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佳化提升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意見

為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貫徹落實蘇州市產業升級三年行動計畫,更好地最佳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產業,增強產業集聚發展效應,做優做強骨幹企業,完善產業發展功能配套,構建產業生態圈,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整體躍升,特制定本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最佳化提升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19年4月23日
  • 實施時間:2019年4月23日
  • 發布單位: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解讀,

全文

一、總體目標
按照建設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以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產業生態鏈為方向,堅持高起點謀劃,促進我市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互動發展,重點在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金融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智慧財產權服務、節能環保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現代供應鏈管理、商務服務等九大領域提升最佳化,著力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整體功能、集聚效應和能級水平。力爭3年時間,全市每個市(區)推進2+1個(2個優勢產業,1個重點培育產業)優勢重點產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提升發展,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每年保持在8%左右。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集聚發展。最佳化提升全市具有領先優勢的重點生產性服務業細分產業,加快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有序引導金融、科技、信息、商務等優質服務要素集聚,構建資源集約、區域相對集聚、服務最佳化集成的現代生產服務體系,加快促成各地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度、做大產業規模、做強頭部企業、完善產業生態圈。
(二)堅持錯位發展。根據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科學統籌全市細分產業發展布局,引導各市(區)結合自身優勢,科學布局,錯位發展,確定最佳化提升重點產業,避免產業同質化競爭,推動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總體躍升。
(三)堅持發展。聚焦生產性服務業高端產業,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化、綠色化提升,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深度融合,增加生產性服務業有效供給,把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培育成為新動能發展的先導型力量。
(四)堅持創新發展。鼓勵發展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字經濟、平台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以新需求、新趨勢、新基礎為方向,大力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著力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服務經濟體系。
三、重點任務
(一)注重規劃。各市(區)要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前瞻布局新興產業,瞄準更高發展目標,科學制定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發展規劃,在謀篇布局、政策扶持、創新、產業集聚、強企壯企上聚焦發力,打通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良性融合互動的關鍵節點。主動融入長三角,承接上海在生產服務功能上向蘇州轉移溢出,催生更多高質量生產性服務供給,加快促進蘇州成為與上海服務功能互補的重要區域性生產服務中心城市。
(二)突出重點產業。各市(區)要明確2+1優勢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突出產業發展特色,加大企業培育和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重點產業全鏈式延伸,加強與周邊產業配套協同發展,推進重點產業智慧型化、高端化、融合化、平台化、低碳化發展。各市(區)要穩步提高產業發展規模、產業集聚度、企業創新能力、單位土地產出率等指標,力爭重點產業發展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其中重點優勢產業營收規模年均增長達到10%以上。
(三)做強發展載體。圍繞生產性服務業九大重點領域,引導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品牌創新。開展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企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功能,重點建設一批集研發設計、科技創新、展示交易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爭創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
(四)推進跨界融合。以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重點產業和資源要素相互滲透、融合或裂變為形式,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產業融合化。強化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智慧財產權服務、檢驗檢測、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不斷推動製造業服務化、工業網際網路專業化,持續加大製造服務化轉型示範企業(項目)建設力度,著力打造智慧型製造集成商、技術服務商,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
(五)最佳化發展環境。各市(區)要進一步最佳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策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最佳化政策供給,強化政策集成創新。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大生產性服務業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力度,打破“信息孤島”,促進工業製造資源和數據集成共享。搶抓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機遇,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進出口。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補齊支持創新創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短板。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功能配套,各市(區)要統籌推進市政設施、道路交通、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產業、生態、文化、社區等功能配套,形成疊加效應,著力構建“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型發展空間。
四、政策舉措
(一)強化土地資源保障。
1.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考慮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要,合理安排生產性服務業規劃發展用地。強化生產性服務業用地保障,對列入省、市重點項目且屬於我市鼓勵和引導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優先保障,在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時予以適當傾斜。鼓勵盤活利用存量低效建設用地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項目。
2.對經認定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結合項目類型、控規要求等,實行差別化供地和產業引導政策。
(1)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屬於規劃工業用地的,按照工業用地供應政策管理。
(2)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屬於規劃科研用地的,研究完善相關政策。對科研類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探索構建以投入、產出、專利、人才引進等為核心指標的認定標準體系。
(3)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屬於規劃商業、辦公用地的,按照商服用地供應政策管理。用地單位可依法取得商服用地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項目。
(4)全面落實建設項目供地建設“雙契約”監管要求,將項目引入時的相關審核要求納入開發建設協定,並由屬地政府落實監管職責,確保生產性服務業項目高效集約用地。
3.鼓勵利用存量土地、房產通過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用於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項目。
(1)對利用現有房屋和土地,興辦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科技研發、健康養老、工業旅遊、眾創空間、科技創業載體、網際網路+等新業態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過渡期為5年。過渡期滿後,可按新用途、新權利類型、市場價,以協定方式辦理用地手續,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
(2)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存量土地使用權人可利用自有存量土地進行更新改造,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項目,通過協定方式完善用地手續後,將土地用途調整到位,並執行新的規劃條件。
(3)鼓勵通過工業用地二級市場轉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項目,探索構建存量工業用地轉讓、租賃等交易信息發布平台,對存量工業用地轉讓後按照新的產業和規劃要求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達到投入產出等各項標準的,探索研究獎勵政策。
(4)對商業辦公用房過剩的區域,鼓勵利用存量商業辦公用房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二)強化金融服務支持。
1.推動地方徵信平台拓展數據來源,引導各機構更加主動地對接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蘇州股權融資服務平台、蘇州地方徵信平台等三大平台,提升小微和科創性企業金融服務水平。
2.出台服務實體經濟監管評價辦法,推動蘇州銀行等法人機構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在銀行業風險化解和產品服務創新方面的套用試點;繼續深化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和新材料首批次套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探索專利保險。
3.用好信用保證基金,與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以65:20:15的比例共擔風險,幫助企業獲得500萬以下的信用貸款。
4.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對通過蘇州股權融資服務平台向我市企業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基金管理人進行獎勵。符合條件的,按照其所管理基金年度新增投資總額的3‰給予獎勵,單一管理人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三)強化人才智力支撐。
1.全面落實“人才新政40條”,積極實施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畫,加快集聚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等高端領軍人才,給予符合條件的領軍人才一定的項目資助和安家補貼。紮實推進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計畫,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引進緊缺人才,給予符合條件的人才一定的薪酬補貼。鼓勵企業通過生產性服務業中介機構招才引智,對推動地方創新發展、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有突出貢獻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高管和技術骨幹給予貢獻獎勵。
2.著力辦好“蘇州國際創業周”“創贏未來”國際創客大賽,探索更加靈活的引智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引進生產性服務業人才。推動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規範化、專業化建設,全新升級姑蘇英才卡“一卡通”服務體系,深入推進人才樂居工程,為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業人才提供落戶、醫療及子女教育等政策待遇。
(四)拓展資金支持渠道。
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激勵扶持力度,通過投資補貼和貸款貼息的方式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項目擇優進行支持。市平台企業、總部企業、創新型示範企業的評選認定將優先向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傾斜。各市(區)研究出台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和項目的扶持政策,推動產業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重點投向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五)強化橫向政策配套。
涉及退二進三、改造老舊廠房發展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的項目,各市(區)要採用聯席會辦的形式,由發改部門牽頭住建、資源規劃、消防等相關部門聯合會審涉及審批和驗收等重要事項。對既有合法建築進行改建(含室內外裝修、建築保溫、用途變更),其改建後使用性質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明檔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制度施行前建設的老舊建築,依據證明使用性質的房產證明檔案)不一致的,建設單位能夠提供縣(區)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有關性質變更批准檔案,且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出具不需要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明檔案意見的,消防設計審核申請和備案申報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我市生產性服務業最佳化提升工作,日常協調工作由市發改委負責。各地要設立部門聯席會辦制度,形成消防審批與驗收、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等聯合會辦協調工作機制,會審辦理最佳化提升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事項。市級相關部門要強化指導,根據九大重點產業類別,結合自身工作職能,負責對產業集聚、企業培育和項目建設等加強政策支持。
(二)細化組織實施。
1.各市(區)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圍繞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總體目標任務,每個地區選擇2+1個生產性服務業細分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提出三年目標任務,並分解到每個年度,具體目標細化至產業規模、產業集聚度、頭部企業數量、重點項目、自主品牌、人才集聚等。通過3年最佳化提升,各地區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細分產業,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度、做大產業規模、做強頭部企業、完善產業生態圈。
2.最佳化提升行動方案的申請審定。最佳化提升行動方案由各市(區)政府提出申請,市發改委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聯審,根據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引導的重點方向,統籌考慮各地細分產業發展重點,引導各地結合自身優勢,錯位發展,確定最佳化提升重點產業,推動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總體躍升。各地最佳化提升行動方案經市服務業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後予以實施。
3.市服務業領導小組組織開展考核獎勵。市發改委牽頭制定綜合考核細則,明確九大重點產業牽頭部門,重點考核各地年度方案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以及該地區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業總體發展情況。根據年度考核綜合排名,對排名靠前的地區予以通報表揚並給予獎勵支持。獎勵資金主要用於各地引進生產性服務業項目、企業、集聚區等載體建設和人才、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同時,在用地保障、區域規劃調整、消防驗收、人才引進、項目扶持、企業評選、集聚區提檔升級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支持。
(三)加強統計監測。
市發改、統計部門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統計監測,根據統計部門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樣本單位,以及職能部門選取的重點服務業監測樣本單位,以服務業統計報表制度為基礎,探索完善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統計監測體系。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部門統計協調會議制度,相關職能部門根據產業發展實際,提出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動態跟蹤監測內容的數據變化,加強統計數據監督檢查,建立監測數據部門聯審機制,健全完善數據使用發布制度,為考核提供數據支撐。
本意見有效期三年。

印發的通知

蘇府辦〔2019〕72號
各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關於最佳化提升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第6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4月23日

解讀

蘇州市人民政府於2019年4月24日印發了《關於最佳化提升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現解讀如下:
一、政策出台背景
為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貫徹落實蘇州市產業升級三年行動計畫,按照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總體要求,促進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互動發展,更好地最佳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產業,增強產業集聚發展效應,做優做強骨幹企業,完善產業發展功能配套,構建產業生態圈,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整體躍升。
二、政策制定過程
11月以來,王翔常務副市長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研究如何最佳化提升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工作。市發改委隨即著重梳理了國家、省和蘇州市關於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檔案,調研了解全市各個市(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發展情況,橫向研究了上海、成都服務業相關經驗做法,在此基礎上對下一步推動全市生產性服務業最佳化提升工作作了思考,起草了《關於最佳化提升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初稿,並於3月份徵求了兩輪相關部門和各市(區)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修改完善後形成了送審稿,由市政府批准印發。
三、政策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共分為: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政策舉措和組織保障等五個部分。
(一)總體思路目標
突出高起點謀劃,促進我市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互動發展,堅持集聚發展、創新發展、錯位發展和發展理念,重點在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金融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智慧財產權服務、節能環保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現代供應鏈管理、商務服務等九大領域提升最佳化,著力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實現我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整體躍升。力爭3年時間,全市每個市(區)推進2+1個(2個優勢產業,1個重點培育產業)優勢重點產業集聚發展、創新發展、提升發展,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每年保持在8%左右。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集聚發展。加快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有序引導金融、科技、信息、商務等優質服務要素集聚,加快促成各地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度。
2、堅持錯位發展。根據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科學統籌全市各地的細分產業發展布局,引導各市(區)結合自身優勢,錯位發展。
3、堅持發展。聚焦生產性服務業高端產業,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化、綠色化提升,把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培育成為新動能發展的先導型力量。
4、堅持創新發展。鼓勵積極發展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字經濟、平台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形成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服務經濟體系。
(三)重點任務
重點從五個方面明確了最佳化提升工作的主要任務:
1、注重規劃。各市(區)結合自身產業優勢,主動融入長三角,承接上海在生產服務功能上向蘇州的轉移溢出,前瞻布局新興產業,瞄準更高發展目標,科學制定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發展規劃。
2、突出重點產業。各市(區)要明確優勢產業和重點培育產業,突出產業發展特色,穩步提高產業發展規模、產業集聚度、企業發展量質、單位土地產出率等指標,力爭重點產業發展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3、做強發展載體。圍繞生產性服務業九大重點領域,開展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進一步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爭創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
4、推進跨界融合。以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強化信息技術服務、智慧財產權服務、檢驗檢測、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不斷推動製造業服務化、工業網際網路專業化,持續加大製造服務化轉型示範企業(項目)建設力度。
5、最佳化發展環境。各市(區)要進一步最佳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策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政策集成創新。其次,加大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智慧化等軟硬環境建設,補齊支持創新創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短板。
(四)政策舉措
從土地、金融、人才、資金和配套改革等方面,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產業的要素支持和政策支持。在財政資金、土地要素、金融服務、消防審批驗收、人才引進、項目扶持、企業評選、集聚區提檔升級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和政策激勵。
政策舉措中一部分是對原有政策的進一步梳理,著重強調了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傾斜扶持;另一部分是在政策基礎上有所創新突破,主要是:
1、土地資源保障的政策,主要是從業務操作層面,將生產性服務業的項目分為工業用地類、科技研發類、商業商務類等三個類別進行了梳理,對經認定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結合項目類型、控規要求等,實行差別化的供地和產業引導政策,鼓勵利用存量土地、房產通過低效用地再開發用於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全面落實建設項目供地建設“雙契約”監管要求,將項目引入時的相關審核要求納入開發建設協定,並由屬地政府落實監管職責。另外,對列入省、市重點項目且屬於我市鼓勵和引導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優先保障,在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時予以適當傾斜。
2、人才智力保障方面,主要是從落實人才政策和構建招才引智平台兩個方面闡述。全面落實“人才新政40條”,積極實施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畫,加快集聚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等高端領軍人才。著力辦好“蘇州國際創業周”、“創贏未來”國際創客大賽,探索更加靈活的引智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引進生產性服務業人才。
3、拓展資金支持渠道方面,主要是考慮在既有政策基礎上(包括平台企業、總部企業、引導資金扶持項目等)向生產性服務業的企業、項目有所傾向。新增內容為:要求各市(區)研究出台相關扶持政策,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地營造最佳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政策環境。
4、橫向政策配套方面,主要是更加強化部門協調,建立聯合會辦機制,新增內容為:各市(區)建立聯席會辦的形式,由發改部門牽頭相關部門聯合會審住建、資源規劃、應急管理(消防)等涉及審批和驗收的重要事項。主要目的是建立形成工作機制,解決瓶頸問題。
(五)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
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我市生產性服務業最佳化提升工作,日常協調工作由市發改委負責。各地設立部門聯席會辦制度,形成消防審批與驗收、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等聯合會辦協調工作機制,會審辦理最佳化提升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事項。市級相關部門強化指導,根據九大重點產業類別,結合自身工作職能,負責對產業集聚、企業培育和項目建設等加強相關政策支持。
2、細化組織實施
(1)各市(區)制定三年行動方案。圍繞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目標任務,每個地區選擇生產性服務業的細分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提出三年目標任務,並分解到每個年度,具體目標細化至產業規模、產業集聚度、頭部企業的數量、重點項目、自主品牌、人才集聚等。
(2)最佳化提升行動方案的申請審定。最佳化提升行動方案由各市(區)政府提出申請,市發改委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聯審,經市服務業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後予以實施。
(3)市服務業領導小組組織開展考核獎勵。市發改委牽頭制定綜合考核細則,明確重點行業牽頭部門,重點考核各地年度方案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以及該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業總體的發展情況。根據年度考核綜合排名,對排名靠前的地區予以通報表揚並給予獎勵支持。
3、加強統計監測。
市發改、統計部門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統計監測,探索完善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統計監測體系,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部門統計協調會議制度,為考核提供數據支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