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由來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捲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時,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勝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蘭德戰壕里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德國成了最可怕的敵人。英國人體味到了戰爭的辛酸苦辣,厭倦戰爭以及強烈的挫敗感是那個時候許多英國人的普遍心態。為了發泄對德國人的畏懼和憎恨,人們歇斯底里地詛咒惡魔般的
德意志帝國 皇帝
威廉二世 ,搗毀德國人的商店,拳打腳踢昔日備受寵愛的德國種小獵狗,人們對任何能夠與可惡的德國人聯繫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撻。這還不夠解恨,反德的矛頭直指皇室。這時候,只是將德國王室旗幟從
溫莎城堡 的王室教堂里摘下來,已經遠遠不能平息民眾的憤怒。於是有人建議,修改英王
喬治五世 身上的某些東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Saxe-Coburg)。人們認為這個姓氏和德國人有關係,懷疑
英國君主 同情德國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國人有什麼關係?這事說來話長。
溫莎王朝國徽 帝王世系 安妮女王 一個朝代是由幾代人延續下來的。為什麼1917年德國的尊嚴在英國受到了侮辱,這就需要知道德國人是怎么進入
英國王室 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紀初的英國的
安妮女王 。
安妮是英國
斯圖亞特王朝 (Stuarts)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
詹姆斯二世 (James II)是羅馬
天主教 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潢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出於後繼乏人的考慮和對家庭的忠誠,安妮女王最初傾向於遵從家族的意見,選擇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作為王位的繼承人。然而,英國立法機關的成員們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顯然
詹姆斯二世 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很清楚,下一個君王的人選要么是安妮女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要么是
詹姆斯一世 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的漢諾瓦家族,他們是一個小公國的統治者,同時也是新教徒。這是令人較能接受的一家親戚。宗教做出了決定:英國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國君。於是立法機關的成員們將選票投給了安妮女王的這家德國親戚。根據1701年的繼承法,古老的斯圖亞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於1714年,而下一個君主來自德國的漢諾瓦家族(Hanoverians),即英王
喬治一世 (George I),漢諾瓦家族的第一個國王。宗教將英國推進了喬治王朝時代。
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 的即位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血統。這位新君主只能說一點兒英語,且只把一部分時間放在他的王國上。儘管這是一個愚鈍的、不討人喜歡的外國人且
詹姆斯二世 的兒孫一直都在覬覦王位,但是法律將王冠牢牢地戴在了喬治一世的頭上,直至1727年。
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之後登基的是他的兒子
喬治二世 。喬治二世雖然在政治上十分無能,但卻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他是
英國歷史 上最後一位親自帶兵征戰沙場的君王。
喬治時代在位最長的是
喬治三世 。喬治三世是喬治二世的孫子,出生於英國,1760年即位,1820年去世,終年81歲。多次的精神錯亂為他的晚年籠罩上一層烏雲。這個病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
喬治四世 。在喬治四世攝政和執政時期,英國在時裝、家具和建築方面成就顯著。
威廉四世 下一個登上王位的是喬治三世的另一個兒子
威廉四世 (William IV),他在位僅七年。威廉四世寬厚、善良,然而令人遺憾地常常犯錯誤。和其他君王比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人遺忘的君主,人們之所以還能記住他,只因為他是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的伯父。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第四個兒子的女兒,她將是威廉四世的繼承人。威廉四世從心裡討厭維多利亞那個盛氣凌人的母親。作為國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儘量活著,直到維多利亞度過18歲生日。到那時,維多利亞就可以不需要母親的攝政而獨自執政。威廉四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 是
漢諾瓦王朝 的最後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著漢諾瓦王朝快要結束了,她的後裔登基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朝代。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現並沒有切斷英國王室與德國的聯繫。事實上恰恰相反,她的母親、家庭老師以及作為監護人的舅父萊奧波德都是德國人,都來自德國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認為她是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亞和表弟、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
阿爾伯特 (Pince Albert)結了婚。柯堡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完整姓氏為薩克森-柯堡-哥達)。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多年,英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維多利亞女王 成為英國強大和繁榮的象徵。“這個女人就是大不列顛帝國”。19世紀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產的母親,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時,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個孫子、近80個重孫。兒孫們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專門有人為他們與外國王室牽線搭橋。於是女王的子子孫孫就成了德國、
挪威 、
瑞典 、
西班牙 、
希臘 、
羅馬尼亞 、
南斯拉夫 等國的國王或王后。一張驚人的皇家親屬國際網就這樣被織成,這張網上的一絲一縷都和女王相連。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歐洲的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嫁到
德國皇室 ,後來成為德國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兒子即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
德皇威廉二世 ,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統轄德軍與英國開戰。
王朝誕生 王朝背景 溫莎王朝的父系祖先為韋廷家族,後來其中一個分支被分封到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即今日德國的
圖林根州 ),該分支便自此以國為王朝名,但保留韋廷作為私人姓氏。
該分支的數位王子通過婚姻或獲選多國國王,如葡萄牙、比利時和保加利亞國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維多利亞和她的表弟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親王阿爾伯特結婚,薩克森—科堡-哥達 這個德國姓氏就此帶入英國王室。
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其長子繼位為
愛德華七世 ,愛德華成為第一位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君主。
啟用“溫莎” 要不是因為有這么一個姑表兄弟的德國皇帝,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英王
喬治五世 也不至於受到國人非議,也無需忍辱負重地更改祖傳姓氏。所幸的是,喬治五世還算是個明君。最初,他對這樣的流言蜚語感到吃驚和傷心,但他也承認歐洲各國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間有著複雜的聯姻關係,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親屬的一些頭銜聽起來確實不那么“英國式”。於是喬治五世決定順應民意,結果在戰爭進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中,發表了一個正式而莊嚴的聲明:英國王室將以“溫莎”(Windsor)作為家庭的新姓氏,同時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國式”的頭銜。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遽聞由英王征服者
威廉一世 選址奠基的。
“溫莎”歷史 在英王
喬治五世 君臨王位的第八年,一個新命名的溫莎王朝就這樣誕生了,王家的傳統和風格就這么變得“
本國化 ”了。事後人們感到奇怪,像“
溫莎 ”這樣一個具有民族性和本國化、且令大家都高興的名字,以前怎么就沒被用過呢?
1936年,英王
愛德華八世 退位,其弟約克公爵繼位為
喬治六世 。但英王喬治膝下僅有兩位公主,令英國王室再次面臨改朝換代。但英王喬治的長女,即日後的英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 的婚姻為事情帶來轉機。1947年12月20日,伊莉莎白與其三表哥希臘王子菲利浦結婚。而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並按照他舅父蒙巴頓公爵將姓氏改為蒙巴頓。婚禮後蒙巴頓公爵提出
英國王朝 將來改名為蒙巴頓王朝的要求。這個要求被伊莉莎白的祖母,瑪麗王太后否決。她更要求當時的
英國首相 邱吉爾 爵士將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為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國會其後於1952年4月通過決議。1960年,王太后去世後,女王發布一道
樞密院 御令,宣布其後裔的姓氏將為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此舉令溫莎王朝得以延續。當然,這個決定是暫時的,女王的繼任人可以隨時會同樞密院發布御令,推翻這個決定。
重要事件 溫莎王朝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兩次都成功令英國成為戰勝國。而另一方面,英殖民帝國在二戰後迅速瓦解,殖民地陸續宣布獨立,令英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陸續失去愛爾蘭國王和印度皇帝等稱號。但通過各種妥協方式,令英國在前殖民地區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這些妥協包括成立
大英國協 ,和允許一些國家獨立自主,但仍奉英王為國家元首。直至今天,仍有15個國家奉英王為國家元首,其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令英王至今依然為名義上統治最大面積領土的君主。
歷任君王 圖片 稱號 統治始於 統治終於 喬治五世 1917年7月17日
1936年1月20日
愛德華八世 1936年1月20日
1936年12月11日
喬治六世 1936年12月11日
1952年2月6日
伊莉莎白二世 1952年2月6日
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