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灘

艾葉灘

艾葉灘(鹽運第一灘)是一塊巨大的青石灘,是一個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大石灘,灘面平整,狀似艾葉,艾葉鎮據此得名。艾葉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是自貢市千年鹽業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鹽業文明保存較為完整的地方。

艾葉灘,是旭水河中一長約160多米,寬50餘米的巨大石磧灘,它是旭水河—釜溪河上第一大石灘。河水至此,在石磧上奔瀉翻騰,潑喇喇激跳出千萬股水流,如銀蛇飛騰,頗為壯觀,被譽為“鹽運古道第一灘”。

艾葉灘位於自貢市西大門西端,素有鹽運古道第一灘之稱,由此向東是百里旭水河聞名的“八里秦淮”,並與貢井老街相連。近千年的鹽業鼎盛積澱了艾葉灘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是西場井鹽古鎮和鹽運樞紐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葉灘
  • 占地面積:6000 m
歷史背景,神話傳說,得名由來,歷史淵源,價值意義,現代發展,

歷史背景

史載北宋時期這裡的鄉民就發現鹹水,草木煎熬,遂獲食鹽,乃以大口凼取滷製鹽外輸。它既有川鹽東運的水路第一堰,又是巴鹽西運的陸路啟運地,成為歷史上茶肆比肩、酒店接鄰的富庶之鎮,延至清末民初,是歷來鹽運商旅的集散地。艾葉灘現保留有穿斗木結構明清傳統民居、水、陸路鹽運石灘、船槽、堰閘、古驛道、古橋、古轉鹽碼頭等。艾葉灘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獨特,是井鹽文化旅遊和井鹽之都自貢的一顆璀燦明珠。艾葉灘周邊主要文物景點有始建於北宋的天池寺,百年古鹽井東源井、金流井以及雷公坡古崖墓、石輥古碉樓群等。

神話傳說

過去艾葉叫—上場。傳說,很早以前,艾葉這個地方屬“西海”,女媧補天時,掉下了一匹艾草葉子。這葉子的柄源於長土經寨子嶺延伸到沙塘壩,形成有山、有河、有灘的三面環水的地理形狀。後來,灘河兩岸及山上長滿了一種叫“陳艾”的植物。

得名由來

宋末民初的一個清明時節,富榮州(富順縣)一位很懂地理的才子巡遊到此,發現艾葉這個地方不僅河水穿城過,灘在艾草中,而且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不由從心裡感嘆艾葉這個地方美,於是提議將上場改名為—艾葉灘。

歷史淵源

唐憲宋元和時期(713——820年),流經艾葉鎮的旭水河兩岸相繼挖出大口徑淺鹽滷井26口,艾葉開始有食鹽外輸,引來購者雲集艾葉,依灘而建的酒肆、驛站日漸興隆,至北宋時,艾葉鎮已初具規模。
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隨頓鑽技術出現,流經艾葉的旭水河兩岸井灶日增,其製鹽工藝也以最為原始的燒柴草發展到夾雜用煤煮鹽,來自榮縣的燃煤開始以背、挑、馱及水運的方式運到艾葉灘壩分流各井灶所需並供少量民用,艾葉鎮開始顯現其物資集散地的特殊地位。
南宋乾道末年(1173)旭水河艾葉灘至汪家灘75公里航道逐漸形成後,艾葉灘便成為旭水河的千年鹽運古道上第一個翻灘運輸的集散碼頭,成為自貢市千年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價值意義

艾葉灘,為國家危難時自貢的兩次川鹽濟楚作出了特殊貢獻。

現代發展

從公元1173年艾葉灘至汪家灘75公里航道形成後,艾葉灘也開始走上興旺繁榮之路。經過近千年的發展,艾葉灘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發展成一座獨具特色的川南小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