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葉(箬竹屬植物)

箬葉(箬竹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箬葉,為禾本科竹亞科箬竹屬植物葉。箬竿高0.75-2米,直徑4-7.5毫米;節間長約25厘米,最長者可達32厘米。籜鞘長於節間,上部寬鬆抱竿。小枝具2-4葉;葉鞘緊密抱竿,有縱肋,背面無毛或被微毛;無葉耳;葉舌高1-4毫米,截形;葉片在成長植株上稍下彎,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6厘米,寬4-10.8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圓錐花序(未成熟者)長10-14厘米,花序主軸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小穗綠色帶紫。花葯長約1.3毫米,黃色;子房和鱗被未見。筍期4-5月,花期6-7月。原產中國海南島、台灣等地。普遍見於南方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下游以南廣大區域。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栽培,分株繁殖,栽培管理,管理要點,養護技術,藥用功效,箬竹的葉子,簡介及形態,套用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竿高0.75-2米,直徑4-7.5毫米;節間長約25厘米,最長者可達32厘米,圓筒形,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一般為綠色,竿壁厚2.5-4毫米;節較平坦;竿環較籜環略隆起,節下方有紅棕色貼竿的毛環。籜鞘長於節間,上部寬鬆抱竿,無毛,下部緊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貼疣基刺毛,具縱肋;籜耳無;籜舌厚膜質,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貼微毛;籜片大小多變化,窄披針形,竿下部者較窄,竿上部者稍寬,易落。
箬葉
小枝具2-4葉;葉鞘緊密抱竿,有縱肋,背面無毛或被微毛;無葉耳;葉舌高1-4毫米,截形;葉片在成長植株上稍下彎,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6厘米,寬4-10.8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密被貼伏的短柔毛或無毛,中脈兩側或僅一側生有一條氈毛,次脈8-16對,小橫脈明顯,形成方格狀,葉緣生有細鋸齒。
圓錐花序(未成熟者)長10-14厘米,花序主軸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小穗綠色帶紫,長2.3-2.5厘米,幾呈圓柱形,含5或6朵小花;小穗柄長5.5-5.8毫米;小穗軸節間長1-2毫米,被白色絨毛;穎3片,紙質,脈上具微毛,第一穎長5-7毫米,先端鈍,有5脈;第二穎長7-10.5毫米(包括先端長為1.4-2毫米的芒尖在內),具7脈;第三穎長10-19毫米(包括先端長為2.3-2.7毫米的芒尖在內),具9脈;第一外稃長11-13毫米(包括先端長為1.7-2.3毫米的芒尖在內),背部具微毛,有11-13脈,基盤長0.5-1毫米,其上具白色髯毛;第一內稃長約為外稃的1/3,背部有2脊,脊間生有白色微毛,先端有2齒和白色柔毛;花葯長約1.3毫米,黃色;子房和鱗被未見。筍期4-5月,花期6-7月。

產地生境

原產中國海南島、台灣等地。普遍見於南方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下游以南廣大區域。生長於海拔300-1400米的山坡路旁和靠溪流、小河岸邊等處。

繁殖栽培

分株繁殖

分株時間: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凍後進行。
箬葉
分株方法:把母株從花盆內取出,抖掉多餘的盆土,把盤結在一起的根系儘可能地分開,用鋒利的小刀把它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分出來的每一株都要帶有相當的根系,並對其葉片進行適當地修剪,以利於成活。
裝盆消毒:把分割下來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鐘後取出涼乾,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後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後的管理:分株裝盆後灌根或澆一次透水。由於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吸水能力極弱,大約需要3~4周才能恢復萌發新根,因此,在分株後的3~4周內要節制澆水,以免爛根,但它的葉片的蒸騰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維持葉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溫度高多噴,溫度低少噴或不噴)。這段時間也不要澆肥。分株後,還要注意太陽光過強,最好是放在遮蔭棚內養護。
上盆或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質作為濾水層,再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草炭:珍珠岩: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爐渣:陶粒=2:2:1;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等。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栽培管理

一葉蘭屬宿根植物,盆栽一般多在春季分株繁殖或直接從野外挖掘移栽,移栽時要帶土球。為了便於上盆,移栽前可將較長的地下莖切斷,長度為盆口大小的三分之二,每盆中栽植2至3株即可。一葉蘭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PH值一般在4.5至5.5之間,因此盆栽用土可用6份腐葉土,2份山灰,2份河砂配成。 栽培時先將盆底用粗砂或炭木灰墊上2至3厘米,再加入一些培養土,然後將植株的根系疏散均勻置於盆中,左手提住植株,右手逐漸添人培養土,並輕輕將土搖實。
箬葉箬葉
上盆後一次性澆透水,置於蔭棚下養護。空氣乾燥時可向葉面和地面噴灑少量水,成活後逐漸增加光照。在夏天應謹防陽光直射,防止葉面灼傷。施肥多用腐熟的餅肥或土雜肥,一般10至15天施一次。北方栽培時,人冬前應移入室內,溫度控制在25℃以下,以防室溫過高而使葉面失去光澤。
習 性:性喜溫暖、陰濕,耐貧瘠,不耐寒,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管理要點

濕度管理:喜歡略微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
溫度管理:喜歡高溫氣候;對冬季溫度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8℃以下停止生長,在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 當環境溫度在3℃以下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1、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箬葉箬葉
2、把它搬到有暖氣的室內越冬。
光照管理:在夏季的高溫時節(白天溫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護,就會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並且葉片捲曲,甚至變黃、脫落。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最好能給它遮掉大約30%的陽光。
在春、秋、冬三季,由於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放在室內養護時,儘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和“間乾間濕,乾要乾透,不乾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並且在施肥過後,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乾燥:
秋季:播種苗上盆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後,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來。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3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雖然它仍在繼續生長,但偏低的氣溫會使它的生長速度放慢,對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4~7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澆水時間儘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箬葉箬葉
春季:氣溫回升後生長迅速恢復,並且逐步進入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2~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進入結實期後,停止肥料供給。
轉盆:通常情況下不特別轉盆,只是每年結合分株時換盆重栽。

養護技術

1.一葉蘭性喜濕潤溫暖蔭蔽環境。對土壤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通常長江以南露地栽培,北方各地均作盆栽,冬季需入室養護,開春4月移出室外。
2.春季結合換盆可進行分株繁殖,換盆時剪去老根,摘除枯葉,填入以腐葉土為主的培養土,並施入基肥,放蔭蔽處養護。
3.夏季宜放陰涼處,生長旺盛季節需保持盆土濕潤,每天還應向葉面噴水1~2次,並向地面灑水,以保持濕潤環境。每隔半個月左右施1次稀薄餅肥水,促進生長。
4.澆水不可過多,否則容易爛根。生長期注意適當通氣,室溫不可低於5℃。

藥用功效

【異名】一葉(《琉球國志略》),一帆青(《質問本草》),飛天蜈蚣、哈薩喇(《植物名實圖考》),竹葉伸筋(《衡山民間草藥》),大九龍盤、竹葉盤、九龍盤(《貴州民間藥物》),趕山鞭、蓼葉伸筋、大伸筋、搖邊竹、龍骨草、鐵馬鞭、甘心蜈蚣、竹根七、地蜈蚣,九節龍、蜈蚣草、一寸十八節(《湖南藥物志》),土裡蜈蚣、狸角葉、單枝白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一葉蘭的根莖。
箬葉(箬竹屬植物)
【化學成分】地下部分含幾種甾體皂甙,其中一葉蘭甙,甙元為薯蕷皂甙元,有4分子,即2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及1分子木糖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微澀,無毒。”
【功用主治】活血通絡,泄熱利屎。治跌打損傷,腰痛,經閉腹痛,頭痛,牙痛,熱咳傷暑,泄瀉,砂淋。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熱症,腰痛,咳嗽。”
②《貴州民間藥物》:“止痛,接骨,補虛弱。”
③《湖南藥物志》:“行氣活血,止血退熱,強筋骨。治泄瀉,經閉腹痛,跌打損傷,筋骨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①治跌打損傷;九龍盤煎水服,可止痛;搗爛後包傷處,能接骨。(《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多年腰痛:九龍盤一兩五錢,杜仲一兩,白浪稿泡五錢。煎水兌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筋骨痛:一葉蘭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經閉腹痛:一葉蘭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⑤治風火頭痛,牙痛:鮮一葉蘭全草一至二兩。煎服。
⑥治肺熱咳嗽:鮮一葉蘭一兩,水煎,調冰糖服。
⑦治傷暑發熱身痛,昏睡,喜嘔,腹痛(俗名斑痧):鮮一葉蘭一兩。水煎服。(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⑧治瘧疾:九龍盤研末,大人一錢,小兒五分,於發瘧前三小時用開水吞服。(《貴州民間藥物》)
⑨治砂淋:一葉蘭、大通草木通,煎水服。(《湖南藥物志》)

箬竹的葉子

簡介及形態

箬葉為箬竹的葉片,也稱為遼葉、棕箬、篛葉、茶篰篛葉等。容易被錯寫成“箸葉”。
箬竹箬竹
箬竹小枝具2-4葉;葉鞘緊密抱竿,有縱肋,背面無毛或被微毛;無葉耳;葉舌高1-4毫米,截形;葉片在成長植株上稍下彎,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6厘米,寬4-10.8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密被貼伏的短柔毛或無毛,中脈兩側或僅一側生有一條氈毛,次脈8-16對,小橫脈明顯,形成方格狀,葉緣生有細鋸齒。

套用價值

可用作食品包裝物(如粽子)、茶葉、斗笠、船篷襯墊等,還可用來加工製造箬竹酒、飼料、造紙及提取多糖等。箬竹葉同時具有藥用作用藥用價值高,對癌症特有的惡液質具有防治功效。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箬竹的葉片。
【異名】遼葉(《綱目》),棕箬,篛葉,茶篰篛葉。
【性味】《綱目》:“甘,寒,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太陰,兼足厥陰經。”
【功用主治】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癰腫。
《綱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嘔血,咯血,下血。並燒存性,溫湯服一錢匕。又通小便,利肺氣,喉痹,消癰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煅存性入散劑。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藥。
【選方】
① 治肺癰鼻衄:白面、箬葉灰各三錢。上二味研令勻,分為二服,食後井華水調下。(《聖濟總錄》玉塵散)
② 治經血不止:蠶紙(不計多少燒灰)、箬竹葉(燒灰)。上二味等分研勻,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聖濟總錄》二灰散)
③ 治髒毒下血,久遠不瘥者:茶篰篛葉燒成黑灰,研羅極細,入麝香少許,空心糯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④ 治小便先澀後不通:乾篛葉(燒灰)、滑石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許,米飲調下,空服。(《指南方》篛葉散)
⑤ 治咽喉閉痛:遼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之。(《頻湖集簡方》)
【備考】
《綱目》:“箬,若竹而弱,故名。其生疏遼,故又謂之遼。”“箬,生南方平澤,其根與莖皆似小竹,其節籜與葉皆似蘆荻,而葉之面青背淡,柔而韌,新舊相代,四時常青。南人取之作笠,及裹茶鹽,包米粽,女人以襯鞋底。”
附箬蒂的藥用:
【藥用部位】箬蒂(箬竹的葉基部)。
【功用主治】《本草逢源》:“煎湯治胃熱呃逆,其性較柿蒂稍平。取灰調香油調塗湯為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