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韓家奴,字休堅。早年勤奮好學,博覽經史,兼通契丹文和漢文,是遼國著名的學者,有“為時大儒”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韓家奴
- 國籍:遼
- 民族:?>契丹族
- 出生日期:975
- 逝世日期:1046
- 職業:學者
- 代表作品:《六義集》
“臣伏見近年以來,高麗不曾賓服,阻卜仍然強大,備戰防守之舉,實在不能停止。前者選派富民防邊,自備糧草。道路甚遠,又多險阻,動輒積年累月;等到到達屯所,費用已用去過半;一頭牛一駕車,只見人去,很少有回來的。沒有男丁的家庭,要用兩倍的耗費去僱人租車,人們都害怕勞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軍糧多數不能得到供應。向人借貸,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於有賣兒子、割讓田地而不能償還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軍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壯之人補充。在鴨綠江以東,戍役情況大抵如此。況且又有渤海、女真、高麗的合縱連橫,以至於不時要去征討。富家從軍,貧窮的人當探子。加上又有水災旱災,大豆和穀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這大概要算是外部條件造成他們這樣的了。
“當今最重之役,無過於西戍。如果沒有西戍,即使遇上不好的年成,百姓之貧困凋敝也不至於如此。如果能將西戍駐所稍稍移近,那么往來不再勞頓,百姓也就沒有過於深重的痛苦。有人說遷西戍不方便:一是自損威名,二是招致侵凌侮辱,三是得放棄農耕放牧之地。我認為不是這樣。阻卜各部,自古就有。早先北至臚朐河,南至邊境,眾人多是散居,未能統一,只是往來搶劫。待到太祖西征,直到流沙,阻卜見勢紛紛降附,西域各國也願意前來朝貢。於是離散其種群部落,於內置三部,以增益我國,不造城邑,不設戍兵,阻卜累世不敢侵擾。統和年間,皇太妃出師西域,開拓疆土甚遠,降附的人也多。這以後如果一部反叛,鄰部討伐之,使得互相制約,正得駕馭遠人之良法。及至建可敦城,開拓疆土數千里,西北的百姓,徭役一天比一天增多,生計產業日益窮乏。有警報急事已不能相救,叛服不常的現象就出現了。空有土地廣漠之名,而沒有得地之實惠。如果貪戀土地而無止境,漸漸便會空耗人力物力,其危害真是不敢想像。況且邊關之實情不值得過分仰賴,又不能一下子飛渡至彼。得到它算不上得到了好處,捨棄它也說不上損失了什麼。國家之大敵,獨在於南方。現在儘管與之講和,難保將來。如果南方有變故,屯戍之所過於遙遠,倉猝間難以趕去增援。我進則敵退,我收兵則敵又來,不可不慮。現下太平已久,正可以恩義交結諸部,釋免其罪,退還其地,將戍兵內徙以增強堡壘屏障,對外申明規約以穩定疆界。每部各立一酋長,使每年修治職貢。反叛則討伐之,順服則慰撫之。諸部安定之後,必然不會生事。這樣的話,則我儘管不能保證他們長期不出變亂,然而知道他們一定不會深入我內地來侵擾掠奪。有人說,棄地就會損威。殊不知耗盡錢財,貪求得到無用之土地,造成對方一個小部落就能與我大國相抗衡,萬一作戰獲敗,那損威還會淺嗎?又有人說,肥沃之土不可輕易放棄,臣以為土地儘管肥沃,而百姓不能長期居住,一旦敵人來了,則免不了還要向內遷徙,怎么能就把它定為我國的土地而憐惜不捨呢?
“大凡金庫糧倉,儘管各部都有,這只不過是在有限範圍內權且周濟部民的小恩惠,並不能同時救濟天下。如要同時周濟天下,那么應該了解百姓困苦之原由,從而堵塞這些漏洞。節制娛樂游逸,簡省驛傳數目,減輕賦斂,力戒奢侈。以數年相期,則困苦無賴之人可望過得順當,貧窮的人可望變富。大抵百姓乃是國之根本,軍隊乃是國之衛士。兵不加徵發則荒廢了軍役,徵發則又有損國本。況且各部均有補役之法。從前補役法初行時,居家者、出征者一樣都能富貴,所以累世從軍戍守,易於加以替換。近年邊境發生變亂,百姓大多貧乏,已不能忍受役事,則隨時補員隨時逃役以致最終缺員。假如沒有上等戶,則由中等戶承擔之。曠日持久,經年累月,剩下的人是越來越貧窮,所以取貧代富十分困難。不僅補役如此,在邊之戍兵也是這樣。好比一捧土,豈能填平尋丈之深壑!要想做到長久的便利,不如使在遠方戍守的疲兵都回到故鄉,減輕其徭役,使人人自給自足,則補役之法可以恢復如常。
“我又聽說,自古以來統治國家的人,都不能做到國中沒有盜賊。近年以來,眾生凋敝,行搶劫偷盜之事卻很方便,良民往往變為凶人暴徒。更有甚者殺人無忌,甚至亡命于山澤之中,倡導肇亂,禍及百姓。所謂百姓因為窮困,都變成了盜賊,這正如皇上所擔心的。現在要想剷除盜根,希望陛下輕徭省役,使百姓專事農耕。衣食既已充足,安適、習慣於禮義教化,從而不輕於犯法,那么百姓對於禮義趨之若鶩,刑罰很少有機會動用了。我聽說唐太宗向群臣請問治盜之方,都說:‘嚴刑峻法。’太宗笑著說:‘盜賊之所以滋生,是因為無限制地徵收賦稅,以致民不聊生。現在我在內節制嗜欲,在外停止巡遊,使天下安靜,那么盜賊自然就沒有了。’由此看來,盜賊之寡多,都是因為衣食之豐儉、徭役之輕重不同所致。
“現在應該遷可敦城於近地,與西南副都部署烏古敵烈、隗烏古等部互相聲援、連線。撤銷黑嶺二軍,合併開、保二州,使一概隸於東京;增加東北戍軍及南京總管兵。增修壁壘,使..望台與尉所相望,修繕樓櫓,整治城隍,以為邊防之用。以上乃是當今之急務,請陛下裁定。”
重熙十三年(1044)春,蕭韓家奴上疏請依照唐之舊制,追尊夷離堇湖烈以下四代祖先為皇帝,奏疏上達,皇上加以採納,開始實行追冊玄、德二祖之禮。
韓家奴每次見到遼興宗出獵,沒有一次不加以勸諫的。適逢有司上奏,遼興宗狩獵於秋山,熊、虎致傷致死數十人。韓家奴將此事記於史冊上。遼興宗見到,命他去掉。韓家奴出宮之後,又記了下來。後來一日,遼興宗見到了,說:“史筆就該是這樣。”
遼興宗詔令與耶律庶成一道編撰遙輦氏部落第一任可汗至遼興宗重熙年以來之史事,合為二十卷,進呈之。
當時皇帝因他年老,不能勝任朝拜之事,拜為歸德軍節度使。以善於治理著稱。皇上派使者慰問他,韓家奴上表稱謝。召修國史,卒,年七十二歲。有《六義集》十二卷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