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通知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5部門關於印發《山東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的通知
魯工信發〔2023〕5號
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有關單位:
現將《山東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4月29日
檔案全文
山東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特制訂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圍繞標誌性產業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和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引育力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培育發展優質企業和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引導企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以技術創新推動製造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山東製造”品牌高端化,打造“山東製造”優勢品牌。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提升行動、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提升行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優質企業培育提升行動、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未來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山東製造”品牌提升行動、質量管理建設提升行動、標準引領提升行動等九大行動,到2025年,創新環境進一步最佳化,製造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質企業培育規模、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未來產業發展水平、“山東製造”品牌影響力、質量管理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水平等有新的突破。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逐步增強。強化產業基礎技術攻關,每年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攻克產業基礎技術10項左右。每年組織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30項以上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開發套用一批先進工藝技術,推進產業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人工智慧“賦能”效應不斷凸顯。
——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塑強。企業切實將人才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資源,引才育才路徑不斷拓寬,用才留才體系更加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更加多元。持續壯大“國字號”領軍人才隊伍,每年實施一期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創新領軍人才項目,精準引育100位左右企業類人才、50位左右平台類人才。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達到2150家左右,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達到70家左右,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達到500家左右,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20家左右,全省新型研發機構總量達到1000家,其中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超過500家。每年實施3000項左右技術創新項目,帶動產生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優質企業培育規模逐年壯大。每年新培育瞪羚企業400家、獨角獸企業3家左右。到2025年,努力推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左右,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000家左右,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入庫企業達到4.2萬家。
——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高標準建設已批覆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省製造業創新中心達到50家左右,製造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總量穩定在100家左右,支持優秀的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成為產業鏈協同創新策源地。圍繞標誌性產業鏈形成成熟的產學研精準對接機制,暢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渠道。
——未來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打造成為全國未來產業發展先行區。未來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突破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共性技術,形成一批標誌性的重點產品和服務,打造一批國內領軍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平台,依託特色園區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創新力強的未來產業集群。
——“山東製造”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每年遴選、推介100項左右“山東製造·齊魯精品”,開展“山東製造·品牌故事”展播活動。加大對先進質量管理經驗的推廣和套用,全國質量標桿達到60項左右,全省質量標桿達到400項左右。
——標準化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擁有更多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製造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提升行動
1.強化產業基礎技術攻關。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編制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加快突破工業母機、關鍵原材料、機器人、光電子、高端軟體等核心領域,精準補齊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體、基礎工藝等“五基”短板。完善政府首購首用、保險補償等機制,促進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體等創新產品大規模套用和疊代升級。(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2.推進制造業“卡脖子”技術精準攻堅。大力推廣“揭榜掛帥”“賽馬制”“軍令狀”等重大科研任務組織方式,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山東路徑。每年組織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30項以上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開展“卡脖子”技術精準攻堅行動,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支持製造業產業鏈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開發套用一批先進工藝技術。通過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項目,開發、推廣和套用一批新工藝。開發套用增材製造、超精密加工、近淨成形、分子級物性表征等先進工藝技術。支持構建行業生產全流程運行數據模型,基於數據分析實現工藝改進、運行最佳化和質量管控。開展關鍵技術和先進制造工藝集成套用,加快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型工廠建設。(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4.推進產業共性技術聯合攻關。組織重點產業和“鏈主”企業,針對產業鏈的創新提升和斷供斷鏈風險,梳理髮布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產品)目錄,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技術需求和技術創新關鍵環節、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等方面聚集,補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技術短板。每年推動製造業創新中心攻克產業共性技術10項左右。(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5.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高水平建設濟南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濟南—青島人工智慧創新套用先導區,不斷放大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效應,重點在開放協作、創新成果落地、制度建設等方面發力,推動人工智慧快成長、上規模、強實力。立足我省產業體系完備、套用場景豐富的實際,探索出一條具有我省特色的示範經驗,在全國形成獨特優勢和行業主導地位。(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提升行動
6.塑強高水平技術創新人才。紮實做好國家級人才計畫申報推薦工作。持續壯大“國字號”領軍人才隊伍規模。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創新領軍人才項目。精準引育一批解決產業卡脖子技術的高水平創新領軍人才。面向重點產業鏈,每年遴選100項產業關鍵技術難題向全球發布,精準招引一批緊缺型人才,實施一批高水平創新項目。(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7.打造卓越工程師隊伍。深化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健全符合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特點的職稱制度。探索卓越工程師培育評價工作體系。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卓越工程師,納入職稱評審“直通車”通道。實施“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行動。落實《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工作方案》,開發上線“數字專員公共服務平台”,加速打造賦能企業數位化改造的卓越工程師隊伍。(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8.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支持企業建設各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軟體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研發機構和創新平台。鼓勵企業根據發展需要自主設立研發機構,在所處行業和領域內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科技戰略制高點。(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9.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項目計畫。推動企業提高研發投入、開展研發活動、加強研發機構和研發人員隊伍建設,提升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產業化水平。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先進材料、醫藥、輕工、紡織服裝、食品等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鼓勵產業鏈“鏈主”企業發揮主導作用,牽頭在重點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10.打造一批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多投多獎”研發投入補助機制,引導製造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千家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培育一批國家和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組織現場會、媒體宣傳等形式,大力推廣技術創新先進經驗和模式,形成涵蓋各工業行業的技術創新示範體系。(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四)優質企業培育提升行動
11.打造領航型企業。全面推行“鏈長制”,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併重組,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聚焦“十強”產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核心競爭力的領航型企業。培育新跨越企業,到2025年,新培育年銷售(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的企業15家、首次突破500億元的企業5家、首次突破1000億元的企業3家左右。(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2.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充分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培育一批專注細分市場、聚焦主營業務、創新能力突出、成長潛力較高的優質中小企業,形成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成長體系。培優創新創造主力軍,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體系,推動科技型企業隊伍群體量質齊升。(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13.促進大中小企業融合融通
支持領航型企業發揮產業鏈“鏈主”作用,通過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方式,在技術攻關、產品配套、品牌渠道、資金融通等方面,帶動關聯度高、協同性強、涵蓋一二三產的中小企業進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打造100家左右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鼓勵中小企業加強與領航型企業的協同創新、配套合作,支持建設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進出口和數位化轉型綜合性服務平台。(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14.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和載體。加快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重大載體建設,高質量建設嶗山實驗室。發揮好高速列車、燃料電池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先進印染、高端智慧型化家用電器、虛擬現實等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及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的引領支撐作用,積極爭創新的國家級創新載體,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單元,打造產業鏈協同創新平台和創新策源地。(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5.健全製造業創新中心體系。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高標準建設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慧型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推進各中心圍繞製造業創新發展戰略需求,突破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強化產業公共服務能力,為全行業提供關鍵共性技術,切實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製造業創新中心:鼓勵戰略新興產業中具備條件的企業、優勢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等牽頭創建省製造業創新中心。最佳化全省東中西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布局,引導尚未建設省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地市依託本地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儘快實現零的突破。突出重點、梯次培育,構建建設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工作格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市製造業創新中心:鼓勵有條件、綜合實力較強的市,依託支柱產業集群,立足發展特色,匯聚區域創新資源,按照“公司+聯盟”組建模式,建立市製造業創新中心,作為省製造業創新中心的支撐和補充,形成梯次培育體系。支持創新中心在研發力量匯聚、關鍵技術突破、產學研協同、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6.建設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圍繞全省標誌性產業鏈和戰略新興產業,完善產業技術基礎體系,最佳化資源配置,針對試驗檢測、信息服務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等領域,指導建設一批基礎性、先進性、權威性、公益性的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鼓勵已承擔工信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能力建設項目的單位申報國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7.開展產學研精準對接活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跨部門對接合作,圍繞11條標誌性產業鏈,充分發揮山東省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作用,建立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常態化聯繫機制。推動標誌性產業鏈企業走進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團隊走進省優勢產業集群或鏈主企業,每年組織開展6場左右精準產學研對接和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活動。(牽頭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8.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高水平建設區域性技術交易市場,支持有條件的單位設立概念驗證中心和專業化中試基地。完善科技成果登記和發布機制。規範完善科技成果登記制度,建立科技成果登記與科技報告共享機制。定期發布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品目錄,建立省級科技計畫項目成果庫,推動財政資金支持產出的科技成果入庫。(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9.推動惠企創新政策紮實落地。實施研發投入後補助、中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等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實現科技政策快速兌現。探索建立創新惠企政策落實評價機制,全面落實製造業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100%加計扣除政策,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應享盡享”,激發製造業企業創新活力。(牽頭單位:省科技廳)
(六)未來產業發展提升行動
20.加快布局未來產業。研究制定山東省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未來網路、碳基半導體、類腦計算、深海極地、基因技術、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領域,推進6G技術研發和套用。建設濟南、青島未來產業先導區。力爭到2025年,重點依託省級以上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等特色園區,打造10個左右特色鮮明、創新力強的未來產業集群。(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七)“山東製造”品牌提升行動
21.共建共享“好品山東”品牌。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製造業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進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建立先進標準培育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加強產業基礎標準研發,積極培育省級技術標準創新中心。完善“好品山東”制度體系和標準體系,提檔升級傳統大宗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推動更多山東製造產品融入雙循環、開拓新市場。(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2.推介“山東製造·齊魯精品”。面向全省標誌性產業鏈領域,每年遴選100項左右“山東製造·齊魯精品”,開展品牌宣傳和產品推介工作。舉辦“山東製造·齊魯精品”系列推介會,搭建“山東製造·齊魯精品”推介平台,拓寬齊魯精品行銷渠道,助力企業品牌建設和產品行銷。(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3.展播“山東製造·品牌故事”。充分挖掘企業發展歷程中的經典故事、案例,體現企業堅持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道路,反映企業質量文化、質量管理、質量創新、品牌創建、品牌推廣的特色品牌故事。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網路平台等開闢展播專區,對符合要求且具有較好公眾性、傳播性、示範性的故事進行集中宣傳展播,充分展示企業品牌故事和企業文化,營造“山東製造”品牌形象。(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4.開展“山東製造·品牌交流”。舉辦“‘山東製造’品牌創新發展大會”,面向重點品牌培育企業、優秀品牌創新成果企業,從品牌宣傳、品牌推廣和品牌體系建設等方面打造“山東製造”品牌創新發展高端交流平台,系統展示我省企業品牌發展成果和經驗,交流發布優秀品牌創新成果企業名單和優秀品牌創新成果,營造“山東製造”品牌宣傳交流良好氛圍。(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八)質量管理建設提升行動
25.加快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首席品牌官,把質量誠信落實到生產經營全過程。支持重點產業鏈聯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和質量管理聯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質量水平。支持相關協會開展“質量管理小組”“質量信得過班組”“市場質量信用等級評價”“現場管理成熟度評價”等各類質量管理活動,提升企業全員全過程質量意識和素質。(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
26.引導和鼓勵企業運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深入開展全國和全省“質量標桿”選樹活動,挖掘提煉典型經驗,遴選推薦一批全國質量標桿,選樹一批全省質量標桿。聯合有關協會每年舉辦1—2場全省質量標桿經驗交流活動,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形成良好示範效應,帶動一批企業質量管理能力突破提升。(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
(九)標準引領提升行動
27.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深化產業鏈上下游標準協同銜接,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制修訂。推進地方標準體系建設,圍繞數字經濟、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組織制定相關標準。促進團體標準優質發展,鼓勵相關協會、產業聯盟等社會團體研究制定先進團體標準。加強標準宣傳貫徹,支持相關協會、專業機構開展國家、行業、地方標準貫標工作。(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8.強化智慧財產權能力建設。大力培育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引導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的創造和布局,創造和儲備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形成一批具有產業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組合,打造一批智慧財產權密集型高科技企業。聚焦製造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專利導航,建立產業全景圖譜,梳理國內及我省該產業重點企業清單和優秀人才清單,助力企業創新研發和人才培養。推動專利轉化運用,構築從專利到產品、從產品到產業的快速轉化通道,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各部門橫向協同、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地區間、部門間、行業間的協同聯動,形成資源共享、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溝通合作,與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繫指導,創新協調機制,健全政策措施,形成推動全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的工作合力。
(二)營造良好環境。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在產權保護、投資融資、公平競爭等方面強化法治保障。切實加強行業協會、商會等建設。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資源和強大動力。做好專家解讀和專題培訓,努力營造重視和支持製造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凝聚智庫力量。凝聚智庫專家作用,以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為企業在平台建設、科研項目、科技成果產業化、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推廣套用等方面開展面對面“直通車”諮詢服務,為全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撐。
(四)加大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自媒體等各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推動企業樹立重視技術創新的理念。對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等典型經驗案例進行推廣,加大創新政策、創新文化、創新成果宣傳力度,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內容解讀
起草背景
2022年11月11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畫(2022—2025年)》,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製造強國戰略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部署要求,加快配套出台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領域專項行動方案,形成“1+N”工作推進體系,確保打贏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三年攻堅戰,研究起草了《山東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
起草過程
自2022年11月啟動《行動計畫》編制工作以來,我們全面梳理工信、發改、科技、市場監管等部門的相關任務及指標,充分學習借鑑國家和蘇浙粵滬等先進省市做法經驗,全面梳理和研究謀劃推進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全省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和企業技術進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行動計畫》初稿形成後,先後徵求廳各處室、省化專辦,以及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意見建議。在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予以吸收,達成共識形成《行動計畫》。經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辦公會研究審議,與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完成會簽後於4月29日印發實施。
主要內容
《行動計畫》總體分為三大部分,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介紹了《行動計畫》的指導思想及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優質企業培育規模、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未來產業發展水平、“山東製造”品牌影響力、質量管理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水平等方面的工作目標。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圍繞標誌性產業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重點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提升行動、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提升行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優質企業培育提升行動、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未來產業發展提升行動、“山東製造”品牌提升行動、質量管理建設提升行動、標準引領提升行動等九大行動。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為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協作,從完善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環境、利用智庫力量、加大宣傳推廣四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