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鹽道,四川古道文化景觀,位於自貢市。
2023年3月,入選四川省第一批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推薦名錄。
基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以自貢鹽場自流井為中心的,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線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活資料到自貢鹽場的交通線路,這些古鹽道全部為石板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鹽道
- 地理位置:四川省自貢市境內
古鹽道,四川古道文化景觀,位於自貢市。
2023年3月,入選四川省第一批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推薦名錄。
基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以自貢鹽場自流井為中心的,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線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活資料到自貢鹽場的交通線路,這些古鹽道全部為石板路。
古鹽道,四川古道文化景觀,位於自貢市。2023年3月,入選四川省第一批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推薦名錄。基於政治經濟軍事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以自貢鹽場自流井為中心的,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線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
“川鹽古道”又稱“巴鹽古道”,開始於重慶和四川東南部,大致可分為“川鄂古鹽道”“川滇古鹽道”“川黔古鹽道”“川湘古鹽道”。這些古鹽道貫穿整個腹地,連線沿線各民族,成為促進川、鄂、滇、湘、黔等地居民交流互鑒、文化互...
”在過去的歲月里,鄂西北所需的鹽大多是從四川大寧鹽廠經古鹽道運來的。古鹽道上長年累月活躍著數百背夫和馬幫。背鹽工的生活很苦,他們出門時要帶足沿途的食糧,在去的路上,把一袋袋寫有自己姓名、做有記號的乾糧寄放有沿途...
務川古鹽道,是指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境內的一段古代貴州至四川的鹽道古蹟,該古鹽道以濯水為中心,濯水在清朝民國時期,思南、德江、鳳岡、務川到江口運鹽的必經之路,江口原屬四川省彭水縣管轄(現重慶市武隆區江口鎮),濯水去江口...
寨子的中心過去是古鹽道上一個小集鎮,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群山環抱竹枝青,村內坦途向遠延。樓角翹檐勾畫圖,碧波清水映家園。”就是張高寨的真實寫照。這裡冬天很少下雪,山上一年四季綠樹、翠竹鬱鬱蔥蔥,若是到了杜鵑花盛開的季節...
井一榮”古道上,除運鹽外曾設鋪驛24處,其中,底塘、高山鋪保留到清道光六年(1826),為傳送榮縣公文往來。驛道(官道)鹽道並存共用。井榮”古鹽道的成熟和進一步發展成了西進康藏的必經通道。即,貢井起,經榮縣、鐵廠鋪、...
古藺二郎段古鹽道,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貴州素不產鹽,歷史上貴州人民所食之鹽主要由川鹽、淮鹽、粵鹽和滇鹽運入,其中川鹽占最大比重。川鹽入黔,主要集中在四大鹽岸。古藺二郎鎮和太平鎮是川鹽輸黔的一個重要節點,過去...
電視劇《古鹽道》是一部近代題材的影片,主要講述了講述了古鹽道“鹽背子”崔無疾一家的故事,影片於2016年3月開機拍攝。劇情簡介 新舊交替的清末民初,在秦蜀交界處存有一條長達百餘公里的古鹽道,本劇講述了古鹽道“鹽背子”崔...
八疊嶺古道,開通於元朝年間的一條古鹽道,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2023年12月27日被浙江省林業局等部門認定為浙江省一級古道,核定長度21056米。概況 溫州平陽縣等地熬制的食鹽,經過這條古道,挑夫把鹽擔到內地轉到金華等地,...
川湘古鹽道主要分布在湘西的武陵山區,主要是從恩施、銅仁、酉陽3個方向進入桑植、永順、張家界等地,進而覆蓋湘西全境。經恩施的鹽進入湘西主要有兩條路,一是經建始、恩施、宣恩、來鳳進入龍山、桑植、永順;二是經恩施的建始花坪、...
大洋古道開通於唐朝昭宗年間,距今已有1100多年,是金華、縉雲至溫州的一條古鹽道。縉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多地少,多被大山包圍,他們篳路藍縷,開山劈石,才有這條古道。當時溫州平陽縣等地熬制的食鹽就是民眾用肩挑的辦法通過此道...
從縉雲經石筧到青田的一條古鹽道。從元朝年間開始,溫州平陽縣等地熬制的食鹽,經過這條古道,挑夫把鹽擔到內地轉到金華等地,這條古道路面寬有一米左右,兩人相向而行,不需側身相讓。路面用小塊岩石鋪墊,岩石光滑如鏡,粗糙的路...
五華古鹽道位於廣東省五華縣龍村鎮塘湖村的阿里山坳,有一條築於清代,全長約10公里的古鹽道,均採用青崗石鋪築,呈工字型砌築。該鹽道從塘湖衍慶樓門前開始鋪石條延伸至揭西,全長約35公里。據考證,該道是舊時五華百姓到揭西、...
作為文旅地標的運鹽古道的“新”在於,如今,幾乎每個地方都在陸續打造與古鹽道相關的古鎮、古街、古村落、古橋、古道、古渡口、驛站、廟宇、鹽商宅邸、碑刻、摩崖石刻等物質文化遺產及鹽業開採的民間故事、食鹽運銷過程中的習俗等民俗...
到了清代,海陸沿海所產的食鹽已是暢銷天下,一隊隊的鹽隊,或是肩挑,或是馬馱,通過這條古道源源不斷地運往內地省市山區。不妨說,這是一條古鹽道。百年的古道情懷到了湘子橋,已近晌午。這裡是一處水力發電廠的蓄水段。幽深的...
石墁三尺古鹽道蜿蜒在金沙縣清池鎮群山中。石墁三尺古鹽道從金沙縣山王溝、鹿崽樓經清池至四川古藺縣邊界的漁塘河、寬三尺,途中架建有十餘座橋涵,由於年代久遠,古鹽道已難見蹤影,但在清池古鎮還可見數段保存完好的古鹽道...
《川滇古鹽道》是2020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小平。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趙小平教授撰寫的《川滇古鹽道》,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川滇古鹽道是“中國古代文化線路——川鹽古道”的重要一環,本書作為...
鹽道古鎮景區,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簡介 鹽道古鎮松坎,是桐梓縣最古老的集鎮和古代驛站之一,清光緒年間從松坎河下游打通的古鹽道,吸引著眾多鹽商從水路運鹽入黔,是川鹽入黔的水陸碼頭,歷史悠久,人...
北系四川古藺縣,南為貴州金沙縣。建於乾隆四年(1739)。金沙境起自漁塘河渡口,經現清池鎮、石場苗族彝族鄉、平壩鄉後抵城關鎮。古驛道以毛石砌築,寬1米許,全長約70公里,全線有大小石質橋樑10餘座,俗稱“三尺古鹽道”。
銅山嶺古道位於西縉雲壺鎮西施村與永康獨松村之間,是一條千年古鹽道,是台州通往金華的主要通道,是蒼嶺古道的延伸。特色 古道兩旁古木參天、風景秀美,保存完好的台階式古道,古涼亭、古村落錯落分別其間,尤其是起點獨松村,被譽為“...
粵東與江西、福建交匯處的梅州平遠,也有一條著名的梅州古鹽道。這條鹽商古道的起點也是在潮汕地區,當地海鹽走水路逆韓江而上,運至大埔三河壩後轉從梅江而上,至梅縣東山碼頭後,改為陸路由挑夫肩挑北上,從玉水村經梅縣大坪、平遠...
匯柴口和這條古鹽道,是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區域。在很長的時間裡,這裡都是進出自流井的陸路要衝,商旅行人挑夫騾馬往來不斷,在光青石板路上灑下了熱汗。據統計,在清末,自流井從陸路外運的食鹽仍占到20%,這條路就是食鹽運往川南...
鹽大路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谿縣桃源鄉羊角洞村至桃園村6組,也是一條古鹽道,鹽大路全長260千米,北連陝西關中平原,西通巴蜀盆地,東接荊楚大地。鹽大路上有的地名叫“一線天”、“鬼見愁”、“夜嚎溪”,可見其路之險難、行之艱辛...
自流井老街,沿釜溪河岸綿延,自新橋至大同橋,位於自貢市舊城中心,是舊時運輸井鹽的古鹽道,也是舉世聞名的“自流井”遺址所在地。自流井老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發祥地之一。2005年11月,自貢對自流井鹽場老街進行保護性開發,為遊客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