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學校榮譽,歷史業績,文化傳統,學校領導,知名校友,劉粹軒,暴質夫,張宗周,范文瀾,袁汝驤,嵇文甫,李春昱,何高民,劉明儒,李范吾,劉知俠,尹雪曼,馮景載,段佩華,王綬青,崔俊芝,堵純信,楊靜雲,其他信息,地理位置,
辦學歷史
衛輝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是(清)“
衛輝府官立中學堂”,始建於1902年,為河南省最早的三所百年老校之一,由衛輝知府
於滄瀾創設並任首屆校首,後九次易名。
從1921年的省立
第十二中學至“文革”前的河南省
汲縣中學,一直是河南省重點中學。1988年,汲縣撤縣建市,更名為“衛輝市第一中學”沿用至今。於2005年2月被命名為首批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150畝,建築面積47230.9平方米,擁有4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運動場、體藝中心,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藏書11萬餘冊的圖書館及10萬冊電子圖書等一流教學設施,新建的數字校園網達到國家先進水平,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現代中國小遠程教育示範校。2012年起三年來,學校投資4000餘萬元,大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備件,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成為一中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在職教師均達到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其中特級教師4名,高級教師49名,中級教師53名,有11名教師獲國家、省級“骨幹教師”稱號。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衛輝一中弘揚光榮傳統,繼承“樂學篤志 見賢思齊”的優良校風,學校實行
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努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走內涵發展道路,建外延交流平台,致力於把學校辦成學習型和服務型的組織,把衛輝一中辦成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新型現代化學校。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3年原道德同學以673分的優異成績名列河南省高考文化課第二名、
新鄉市第一名,並被清華大學錄取; 2004年高考創衛輝一中歷史最好成績,李江濤、徐陸正、徐紅三位同學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占新鄉四區八縣被清華北大總錄取人數的五分之一,被名牌重點院校錄取的學生人數和高分段(600分以上)人數均創歷史新高2005年高考,劉文雨同學以675分的優異成績奪取
新鄉市高考狀元,該校三年內兩次摘取新鄉市高考狀元桂冠。在新鄉市理科前三名中,該校占了兩名(含並列);重點上線人數比上年增長41%,取得歷史性突破;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音美特長生上線率繼續保持100%。在2005年新鄉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該校由於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受到了
新鄉市教育局的表彰。該校的高考成績及綜合評估,位居新鄉市八縣市第1名,學校被評為新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突出貢獻獎。語文學科、文科綜合學科成績位列新鄉市四區八縣第1名,理科綜合成績位列新鄉市四區八縣第2名,數學學科、英語學科成績位列新鄉市四區八縣前茅,五門學科全部受到表彰,是受表彰面最廣的一所學校。
2013年,衛輝一中一本上線142人,比2012年增加29人,其中應屆比2012年增長2.4倍,創歷史新高。
2014年,衛輝一中又取得重大突破。600分以上36人,一本上線212人,其中應屆173人,比去年增加101人,上線率18.89%,高出全省11.22個百分點;二本上線594人,其中應屆470人,比去年增加239人,上線率51.31%,高出全省26.04個百分點;三本上線915人,其中應屆705人,比去年增加239人,上線率76.97%,高出全省33.97個百分點。
2015年,衛輝一中應屆一本上線180人,上線率17.91%,高出全省8.30個百分點;應屆二本上線485人,上線率48.26%,高出全省22.36個百分點;應屆三本上線737人,上線率73.33%。
2017年,衛輝一中一本上線347人;其中應屆一本322人,孟代江同學以640分獲衛輝市理科狀元;任貴潔、任世輝同學以601分並列衛輝市文科狀元。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向115年校慶獻上一份厚禮!
2018年,衛輝一中一本上線418人(不含回學籍所在校報考學生),一本上線率達34.8%;600分以上42人,均創歷史新高。
學校榮譽
學校連續6年獲
新鄉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還先後被評為首批
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新鄉市示範性高中、新鄉市示範性學校、新鄉市普通高中教學突出貢獻獎,新鄉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新鄉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新鄉市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一類學校、新鄉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歷史業績
一百多年來,衛輝一中以治學嚴謹,學風淳厚,自強不息、拼搏進取學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即建立黨組織,中原名儒
李敏修及著名歷史學家、學部委員
范文瀾曾先後執教於此,從而鑄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從這裡走出了范文瀾、
嵇文甫、
李春昱、尹達、方心芳、
高為炳、
崔俊芝、樊亢、馬驤聰共九位共和國兩院院士,原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聶真,以及《鐵道游擊隊》蜚聲文壇的著名作家
劉知俠,國家一級作家當代中華“詩神”
王綬青等先後畢業於該校,還有那些數不勝數的商界豪賈、政要名達、畫壇巨匠、杏林英傑、執教博導、外交使節等不一而足,他們活躍在國內外各個領域。
文化傳統
面對國家高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機遇,衛輝一中這所百年名校在校長、書記任延宇的帶領下,秉承百年優良傳統,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及時制訂了體現先進教育理念的面向21世紀的宏偉發展規劃,一支以國家級骨幹教師為領頭雁,以省市級骨幹教師為中堅力量、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正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開創未來;一所古老而又年輕的現代化高中正向河南省示範性高中乃至全國名校挺進。
學校領導
任延宇,男,漢族,1966年4月出生,河南舞鋼人,中共黨員,河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現任衛輝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主管學校黨務、教育教學全面工作。
1982.9—1986.7 河南師範大學 學生
1986.8—1989.12 舞鋼師範學校教師、團委書記
1990.1—1997.8 新鄉一師教師、團委副書記
1997.9—1998.12 衛輝市委組織部幹事
1999.1—2003.8 後河鎮黨委委員、副書記
2003.9—2006.6 上樂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6.7—2010.2 汲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10.3—2013.2 衛輝市統計局書記、局長
2013.3— 衛輝一中書記、校長
曾榮獲新鄉市十大教育年度人物、新鄉市教育局先進工作者、新鄉市“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個人、新鄉市企業領導班子考核建設先進個人、新鄉市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南省人口普查先進個人、河南教育學院優秀班幹部、新鄉市委黨校科級幹部培訓優秀學員等榮譽。
知名校友
衛輝市第一中學,久負盛名,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育英的基地,人才輩出,名人軼事,不勝枚舉。
一、曾在市一中工作過的領導教師和歷屆校友的事略,按生卒年月排列入書。
二、副科級中級職稱以上人員表。因年代久遠,資料徵集困難,定有錯記漏記人員。望漏記校友和母校聯繫,以便續志時補上。
劉粹軒
(生卒年不詳)河南省
新蔡縣人,同盟會員。清宣統二年(1910年)應聘任該校經學教師。據當時國文教師
井偉生介紹其生平說:“他(
劉粹軒)是一位有愛國熱情的人物。原名純仁,因為破監劫救同縣誌士
閻子固,被革除舉人,列名通緝、始以粹軒名。他的學問道德都有很好的修養。”他在學校主講科目為《春秋左傳》,講課輕重有節,娓娓而談,深受學生歡迎。建立民國後,劉粹軒赴豫西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之“第二次革命”,在河南省
陝州殉難。衛輝各界為其開追悼會時,學生到場祭奠,多有失聲痛哭者。
暴質夫
(1883—1923),名式彬,字質夫,河南省滑縣南暴村人。同盟會員。開封“省立師範學校”肄業,後至“
衛輝府官立中學堂”任學監。暴任該校學監期間,積極聯合愛國志士,密印宣傳檔案,從事民主革命活動,聘請革命者到校任教。暴於宣統三年(1911年)春離開該校。
張宗周
(1885—1917),名希聖,字宗周,
河南省濬縣城內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本縣英文學堂肄業。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入開封河朔中學,後又入省立
汲縣師範學習,與
暴質夫、韓經亞(民主革命者)結為密友。宣統二年(1910年)至
衛輝府官立中學堂任數學、體育教員,時與暴質夫、
劉粹軒秘密進行革命活動。每逢集體早操訓練,把學生分作兩隊,一攻一守,進行戰事訓練,並常向學生講“非鍛鍊身體不能奮發圖強”以勉之。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退位,
張宗周辭去學校職務,赴開封與暴(質夫)、韓(經亞)等商討革新政治,主縣署設分科,裁書房。民國初建,張聯契約志,四方奔走,進行革命活動。民國6年(1917年)護法軍起,張宗周奉命到南陽鎮守使吳慶桐處聯繫隊伍,被吳密電告省督遭逮捕殺害。
范文瀾
(1893—1969),著名歷史學家。原籍浙江紹興,曾於1920年至1921年就教於該校,任國文、英文教員。 “七七”事變後,與嵇文甫共同研究抗日救亡活動事宜,積極為《風雨》周刊(我黨組織主辦的秘密刊物)撰稿,介紹古代抗敵英雄岳飛、文天祥等人事跡,譏刺、抨擊國民黨賣國罪行。同時,與
嵇文甫舉辦抗日幹部訓練班,組建戰地服務團,到豫西
葉縣、舞陽一帶活動,擴大抗日影響。不久國民黨勒令停辦服務團,
范文瀾被迫回到河南大學任教。1940年春,取道西安,投向解放區延安。在延安,范文瀾致力於中國歷史研究,主編《中國通史簡編》,並撰寫了《研究中國三千年歷史的鑰匙》。
袁汝驤
(1894—1947),字駿青,河南省衛輝市人。北京大學畢業後,於1930年調河南“省立
第十二中學”任校長,直至1946年。在袁任校長期間,正值社會動盪、學校變異劇烈。“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是年冬,袁奉
河南省教育廳令,率學校師生南遷
禹縣達7年之久。為維持學校正常秩序,費盡了心機,多方設法保證學校工作正常進行。1944年日軍侵占禹縣,學校解體。日本投降後,1946年袁汝驤奉省教育廳電令歸
汲縣原校恢復舊觀。袁汝驤為人性情耿直,不徇私情,做事認真,不畏強暴。在他任職期間,招生嚴格挑選,常數十人錄取一人,所聘任教師,也需達到相應水平,因而教學質量較高。
嵇文甫
(1895—1963),原名嵇明,著名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生於河南省
汲縣(今衛輝市)城關西街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1910年升入
衛輝中學(現衛輝一中),受
劉粹軒(同盟會員,在辛亥革命中犧牲)等老師的影響,開始萌發反清愛國的思想。1915年至1918年,
嵇文甫在
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北大以
陳獨秀和
李大釗為代表的革新營壘,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嵇文甫不僅學到了知識,思想水平提高很大。
1918年秋,嵇文甫北京大學畢業回到河南,在省立開封第一師範等校任教。“五四”運動中,嵇文甫毅然站在愛國學生一邊,鼓勵和支持他們的愛國行動,並在鬥爭中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九一八”事變後,
嵇文甫由於積極進行抗日愛國的宣傳活動,受到反動勢力的迫害,1933年8月,被迫離開北平,回到開封,任河南大學教授兼文史系主任。
1935年12月21日,開封萬餘學生集會,聲援北平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嵇文甫不顧個人安危出席講話,高度讚揚了學生們的愛國行動。
1937年12月,創辦河南大學抗戰工作訓練班, 200餘名青年參加學習。訓練班結束後,嵇文甫和
范文瀾從中挑選70名青年,組成“河南省抗戰教育工作團”,由嵇文甫任團長。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抗日宣傳活動。
嵇文甫是一位篤實的學者,研究學術,鍥而不捨,先後在哲學、歷史、政治方面著述200餘篇(本),200餘萬言。
《船山哲學》是嵇文甫研究王船山的成名之作,出版於1935年。當時,他和
范文瀾、
侯外廬等學者,致力於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王船山,代表了正確方面,為以後船山學術研究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
嵇文甫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擔任過河南省副省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河南大學及鄭州大學校長等職,還兼任《歷史研究》、《
哲學研究》和《歷史教學》編委,並領導創辦了《新史學通訊》(即《
史學月刊》)。在繁忙的工作中積極從事學術研究,並在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由於他一貫堅持進步,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並做出了顯著成績,於1959年7月1日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10月9日,突患腦溢血症,10日與世長辭。
李春昱
(1904年—1988年)河南省衛輝人。國內外著名構造地質學家,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地質科學院一級研究員、總工程師、教授,地質學博士。他參加編制出版的五百萬分之一的《亞洲地質圖》榮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李春昱1921年在衛輝一中畢業,考入
北京大學地質系,1928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34年十月考入德國
柏林大學地質研究所深造。1937年6月在世界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史蒂勒教授指導下寫了博士論文《埃斯菲爾德與庫爾木巴赫之間上林根林區與弗蘭根林區南部前沿林區》在構造上提出了新認識,糾正了前人的錯誤,以“最優等”成績取得柏林大學理學院博士學位。1937年7月赴莫斯科參加第十七屆
國際地質大會,會後到蘇聯、比利時、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的許多地方進行了地質考察,1937年冬回國。
李春昱曾北上河北開平盆地,南下浙閩沿海,西進
川西高原,在
川西走遍了甘孜阿貝地區,進行開拓性的地質考察,成為最早進入這一地區的中國地質學家。撰寫了五十多篇論文和專著,為四川地質礦產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953年,李春昱在地質部華北地質局和北方地質總局任總工程師。1960年後在地質科學院和地質部,負責全國
區域地質調查的業務領導,還親自赴川滇地區、
渭河流域、浙閩沿海等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發表多篇論著,對於提高我國地質研究,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0年以後,用兩年時間編制出版了
比例尺為五百萬分之一的《亞洲地質圖》。它以極其豐富的地質內容、精湛的製圖技藝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套用和好評,榮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李春昱博覽國內外有關文獻,寫出了《試談板塊構造》、《再談板塊構造》等文章。在短短十餘年間發表了有關板塊構造論著40餘篇,對我國及亞洲大地構造特點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何高民
(1909—1986),原名何景岳,別名飛生。中共黨員、山西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安陽市人,1932年參加革命工作,為建國前安陽市較早地下黨領導人之一。1934年秋,在開封被捕入獄,3年監獄生活,何高民學會了中醫醫術。1948年
汲縣解放後,到衛輝中學任校長,任職期間,組織全校師生勞動建校,動員學生參軍、參乾,政績頗著。1955年後任衛生部中醫司副司長。1960年12月,任山西省中醫研究所副所長,致力於中醫古籍研究、整理,決心完成傅青主醫學全集校勘、訓詁任務,共整理出版《傅山醫學著作研究叢書》5本,其叢書198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1984年榮立山西省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二等功,1986年榮獲山西省勞動模範稱號。
劉明儒
(1912—1987),國家一級田徑裁判、一級棒球裁判。河南省
汲縣(今衛輝市)人。1929年畢業於市一中,1932年考入北平
輔仁大學教育系,1934年轉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科。1935年獲上海國際田徑運動會
跳高冠軍。1938年畢業後在重慶
求實中學、四川省立成都中學、四川大學任教。1948年至1987年,任華西醫科大學體育副教授、教授、體育教研室主任等職。劉明儒在該校就讀上國中時,即以跳高運動見長,隨後曾多次參加河南省運動會,跳高成績名列前茅。劉明儒自1938年任教,從事體育教學近50年,辛勤耕耘,桃李芬芳。著述有《跳高練習方法》、《世界體育的趨勢》等。
李范吾
(1913—1999 ),原名李之發,字范吾,中共黨員,河南省濟源市人。1937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區分委書記。1939年赴晉冀魯豫黨校學習。先後任太行地委(晉中)黨校教導主任、書記,
榆次宣傳部長。1945年日本投降後,調豫北做宣傳工作。1946年春至1954年,先後在
沁陽中學、
獲嘉中學任領導職務。1954年9月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67年冬,學校成立“革委會”任常委,1973年5月調離該校。1985年離休。
劉知俠
(1918—1991),河南省衛輝市人。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給後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他那部風靡國內外的《
鐵道游擊隊》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劉知俠原名劉兆麟,自幼家貧,跟隨父親在村邊
道清鐵路(
滑縣道口鎮——
博愛縣清化鎮)上打工、撿煤核。他的童年是在黃河故道的荒堤上放豬和在火車站撿煤核中度過的。11歲那年才開始上半工半讀國小。畢業後在老師資助下,考取了縣城省立
第十二中學(即現衛輝一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隨父親和鐵路員工撤到了黃河以南。1938年9月奔赴陝北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這年冬天,
抗大回響黨中央提出的“
到敵人後方去”的號召,組成了
抗大一分校,東遷到山西省太行山區,
知俠隨學校來到太行山區。同年12月,在行軍路上,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5月,知俠抗大畢業後,又留校學習軍事專業。學習結束後,抗大一分校奉命二次東遷,到山東
沂蒙山區辦學。1943年調到山東省文協。這年,
濱海抗日根據地召開全省戰鬥英雄模範大會,知俠在會上結識了
鐵道游擊隊的英雄們,聽了他們的戰鬥事跡,很受感動。為了把它寫成文學作品,他曾兩次通過敵人封鎖線去魯南的棗莊和
微山湖,到鐵道游擊隊深入生活,為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收集了豐富的素材。
全國解放後,
知俠擔任了濟南市文聯主任。1950年山東省文聯成立,他任編創部長、秘書長、黨組委員。他創作的短篇小說《鋪草》,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1952——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後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搬上熒幕。《
鐵道游擊隊》的原本加上各種節編本、縮寫本共出版了300餘萬冊,被譯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國文字在國內外出版發行。
1953年,知俠調上海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將短篇小說編成《鋪草集》,創作了《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們》。
1959年,任省文聯副主席兼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席,並擔任《
山東文學》雜誌主編。同年被選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60年創作短篇小說《
紅嫂》和中篇小說《沂蒙山的故事》等四篇中短篇小說,並匯集成了《沂蒙故事集》。1979年他寫成了中篇小說《芳林嫂》。
1986年定居青島後,在垂暮之年完成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
沂蒙飛虎》,40萬字的《知俠中短篇小說選》,20萬字的《戰地日記》(
淮海戰役見聞錄)。
1990年4月14日、15日,劉知俠偕夫人劉真驊專程回母校衛輝一中探親望。1991年9月3日上午,在青島市政協老幹部國際形勢座談會上,劉知俠對蘇聯紅旗落地、東歐形勢劇變非常痛心。他旗幟鮮明,慷慨陳詞,突發腦溢血,猝然倒下,嘴裡連聲喊著“要相信民眾、相信民眾、相信民眾……”,終年73歲。
在劉知俠逝世一周年之際,劉真驊將劉知俠骨灰從濟南
英雄山烈士陵園捧送回
衛輝,安葬在市南郊“
孔子擊磬處”附近。
199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國內四家出版社同時再版《
鐵道游擊隊》,並列入《共和國經典名著叢書》和《愛國主義教育叢書》。同年,
劉知俠的遺作《受降,在微山湖畔》,首次公開發表,並榮獲全國紅河杯“目擊者?血肉長城”徵文唯一的一等獎。
1996年春季,劉知俠夫人劉真驊護送劉知俠銅像運抵衛輝,豎立於知俠母校衛輝一中前院花壇中。
尹雪曼
(1918-2008),衛輝市李源屯人,現代作家,中國現代文學評論家,美國
密蘇里大學新聞院碩士;曾任
國立西北大學法學士,現為台灣作家藝術家聯盟會長,台灣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1993年,尹雪曼受聘為衛輝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牧野文學》雜誌顧問。尹雪曼在台灣身兼數職,在百忙中要回大陸講學,輔導年輕作者。1996年9月,他應邀為衛輝市文學藝術界作學術報告,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激情滿懷,充溢著一位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文學的執著追求和對人生的強烈責任感。
尹雪曼多次回大陸參加學術交流。被聘為北大、清華、河大、
鄭大兼職教授。還應邀到北京、鄭州等地參加“黃河杯文學特別獎”頒獎會,為推動兩岸學術交流活動和促進祖國統一做了大量工作。
早在1936年12月28日
尹雪曼就在其散文《鄉居》中抒發了對家鄉的憧憬和深情。1982年2月26日《人民日報》刊載尹雪曼文章《每逢佳節倍思親》。那是他身居台灣、思念故土和親人,飽蘸著離愁和淚水寫成的文章。1990年,他在闊別家鄉53年後第一次從台灣回衛輝探親,寫下散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1994年7月號《散文》雜誌刊登其散文《母親是春天》,都表達了他家鄉的一往深情。
1993年4月,尹雪曼應邀率台灣作家代表團來北京探訪。大陸作家先後三次組團訪台,都是由他盡心盡力促成的。1994年5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登對他的專訪《責任就在你和我》。文中引用他的原話:“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創造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國家。這個責任就在你我,我們大家,每一個人的肩上。”
馮景載
(1920—1976),中共黨員,曾用名馮向渠,
河南省滑縣人。1945年參加革命,1946年入黨。歷任
滑縣七區抗日政府事務長、
延津縣六區工作員、延津縣五區聯合會副主任、中共延津縣委組織部幹事,延津縣委秘書、中共
新鄉地委黨校教育科長等職。1955年元月調
汲縣一中任副校長,後任黨支部副書記。1972年以後任黨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直至1976年12月5日病逝。
馮景載同志在該校任職期間,嚴於律己,身體力行,工作勤勤懇懇,公而忘私,致力教育20餘載,多次被評為新鄉市、汲縣先進教育工作者,為教育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
段佩華
(1922—1980),別號孟楚,衛輝市人。1927年至1934年先後在開封第三國小、
汲縣師範附屬國小省立汲縣初級中學就讀,1939年1月國中畢業。2月,赴開封高中上學。1942年1月高中畢業。1946年8月河南大學畢業後,任許昌五區聯立高級師範學校物理、化學教員。1947年12月,因祖父病故回鄉奔喪。1948年2月至1949年1月,在汲縣私立
豫北中學任教。1949年2月汲縣各中學合併為“太行公立
衛輝中學”,段受聘任教,先後任化學教師、理化教研組長。1980年4月,任副校長,至是年10月因心肌梗塞病突發逝世。
王綬青
1936年生,
河南衛輝人。六十年代初畢業於
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歷任大學教師、縣政協副主席、
新鄉地區文聯主席、河南省文聯專業作家、河南省作協副主席、《
莽原》雜誌主編等職。1955年發表處女作,以寫詩為主,兼及小說、散文、文學評論並攻研書法。著有敘事長詩《斗天圖》(與李洪程合作),詩集《天涯采英》、《
天野海郊集》、《天風海韻》等。詩作被選入《中國新文藝大系?詩歌卷》等數十種選本並翻譯介紹到國外。抒情詩《啊,大地》獲1981年河南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中國第一山》獲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敘事詩《重訪紅旗渠》、《黃河宴》分獲首屆與第三屆新田園詩歌大賽一等獎;詩集《天野海郊集》獲河南省第二屆文學藝術作品優秀成果獎。詩集《天風海韻》獲首屆國際
龍文化金獎二等獎;書法作品曾參加中國當代作家書畫展、中國首屆著名作家、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聯展等,並在《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地報刊發表書法作品百餘幅。系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河南作協顧問、國家一級作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其辭條被輯入《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新詩大辭典》、《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著名編輯記者傳集》、《
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華精英大全》、《
世界名人錄》等十多種辭書。
崔俊芝
1938年生,1954-1957年在河南省衛輝中學讀高中。1962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數學力學系。1962年至今先後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中心、
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及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實習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計算中心主任、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工程--
科學資料庫工程總經理,博士生導師等; 1995年5月當選為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CODATA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等多個社會職務,現兼任十個國內外一級刊物的副主編、常務編委或編委,以及建設部、西北工業大學等十餘所大學、開放實驗室的顧問、兼職教授或學術委員等.
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數學、
計算力學和
軟體工程方法的研究和套用工作。早年在
馮康教授指導下從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工程套用研究。1964年獨立研製出第一個平面問題通用有限元程式, 成功地解決了
劉家峽大壩等工程的複雜應力分析問題。1972年開始有間隙帶摩擦彈性
接觸問題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套用研究, 於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觸體內的
應力狀態與載入路線的相關性, 運用
增量理論和變分不等式對這類問題做出了嚴格的描述, 發展了一套
線性化算法, 研製了相應的軟體, 順利地解決了龔嘴大壩帶縫運行和運行中
高壓灌漿等多項複雜的結構工程難題。1980年以來先後主持或參與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 ”國家科技攻關,中科院重大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了“通用有限元程式系統”、“建築工程設計軟體包”、“有限元方法軟體環境”、“科學和工程套用軟體開發規範”等多項成果,在完成大型軟體項目的過程中,總結提出了一套研製科學和工程套用軟體的
軟體工程方法和技術, 包括算法自適應組織方法, 系統構造模式以及軟體開發規範等。針對具有周期性和隨機性複合材料,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有限元算法。獨立和作為主要成員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3本,譯著3本, 完成各類專題報告20餘份,先後有七項成果通過了部、院級鑑定,作為主要成員獲得部、院二等獎以上獎勵6次,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次,部、院級一等獎各一次,四次為第一獲獎人。
堵純信
1936年,出生於河南
原陽縣,在衛輝市第一中學上高中。1957年,考入
河南農學院(現為
河南農業大學)就讀農學系
農學專業。1961年分配到開封地區農業局負責農技推廣,1972年在省農業廳工作過幾個月,隨後,於1973年1月來到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一直工作到1996年退休。
玉米良種鄭單958 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對於這個訊息,很多人並不驚奇:“2004年起連續4年成為我國第一大農作物品種,全國累計推廣2.5億畝以上,增產145.5億公斤,實現農民增收140億元,被廣泛稱譽為‘一號’種子。這樣的品種,獲國家一等獎當之無愧。
楊靜雲
其他信息
高價出售三件套
2014年12月20日上午,衛輝市一中學生家長撥打本報熱線,反映該校打著創建“星級學校評定”的旗號,以85元一套的價格,賣給在校學生兩套床上用品,12月20日下午高三學生已經領到手中。學生們發現,領到手中的被套、枕套、床單做工粗糙,尺寸短小,而且高出市場價格好幾倍。
據了解,
衛輝市一中2011年開始在校生3000多人,學校實行的是封閉化管理,幾乎全校學生都吃住在學校。
在該校隨機採訪中,一名高三女生說,學校賣的三件套太貴了。“我班同學上網一查,發現同一款式的三件套在淘寶網上只賣19.8元。”為了驗證學生說法,記者隨後在淘寶網輸入“學生上下鋪三件套”進行搜尋,結果發現便宜的20元一套,貴的69元一套,其他的大部分是30元左右一套。一名來自農村的女生說,父母靠種地供她讀書,“我該怎樣給父母張口要被套、枕套的錢。
“三件套”掉色嚴重。
冒雨祭比干
2012年4月24日,在河南省衛輝市舉行的
比干誕辰3104周年紀念活動上,數百名中學生停課參加活動。當天,數百名中學生冒雨從上午7時許站到10時許。當地一些民眾表示,宣傳和弘揚傳統文化是好事,但不該犧牲學生的學習時間,讓中學生為這樣的活動“撐門面”。我們國家也是三令五申的要求不要辦這類的事情,孩子們應該在學校裡面學習,而不是在外面淋雨幹這些無謂的事情,很多學生們對此不光沒有感到榮幸,反而更怨恨,就是因為你讓我們在這裡淋雨,這樣做反而導致學生們對校長對學校的不滿,請問這么做對嗎?
教育局人員則稱,人是市政府組織的,是為了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