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全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最優營商環境,持續提升蘇州最強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明確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突出法治誠信、系統集成、精準高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特色導向,大力營造綜合最優的政策環境、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輕裝上陣的成長環境、齊心創業的工作環境、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持續擦亮“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全力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
二、聚焦新發展格局,市場環境更加開放
(一)落實市場準入最新標準
全面落實最新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研究貫徹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歐投資協定、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經貿新規則,不斷完善與國際更高標準規則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確保相關約束性義務執行到位和程式合規。充分發揮中新、中日、中德、海峽兩岸等平台作用,促進開放合作更加便利化,推進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試點經驗集成創新,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積極謀劃布局高能級、功能性開放載體,在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面形成新優勢。(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在研發與設計服務、交通運輸、工程建設、金融、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信息服務、電力服務等領域實現突破,在市場準入方面對企業資質、資金、股比、人員、場所等設定的不合理條件,列出清單限時清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金融監管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司法局)
探索“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在與民眾生活和消費息息相關的便利店、小餐館、健身房、書店、影院等行業,將多項準營行政許可整合成行業綜合許可,實現“一證準營”。(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
(二)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
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根據市場主體需求,持續精準開展專利導航,逐步構建蘇州產業專利地圖。推進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和產業專利池建設,深入推動專利協同運用。推廣智慧財產權質押、投貸聯動、證券化等融資模式,發揮智慧財產權運營引導基金作用,打造貫穿創新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財產權金融支持全鏈條,實現企業智慧財產權資產價值。(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新聞出版局〈市著作權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
發揮中國(蘇州)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功能,發布智慧財產權海外維權指引,為更多企業提供智慧財產權海外預警服務。積極探索新模式下電商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為發展“網際網路+新經濟”提供有力支撐。建立智慧財產權重點企業保護名錄,建立完善跨部門、跨區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協同機制,搭建涵蓋智慧財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司法銜接的“一站式全鏈條”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平台,為打響“蘇州製造”“江南文化”兩大品牌提供有力支持。(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加強檢察機關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機制建設,全面推廣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制度,研究制定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證據審查指引。健全智慧財產權領域“兩法銜接”制度,建立行刑案件查辦銜接機制。探索推動我市智慧財產權公益訴訟工作。(責任單位:市檢察院)
充分發揮蘇州智慧財產權法庭跨區域管轄職能,將其打造成為蘇州強化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最美視窗”。依託“蘇知傾聽熱線”法企對接平台,持續推進“蘇知最舒心”親商法律服務品牌建設。不斷深化以社會化購買服務為保障的技術調查官“蘇州模式”,實質化推動“一官二員”技術類智慧財產權多元解紛新機制建設。(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三)促進貿易便利化
推進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用好離岸貿易、數字貿易、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新型貿易方式。強化中歐班列(蘇州)向西開放戰略通道作用,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多層次多元化交流合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蘇州海關、市交通局)
加快“單一視窗”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拓展,實現港口、船代、理貨等收費標準線上公開、線上查詢。進出口環節涉及的監管證件原則上均應通過“單一視窗”一口受理,由相關部門在後台分別辦理並實施監管,推動實現企業線上繳費、自主列印證件。全面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標準版套用,貨物申報、運輸工具申報、艙單申報等主要業務的套用率保持100%。(責任單位:蘇州海關、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太倉港口管委會)
積極推進口岸物流信息電子化,推動貨櫃設備交接單、裝箱單、提貨單、換單委託書等進出口環節物流類單證的無紙化,提升全流程電子化程度。簡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免辦條件和手續,推廣機檢集中審像作業模式,拓展智慧型審圖作業覆蓋範圍,擴大進口大宗礦產品“先驗放、後檢測”適用範圍。推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關查驗貨物時進口貨物收貨人可免於到場相關工作。在全市範圍內複製推廣“關助融”項目。(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蘇州海關、人行蘇州中支)
(四)做優高層次人才服務
做優做強“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等重大引智平台,推動招才引智全鏈“上雲”,為人才創新創業搭設廣闊舞台。持續最佳化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才在子女教育、醫療保健、交通出行、住房保障、金融服務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才服務便捷度。持續實施高端人才獎勵計畫,針對先導產業、前沿科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高端人才和蘇州自貿片區急需人才,給予每年最高4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最佳化24小時涉外服務熱線、在蘇外籍人士服務平台功能,做好“快捷通道”、外國人來華邀請、領事認證和商務旅行卡工作。健全與外國駐華使領館和外國商會動態溝通機制。升級最佳化我市境外人士榮譽稱號體系,增加等級,提升頻次,擴展評選額度。(責任單位:市外辦)
放寬外國人才在蘇工作年齡、學歷、工作經歷要求,延長工作許可時間,簡化辦理流程。試行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證、居留證件辦理專窗服務。對外國高端人才不作年齡要求,對符合條件的外國專業人才年齡放寬至70周歲。對符合條件的外國高端人才給予最長3至5年的工作時間。(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公安局)
(五)打造更具影響消費品牌
全面促進消費,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將“雙12蘇州購物節”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消費節慶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好承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加快集聚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支持鼓勵更多國內外名牌、名品、名店在蘇州設立首店、旗艦店、體驗店。積極對標國內外著名街區,推動蘇州特色商業街區改造提升,不斷完善業態布局,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打造更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標誌性商業街區。推動老字號傳承保護創新,鼓勵老字號企業數位化改造,加快拓展線上業務,擴大老字號品牌影響力。完善出口產品轉內銷支持體系,推進外貿企業進商超、進渠道、進街區(步行街)、進電商平台、進雲上展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推廣蘇州特色文化演出,培育打造江南小書場品牌。將“姑蘇八點半”打造成為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文旅品牌,在全域旅遊發展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建設“蘇州智慧文旅”平台,實施境外行銷推廣項目,持續推進離境退稅政策。持續開展消費者滿意單位和省市級放心消費先進示範單位創建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廣旅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聚焦一體化推進,區域融合更加深入
(六)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建設
推進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創新移動端辦事體驗。持續推進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檔案套用,全面覆蓋黨政機關簽發的高頻證件、執(牌)照、證明檔案、批文、鑑定報告。加快梳理高頻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特定監管執法、社會化生活領域的套用場景,重點推進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營業執照、出生醫學證明、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資格證等互認共享。(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
圍繞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全域旅遊等重點領域,合力建立長三角區域重點領域嚴重失信黑名單互認機制,實行失信行為標準互認、信息共享互通、懲戒措施路徑互通的跨區域信用懲戒制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廣旅局)
配合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環評制度改革,在示範區吳江片區先行先試開展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境執法“三統一”等創新工作。(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吳江區人民政府)
積極參與長三角智慧財產權保護交流合作,爭取設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中心。(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深化與長三角城市醫保戰略合作,簡化經辦手續,實現信息互通共享,持續推進蘇滬、蘇浙、蘇皖門診聯網結算工作。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現代化建設,建立毗鄰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機制。(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推進長三角地區法院一站式服務一體化建設,完善長三角地區矛盾糾紛訴源治理協作、無爭議事實確認互認、常態化開展跨域立案、電子送達地址信息庫的共建共用、深化委託送達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七)積極促進滬蘇營商環境“同城化”
加強與上海高端資源的嫁接融合,引入上海優質教育、醫療機構在蘇州辦分校和分院。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吳江片區為先導,探索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資質互認、上海溢出人才吸納、在滬高校畢業生精準招聘機制;積極推動“區域就醫保備案、經辦服務一站式、結算項目廣覆蓋、網上醫院互聯通、異地審核協同化”,在示範區內率先實現部分公共服務供給同城化。(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深入實施“上海·蘇州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與協同發展行動計畫”,啟動建設蘇州市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專業化子平台,集聚服務機構與儀器設施聯合開展涵蓋基因研究、藥物篩選、模式動物等藥物研發全產業鏈服務,共享大裝置大平台資源。(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主動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推動蘇州北站與上海虹橋聯合打造國家級高鐵樞紐及長三角核心高鐵樞紐體系。全面對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動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內河貨櫃碼頭等高水平建設運營。實施洋山港-太倉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實現兩港通關一體化閉環運行,進一步縮短通關時間、降低物流成本。加強與上海浦東、虹橋機場的合作與對接,推行“空運直通港”快速通關新模式,運用蘇州虛擬空港,拓展航空物流華東區域網路。(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商務局、蘇州海關,太倉港口管委會)
探索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強化嘉定—崑山—太倉、青浦—崑山—吳江—嘉善、虹橋—崑山—相城等毗鄰區深度合作,在資源共享、生態共保、產業合作、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更多進展。(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
(八)統籌推進市域營商環境建設
推進市域政務服務標準化,編制並向社會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流程和辦事指南,發揮蘇州城市生活服務總入口“蘇周到”功能,推進同一事項實行市域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管理局)
最佳化企業正常跨區遷移服務,促進企業有序流動,企業可根據實際經營需要,自由選擇經營註冊區域。蘇州市域範圍遷入、遷出登記部門加強協調溝通,提供綠色通道。(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
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領域率先實現市域統籌。大力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實現全市跨區域醫保直接結算“一卡通”。(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文廣旅局)
推進全域立案,實現訴訟服務在蘇州轄區任一法院、任一法庭的“通存通兌”,就近能辦,異地通辦。在全市範圍內統籌執行資源,依託數位化執行,縮短辦案用時,確保有財產可供執行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達到95%以上,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程式合格率達到98%以上。(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四、聚焦“法治誠信”,第一標誌更加凸顯
(九)提升法治保障供給水平
深入貫徹落實《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江蘇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完成蘇州市最佳化營商環境立法起草工作。健全法治化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探索建立涉企政策制定前評估制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司法局)
探索設立功能更全、服務更廣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創新實用、可推廣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產品。設立商事法律服務中心,擴大海外法律服務中心覆蓋面,探索引進境外知名商事仲裁機構。升級公證大數據套用服務平台,加快推進“區塊鏈+公證”在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中套用。(責任單位:市司法局、市中級法院、市商務局)
依法加強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範公平競爭審查內部程式,完善全市公平競爭審查抽查機制,加強對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執行情況的督促指導。進一步發揮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機製作用,確保審查效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著力打造線上線下銜接的實體、網路、熱線三體聯動非訴訟糾紛解決綜合平台,充分發揮各級非訴訟服務中心功能。發揮蘇州國際商事法庭集中管轄涉外商事案件功能,為中外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慧型精準的司法服務,為中外市場主體提供及時、有效的司法救濟。(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十)全面加強中小投資者保護
強化平等保護理念,堅持中小投資者與其他各類投資者訴訟主體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妥善審理公司決議、公司解散、股東代表訴訟、股東分紅、企業改制等各類案件,促進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規範化、法治化,加強對知情權等手段性權利的保護,促使公司依法尊重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權利,糾正股東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不當損害行為。(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完善股東分歧解決機制,在審理涉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重大分歧案件時,通過收購股份、公司減資、公司分立等方式,在公司得以繼續存續的情形下,切實保障投資主體退出公司的權益。支持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等投資者保護機構開展工作。(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十一)以提升效率為核心最佳化執行契約
發揮小額訴訟程式、簡易程式和獨任制審理的制度優勢,擴大普通程式獨任制的適用範圍;建立健全繁簡分流智慧型識別分案系統,綜合考量案由類型、訴訟標的、訴訟主體身份、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等因素,推進商事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全面提升企業訴訟效率。(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將專業化的調解力量引入法院特邀調解平台。積極引導涉訴企業通過特邀調解、行業調解等方式化解糾紛,對調解成功申請司法確認的案件,一律依法免收訴訟費。全面落實企業送達地址告知承諾制度,豐富送達地址庫建設,開展集約送達。(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推動執行數位化轉型,實現執行案件流程標準化、事務集約化、監管可視化。最佳化現代訴訟服務體系,一站式提供立案流程指引、文書樣式查詢、網上繳費、案件查詢、材料提交、送達、保全、鑑定、卷宗借閱等訴訟服務。(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十二)提升辦理破產質效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
推進破產法庭建設,提高破產審判專業化水平,提升破產審判質效。持續推進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壓縮審理期限。加大2年以上未結案件的清結力度,強化流程節點管控,做到“應清盡清、應結盡結”。(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
加強破產審判規則研究,推進指導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的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常態化的信息共享和聯動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企業破產處置中職工安置、企業救治、社會穩定、企業註銷等問題。推進建設破產資產信息庫,豐富多元化資產處置途徑,提升破產資產處置效率。(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公安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
探索破產案件中刑民交叉實體和程式問題的處理,推進建立破產程式涉刑事協調機制。加大市場化破產重整工作力度,充分釋放破產重整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的程式價值。積極構建破產企業重整價值識別機制。探索完善庭外重組與庭內重整的銜接機制。最佳化破產管理人動態管理機制、選任機制和報酬制度,強化管理人履職考核。發揮破產管理人協會作用,加強破產管理人業務經費使用管理,加大破產管理人專業培訓力度,提高破產管理人履職能力和水平。(責任單位:市中級法院、市司法局)
(十三)積極探索分類分級監管
最佳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機制,積極推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依法精準確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面和抽查比例、頻次,並將更多事項納入聯合抽查範圍,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動態調整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對涉企輕微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或者從輕減輕行政處罰,引導和督促企業守法經營。(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各市級行政執法部門)
(十四)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深入推進信用法治建設,嚴格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實行信用信息目錄管理,並向社會公開。堅持合法必要原則規範信用信息公開範圍和程式,對失信主體的懲戒措施輕重適度,確保過懲相當。(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全面推廣主動信用承諾制度,基於信用承諾場景分類,明確信用承諾標準規範和流程,加強信用承諾信息共享。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探索完善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
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及時指導失信主體依法開展信用修復,建立健全有利主體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社會鼓勵與關愛機制,促進失信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提升信用等級。(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五、聚焦數位化賦能,系統集成更加高效
(十五)構建“一網通用”數字服務體系
圍繞一體化發展理念、一體化架構體系、一體化平台能力、一體化套用感知、一體化產業生態、一體化套用示範“六個一體化”的目標任務,全面構建“橫向多維協同、縱向五級聯動、深向垂直貫通”的數字政府發展體系。以“一網通用”為共性支撐和能力供給,以“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為需求牽引和業務驅動,推動數字政府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管理局)
圍繞民眾關注的“一件事”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分批實現“一件事網上辦”。繪製政務服務數字地圖,方便民眾查找最近的實體政務大廳,實現服務資源扁平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廣泛套用人臉核驗、蘇服碼識別等信息技術,提供統一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證照、公共支付、電子檔案、熱線服務支撐,分批推出100個事項材料“兩個免於提交”(凡是本級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於提交;凡是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免於提交實體證照)。(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管理局)
推進“數字市監監管”,建立“雲端市場”,依託監管數據中心,推動各部門監管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加強監管信息歸集共享和套用,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
建設“法人服務總入口”,實現服務主動化、辦事一體化、平台開放化,提供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涉企便利化服務。(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管理局、市工信局、市行政審批局)
套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打通匯聚各部門信息系統數據,建設“精準掌握城市運行質態、預先洞察城市運行風險、提級會辦城市治理難題、創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一網統管”機制。(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十六)持續最佳化涉企政策直達機制
推廣“免填單、免申請”經辦新模式。依託大數據平台,通過系統篩選比對符合政策享受的企業,推動政策“一出台就落地、對標準即享受”,讓惠企利民的政策直達企業,充分釋放政策紅利。(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大數據管理局)
完善涉企財政專項資金信息管理系統。將專項資金管理系統建立在企業徵信資料庫之上,方便企業申報資料,方便主管部門審核、查詢企業徵信信息。(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完善創新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提升信息平台整合能力和匹配能力。建立惠企清單,為各類企業提供具體援企政策內容和點單式服務,關聯匹配服務視窗和線上辦事平台。(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十七)最佳化提升“雲招商”工作平台功能
加強對全市招商引資的統籌引導,堅持常態化設立市投資促進專班,打造以“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平台為重要依託的全市“雲招商”體系。多種形式推進“不見面”招商工作,大力推動央企功能性總部落戶,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旗艦型、地標型項目。加快製造業智慧型化改造和數位化轉型,推動一批中小企業上雲用平台,選樹一批工業網際網路典型套用案例,打響“工業網際網路看蘇州”品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
(十八)推進政府採購電子化
推進蘇州市政府集中採購中心實體化運行,完善政府採購電子化平台,最佳化政府採購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無紙化,拓展“不見面”開標。開展採購意向公開,提升政府採購透明度。(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財政局)
(十九)提升數位化獲得感安全感
建設蘇州市公共數據開放平台,探索建立數據分級分類開放制度,創新數據開放套用模式,加強開放數據監管,在保證數據安全和依法依規使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公共數據開放。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和開發利用,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大數據生態。(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管理局)
以數字人民幣項目為基礎,推動移動基礎技術平台、區塊鏈技術平台等研發建設,促進數字人民幣的移動套用功能創新及線上、線下場景的落地套用。(責任單位:人行蘇州中支)
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型化服務創新並行,在各類生活場景中必須適度保留民眾熟悉的線下服務方式,避免“數字鴻溝”。規範智慧型化產品和服務中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活動,綜合運用多種安全防護手段和風險控制措施,加強技術監測和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嚴厲打擊違法獲取、泄露、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為。(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大數據管理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衛生健康委、蘇州通管辦、市行政審批局)
六、聚焦“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更加精準
(二十)實現企業開辦註銷“全鏈通”
全面實現企業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單位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一窗”申請辦理,實現“一表填報、實時流轉、即時反饋、一窗領取”,2個工作日辦結全流程。實現辦理結果線下“一窗”一次領取,或者通過寄遞、自助列印等方式“不見面”辦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人行蘇州中支、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公積金中心)
全面落實新開辦企業公章刻制費用補貼政策。持續推進免費的稅務發放,推進電子發票套用,鼓勵商業銀行減免銀行開戶費用。(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蘇州銀保監分局,各縣級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實施住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改革和一照多址備案改革。推行住所線上核驗,實行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申報承諾制,推進市場主體司法文書送達地址承諾確認工作。(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中級法院、市資源規劃局)
完善企業註銷程式,推進企業註銷網上一體化平台建設,推動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企業通過蘇州政務服務網“註銷專區”線上申請營業執照註銷、稅務註銷、社保註銷、海關註銷等業務。(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蘇州海關)
(二十一)最佳化土地供應保障重大項目落地
加強土地要素供給保障,盤活存量用地,為重大項目落地騰出空間。實施用地計畫周轉暫借方式,相關地區用地計畫階段性供應困難的,由市統籌給予周轉暫借額度。(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
落實“產業定製地”供應模式,對有意向單位的產業用地,可按規劃條件先行開展編製圖紙設計、項目諮詢輔導、技術輔導等工作,並調整到土地出讓前完成。合理布局“工業鄰里中心”,集中配置公共配套和服務設施,統籌滿足工業區內企業行政辦公、商務、生活服務等需求。(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
完善項目篩選機制,建立以投資總額、產出效益、產業門類、能耗水平、研發經費占比等為主要指標的項目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實行定製化的供應方式、供地價格、出讓年限、轉讓條件,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用地需求。(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全面實行“契約+協定”管理模式,解決供後監管責任不清的問題;建立開放式的“網際網路+供後全鏈管理平台”,實現產業用地全鏈條管理。(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
(二十二)推進辦理建築許可效率和質量雙提升
進一步最佳化審批流程,除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外,政府投資項目從申報立項用地規劃許可證到竣工驗收,審批時間控制在68個工作日內;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從取得用地到竣工驗收,審批時間控制在58個工作日內;帶方案出讓用地的社會投資項目及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從取得用地到竣工驗收,審批時間控制在30個工作日內。針對工業區內的工業項目,探索研究免除交通影響評價等環節的可操作性。(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交通局、市發改委)
研究制定最佳化小型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服務的實施細則,進一步簡化流程環節,免除部分強制性評估評價,減免部分費用,最佳化公共服務。針對產業項目,探索工程建設項目諮詢輔導制度,採用雙信模式,實現“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委)
最佳化“蘇易登”服務功能,深化拓展企業身份認證、宗地圖、分層分戶圖“掌上看”等模組,加快推廣電子證書證明套用,探索登記服務電子化改革,無需通過第三方(快遞)即可實現交易納稅登記以及抵押登記全流程“無紙化”“不見面”。探索在公開地圖查詢不動產登記資料和地籍圖。加強不動產抵押貸款和登記業務協同,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全面深化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明套用,便利企業和民眾融資。全市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上辦、2個工作日辦結。(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住建局、市稅務局、蘇州銀保監分局)
(二十三)持續最佳化用電用氣用水報裝服務
持續壓減辦電時間,對符合電力直接接入條件且無工程的小微企業推出“一日業擴”極速報裝服務;對重點園區的大中型企業推出“開門接電”省心報裝服務。持續壓降接電成本,對省、市、區(縣)重點項目或招商引資優質項目的業擴外線土建工程由各級政府負責投資建設、電氣工程由供電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實現項目接電零成本。持續清理規範轉供電加價行為,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責任單位:蘇州供電公司、市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
持續最佳化配套電力工程審批,對長度600米內(敷設於城市主次幹道、重要基礎設施的除外)的電力工程落實授權備案管理,備案完成即施工;探索建立居住區電力工程審批模式,明確審批主體及道路、綠化修復標準,審批時限不超過2個工作日;推行電力審批“保姆式”一對一幫辦代辦服務,減少企業跑腿次數。(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資源規劃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園林綠化局、蘇州供電公司)
用戶燃氣接入辦理環節不超過3個,受理材料1份,線上申請即可獲得服務實現“0”跑腿。供水報裝申請材料精簡至1份(不含申請人身份材料)以內,辦理環節精簡至2個(含)以下。3個工作日以內辦結的報件與所有報件占比力爭達到90%以上。全面推行供水接入免費實施外線工程政策,同時免除工商業用戶支付實施外線工程所需的綠化遷移、占用(挖掘)道路費用。(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資源規劃局)
(二十四)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便利度
建設多層次、廣覆蓋的徵信體系,高標準建設小微企業數字徵信實驗區。充分運用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成果,更加高效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責任單位:人行蘇州中支、市金融監管局)
保障公正高效的中央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和江蘇省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委託第三方中介機構對申報材料進行專項審核,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落實普惠金融政策,完善各類政策性信貸產品,進一步促進產品聯動和資源共享。加快推進蘇州市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責任單位:市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
發揮蘇州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效用,規範基金的管理與運營,公開透明投資各類天使投資企業,吸引社會資本對重點領域創新型初創期企業實施股權投資,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助推蘇州初創期天使企業和項目快速成長。制定出台促進股權投資機構高質量發展舉措,提升金融服務能級。(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國資委、市金融監管局,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
(二十五)最佳化勞動力市場服務供給
強化各地人力資源服務管理中心(人才服務中心)服務職能,發揮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發展和輻射帶動作用,高效連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社會服務資源,拓寬企業用工渠道,幫助企業獲得“全鏈條”人力資源服務。(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
打造“金藍領”培育工程,實施“緊缺勞動者引入計畫”。拓寬靈活就業醫保參保範圍。縱深推進技能人才和專技人才評價的雙向貫通,積極布局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第三方評價機構。持續開展蘇州技能英才周、時代工匠尋訪、最美勞動者遴選等活動。(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
建立健全勞務派遣單位勞動保障信用等級評價制度,通過信用監管持續加大對勞務派遣行業管理,引導勞務派遣單位規範運行,規範人力資源市場。持續開展整治擾亂人力資源市場秩序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更好服務企業用工需求。(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
落實和諧勞動關係企業正向激勵政策,推廣套用電子勞動契約簽署平台,試點為優秀市級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免費提供電子勞動契約。(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二十六)提升涉審中介服務質效
實行涉審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動態管理,發布涉審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方便申請人查詢,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依託各行業主管部門積極推動涉審中介機構入駐涉審中介超市,制定完善中介服務規範、標準和信用評價辦法,並集中對外公布。(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在依法設立的開發區、高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對建設用地、企業投資項目涉及的評估評價事項等開展區域評估,穩妥有序將更多評估事項納入區域評估範圍,加快推動新項目共享區域評估成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行為,加強中介服務收費監管。對於市場發育成熟、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競爭充分規範的中介服務事項,一律通過市場調節價格;對於壟斷性較強,短期內無法形成充分競爭的,實行政府定價管理。行政機關在行政審批過程中需要委託中介服務機構開展技術性服務的,應當通過競爭性方式選擇中介服務機構,並自行承擔服務費用,不得轉嫁給市場主體承擔。中介服務機構應當明確辦理法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條件、流程、時限、收費標準,並向社會公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局)
(二十七)持續提升納稅便利度
推行集成辦理,拓展“非接觸式”辦稅服務範圍,加大數字納稅套用服務建設,進一步減少納稅次數。依託蘇州稅務微信小程式等軟體,為納稅人提供更多移動辦稅渠道,進一步壓縮納稅時間,將年平均納稅時間減少到90小時以內。持續推進專用發票電子化等重點項目,推行精準性引導服務,進一步降低辦稅成本。完善“新辦綜合套餐”智慧型化審核功能,整合“發票調版增量”智慧型化審核規則,實現發票申請到領用智慧型處理全覆蓋。線下試點開展智慧型辦稅廳建設,突破傳統辦稅的地域限制,實現入廳、導稅、取號、業務辦理、資料存取的全程自助辦理。探索現代化管理模式,不斷最佳化稅後管理流程,提升報稅後流程指數。強化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管理和引導,為不同需求的納稅人提供規範化、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責任單位:市稅務局)
(二十八)健全政策制定多元化參與機制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傾聽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主動讓企業家參與到政策制定過程中。暢通溝通渠道、傳遞發展信心、解決實際問題。走訪和工作檢查,不能影響企業正常經營,不能額外增加企業負擔,不能層層重複走訪。(責任單位:市工商聯、市工信局、市商務局)
深化“專線+專窗”融合運行,圍繞在蘇企業關心的服務事項,為企業提供個性、專業、精準服務,不斷提升服務成效。依託服務熱線、“寒山聞鐘”論壇平台等,不斷提升監管效能。(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委宣傳部)
探索建立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高管、專家學者、行業協會負責人以及律師、註冊會計師、稅務師等專業人士中選聘觀察員,及時動態獲取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第一手資料。(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七、強化組織保障
(二十九)加強統籌協同
充分發揮市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作用,加大對全市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完善市營商環境責任部門定期會議協調機制,及時開展指導督導和壓茬跟進工作。(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三十)加強考核評估
認真做好國家和省營商環境評價考核工作,適時組織開展全市營商環境考核評估,鼓勵各地開展營商環境自評工作,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對已出台的政策組織開展“回頭看”,定期檢查評估涉企政策的知曉度、覆蓋面和到達率。通過年度議題、調研專題等方式,聚焦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提高營商環境改革精準度和市場主體獲得感。(責任單位:各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
(三十一)加強宣傳推介
將營商環境宣傳推介納入全市宣傳重點,讓市場主體和社會各界更多知曉和享受到蘇州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帶來的變化和紅利。開展最佳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評選和宣傳,加強正向激勵和標桿引導,形成互學互鑒、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把營商環境宣傳與收集市場評價結合起來,形成政策推廣與政策完善的良性互動。(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外辦、市行政審批局)
解讀
4月2日,蘇州市召開全市最佳化營商環境推進會,發布了《蘇州市最佳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1》,推出了31個方面具體舉措,持續擦亮“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以最優作風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
《創新行動2021》是蘇州市營商環境政策的最新升級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全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持續提升蘇州最強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1、堅持目標導向。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蘇州開放度高、有外循環優勢,區域配套強、有內循環基礎等市場化、國際化優勢。圍繞深度融入滬蘇同城化、長三角一體化的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增強工作前瞻性、預見性和主動性。圍繞學習借鑑上海、深圳、杭州以及國內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結合蘇州市實際,積極轉化為適合在蘇州落地的新舉措。例如:探索“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將多項準營行政許可整合成行業綜合許可,實現“一證準營”。探索建立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及時動態獲取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第一手資料等。
2、堅持問題導向。以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為指引,查找蘇州市的短板弱項。以企業大走訪為契機,結合市人大、市政協、商會協會、第三方機構等調研梳理的問題或意見建議,以及市各有關部門(單位)在營商環境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深入基層、民眾和企業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及時研究出台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拿出更多解渴的真招、實招、硬招。例如:圍繞民眾關注的“一件事”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分批實現“一件事網上辦”。落實和諧勞動關係企業正向激勵政策,大市範圍內推廣套用電子勞動契約簽署平台等。
3、堅持效果導向。按照打造綜合最優營商環境、最強比較優勢的最新要求,對近年來最佳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的回顧分析,對《創新行動2020》中好的經驗做法,進一步細化、深化、固化,提出制度設計和具體貫徹舉措。例如:發揮蘇州城市生活服務總入口“蘇周到”功能,推進同一事項實行市域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建設法人服務總入口,提供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的涉企便利化服務等。
4、堅持特色導向。結合蘇州市實際,大力營造綜合最優的政策環境、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輕裝上陣的成長環境、齊心創業的工作環境、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例如: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為打響“蘇州製造”、“江南文化”兩大品牌提供有力支持。將“雙12蘇州購物節”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消費節慶品牌,推動在蘇州就能更好地“買全球”“賣全球”等。
《創新行動2021》圍繞“新格局”和“一體化”,堅持法治誠信、系統集成、精準高效,體現延續性、時代性、創新性。
一是聚焦新發展格局,市場環境更加開放。落實市場準入最新標準,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促進貿易便利化,做優高層次人才服務,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消費品牌。
二是聚焦一體化推進,區域融合更加深入。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建設,積極促進滬蘇營商環境“同城化”,統籌推進市域營商環境建設。
三是聚焦“法治誠信”,第一標誌更加凸顯。提升法治保障水平,全面加強中小投資者保護,以提升效率為核心最佳化執行契約,提升辦理破產質效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積極探索分類分級監管,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四是聚焦數位化賦能,系統集成更加高效。構建“一網通用”數字服務體系,持續最佳化涉企政策直達機制,最佳化提升“雲招商”工作平台功能,推進政府集中採購電子化,提升數位化獲得感安全感。
五是聚焦“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更加精準。實現企業開辦註銷“全鏈通”,最佳化土地供應保障重大項目落地,推進辦理建築許可效率和質量雙提升,持續最佳化用電用氣用水報裝服務,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便利度,最佳化勞動力市場服務供給,提升涉審中介服務質效,持續提升納稅便利度,健全政策制定多元化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