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裘盛榮)

裘盛戎

裘盛榮一般指本詞條

裘盛戎(1915年-1971年),淨角演員。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於1915年,病逝於1971年,歲未過花甲。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擅演劇目有《姚期》《將相和》《杜鵑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裘盛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71
  • 職業京劇表演藝術家
  • 代表作品:《群英會》《鍘美案》
  • 主要成就裘派藝術的創始人
裘氏京劇,藝術經歷,人物評價,代表劇目,藝術特色,唱功,門派,裘派傳人,

裘氏京劇

父親為名淨裘桂仙
是清末民初京城聞名,講究唱法、吐字飽滿有力、發音一絲不苟的銅錘花臉,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為譚鑫培父子操琴。
裘盛戎
裘先生之弟裘世戎
自小便受到了父、兄影響,入科後,在老先生們的精心培育和裘盛戎的幫助下,進步很快,既能唱銅錘花臉戲又能演架子花臉戲,是“世”字班裡的當家花臉。經常上演的劇目有《龍鳳閣》《草橋關》《鎖五龍》《惡虎村》及《大戰宛城》等戲。他的唱、念、做以及扮相、風度都酷似其兄,只是嗓子略遜於盛戎,與其父、兄一起,被人們稱為“裘門三傑”。解放後,長期在雲南京劇團工作,現已去世。
裘盛戎長子裘鳴
後改名裘少戎,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師從孫盛文等老師,舞台形象嗓音酷似其父,曾與譚元壽王玉敏等名家合作過《失空斬》《打龍袍》等劇目,在”紀念裘盛戎誕辰80周年”的活動中,抱病參演,頗受好評。1996年,因患肺癌惡化,在京逝世,年僅39歲。
少戎之子裘繼戎
銅錘花臉,畢業於北京戲曲學校,現經常活躍在京劇舞台上。
裘盛戎的長女裘紅
幼年即入中國戲曲學校學戲,主攻青衣,師從於玉衡等老師,演過《二進宮》《玉堂春》等劇目,曾在北京京劇院工作。
裘盛戎五女裘芸繼父音韻
自幼酷愛京劇,近年來常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場,活躍於當今票界,頗受好評。

藝術經歷

裘盛戎八歲開始從父學戲,父親的嚴格要求,為裘盛戎後來的藝術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12歲,他就學會了20多出戲,進富連成科班時,本該輪“世”字科,因他帶藝入科,升一級,按“盛”字排。在科里,經蕭長華孫盛文王連平等教導,藝事更加精進,不久便有許多觀眾喜歡他的戲。當時科班上戲規矩,大軸是武戲,倒第二是生旦戲,他的戲如《探陰山》等則常破例放在壓軸。
1933年出科後,曾搭班在楊小樓金少山門下,另外還同四大名旦四大鬚生孟小冬周信芳蓋叫天等大師以及四小名旦葉盛章葉盛蘭李少春高盛麟李玉茹言慧珠等同台演出。其間一度倒倉,加之父親的病逝等原因使他思想苦悶,在上海天蟾、黃金等劇場充當班底。儘管這樣,他的才華和造詣依然為行內外人及觀眾所欣賞。20世紀40年代中期,金少山在上海演出,邀他合作《草橋關》《刺王僚》《白良關》,金少山鼓勵他“好好乾,將來前途遠大”,並與他合灌唱片《真假李逵》。這期間,他還與周信芳有較長時間合作,從麒派表演中汲取藝術營養充實自己的花臉表演技藝。
裘盛戎裘盛戎
1947年,裘盛戎創立了“戎社”,首演於北京三慶戲院,打炮戲即更名《姚期》的頭二本《草橋關》。雖是老戲,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處理,演出時觀眾彩聲連連,取得圓滿成功。此後“戎社”經常在京津演出《鍘美案》《戰宛城》《打龍袍》《連環套》《牧虎關》《大探二》等戲,並將《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劇目。
新中國成立後,裘派藝術在黨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指引下得到發揚光大。他生前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裘盛戎的今天”。解放後,裘盛戎與譚富英攜手成立了“太平京劇社”(後更名為北京京劇二團),二人並掛頭牌,合作演出新戲《將相和》《正氣歌》《除三害》等。1953年赴朝鮮慰問,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藝術已到達顛峰狀態。
他曲己從人,高風亮節,為了強強聯合,他奔走於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趙燕俠等各位藝術家之間,積極促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藝術團體——“北京京劇團”。1956年,他加盟了被譽為具有全國最佳搭檔“四大頭牌”——“馬譚張裘”的北京京劇團,並任副團長。在這個團里,馬譚張裘四人有時輪流唱開場戲或上大軸,有一次裘唱大軸《坐寨盜馬》,開場戲是張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譚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馬連良的《借趙雲》,一時傳為美談。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改編創編大量傳世之作如《秦香蓮》《趙氏孤兒》《官渡之戰》《海瑞罷官》《赤桑鎮》《姚期》《鍘美案》《官渡之戰》《將相和》《除三害》《南方來信》《壯別》《林則徐》《捨命全交》等,為戲曲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財富。1964年裘盛戎參加了現代戲《杜鵑山》的創作和演出,他在劇中創造了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烏豆。同期,他還創演了另一出現代戲《雪花飄》。
1966年,裘盛戎被打成“反動藝術權威”,隔離審查,並被抄家。北京京劇團出演《海港》,只讓他擔任B角高志楊,於是每逢此劇由B角演出時,觀眾就蜂擁前往,爭睹艱難歲月中裘先生的風采。裘盛戎深愛他的事業,逝世前兩年,他尚在“控制使用”中,還隨《杜鵑山》劇組去湘鄂贛體驗生活。不久,他被查出患有肺癌,1971年擴散到腦部。
裘先生生前留有大量錄音資料,彩色電影《秦香蓮》《群英會·借東風》中保存了他珍貴的表演藝術形象。

人物評價

裘盛戎被人戲稱“傻子”,他性格內向、憨厚,凡和他相處的人無不用兩個字評價他“好人”,就是對曾經傷害過他的人,他也是以德報怨寬厚包容。人們不但喜歡他的藝術,更讚譽他高尚的人品。
裘盛戎與其夫人之墓裘盛戎與其夫人之墓
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董必武、周恩來、彭真等人的親切關懷。老舍曹禺謝添趙丹、年維泗、張俊秀、史萬春、孫福成、莊則棟邱鐘惠及計程車司機、掏糞工人、飯店服務員等都是他的朋友。在同行間他尊老愛幼,提攜青年,尊重合作者,他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戲曲藝術。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後,他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他深入工廠、礦山、農村、部隊,他上陣地、進坑道,積極參加抗美援朝慰問志願軍。黨和人們也給與了他應有的榮譽,歷任原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人大代表。

代表劇目

裘盛戎是京劇花臉全才,唱念做打無一不能。在他一生演出的劇目中,除了人所共知的銅錘戲、包公戲外,還能上演架子花臉戲。
16歲和武生泰斗楊小樓同台演出《長坂坡》,扮演曹操。
經常演出的還有《李七長亭》中的李七、《取洛陽》中的馬武、《盜御馬》中的竇爾墩、《法門寺》中的劉瑾、《打嚴嵩》中的嚴嵩等。武花臉戲如《蘆花盪》中的張飛、《落馬湖》中的李佩、《取金陵》中的赤福壽等。

藝術特色

他繼承傳統,勇於創新,在四十多年的舞台實踐中不斷豐富改造自己的表演藝術,博採眾長,揚長避短,結合自身條件敢於突破,緊扣時代脈搏,把京劇花臉表演藝術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是京劇史上繼金少山之後,以淨行挑班的第二位花臉演員。
裘盛戎裘盛戎

唱功

“四功”之首的“唱”是裘派藝術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他的嗓音高亮醇厚,演唱技巧高超絕妙,唱腔掛味兒好聽。他一改舊時花臉直腔直調的唱法,進行大量板式的創新,極大豐富了花臉的聲腔表現力,對京劇的貢獻有口皆碑。如《除三害》中的(二黃二六)、《林則徐》中的(二黃三眼)(反二黃)、《趙氏孤兒》中的(漢調二黃原板)《赤桑鎮》中的(二黃快三眼)、《雪花飄》中的(二黃三眼)、《南方來信》中的(二黃快板)等,真正達到了以聲傳情,聲情並茂的境界。翁偶虹先生評價說“腔雖老而因裘則新”;“旱香瓜——另個味兒”。裘盛戎的唱無論是在字的四聲調勢走向處理上,還是“松、空、通”的發聲方法和共鳴上,以及韻腔技巧上的“提、挑、彈、蹦、滑……”等都是渾然天成,美不勝收。同時,他又是一個緊跟時代審美需求而變化的改革家,他從電影、話劇、曲藝、繪畫、雕刻等藝術門類以及魚鳥花蟲,飛禽走獸的形態中吸收養分。並且以生活為依據運用變化程式,準確的把握各種人物性格,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包括服裝、盔頭、臉譜、樂隊等方面的改革,創作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一個藝術特色鮮明,風格獨特新穎,劇目豐富,傳人眾多的藝術流派——“裘派”。

門派

裘盛戎廣收金派、郝派侯派各派之長,又借鑑了老生、青衣唱腔,形成了銅錘、架子融為一體的新風格,最後創之為影響深遠的裘派藝術。他打破了過去銅錘花臉的以“聲”奪人的局面,提倡以柔襯剛,利用鼻、頭腔共鳴,以聲傳情、寓情於聲、聲情並茂,人稱“金嗓銅錘”。他把若干年來淨角銅錘和架子、文與武兩門界限打破,統兼二者,不但擅演銅錘的徐彥昭、包公,也能演架子的曹操嚴嵩劉謹,並能演武二花的張飛,他在《鍘美案》中精彩的表演被譽為“活包公”。他為《趙氏孤兒》《除三害》《赤桑鎮》等戲中開創的新腔,至今仍為戲迷所喜愛,並被廣為傳唱。
為了彌補身體矮小的不足,裘盛戎在唱念做表、臉譜、舞台調度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他以唱念的氣勢、增加靴底的高度、蟒袍在肩部繡花、在台上儘量比同台演員趨前一步等方法,使所扮演角色在台上依然威風雄壯。
《裘盛戎傳》《裘盛戎傳》
吳小如說:“裘派花臉不下數十,至今還沒有一位能演得像裘盛戎本人那樣聲情並茂。”翁偶虹認為,“如果說金少山是一座高山,那裘盛戎則是一座更高的山,他取代了金少山,改變了金派30年統一天下的局面,雄踞淨行之首,開了花臉一代新風。”

裘派傳人

裘盛戎不遺餘力的培養學生。
26歲就開始收徒,他愛徒如子,桃李滿天下,早期有鉗韻宏方榮翔夏韻龍王正屏,後又收姬少戎、張韻斌郝慶海於鳴奎吳鈺章李長春李欣孟俊泉楊博森、李芝綱等,稱老師的私淑弟子幾乎遍布全國。當代淨行名角為鄧沐瑋康萬生楊燕毅孟廣祿宋昌林均為裘之再傳弟子。他所創立的“裘派”藝術影響遍及海內外,現今活躍在舞台上的銅錘花臉演員大多為裘派弟子或再傳弟子,“十淨九裘”的隊伍仍在不斷擴大、伸延,是“裘派”藝術魅力的真實體現。
裘盛戎教子學戲裘盛戎教子學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