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

2023年6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製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製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3年6月2日 
  • 發布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 發文字號:工信部聯科〔2023〕77號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內容解析,

發布信息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教育、科技、財政、市場監管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
現將《製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23年6月2日

內容全文

可靠性是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是反映產品質量水平的核心指標,貫穿於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使用全過程。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我國製造業可靠性取得顯著成效,但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產業基礎存在諸多短板弱項,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指標尚待提升,管理和專業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成為掣肘我國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的突出問題。為提升製造業可靠性水平,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製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要求,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強化可靠性技術攻關,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動數位化智慧型化賦能,提高試驗驗證能力,加快人才隊伍培養,不斷提升製造業產品可靠性,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質量基礎。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在製造業可靠性提升中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行業指導、市場監管作用,增強企業全員全過程質量安全與可靠性意識,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推動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聚焦重點、精準施策。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分行業、分產業鏈梳理可靠性問題,發揮整機企業龍頭作用,加強整機系統可靠性設計和管理,按產業鏈制定並傳導可靠性指標和要求。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借鑑可靠性先進經驗,著力突破重點行業可靠性短板弱項,推動大中小企業“鏈式”發展。
  ——夯實基礎、持續創新。加強可靠性前沿基礎研究和標準制定,推動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可靠性工程深度融合,發揮生產裝備數位化和產品智慧型化對可靠性的賦能作用,強化可靠性創新成果在工業基礎和質量工程中的套用。
  ——加強協同、系統推進。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央地聯動,暢通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協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高等院校及專業機構的作用,為製造業可靠性提升持續提供全面服務支撐。  (三)主要目標
  圍繞製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提升整機裝備可靠性水平,壯大可靠性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產品可靠性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製造業企業。
  到2025年,重點行業關鍵核心產品的可靠性水平明顯提升,可靠性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企業質量與可靠性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可靠性試驗驗證能力大幅提升,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建設3個及以上可靠性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台,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範,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實施可靠性提升。到2030年,10類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靠性標準引領作用充分彰顯,培育一批可靠性公共服務機構和可靠性專業人才,我國製造業可靠性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成為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製造業質量與可靠性管理水平。
  推動企業加強質量與可靠性管理,引導企業建立質量與可靠性發展戰略,樹立以可靠性為核心的質量管理觀。鼓勵企業貫徹實施GB/T 19004、GB/T 19024等標準,推動企業採用策劃、實施、檢查、處置(PDCA)模式加強企業質量與可靠性管理,開展自我聲明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增強質量信譽及信用信息市場採信度,實現企業的持續成功及財務和經濟效益提升。支持企業設定首席質量官和可靠性管理部門,鼓勵企業探索建立可靠性管理體系。加強企業可靠性管理評價和質量安全監管,支持開展關鍵過程能力評價和製造成熟度評價,推進關鍵典型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質量技術幫扶銜接聯動。開展質量與可靠性知識普及、質量管理小組、對標達標等活動,推廣套用先進的質量與可靠性管理理念和方法。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可靠性協同管理。發揮龍頭企業需求牽引作用,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可靠性管理,以可靠性管理體系為抓手,強化對供應商產品的質量評價與可靠性管理成熟度評估,暢通可靠性指標傳遞機制,提升配套企業的可靠性管理水平。鼓勵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可靠性聯合設計、可靠性管理等協同攻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質量可靠性水平整體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地方主管部門具體實施。以下均需地方部門落實,不再列明)  
(二)加快可靠性工程技術研發與套用推廣。
  圍繞可靠性工程管理、設計、製造、分析評價、試驗驗證等環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等科技重大項目,開展失效物理、加速試驗等可靠性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加強可靠性仿真、故障診斷與智慧型運維等套用技術研究,突破可靠性正向設計關鍵技術,開發可靠性工程新方法和新工具。
  推廣運用先進可靠性管理工具,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管理能力。鼓勵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構建可靠性設計技術體系,推廣可靠性建模、分配、預計等普適性可靠性設計技術,鼓勵企業加強可靠性設計技術套用,促進可靠性設計與產品功能設計同步實施。強化製造工藝可靠性技術套用,加強對材料熱處理、電子封裝和機械裝配等工藝可靠性技術的推廣,提升產品製造質量可靠性水平。強化可靠性分析與評價技術套用,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產品可靠性認證及質量分級行動,構建產品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綜合分析與評價技術體系。推廣多應力綜合可靠性試驗、可靠性加速試驗等試驗驗證技術,套用試驗、分析、改進等閉環措施,促進產品可靠性持續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基礎產品可靠性“築基”和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
  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行業,實施基礎產品可靠性“築基”工程,築牢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軟體、關鍵基礎材料及先進基礎工藝的可靠性水平。實施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工程,促進可靠性增長。強化可靠性指標考核與評價,在產業基礎再造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項實施和相關標準制修訂中,強化可靠性攻關及創新成果評價與轉化套用,倒逼可靠性不達標的產品退出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完善可靠性標準體系。
  加強可靠性標準體系頂層設計,編制製造業可靠性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圍繞機械、電子、汽車等行業現狀和可靠性提升需求,開展通用要求、管理、設計、分析、試驗、評估、維修保障等可靠性基礎共性標準和急需標準制修訂,補齊短板,推動在關鍵核心產品強制性標準中增加可靠性指標。發揮市場驅動力,鼓勵企業、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積極參與標準制修訂,加強高水平可靠性團體標準研製,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
  加強可靠性標準統籌協調,依託有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和機構成立可靠性標準工作組,完善製造業可靠性標準體系協調推進機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可靠性國際標準轉化,推動國內先進可靠性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強化標準宣貫實施,開展可靠性標準化建設與套用試點,加快相關標準推廣套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發揮計量和測試驗證對可靠性的支撐作用。
  發揮計量對測試驗證的基礎支撐作用,以精準計量推動檢測方法的科學驗證。夯實製造業可靠性計量基礎,加快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急需的標準物質研製和套用,建立一批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基準、標準,制修訂一批國家計量技術規範和行業計量技術規範。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加大測量誤差、測量不確定度等計量基礎理論在製造業可靠性中的套用,為製造業可靠性提升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測試服務。
  加強可靠性測試驗證能力建設,支持企業結合測試驗證需求改造升級試驗檢測設施,建設專用可靠性試驗、環境適應性試驗驗證能力。鼓勵龍頭企業、高校加強與檢驗檢測機構合作,創建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國家標準驗證點、重點行業可靠性實驗室,搭建專用可靠性試驗檢測環境。面向行業可靠性驗證共性需求,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關鍵共性驗證技術攻關,開發多應力綜合驗證、耐久性試驗、計量測試等測量儀器和試驗設備,構建可靠性設計與仿真、故障診斷與分析等軟體工具箱,提升檢驗檢測與試驗驗證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深化數位技術在可靠性提升中的套用。
  推動數位技術在產品需求分析、設計研發、生產製造、檢驗檢測、維修保障等全過程套用,宣貫推廣企業兩化融合度、數據管理等國家標準,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數位化管理水平。鼓勵企業積極依託數位技術,加快適應市場對質量與可靠性的動態需求,推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創新,更好提升用戶體驗。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可靠性工程的深度融合,以數位技術促進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提升。
  加強數字模型等工具的開發套用及配套標準研製,運用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數字孿生、可靠性仿真等技術提高產品可靠性設計水平。推動生產製造裝備數位化改造,促進感測、機器視覺、自動化控制、先進測量等技術在生產製造環節深度套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質量波動。加強智慧型檢測技術與裝備套用,推動線上檢測、計量等領域儀器儀表升級,促進制造裝備與檢驗測試設備互聯互通,提高檢驗檢測效率和精準性。深化產品故障預測、智慧型化運維等技術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套用,有效降低產品故障風險,提高產品可靠性。(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提高可靠性公共服務水平。
  支持行業協會、專業機構與企業深度合作,推進可靠性數據跨環節跨企業共享利用,開展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用戶使用等環節的可靠性數據分析,建設可靠性基礎數據平台,加強典型產品失效機理研究,為產品疊代最佳化提供技術服務。引導行業協會、專業機構開展可靠性培訓、諮詢、診斷等服務,重點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可靠性提升綜合解決方案。支持檢測認證機構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探索推動自願性產品認證、第三方可靠性評價認證等工作,鼓勵社會採信可靠性認證結果。推動品牌服務專業機構將可靠性管理納入企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夯實品牌培育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可靠性人才培養。
  鼓勵高校強化可靠性課程和相關專業建設,加快可靠性教材編制和師資隊伍培育,加快培養高層次可靠性人才。鼓勵企業和高校等聯合建設實訓基地,加強可靠性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可靠性實踐能力。鼓勵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和職業院校加大可靠性人才培訓和繼續教育,以需求為導向制定可靠性工作崗位能力標準,開展可靠性工程師等崗位能力評價工作。(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進一步發揮現有工作機製作用,明確責任分工,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統籌謀劃、合力推進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工作。發揮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作用,為製造業可靠性提升提供決策諮詢、戰略規劃論證和工作指導。各地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研究促進制造業可靠性提升的配套政策措施。
  (二)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可靠性提升工作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等有關政策規劃的有效銜接,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渠道,加強對製造業可靠性提升的支持和激勵。落實企業可靠性技術研究、產品設計開發、中試階段測試驗證等環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鼓勵在重點產品國家質量監督抽查、政府採購項目和政府支持的新技術新產品研製項目中,強化可靠性相關指標要求。在省級政府質量考核中增加對可靠性工作的考核,強化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製造業可靠性提升工作的投入。
  (三)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各類媒體、行業組織作用,搭建跨領域跨行業的可靠性交流平台,開展質量與可靠性活動,積極推廣可靠性先進理念、技術、工具及典型案例,宣傳“中國製造”優秀品牌,促進企業增強可靠性意識,引導社會樹立優質優價的價值導向,為製造業可靠性提升營造良好氛圍。發揮地方和行業組織引導作用,加大對可靠性提升的支持激勵力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可靠性創新質量、績效、貢獻方面的優秀科學技術成果和產業技術基礎,先進個人和團隊給予獎勵激勵。

內容解析

《實施意見》提出將圍繞製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目標,聚焦機械、電子、汽車等重點行業,對標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補齊基礎產品可靠性短板,提升整機裝備可靠性水平,壯大可靠性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批產品可靠性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製造業企業。到2025年,重點行業關鍵核心產品的可靠性水平明顯提升,可靠性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企業質量與可靠性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可靠性試驗驗證能力大幅提升,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建設3個及以上可靠性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台,形成100個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範,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實施可靠性提升。到2030年,10類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靠性標準引領作用充分彰顯,培育一批可靠性公共服務機構和可靠性專業人才,我國製造業可靠性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成為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