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食品
蜂蜜涼
粽子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餡,也不包
粽葉,全用糯米製成,形似
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
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粽子起源很早,相傳與紀念
屈原有關。
蜂蜜涼粽子始於唐代,是由唐代“
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粽”演化而來的。是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
陝西盛產蜂蜜,產量居全國第二,陝南和關中部分地方盛產糯米,製作蜂蜜涼
粽子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蜂蜜和糯米,營養豐富,還有許多食療作用。因此,蜂蜜涼粽子在西安、關中和陝南,是深受民眾喜愛的夏令風味食品。
做法是將糯米先製作成粽子,無餡,煮熟後晾涼,待涼透後撒上
蜂蜜、
桂花醬即可食用。以其涼爽甘甜、沁人肺腑的風味特點而聞名
三秦,是理想的夏令食品。
歷史追溯
粽子,是一種用
箬葉(或竹葉、
葦葉)將糯米包成三角錐體或其它形狀的食品。或包有
栗子、
棗及其它佐味品。
粽子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
春秋時期粽子已然出現,裹成牛角狀替牛來祭天,等到楚大夫投江的時候,粽子是有竹筒的外包裝了,不過還是以
菰葉、葦葉裹
黍米的多。
南北朝時,粽子既可以在端午這天吃,也可以在夏至這天吃。西晉
周處《
風土記》謂之:“角黍”,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中稱粽子為“粘黍”。
宗懍《
荊楚歲時記》則說:“
夏至日食粽”,根本未提端午。而“夏至”往往在五月中旬,不一定在五日。
南朝起,盛行包粽子以紀念卓越的詩人屈原。到了唐代,粽子瓤有多種果仁,其味比單純黍米要好。宋代有一種“艾香粽子”。
陸放翁有句:“盤米共解青菰粽,衰甚將簪艾一枝”。指的就是這種粽子。元末明初,出現了
箬葉裹的粽子。到明弘治年間,已用
蘆葦葉作粽皮,且在瓤餡中加有蜜糖
豆沙、豬肉、
松仁、大棗、核桃等。這樣,粽子就發展到有葷有素,有甜有鹹了。至清
乾隆年間,出現了箬葉裹粽,中放
火腿一大塊的“火腿粽子”。
西安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
段成式所著的《
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
粽子,白瑩如玉”。早在
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
燒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後來,
長安城里也逐漸出現了專門經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製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
唐代著名詩人
元稹曾作詩讚曰:“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立團”。又據《歲時雜記》稱:“端午
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又名九子粽)”。由此可見,遠在
盛唐時期,長安
蜂蜜涼粽子已是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的著名食品了。
製作工藝
1、糯米淘洗乾淨,用水浸泡24小時,在浸泡過程當中要換水4、5次;
2、粽葉和粽繩放水中泡8小時左右後,放入鍋中煮一下(可起到殺菌的作用);
1、取1張
葦葉(有的葉子小,可以一次用2張或3張),對疊彎成
漏斗狀,底部的尖一定要收緊,不能有空隙;
2、加入糯米,鋪滿;
3、然後將葦葉折起,包裹嚴實,依照兩邊
粽葉的方向包成三角或四角
粽子,用繩紮好。
1、鍋中加足量的水(要完全沒過粽子),大火煮開,放入粽子,水再次沸騰後轉中小火煮一個半小時;
2、煮好後,撈出粽子,一個個擺放開,收乾表面的水份;
3、煮熟後晾涼,待涼透後撒上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
操作提示:
1、粽子要捆緊,以免在煮的時候鬆散開;
2、煮
粽子一定要水開後再下鍋,煮粽子的水要全部沒過粽子,不然沒有浸到水的部分會煮不熟。
食品特點
蜂蜜涼
粽子的特點就在於:只用糯米包成,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
黃桂醬――白糖醃
桂花醬。其色潔白,其形嬌美,其味甘甜。
涼粽子淋上蜂蜜即成,是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泌人肺腑的特點。
食品風味
蜂蜜涼粽是少見的冰涼甜
粽子,炎熱的天氣吃到嘴裡會覺得非常得舒爽喔。粽子的原料與平時吃的一樣,只是沒有棗子和其他
果脯等餡料,全是上等香糯製成的實心粽子。
煮熟,涼透,賣家會為你利落地剝開外皮,用細繩拉鋸成片狀,疊在碗裡,淋上
棗花蜂蜜,或沾上
玫瑰露,甜而不膩,入口回味悠悠。淡淡的米香混合玫瑰的清香,美味。
營養價值
粽子的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有益氣健脾、主治下痢的功用。所以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的粽子不僅吊人胃口,也是很好的食療
食補的佳品。
健康提示
蜂蜜涼
粽子主料為糯米,糯米難於消化,不宜一次食用過多。食用過多會增加腸胃負擔,產生胃酸過多、腹脹等不適感。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以及
心血管病、胃腸道病、
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
吃粽子最好搭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使營養達到均衡。
文化底蘊
粽子是
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
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
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
粽葉、
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
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而唯獨西安的
蜂蜜涼粽子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醃桂花醬。
吃
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蜂蜜涼粽子,這東西處處都有,過去則是夏時街頭販賣的解暑小食。賣粽子的小販,挑個擔子走街串巷,一頭擱水桶,粽子預先做好了放裡面,一頭放蜂蜜、玫瑰、白糖,一摞白瓷盤子,上面盤根絲線。粽子包成菱形的,就是大點,約摸有成人半臂長短,剝開粽子上的濕布,出現白瑩如玉的粽子,咬住絲線一頭,另一頭盤在粽子上輕輕一拉,便把粽子橫剖兩半。再切成薄厚均等的薄片布在盤裡,用小勺細細的澆上
蜂蜜和
玫瑰醬,好似玉片上襯了
琥珀一般,吃起來是筋軟涼甜,香潤滑糯,張口還芳香回甘,一盤吃罷覺得暑氣全消,不愧是
夏日甜品中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