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鹽運道路,是自貢市運鹽的道路,主要由水路和陸路組成。
其中水路是主要通道,大部分的鹽通過水路運到川、鄂、湘、黔、滇各省,而各縣區鄉之間密布石板道是陸路的代表,是水路運輸的重要補充。
釜溪鹽運水道是自貢井鹽生產運輸的主動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貢鹽道道路
- 地理位置:自貢市
自貢鹽運道路,是自貢市運鹽的道路,主要由水路和陸路組成。
其中水路是主要通道,大部分的鹽通過水路運到川、鄂、湘、黔、滇各省,而各縣區鄉之間密布石板道是陸路的代表,是水路運輸的重要補充。
釜溪鹽運水道是自貢井鹽生產運輸的主動脈。
自貢鹽運道路,是自貢市運鹽的道路,主要由水路和陸路組成。其中水路是主要通道,大部分的鹽通過水路運到川、鄂、湘、黔、滇各省,而各縣區鄉之間密布石板道是陸路的代表,是水路運輸的重要補充。釜溪鹽運水道是自貢井鹽生產運輸的主動脈...
在自貢市內分布著一條條用條石鋪成的鹽道,形成了一個輻射四面八方的井鹽外運網。位於釜溪河畔的匯柴口,由條石鋪設而成的鹽運道路隨著地勢起伏形成一條條長長的坡道,這是明朝嘉靖年間逐漸形成的運鹽通道,與建於明代的上橋、下橋...
自貢古鹽道,指的是古代以自貢自流井為中心的鹽業運輸道路。它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線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活資料到自貢鹽場的交通線路。自貢古鹽道上,留下了古碼頭、古橋、堰閘、古驛站、古牌坊、祠堂、廟宇、...
古鹽道,四川古道文化景觀,位於自貢市。2023年3月,入選四川省第一批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推薦名錄。基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以自貢鹽場自流井為中心的,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線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活資料到...
茶馬古道-貢井老街鹽道,自貢市境內古蹟。茶馬古道-貢井老街鹽道始建於清初,全長166米,寬4米,是為發展鹽業而修建的主要街道。街道兩側是商住型店鋪,前商後宿連綴成街面,數百年來僅部分房屋結構風貌有所改變。老街自建成以來一直...
30萬銀元鹽稅的徵集辦法是,無論水引陸票,均照水引重量計算,每9引(每引為90擔)鹽,徵收100元。竣工時間 井富馬路全線於1930年3月27日,初步(並未完全建設好)通車(這一時間系《自貢市志》記載,也有6月、12月才建成通車的...
主要道路 公路:內自宜、成自瀘、樂自、自隆、內威榮高速公路、國道G348、國道G247。國道 G348始建於2005年,2009年貫通,2013年由省道升級為國道。G247自貢至宜賓公路起於自貢、宜賓分界處,路線一路向南,經翠屏區白花鎮、永興鎮...
當時貴州總督張廣泗開修此河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把四川自貢自流井的鹽運進來,以解決沿河各縣及部分鄰縣的食鹽問題。在修河過程中,二郎灘至馬桑坪一段,因河床狹窄、灘陡流急,兩岸懸崖峭壁不是崩塌,阻塞河道,加之當時技術條件差,工程...
這些道路,在過去稱為鹽大路,在這些鹽道中,流傳著許多關於古鹽道的說法、古鹽道的山歌、古鹽道的一些傳說故事。對鹽道的說法 因為使用運鹽工具的不同,對古鹽道運鹽人就有了如下的說法:濯水的“背子”、務川的“挑子”、思南的...
2017年,《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布,其中包含艾葉古鎮。艾葉古鎮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打造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了以胡氏民居為代表的民宿集群,符合古鎮風格的遊客步行道、鹽運水道觀景平合及古鎮周邊景觀,修繕天宮堂,陳家祠堂等項目...
在漫長的鹽業發展中,自貢人銳意進取、樂觀生活,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鹽幫文化,在自貢,大大小小的自流井、貢井以及鹽道會館、鹽業歷史博物館和古老的鹽鎮訴說著千年鹽都的滄桑與變遷,也折射著鹽幫文化的深厚底蘊。鹽道的分布 川鹽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