠繼續學習與深化普通技能。
2.特殊技能
它是指扮演某類角色時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術等。如作為一個醫生,他必須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有一定的臨床經驗,熟悉各種藥物的功能與作用,以及能使用一定的醫用器械等。又譬如,一名高級秘書不僅要會熟練操作辦公室的各種設備,會電腦操作、打字速度快,還應具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善於處理與溝通人際關係等。這些技能都是他們根據自己追求的特定角色,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而形成的,常人往往難以達到。
普通技能與特殊技能對於我們來說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普通技能的學習要先於特殊技能,如青少年兒童必須先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再在此基礎上掌握特殊的專項技能。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既要掌握專業技能,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繼續深化和培養普通技能。
(三)重視角色素質的培養
角色素質跟一般意義上的個人素質雖然有著密切聯繫,但也有一定的區別,它跟特定的身份角色相關。角色素質的表現能從一個側面反映這一類角色的情況。還是舉醫生的例子,如果我們說這個醫生言談舉止得體,很有修養,這是指的一般的個人素質;但是如果我們說這個醫生在看病的時候,能尊重病人,為病人著想,很有醫德,那么這是指作為醫生這一,角色所應具備的角色素質。因為一位好的醫生,不僅應有高超的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又如一名公共汽車售票員,為了增加車票的銷售量,而故意欺騙乘客,又或者中途甩客等,這些現象都是角色素質低的表現。總而言之,精神文明建設蘊含在個人素質建設之中,又通過個人素質建設表觀出來;角色素質是個人素質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跟特定角色的學習分不開。因此,我們在加強個人素質教育的同時,要充分重視角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它將有助於我們扮演好特定的社會角色。
總之,角色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相輔相成的。角色建設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的發展又反過來為角色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因此,我們要儘量給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人們在社會的大舞台上能順利地扮演各種角色,避免與減少角色衝突,在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能促進社會的同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