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荊王,古代封號,知名人物如漢初劉賈,唐朝李元景,宋朝趙頵等,另外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也被曹操追謚為荊王。

基本介紹

楚國,漢朝,北周,唐朝,李元景,李元則,李逖,李選,王行本,宋朝,趙元儼,趙頵,趙曦,趙楫,遼國,耶律道隱,蕭韓家奴,金國,完顏洪靖,完顏守純,完顏文,元朝,明朝,太平天國,小說作品,

楚國

始皇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漢朝

西漢開國功臣劉賈。漢高祖劉邦封他為荊王。“荊王”名劉賈,本是劉邦同族,楚漢之際為漢將,隨漢王劉邦輾轉征戰,屢立戰功。漢並天下後,為保有天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開始去異姓王,以異姓功臣為侯,封同姓王,其中劉賈被立為荊王,鎮淮東52城。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淮南王黥布反叛,進攻荊王之地,荊王劉賈敗走富陵,為布軍所殺。於是高祖親征,擊破黥布。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立沛侯劉濞為吳王,鎮荊王故地。西晉文學家陸機 《漢高祖功臣表頌》:“肅肅荊王 ,董我王軍。”

北周

宇文元,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子,母鄭姬。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北周宣帝宇文贇封他為荊王。後來楊堅專權,誅殺宗親,宇文元就在這個時候被殺。

唐朝

李元景

李元景(?—653年3月6日),唐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620年)封為趙王。八年(625年),授安州都督。貞觀初,歷遷雍州牧、右驍衛大將軍。十年(636年),徙封荊王,授荊州都督。十一年(637年),定製元景等為世襲刺史。尋又罷代襲之制。李元景久之轉鄜州刺史。唐高宗即位,進位司徒,加實封通前滿一千五百戶。永徽四年(653年),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國除。後追封沉黎王,備禮改葬。以渤海王李奉慈子李長沙為嗣,降爵為侯。神龍初,追復爵土,並封其孫李逖為嗣荊王,尋薨,國除。

李元則

李元則(?-652年5月20日),字彝,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子,母為王才人。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21年5月23日),封為荊王。[1]出任婺州刺史唐太宗貞觀十年(637年)徙封彭王,為遂州都督,以冠服奢僣免。久之,為澧州刺史,更折節厲行。李元則逝世後贈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唐高宗登望春宮,過其喪,哭之慟。
李元則無子,以霍王李元軌的兒子李絢為嗣。

李逖

李逖,李元景之孫,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嗣荊王,不久後就死了,國除。

李選

李選,唐代宗李豫第十一子。早薨,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追封荊王。

王行本

王行本王世充族人。王世充稱帝,封為荊王。後被王君廓所擒。

宋朝

趙元儼

趙元儼(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宋真宗即位,封曹國公。第二年,封廣陵郡王。又進封榮王,後降封端王,又進封彭王。宋仁宗被封太子後改封通王、涇王。
宋仁宗即位,封定王。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師,換河陽三城武成節度,封孟王,改永興鳳翔京兆尹,封荊王。1044年病死在京都王府,時年60。追封燕王

趙頵

趙頵,(1056年―1088年),初名趙仲恪[1],宋英宗趙曙第四子,宋神宗趙頊同母弟。初封大寧郡公,進封鄮國公、樂安郡王、嘉王。歷任武勝、山南西、保信、保靜、武昌、武安、武寧、鎮海、成德、荊南十節度使,後徙封曹王、荊王,官至太尉。元祐三年(1088年)七月去世,終年三十三歲,追贈太師、尚書令、荊徐二州牧、魏王,諡號端獻。宋徽宗時,改封為益王。

趙曦

趙曦,宋仁宗第三子,早亡。慶曆三年(1043年)正月初一庚午朔,封鄂王。正月初二辛未,去世。宋徽宗時改追宗室,追封荊王。

趙楫

趙楫,宋徽宗趙佶第四子,早死。封荊王。

遼國

耶律道隱

耶律道隱(?-983年),字留隱,契丹族,遼義宗耶律倍第五子。遼景宗即位後,封他為蜀王,上京留守。乾亨元年(979年),改任南京留守,號令嚴肅,民獲安業。居住數年後,徙封荊王。統和元年(983年)正月丙寅日,耶律道隱生病,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遣使探望病情,同日皇太后蕭綽親自到府上探望病情。同年正月甲戌日,耶律道隱病故,遼聖宗下令停止朝議三日,追封耶律道隱為晉王。

蕭韓家奴

蕭韓家奴,字型堅。早年勤奮好學,博覽經史,兼通契丹文和漢文,有“為時大儒”之稱。遼道宗耶律洪基清寧九年(1063年),因剿滅耶律重元之亂有功,封荊王。

金國

完顏洪靖

完顏洪靖,本名阿虎懶,章宗完顏璟子,母資明夫人林氏,生明昌三年生。生而警秀,上所锺愛。四年,薨。承安四年,追封荊王,賜名,加開府儀同三司

完顏守純

完顏守純,本名盤都,金宣宗第二子。貞祐元年,封濮王。二年,為殿前都點檢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權都元帥。興定三年,進封英王。 正大元年正月,進封荊王。

完顏文

完顏文,本名胡刺,宋王完顏宗望子,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孫。大名尹,荊王。

元朝

孛兒只斤·也速不堅
也速不堅(?-1335年),即也速爾不乾,元太宗窩闊台次子闊端第五子曲烈魯之孫,汾陽王別帖木兒之子。泰定元年(1324年)九月,封荊王,為金印獸紐王。
孛兒只斤·脫火赤
脫火赤,也速不堅次子。至元元年襲封,三年薨。
孛兒只斤·脫脫木兒
脫脫木兒,也速不堅子。因脫火赤無子,他嗣封荊王。至元三年(1337年)十一月,詔脫脫木兒襲脫火赤荊王位,仍命其妃忽剌灰同治兀魯思事。四年十二月,庚戌,加荊王脫脫木兒元德上輔廣中宣義正節振武佐運功臣之號。卒,無子。
孛兒只斤·答兒麻失里
答兒麻失里,宗室。脫脫木兒死後,無子,於是改封答兒麻失里為荊王,代鎮永昌。【元史 順帝六】至正十四年(1354年)五月,命荊王答兒麻失里代闊端阿合鎮河西,討西番賊。

明朝

明仁宗朱高熾第六子,朱瞻堈, 母順妃張氏。永樂帝於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於同年冊封諸子。其中朱瞻堈被封為荊王。朱瞻堈於1424年封到江西做荊王,1429年就藩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在第十七年,宮中有巨蛇自房梁垂到地上,就請旨離開江西。1445年,他被徙封到湖北蘄州。1453年去世,諡號憲王。即荊憲王。
1424年—1453年
明朝荊王世系
諡號姓名關係在位時間備註
荊憲王
朱瞻堈
朱高熾庶六子
1424年-1453年
永樂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建昌府。正統十年移蘄州。景泰四年薨。
荊靖王
朱祁鎬
朱瞻堈嫡一子
1455年-1461年
景泰六年襲封。天順五年薨。
荊王
朱見潚
朱祁鎬嫡一子
1464年-1492年
天順八年襲封。弘治五年坐不法召至京,並其長子朱祐柄俱降為庶人,遷置武昌。侄朱祐橺立。
荊王世子
朱祐柄
朱見潚嫡一子
成化十九年封荊世子。弘治五年坐不法召至京,降為庶人,遷置武昌
荊王
朱見溥
朱祁鎬嫡二子
追封
成化二年封都梁王。十三年薨。後子祐橺襲封荊王。追封。
荊和王
朱祐橺
朱見溥嫡一子
1494年-1504年
成化十九年襲都梁封。弘治七年進封。十七年薨。
荊端王
朱厚烇
朱祐橺嫡一子
1507年-1553年
正德二年襲封。嘉靖三十二年薨。
荊莊王
朱載墭
朱厚烇庶一子
追封
初封永定王,嘉靖二十九年薨。以子翊巨襲荊封,追封王,謚曰莊。
荊恭王
朱翊鉅
朱載墭嫡一子
1553年-1570年
嘉靖三十二年以永定長子進封世孫。三十四年襲封。隆慶四年薨。世子朱常泠,罪降庶人。
荊敬王
朱常𣵧
朱翊巨嫡二子
1575年-1576年
隆慶三年封泰寧王,萬曆三年襲封。四年薨。無子。
荊康王
朱常
朱翊巨嫡三子
1579年-1597年
萬曆三年封安城王。七年進封。二十五年薨。
荊定王
朱由樊
朱常泴嫡二子
1610年-1622年
萬曆十七年封世子。三十八年襲封。天啟二年薨。
荊王
朱慈煙
朱由樊嫡五子
1626年-1642年
萬曆四十年封世子。天啟六年襲封。崇禎十五年薨。
荊王
朱慈煃
朱由樊庶一子
1642年-1646年
不知何年襲封。崇禎十六年正月,張獻忠攻陷蘄州,賊圍王宮,盡掠而去。清順治三年(隆武二年)五月薨。
荊王
朱和至
朱慈煃子
不知何年襲封。國亡不知所終。

太平天國

牛宏升(?──1867)即牛洛紅。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曹市集人。捻軍起義初,曾率捻軍與苗沛霖團練作戰。1863年初期捻軍起義失敗後,和任化邦、張宗禹、李蘊泰等率部出走鄂豫皖邊區,與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等部聯合作戰,成為後期捻軍勁旅。1864年後,以軍功被太平天國封為荊王。1866年捻軍在河南許州分軍為二,他留在東捻軍中,與賴文光等轉戰於華中各省。敵人曾拘捕其母,下穎州獄中,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1867年11月,在山東日照境內與清軍大戰時陣亡。

小說作品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操愈加恐懼,遂設牲醴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送殯,操自拜祭,贈為荊王,差官守墓。即遣吳使回江東去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