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老街

自流井老街

自流井老街,是指從路邊井到火井沱的一條街,全長1.5km,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舊城中心,是舊時運輸井鹽的古鹽道,也是舉世聞名的“自流井”遺址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流井老街
  • 起點:路邊井
  • 終點:火井沱
  • 全長:1.5km
簡介,主要景點,導遊圖,老街賦,龔棟樑,周雲,周祿正,交通情況及門票,

簡介

自流井老街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舊城中心,依山傍水,是舊時運輸井鹽的古鹽道,也是舉世聞名的“自流井”遺址所在地,老街內建築均系清末民國川南民居風格,既有起伏連綿的普通小築遍布石板道,也有庭院深鎖的大戶人家散布其間。現存路邊井、錢川井、榮華井、四望井、火龍井等鹽氣井遺址可令遊人駐足,善後橋、自流井遺址、鹽運碼頭等經修葺恢復了舊時車水馬龍、千帆競渡的風貌。老街內茶館酒肆、畫坊藝苑、工藝作坊眾多,當年勝景而今重現,修繕後的自流井老街是尋幽懷古,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

主要景點

采鹵天地棍、古龍井、老街牌坊、路邊井、石板街、鹽商家具陳列館、逸園、玉竹臨風、自流井畫坊、自流井遺址
自貢自流井老街路邊井自貢自流井老街路邊井

導遊圖

自流井老街

老街賦

龔棟樑

《自流井老街賦》
龔棟樑
一灣江水,兩翼飛虹。背倚牛石山脊,面對樓宇千重。上承雙河滔天,流輝溢彩;下接王爺盛閣,巍然雄風。長街曲巷,深幽胡同;黛瓦粉牆,江南宅風。檐飛角翹,花窗木穹,石獅護院,炊煙升涌。無須三進三間,庭深院重;但見簡潔明快,一眼望通。翠竹叢生,亭亭玉立;桉槐榕柏,點綴其中;蛇信酒旗,斜挑檐下;各式彩燈,迎風飄動。店內八仙桌凳,漆脫而油亮;常有南腔北調,猜拳而興濃。曲尺櫃檯,古色古風;琳琅商品,紛購言送。鶴髮童顏,手執煙桿;藍衣主婦,袖挽木桶;偶聞絲竹之幽然,又聽琴鍵之叮咚。寧靜怡然,各得其所;楚河漢界,樂在其中。漁舟唱晚,靜泊榕下;煙斜霧橫,似已入夢。華燈初上,美輪美奐,烘托出仙山瓊樓;靜影沉壁,滿河金輝,飄渺於踽踽影蹤。春來萬木吐綠,柳飛桃紅;夏至濃蔭匝地,怡人涼風;秋有菊花吐艷,暗香襲人;冬臨鬧中取靜,瑞雪青松。好一派盛世太平境,好一副江南水鄉在畫中。
憶往昔,梅澤鑿井鹹泉奔涌;看今朝,政通人和再立新功。頓鑽技術,開歷史之先河;燊海鹽井,達當時之顛峰。天車入雲,展千年鹽都獨特之風景;梘管輸鹵,樹我輩無所不能之慧聰。桅檣如林,歪尾鹽船穿梭忙;汽笛聲聲,鐵龍運鹽出蜀中。因鹽設市,啖我井鹽者眾;川鹽濟楚,撫慰國難傷痛。抗擊日寇,千萬市民無私獻金運動;感動國人,拿起刀槍爭作抗日英雄。因鹽興市,終成和協大統;燈城龍鄉,再印國人心中。時至當代,國運昌隆;英明政府,心繫民眾。千年鹽都,化腐朽為神奇;魅力城市,續淳樸之民風。一址二坊,文化厚重;三景四院,大有不同;五井傳說,令人神往;民俗風情,商氣日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古老現代,完美相容。美哉!母親河上添錦繡;壯哉!馬踏飛燕帶彩虹。重修老街,再現鹽場古風;口碑恆久,為世人所稱頌。

周雲

《自流井老街賦》
周雲
一條古鹽道,半壁殘垣樓;釜溪河之濱,自流井老街。
陋巷裡,路邊井猶在;叢林間,天車架矗然。回眸當年,山坳上,井灶林立;溝壑中,梘管縱橫。三步一井,五步一灶,一泓碧水,檣帆如林。漫漫歲月里,一鑿一鑽,開掘鹽井無數;蜿蜒十裡間,一梘一桶,涌流滷水萬擔。座座天車,皆為搖錢之樹;口口鹽井,儘是淘金之窟。引天下各路富紳,前赴後繼,趨之如騖。鑽井探鹵,閩粵商投資鹽號而驟富;鋪梘置業,湖廣人賴一汩黑鹵而卻貧。於是鹽號遍布,街市自成,商賈雲集,百業俱興。大鹽商、大富豪,揮金如土,牛氣沖天;燒鹽匠、采鹵工,餐風沐雨,勤巴苦掙。
硝煙起,風雷動,民沸騰,天翻覆。太平軍,鐵騎席捲華夏大地;自流井,川鹽濟楚享譽天下。八年抗戰,硝煙瀰漫,天車卓立,鹽業鼎盛。巍然桓侯宮,殘壁飛檐,訴古鹽都千年盛衰;輝煌陝西廟,雕廊畫柱,錄自流井風雨刻痕。
自流井,井自流。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川省精華地,富庶甲蜀中。
世事滄桑,歲月流金。大軍南下,飲馬釜溪。解放勞苦鹽工,普降和平甘霖。總路線,地覆天翻;大躍進,一地夢想。三年災荒,萬顆“衛星”,百里井場秋風勁;十年洪禍,一場浩劫,千年鹽都盡蕭疏。善後橋下,惡語傷人,路邊井巷,棚戶貧極……
噩夢醒,晨曦現,斗轉星移。古鹽都因改革而嬗變,自流井伴發展而再生。一朝南風來,八方商潮湧。與時俱進,構建市場經濟;科學發展,矚望和諧小康。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巨觀規劃,微觀踐行。城鄉一體化,人居美環境。
當年鹽碼頭,漁舟唱晚,霓虹臥波;昔日陋巷裡,梧桐嘉樹,滿眼濺綠。
太平呈盛世,歌舞頌昇平。新世紀五輪秋,為政者系真情於百姓,化破敗為神奇。邀名士精心策劃,集工匠大興土木。數月見功,風貌呈現,古韻悠然,姿彩萬千。天地造化與民眾智慧相映成輝;古代文明融現代盛景珠聯璧合。歷史遺蹤,發人遐想,民俗風物,動人情思。感慨萬端,走筆以記之。
乙酉年初冬 寫於釜溪河畔

周祿正

《老街賦》
周祿正
千年鹽都,百里燈城。四區兩縣,居中自流井;一河眾景,始於火井沱。半城倚山山起伏,見證幾多曲折;半城臨水水如鏡,照出古今廢興。
欲知鹽場滄桑,請到名城老街,追憶舊日繁華:天車高聳入雲,井灶星羅棋布,梘管交錯縱橫。水是聖水,火是神火,煎出白花花食鹽,化為光燦燦金銀。鹽業歷史,源遠流長;鹽業文化,博大精深。勘探首在精準,鑽井重在精深,燒鹽貴在精湛,鑄就精益求精之精神,積澱井鹽文化之深厚底蘊。鹽業興帶來文化興,一藝精帶來百藝精。民間扎染多姿多彩,流淌鹽場之古韻;自貢剪紙拙樸靈巧,剪出蜀國之風情;精緻龔扇柔似綢,扇來徐徐清風;大紅燈籠高高掛,照亮漫漫征程!
情共天地大,景同日月新。井鹽開採,歷經千年,鹽礦資源,日益窮盡。如何持續發展,怎樣畫龍點睛?昔靠鹽生產發財,今靠鹽文化發展。鹵流雖可窮盡,人流卻可激增,人流取代鹵流,便可帶來財流。老街精心整治,效果立竿見影。無論初來重到,皆可飛思遐想:小院深巷,住過輥工還是掌柜?粉牆碧瓦,散發滷味抑或酒香?石板路曲曲彎彎,鹽工號子氣吞山河;吊腳樓高高低低,川劇高腔響遏行雲!亘古自流井,原來在此處;鹽史博物館,搬遷至戶外;川南舊民居,定格於路邊……推出旅遊勝地之亮點,打造釜溪景觀之精品!
登臨新橋觀望,能不百感交集,無需獨具慧眼,便可一目了然:老街平房棚戶,新街廣廈華居。先富已經顯效,同富亦應有期。當年經濟改革,農村棋走當頭炮;而今城市建設,妙手再拱過河兵:以小康置換貧窮,由中心輻射邊區。政績何需碑刻,山河便是口碑!
周祿正撰於乙酉初冬

交通情況及門票

交通:經過光大街的所有公車。
門票:景區暫不受門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