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

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領域有信息處理信息檢索網路安全、大數據處理、體系結構研究、智慧型技術研究、生物信息計算、虛擬現實技術等。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建有16個研究機構,有蘇州、上海等15個分部;截至2014年8月,研究所共有各類職工500餘名,在讀研究生900餘名;截至2017年底,研究所獲得國家、院、市、部級科技獎勵225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簡稱:ICT,計算所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屬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1998)
  • 成立時間:1956年
  • 博士後流動站:2個
  • 博士點:2個
  • 碩士點:4個
  • 專職院士:5人
  • 所長:孫凝暉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路6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設備設施,人員編制,科研部門,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刊物,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文化傳統,形象標識,文化活動,

歷史沿革

1956年6月,中國完了“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中國科學院開始計算所的籌備工作並組建籌備委員會。6月19日,華羅庚主持召開了第一次籌備委員會會議。8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
1956年,計算所籌備委員會,組建了計算機整機、元件電路、計算數學三個研究室。
1958年2月,計算所遷到了中關村新落成的科研樓。
1958年8月1日,103計算機可以運行短程式,中國第一台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誕生。
1959年5月17日,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務常務會議通過,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62年,成立專用機和固體電路兩個研究室。
1965年,中國科學院將這兩個研究室由計算所分立出來,與物理所、電子所、應化所、西北計算所、東北物理所等單位的有關研究室合併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微電子學研究所。
1965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109乙大型通用電晶體計算機
1966年,研製出156組件計算機,是中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用於控制飛彈彈體的專用機,提供國防部五院(後改為七機部)使用。
1967年-1975年,計算所劃歸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領導,代號為1013研究所,部隊番號為京字116部隊。
1971年,成功研製111型通用計算機是中國第一批積體電路計算機。
1978年,計算數學研究室(不含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測試部分)從計算所分立出來,劃入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
1981年,成功研製150-AP高速數據處理機。
1991年,成功研製用於石油地質勘探油田開發的KJ8920大型數據處理系統。
1984年,成立了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為聯想集團的前身。
1990年3月,智慧型中心成立。
1998年11月,根據中科院《關於計算所深化改革的決定》精神,組建了計算所二部。
1998年,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試點,啟動知識創新工程。
2002年9月,計算所發布了龍芯1號通用CPU晶片。
2005年,計算所實行機制體製革新,將原有的七個研究室調整為三個研究部和一個前瞻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凝鍊為計算機系統結構、網路與普適計算、智慧型軟體
2006年6月,總面積3萬平米的計算所新科研樓投入使用。

科研條件

設備設施

  • 科研設備
2012年,研究所形成了由17萬億次計算能力的共享平台、最高達64核2TB記憶體的多核大記憶體實驗機、572TB統一存儲平台、可同時支撐400台虛擬機的雲平台、以及20餘台大型專用儀器構成的所級科研支撐環境。技術服務加強了板卡設計服務能力,並逐漸擴展對企業的支撐服務。探索了基於雲計算的科研服務模式,建設了以虛擬化平台、統一存儲平台、音視頻平台為基礎的私有雲環境,初步形成了基於雲的計算、數據服務能力和音視頻服務能力。
  • 館藏資源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圖書館館藏書刊總計22萬餘冊。其中:圖書5萬餘冊(外文圖書:24000餘冊;中文圖書:26000餘冊);期刊800餘種17萬餘冊(外文期刊:480餘種,124000餘冊;中文期刊:320種,46000餘冊)。

人員編制

據2015年12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和計算技術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各類職工500餘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5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0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倪光南方濱興劉韻潔
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汝鈐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李凱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李國傑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徐志偉、胡偉武、孫凝暉、陳熙霖、程學旗

科研部門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計算機系統研究部、網路研究部、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究部3個研究部,下設16個研究機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15個分所與分部。
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系統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研究中心: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網路數據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移動計算與新型終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中心:微處理器研究中心、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中心、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數據存儲技術研究中心、計算機套用研究中心、網路技術研究中心、無線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專項技術研究中心、普適計算研究中心、前瞻研究實驗室16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分所與分部
分部名稱建立時間
2003年8月
上海分部(上海中科計算技術研究所)
2003年
肇慶分部(肇慶軟體國際化中心)
2004年3月
2012年4月
東莞分部(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
2005年
台州分部
2004年10月
秦皇島分部
-
順德分所(廣東華南計算技術研究所)
2013年
臨沂分所
-
煙臺分所
2011年10月
德清分所
-
浙江分所(蕭山工業研究院
2011年8月
太倉分所(太倉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
2012年5月
濟寧分所(山東省物聯網技術發展研究院)
2012年9月
福州分所(福州(閩侯)中科數據套用技術研究院)
2014年12月

合作交流

201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共出訪224人次。其中員工出訪126人次,占出訪總人數的56%;學生出訪為82人次,占出訪總人數的37%;赴台16人次,占7%。
2014年,計算所引進了美國的Sally A.McKee 副教授、Jason Oscar Mars 助理教授,納入中科院 “國際人才項目訪問學者計畫” ;西班牙的 Luis HerranzArribas 博士納入中科院“國際人才項目博士後計畫”。
2014年,計算所主辦了亞太計算機系統國際研討會等4個重要國際學術會議,邀請中國國內外知名學者到計算所做了120場學術報告。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09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369項。當年新立項目課題164項,包括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11項、科技支撐計畫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聯合基金1項、面上和青年基金25項;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3項、對外合作重點項目1項。另外還有院地合作等其它項目。年度到款3.2億元。2009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1項。其中,863計畫重大成果“曙光5000A”系統峰值運算速度達到233.5萬億次,Linpack值為180.6萬億次,在2008年11月發布的第32屆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10,是當時除美國以外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計算機,在2009年4月召開的科技成果鑑定會上受到鑑定委員會的高度評價。全年共發表學術論文562篇,其中期刊論文178篇,會議報告384篇;被SCI收錄85篇,被CPCI收錄212篇,被EI收錄466篇,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收錄210篇;申請專利142項,授權專利152項。
2010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50項。其中,973項目重大成果“延長摩爾定律的微處理晶片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並研製出萬億次原型晶片TGAP、16核可擴展性驗證晶片Godson-T。項目組在計算機領域頂級會議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部分科研人員還應邀在ISCA會議上做特邀報告,部分成果被國際同行引用。2010年曙光6000在2010年5月31日發布的第35屆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龍芯3B晶片流片成功等。計算所部署的其它科研方向也取得了新進展。2010年全所共發表論文591篇,其中期刊論文213篇,會議論文378篇。第四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優秀論文獎和優秀著作獎共評出優秀論文獎一等獎十篇,優秀論文獎二等獎十八篇;優秀著作獎二等獎一部。
2011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495項。當年新立項目課題247項,包括科技部“863”項目2項、“973”項目8項、“火炬”計畫1項、科技支撐計畫1項;工信部重大專項21項;發改委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項、重點項目2項、國際合作1項、對外交流與合作2項、面上和青年基金42項;網安中心項目15項;北京市項目11項;中國科學院項目22項;橫向項目76項。年度到款額達4.5億元。2011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45項。申請中國專利115件,其中發明專利11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申請國際PCT3件;獲得中國授權專利158件,其中發明專利157件,實用新型1件;獲得國外授權專利6件。
2013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627項(包括新增項目239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8項(新增7項);主持國家973計畫項目2項,參與25項(新增8項);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計畫課題23項(新增13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4項(新增9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58項(新增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3項),青年基金72項(新增28項);主持或參與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3項、院重點部署項目3項(新增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3項(新增3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院地合作項目13項;承擔橫向項目155項(新增68項)。年度科研經費到款超過2.7億元。2013年,計算所共發表論文390篇,其中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A類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論文35篇。
2014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650項(包括新增項目203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2項(新增3項);主持國家“973”項目3項(新增1項),參與課題26項(新增5項);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課題31項(新增10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4項(新增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項(新增4項)、面上項目64項(新增1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新增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青年基金77項(新增11項);主持或參與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2項、院重點部署項目5項(新增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5項(新增2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國際合作項目5項(新增2項)、院地合作項目11項;承擔橫向項目171項(新增53項)。2014年,計算所申請發明專利214項,獲得新授權發明專利68項,授權專利總數達1095項。2014年計算所發表代表性論文94篇。

學術刊物

  •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58年,是中國第一個計算機刊物,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宗旨是報導中國計算機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最新科研成果,是中國計算機類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一直被評為中國計算機類核心期刊,是國務院學位辦指定的評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刊登內容覆蓋述評、計算機基礎理論、軟體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網路、圖形圖像、體系結構、人工智慧、計算機套用、資料庫技術、存儲技術及其他計算機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套用成果。
  • 《計算機學報》
中國計算機領域代表性學術刊物,其宗旨是報導代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計算機學報》始創於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以中文編輯形式與讀者見面,同時以英文摘要形式向國際各大檢索系統提供基本內容介紹。
刊登的內容覆蓋計算機領域的各個學科,以論文、技術報告、短文、研究簡報、綜論等形式報導以下方面的科研成果: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硬體體系結構、計算機軟體、人工智慧、資料庫、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信息安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以及新技術套用等。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與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1986年創刊,雙月刊,ISSN 1000-9000。 主編是李國傑院士,編委會由85位國際權威專家組成,其中外籍編委占60%。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欄目的設定反映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國際研究熱點和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為了方便讀者閱讀,避免綜合性期刊論文內容分散,該刊每期設有專題欄目將相關領域的文章集中發表。
讀者對象為中國國內外大專院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師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員。2005年起JCST由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代理國際出版發行。中國境內由報刊發行局總發行,郵發代號2-578。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創刊於1989年,是中國CAD & CG領域第一個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該刊以快速傳播CAD與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知識與經驗為目的,刊登有創新的學術論文,報導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及時反映該領域發展水平與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刊登的內容包括綜述、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圖形算法與技術、CAD/CAT/CAM/CG系統設計與套用技術、虛擬現實與計算機動畫、圖像與圖形的融合、用戶界面與多媒體技術、科學計算與信息可視化、VLSI設計與測試及電子設計自動化、可信計算與信息安全、系統集成與協同工作等。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建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
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安全四個二級學科)、軟體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安全四個二級學科)、軟體工程
專業碩士點: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

教學建設

2009年計算所共有145人取得碩士學位,其中優秀碩士學位論文69 篇;有93人取得博士學位,其中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8 篇。2010年計算所有165人取得碩士學位,其中優秀碩士學位論文76 篇;有91人取得博士學位,其中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1篇。2011年,計算所有197人取得碩士學位,其中優秀碩士學位論文74 篇;109人取得博士學位,其中優秀博士學位論文69 篇。2012年計算所共有178人取得碩士學位,有88人取得博士學位。2013年計算所有175人取得碩士學位,有87人取得博士學位。2014年計算所有139人取得碩士學位,有86人取得博士學位。
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培養有1107人獲得博士學位,2111人獲得碩士學位,計算所在讀研究生人數為968人,其中博士生422人,碩士生546人,另有在站博士後24人。截至2014年9月,有4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篇獲提名。
研究所設立了“所長獎學金”、“夏培肅獎學金”、 “曙光”、“騰訊”、“北緯通信”等多項獎學金,並建立了“青年創新基金”、研究助理(RA)等制度。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所長
孫凝暉
黨委書記、副所長
李錦濤
副所長
隋雪青
陳熙霖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光輝

歷任領導

研究所名稱姓名時間職務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56.8-1968.3)
華羅庚
1956.08
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閻沛霖
1959.09
黨的領導小組組長
閻沛霖
1960.02
首屆所長
吳國華
1963.4
黨委書記
閻沛霖
1965.09
黨委書記
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1013所
(1968.3-1975.6)
李潤芝
1969.11
1013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閻沛霖
1973.06
1013所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趙則三
1973.11
1013所黨的核心小組第一組長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75.6至今)
汪大漠
1977.06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楊剛毅
1979.02
臨時黨委書記兼所負責人
范培義
1981.10
臨時黨委書記
曾茂朝
1983.02
所長
曾茂朝
1984.08
所黨組書記
蔡春雷
1986.08
黨委書記
柳傳志
1995.01
所長
李樹貽
1996.03
黨委書記
高文
1998.10
所長
李國傑
1999.12
所長
鄧燕
2000.05
黨委書記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造型:方案設計以計算所英文簡稱“ICT”字母為主體。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整體的圓形造型表現出計算所團結、互助的人文精神,向前推動的動感造型和階梯造型又表現出研究所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學術精神。標識的外形輪廓酷似無限循環的太極型,又做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既強調學術又重視產出等等雙頭並舉的辦所方針,籍太極之博大精深揚計算所鴻鵠大志。
色彩:標識色彩採用科技行業普遍套用的藍色系,突出行業特性,記錄了計算所曾作為中國計算機事業要藍的歷史,表達了計算所誓做中國信息產業源頭的願望。

文化活動

  • 北京海淀義工聯合會中科院計算所分會
宗旨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以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為口號。為計算所廣大學生和青年員工走入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綜合素養開闢渠道,促進計算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發展。義工服務活動主要包括計算所分會組織的幫殘助弱、扶貧濟困、支教助學、環境資源保護、搶險救災、救死扶傷、治安防範、法律援助、社區服務和大型社會活動的服務。
  • 研究生會
團結全所研究生,發揮聯繫同學和所內各部門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主要職責有維護全體研究生的正當權益,反映同學們對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發揮廣大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和帶領全體研究生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指導研究生社團組織的活動開展;舉辦學術講座、創新論壇、研究生學術會議等;承擔所級電子期刊《科學院南路6號》的策劃、編輯、製作與發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比賽,如籃球賽、桌球賽、羽毛球賽等,組織同學參加健身活動;舉辦綜合性娛樂以及舞蹈培訓等相關活動,如歌手大賽、主持人大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