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介紹,權力分配,繼承資格,繼承王位,繼承原則,繼承之路,女王含義,著名女王,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安妮女王,維多利亞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現任女王,人物介紹,人物生平,外交作用,結婚紀念,退位傳聞,熱愛運動,聖誕講話,退位日期,人物軼事,個人穿戴,
女王介紹 英國女王私人旗幟 著名畫家方人也油畫《英國女王》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
古希臘 、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
騎士時代 ,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是男人的專利,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
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
盧森堡 2位,西班牙3位,
葡萄牙 2位,
瑞典 2位,丹麥2位,
奧地利 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
蘇格蘭 、納瓦拉、
那不勒斯 等已為人兼併的國家也出過女王,不過有些女帝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繼承”王位,而只能說是“奪取”王位,如俄國的
葉卡捷琳娜 等。
在今日的歐洲君主制國家的在位國王之中,有2個是女王: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 ,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她們都不是本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王。
其他女王基本上處於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無道禍國殃民之輩,唯一一個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
伊莎貝爾二世 (1831~1868年在位),但使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親,她本人要負的責任其實也不多。 她們走上女王寶座的路徑不外乎兩種:從公主到女王和從王后到女王。
權力分配 但更加有歐洲特色的是從公主到女王的情況,歐洲歷史上的女王大多屬於這一類。 在即位之後,基本上男性國王能承擔的事務,她們也能承擔,但親自帶兵打仗除外,不過,17世紀之後,君主親自帶兵打仗的情況已越來越少見,因此也不見得是嚴重的問題。
女王結婚之後與丈夫之間權力如何分配也是一個問題。有不少女王,結婚後就將主要王權交給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讓出,如
瑞典女王 埃里奧諾拉。也有的女王結婚後能將丈夫和整個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如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選擇了終身不婚,以保證自己的權力不旁落,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和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
繼承資格 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這首先涉及的問題是,女性對父母的財產和地位的繼承權問題。古代法蘭克蠻族國家的《薩克利法典》曾規定婦女沒有繼承權,但《聖經·民數計》中則說道:“一個人死後應該由女兒繼承。”(意為無子嗣的時候)。歐洲各國歷史上的情況不大相同,但大體上是女性有繼承權,但要排在相應的男性後面(這與亞洲國家女性根本沒有繼承權,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別人的還是不同的)。
歐洲各國情況的不同,表現在歐洲的中心地區和“邊緣地區”的不同。歐洲中心傳統色彩較濃厚的地區,如法國、德國等,女性繼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
法國國王 腓力五世就曾組織學者會議,搬出《薩利安法典》,確認女性沒有王位繼承權,即使在國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王位也只能由國王的其他男性親屬繼承。但在“邊緣地區”,如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則在名義上有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在東歐,除了波蘭和匈牙利在14世紀的一例特殊情況,在其他時代,女性都不得繼承王位。
而俄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在18世紀這個“女皇世紀”,接連有四個女沙皇產生,但在其他世紀,女性繼承皇位則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個女王的出現,總是會帶來一系列複雜和棘手問題,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義上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國家,一個女王的產生仍然會面對種種阻力,這也是歐洲歷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數的緣故。但當一個國王只有女兒而沒有兒子的情況出現時,他通常又會謀求將王位傳給他的女兒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親屬,這就使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成為一個“模糊問題”,不同的國家、家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歐洲各國王室之間都有錯綜複雜的婚姻血緣關係,對同一個王位,常常有多個國家的王室成員可以提出自己有繼承權的依據,這就是歐洲歷史上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為何會引起那么多的紛爭甚至戰爭的原因了。
1328年,法國國王
查理四世 無嗣而亡。他的堂兄,瓦盧瓦
公爵 腓力繼位為王,是為
腓力六世 。但
英國國王 愛德華三世 認為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國前國王、查理四世之父
腓力四世 的外孫,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兒孫都已死亡,至於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
旁系 後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則認為,按法國的傳統,女性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因此不買這個“腓力四世的外孫”的帳。因此爆發了英法兩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被他們的後代一直延續下去。
從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稱“
英法百年戰爭 ”,英國國王一度在法國
加冕 為王,不過最後還是被趕出法國。英法兩國在領土、經濟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而英法兩國在女性繼承王位問題上的理解不同,則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
1713年,
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為自己的後嗣問題深深擔憂。他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瑪麗亞·特蕾西亞,他想讓他的女兒即位,不願讓他的皇位落到
德意志邦聯 其他王公手裡。因此,他頒布了歷史上有名的“國本詔書”,規定若無男嗣,女兒也可即位。這一詔書遭到了德意志邦聯各王公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依據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還沒有過女皇的先例。而瑪麗亞·特蕾西亞的支持者則反駁說,雖然歷史上沒有過女皇,但也沒有規定過女人不得繼承皇位。查理六世將“國本詔書”作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為換取國際上對“國本詔書”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犧牲。
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瑪麗亞·特蕾西亞順利即位,但與此同時
巴伐利亞 選侯阿伯特宣稱自己才是帝國皇帝,並夥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國軍隊入侵
奧地利 ,這場戰爭歷史上稱為“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幸而奧地利取得英國的幫助,最後戰爭打成平手,
普魯士 承認了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皇位,但從奧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亞地區。
1833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兩個女兒,遺囑中由他的長女
伊莎貝爾 繼承王位,是為女王伊莎貝爾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
卡洛斯 認為女性沒有繼承權,自稱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繼承人,集結了一批持異議的政治、宗教派別,發起了“王室正統運動”的戰爭,史稱“
卡洛斯戰爭 ”,失敗後流亡國外,他的後代還一直在謀求西班牙王位,以至於西班牙王族分化成兩個世襲,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類似的,叔叔和侄女爭奪王位的戰爭,還有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和王叔
米格爾 的戰爭。 以上三個例子,分別是不同國家之間,同一國家內部不同王族世襲之間,以及同一王族內部由於對女性繼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發的戰爭的典型代表。當然,這些戰爭本身還有更深的政治社會背景,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只是一個導火線。
繼承王位 繼承原則 從1649年的克倫威爾的資產階級革命後一直保留國王。
進入20世紀,歐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擊,不再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紀中葉,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在歐洲一隅的
丹麥 ,再一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丹麥國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個女兒,按照丹麥王位傳男不傳女的傳統,他的弟弟
克努特 親王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但二戰後丹麥
女權運動 高漲的背景下,很多人為斐特烈九世的長女
瑪格麗特 不能繼承王位感到憤憤不平。1950年,“丹麥婦女協會”首先挑起爭論,她們利用報紙、電台等媒體進行宣傳,認為應該由瑪格麗特繼承王位。爭論持續了兩年,連篇累牘的社論、專題、特寫、報導不一而足,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此事件被
丹麥首相 埃里克森 利用,他將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和他主張的將議會由
兩院制 改為
一院制 的問題合在一起進行公民投票表決,以便提高投票率。結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數人贊成修改
王位繼承法 ,確立女性的王位繼承權,瑪格麗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親王成為
王儲 ,並於1972年即位至今。有評論認為,此事件實際上反映了當代的歐洲人實際上更喜歡由一位女王來統治(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關於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測驗中,90%的人明確表示無法接受)。 時至今日,歐洲君主制國家已經所剩無多,而且都實行
君主立憲制 ,國王只是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徵而存在的“橡皮圖章”,由一個男人還是女人來當國王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加上當代歐洲國家中女議員在國會中占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為奇,甚至有達到40%的(如瑞典),至於女首相、女部長、女黨魁等在歐洲國家中已司空見慣,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繼承王位的觀念已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儘管王室的制度總是落後於社會制度的改革。當前,英國、瑞典、
挪威 已立法規定男女王族成員具有完全同等的繼承王位的權利;在西班牙、丹麥、荷蘭,女性王族成員雖然在王位繼承順序上要排在血緣關係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員後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後面),但也已經有無可非議的王位繼承權;例外的是,在
盧森堡 和
摩納哥 ,仍然只有男性王族才擁有王位繼承權。
繼承之路 當時伊莉莎白女王的爺爺喬治五世總共有3個兒子,老大愛德華八世,老二喬治六世(他的父親),老三格洛斯特公爵。
可是愛德華八世不是一個能當好國王的人,在1936年登基,在這個時期由於德國納粹的原因,使得戰雲籠罩著整個歐洲上空。本來就不是個當君主的料,而且他還是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主,在跟辛普森夫人相識後,兩人一見鐘情。但是辛普森夫人是個已經結了兩次婚的人了,這是違反皇室規定的,所以愛德華八世就辭去了國王的職務。於是在1936年12月10號愛德華八世宣布退位在位僅325天。
在弟弟喬治六世登基後,由於喬治六世的身體非常不好,於是在1952年2月份的時候與世長辭。
按理來說應該是格洛斯特公爵登基當國王,但這個格洛斯特公爵很奇怪,在他大哥愛德華八世登基的時候就對外界宣布永久放棄皇室繼承權。
於是國王的重任就落到伊莉莎白二世身上。在經歷八世退位六世相繼去世的接連打擊之後,人們希望在這個年輕的女王身上看到希望。
女王含義
這代表英國的女王不僅僅是英國的女王還是: 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王兼任庫克群島的元首)、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格瑞那達、牙買加、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的女王
著名女王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 ,(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
英格蘭 和
愛爾蘭 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
都鐸王朝 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
天主教 (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因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
伊莉莎白一世 所顛倒。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 (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
英國歷史 上被稱為“
伊莉莎白 時期”,亦稱為“
黃金時代 ”。
都鐸王朝的末代君主,英格蘭的伊莉莎白一世。 亨利八世次女,英格蘭的伊莉莎白公主,母親安妮·博琳。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 (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后
安妮·海德 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1701年,
英國議會 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
威廉三世 的繼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為英國女王。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
蘇格蘭議會 合併,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由於安妮身體虛弱和無後嗣的憂慮,托利黨領袖、國務大臣
博林 布洛克子爵曾與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愛德華聯繫,希望他能以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在駕崩前任命
施魯斯 伯里公爵為政府中至關重要的
財政大臣 ,確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繼承。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次於伊莉莎白二世最長君主,也是第一個以“
大不列顛 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
英國君主 。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
日不落帝國 ”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
維多利亞時代 ”,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維多利亞女王結婚時的畫像。 與母親在一起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
英國國教會 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大英國協元首,國教(聖公會)信仰的保護者”。
備註:港英時期的香港,因為其
宗主國 的關係,加上
廣府話 的“王”與“皇”同音,在一般場合會稱呼“英王”為“英皇”和“英女王”為“英女皇”,但正式的翻譯應為國王(King)和女王(Queen),而非皇帝(Emperor)和
女皇 (Empress)。很多媒體(包括官方的)和個人也會把如今的英國君主
伊莉莎白二世 稱作“
英女皇 ”,實際是不嚴謹的,因為一來她本人並沒有獲此頭銜,二來
大英帝國 已經解體,即使想要成為女皇都沒有
帝國 了,而如今英國只是王國,女性君主只能是“女王”而不是“女皇”;不過鑒於使用習慣,仍然可以稱之為“英女皇”。
現任女王 人物介紹 伊莉莎白二世 女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 ),原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大英國協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
大不列顛 及
北愛爾蘭 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大英國協元首,國教(
聖公會 )信仰的保護者”。
人物生平 因此伊莉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莉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
公爵夫人 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
伊頓公學 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
坎特伯雷大主教 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
聖公會 會員。
1936年伊莉莎白的伯伯
愛德華八世 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莉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
瑪格利特 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她們兩人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莉莎白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莉莎白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莉莎白·溫莎第二
中尉 。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莉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大英國協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大英國協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莉莎白與希臘的王子菲利浦結婚。菲利浦是
伊莉莎白女王 的第三個表哥,他們的曾曾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
愛丁堡公爵 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
蒙巴頓 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但是這樁婚姻卻不是刻意安排的,兩人的關係經歷了許多考驗,包括有關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
克萊倫斯 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
溫莎王朝 ,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
蒙巴頓 -
溫莎 (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國王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莉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
馬爾他 (當時菲利浦隨軍駐紮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莉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
肯亞 時得知伊莉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
樹上旅館 中。她的
加冕 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
西敏寺 舉行。
外交作用 英國女王雖然沒有實質的權利但是個出色的外交官。她使英國外交出現了很多的緩衝地帶。
在英國女王在位的60多年間她見過四分之一的美國總統,五分之一的英國首相。出訪過120多個國家。
她和善而不失皇家尊嚴的皇家氣質不斷延展著英國的外交彈性。
在英國女王來中國訪問期間,鄧小平同志說:“感謝你不遠萬里來看我這個老頭子”伊莉莎白女王說:“我就是來看你這老頭子的”。
結婚紀念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20日迎來和丈夫菲利普親王結婚65周年紀念日,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結婚65周年的君主。
銀婚紀念贈送各國王室重要成員定製禮品 女王並未舉行盛大慶祝儀式,只是希望和丈夫在
白金漢宮 享受私人空間。
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恩愛生活一直為英國人所津津樂道。他們於1939年相識,1947年11月20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完婚。他們的孫子威廉王子也在那裡舉行了婚禮,迎娶
凱特 。
2012年對於伊莉莎白二世來講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夏天她剛剛舉辦了盛況空前的登基60周年慶典。
19日晚,伊莉莎白二世夫婦在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觀看了英國皇家綜藝晚會,並在演出後會見了演員。
退位傳聞 英國王儲
查爾斯 爆出的
逃稅 醜聞 迫使健康不佳的伊莉莎白二世下定了最後決心,她計畫在一年時間內正式退位,直接將王位傳給威廉。
據稱,英國女王已寫下了一份秘密詔書,並將她的退位計畫告訴了兒子查爾斯和孫子威廉,當威廉得知此訊息後,徹底驚呆了。
英國媒體曾傳英國女王有意撇開王位第一順序繼承人查爾斯,而將王位直接傳給孫子威廉。相對於形象不佳、曾有過“
通姦 ”史的查爾斯來說,鮮有醜聞的威廉被英國女王視作一個能夠拯救英國王室形象的王位繼承人。
伊莉莎白二世一直在猶豫是否要改動憲法,直接將王位傳給威廉,因為這對英國史上等待時間最長的“王儲”查爾斯顯然極不公平。不過據英國王室內幕人士披露,查爾斯王子爆出的“逃稅醜聞”,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促使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下定了“隔代傳位”的決心!
【注.根據英國法律女王並沒有直接修改《
王位繼承法 》的權利,且英國無成文憲法,以上材料真實性未知。】
熱愛運動 1969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跟英國王儲查爾斯 在芬蘭唐特力健身車上在運動。
聖誕講話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報導,英國白金漢宮宣布,英國伊莉莎白二世的聖誕講話將首次以3D形式播出。
報導稱,有關人員已經完成女王聖誕講話的錄製。女王認為,3D版本“絕對好看”。
80年前,伊莉莎白女王的父親、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第一次用廣播錄製了聖誕講話。伊莉莎白二世則在1957年首次以電視直播的形式進行了聖誕講話。則是英國皇宮對傳統進行的又一次革新。
據報導,聖誕講話將由伊莉莎白二世自己撰稿以表達個人觀點,並避開政治及爭議觀點。這也是伊莉莎白二世一年中唯一一次“說心裡話”的機會。
英國白金漢宮女發言人稱,伊莉莎白二世的手下決定在她登基60年的時候做一些技術改變。她說:“女王馬上表示了絕對的支持。根本沒有勸說的必要;她絕對是做好了迎接一切新事物的準備。”
退位日期 2013年因荷蘭女王退位引起人們關注現年86歲高齡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否退位的相關討論,針對此問題,英國女王曾經在21歲生日時提到,她會將當女王是“一輩子的工作”,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英國。
此外,在2012年夏天的一次為紀念英國女王在位60年的聚會上,英國前首相
約翰·梅傑 稱,如果身體狀況允許,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將為王位奉獻自己一生。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身體狀況良好,並未有
傳位 跡象。
人物軼事 頭戴王冠、手持權杖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後伊莉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莉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過的。
伊莉莎白是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時間週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
澳大利亞、紐西蘭 和
斐濟 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對美國做了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
巴基斯坦 。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大英國協首腦會議。
伊莉莎白在宗教、道德標準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莉莎白從來沒有原諒
愛德華八世 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
個人穿戴 伊莉莎白二世御用鞋款50年未變:牛皮材質造價萬元
2014年6月,88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丈夫菲利普親王在北愛爾蘭出席一場公開活動。細心人士注意到,女王所穿皮鞋與她50年前出席活動時所穿的那雙一模一樣。
英國媒體感嘆:“半個世紀過去了,政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王室成員的服裝式樣都有所改變,唯有女王皮鞋是永恆的經典”。
伊莉莎白二世總是穿著同一款皮鞋:小牛皮材質,闊鞋跟,鞋面有一條金屬飾物。她尤其偏愛“百搭”的黑皮鞋,在各類公開活動中出鏡率最高。
50年來,伊莉莎白二世陸續定製過上百雙皮鞋,全是同一防水款式。
伊莉莎白二世的大多數皮鞋由英國生產,至少需要4個工人手工製作。每雙鞋子都是根據伊莉莎白二世腳型和尺寸專門定製,然後送到王宮試穿並加以修改,最後擦油護理。為確保伊莉莎白二世穿新鞋也不會磨腳,每雙新鞋都會用專門工具“撐一撐”,然後由一名工作人員穿著來回踱步。經過上述程式後,新鞋才會正式送交伊莉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