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齋(原河南省副省長、政協副主席)

王毅齋(原河南省副省長、政協副主席)

王毅齋,原名子豫,回族河南省開封杞縣文化街人。1928年底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49年後,歷任河南大學教授兼秘書長、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副省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河南省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毅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開封市杞縣
  • 出生日期:1896年
  • 逝世日期:1972年
  • 畢業院校:河南省高等學堂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王毅齋,學者,原名子豫,回族河南省開封杞縣文化街人;早年畢業於河南省高等學堂,民國12年(1923)赴法國奧地利留學。民國17年(1928)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民國19年(1930)任河南大學經濟系教授
民國36年(1947年)組織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同年5月,開封河南大學學生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遊行示威,他被推選為赴南京請願代表之一。後被解聘,仍堅持反蔣鬥爭,曾三次勸河南省主席張軫起義。民國37年(1948年)6月,奔赴豫西解放區,任中原大學籌委會副主任。
1949年後,歷任河南大學教授兼秘書長、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副省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河南省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人物生平

王毅齋(1896年—1972年),生於小手工業者家庭。初入私塾、國小,14歲入開封中學,未畢業又插班考入河南高等學堂,1915年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由校長推薦到嵩岳軍統領劉鎮華家任家庭教師。1917年起先後在長葛縣中學和開封一中任教。1921年在陝西省長公署任譯電室副主任。、1923年起,先後在德國、奧地利留學,1928年底畢業於維也納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29年回國後,劉鎮華(時任第十一路軍總指揮,駐防河南)派他任濟源縣長。他到任後革除弊政,嚴禁菸賭,因此不到3個月便被撤職。
1930年他到河南大學經濟系任教授。“九·一八”事變後,他滿懷愛國熱情寫出慷慨激昂的《泣告河大同學書》,倡議組織“抗日救國敢死團”他常被邀請到公共場所作抗日救國演講,受到廣大愛國青年的熱烈擁護,因而引起國民黨河南當局的仇視,學校遂以思想左傾罪名於1935年暑假將他解聘。
為實現“挽國魂於童蒙”的願望,他於1932年創辦私立杞縣大同國小。兩年後增設中學,自任校長,自聘教師,自籌經費。他被河大解聘後,為維持學校正常上課,他變賣了僅有的家產,不得已又去求助劉鎮華(時任國民黨安徽省主席),謀到合肥菸酒稅務局長職務,他一人在外,省吃儉用,把節餘的錢全部獻給學校。他聘任的教師都是進步知識分子,不少是中地對學生進行抗日救國教育,有時講到國難深重,國家民族危如累卵時,慷慨悲歌,聲淚俱下,師生無不深受感動。為培養學生的革命意志,他又聘請了軍事教官和武術教員,要求學生學文習武,隨時準備保衛祖國。每逢國恥紀念日或國民黨喪權辱國的訊息傳來,他總是親自領著學生到街頭宣傳,遊行示威,而且總是走在隊伍的最面前,不顧可能被迫害的危險,赤著臂膀,敲著銅鑼,激昂憤慨地高喊抗日救國口號,為此,他曾被人稱為“王瘋子”。
1935年後,隨著國家民族災難日益深重,大同學校的抗日救亡運動更加深入,杞縣國民黨當局採取各種手段禁止宣傳抗日,而大同學校一進門的影壁上就有他手書的“堅決對日抗戰”6個醒目大字。為此,國民黨杞縣黨部曾多次派人來校尋釁鬧事,甚至給學校戴上“赤化”帽子,但在他正義凜然的鬥爭下,縣黨部也無奈何。
“七·七”事變後,王毅齋到豫北師管區司令張軫處任總參議兼政治大隊長,負責收容和訓練平、津流亡學生,在訓練班裡他宣傳抗日,反對妥協投降,並將學生送到延安。因此他於1938年春節被國民黨十三軍軍長湯恩伯扣押在許昌,後轉押到魯山農村。釋放前湯企圖拉攏他,遭到他的嚴辭拒絕。是年6月開封淪陷前夕,省會各機關學校紛紛遷往豫西山區,他擔心大同學校師生的安全,當他得知學校師生已由中共黨員教師段佩明、王靜敏等帶領參加了抗日武裝,他才放心到鎮平任留守處負責人。
1940年,他被聘任河大(時在嵩縣潭頭)經濟系主任,對進步學生組織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文藝筆會等積極支持,常為之題詞、寫文章、作演講;他還費盡心血籌集《資本論》、《反杜林論》等一批進步書刊創辦了資料室,供師生查閱,一次他在社會科學研究會作演講,知道在場有國民黨特務,仍慷慨陳詞,揭露國民黨腐敗無能,並說:“是我王毅齋說的,隨便你們去告吧”,因此不到一年他便被解除了系主任職務。
1947年3月,民盟總部決定王毅齋為河南民盟負責人,中旬,他在開封主持成立了河南民盟地下省支部。5月22日,河南大學學生自治會組織全校舉行“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遊行示威,並歡迎河大學生赴京請願代表團。23日,王毅齋與馬輯五教授被推選為河大教授會代表赴京請願,回來後他再次被解聘。吳芝圃知道後托人給他送去500元錢,他說“現在革命鬥爭需要錢,錢應該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堅持不收;劉鎮華的兒子、國民黨師長劉獻捷送錢給他,也被他退了回去。
建國前夕和建國後,他歷任中原大學籌委會副主任、河南大學教授兼秘書長、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文委副主任、河南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河南省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他對黨交給的任務總是盡職盡責,圓滿完成。
1951年5月,他參加鄭州地區農村工作檢查團,深入農村檢查工作;1953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任河南分團副團長,回國後在《河南日報》發表了《最可愛的人和最可愛的事》等文章;1953至1956年河南農村多次受災,他雖年近6旬,仍多次率領慰問團深入農村視察、慰問,親到田間、農舍,帶頭捐款物。
1957年1月,他帶病參加省慰問團,頂風冒雪赴雞公山慰問解放軍休養員;是年,他被錯劃為“右派”,成為少數民族六大右派(龍雲黃現璠歐百川王毅齋馬松亭向達)之一, 送新鄉師範學院監督勞動。
“文革”中再次有受到迫害,下放封丘縣農村勞動,1972年9月因病回到新鄉,是月14日含冤逝世,終年76歲。
中共河南省委於1979年7月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