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質夫(1883—1923),名式彬,字質夫,性格剛毅,作風穩健,才學兼優;河南省滑縣南暴村人。同盟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暴質夫
- 出生地:河南省滑縣南暴村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23
開封“省立師範學校”肄業,後至“衛輝府官立中學堂”(現衛輝市第一中學)任學監。暴任該校學監期間,積極聯合愛國志士,密印宣傳檔案,從事民主革命活動,聘請革命者到校任教。暴於宣統三年(1911年)春離開該校。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創立同盟會,時任開封中州公學學監的暴質夫與張宗周便率先加入,和他們同時加入同盟會的還有郭仲隗(又名燕生,新鄉縣人),韓經亞(又名立綸,博愛縣人)等,當時人稱“四友”,是河南同盟會的最早成員和中堅力量。為了發展反清革命勢力,二人同時在衛輝府官立中學(今衛輝市一中)任教,使該校成為同盟會的秘密反清革命基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暴質夫、張宗周與韓經亞共同回響,和沁陽反清武裝多次襲擊清軍。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暴質夫和張宗周都當選為河南省議會議長,二人在議會中大力宣傳三民主義,研討革新政治。暴質夫在孟縣和陝西渭南縣任職期間,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孟縣人稱其為“暴青天”。張宗周也當選為國民黨河南支部評議長。1914年,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自己為大總統,並解散了國會,並於次年復辟帝制。暴質夫、張宗周又積極參加“中華革命軍豫陝聯軍”,在河南南部一帶開展武裝反袁護國鬥爭。袁世凱死後,1917年,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他二人又在孫中山的直接指示下參加護法鬥爭,計畫在南陽起義。張宗周被南陽鎮守使誘殺,年僅32歲。1920年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後,暴質夫曾先後任馮玉祥的河南省善後總局局長,張風召的省長會署秘書長。1923年,暴質夫被委任為兩湖宣撫使,準備北伐時,忽然病倒,後死於上海寶豐醫院。孫中山專門派人將其靈柩護送回原籍滑縣安葬。
為了紀念暴、張二人的革命業績,1924年,於右仁、胡景翼、張鍅、楊虎城、鄧寶珊、王制文等15人倡議為他二人修建陵園。由豫北同鄉好友郭仲隗、韓經亞募捐集資在新鄉衛河之濱耕地30畝興建了暴張公園,公園主要建築紀念堂內有暴、張二人遺像及遺物展覽,紀念堂後建衣冠冢、碑亭及紀念碑,現僅存暴張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