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平掃

胸部平掃

胸部平掃是為了明確胸部病變而做的CT的基本檢查方法,對於病變的定位、判斷病變的性質均較可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胸部平掃
  • 針對疾病:胸部疾病、縱隔病變
  • 作用:病變的定位、判斷病變的性質
  • 常見種類:10種
部位,縱隔,常見診斷,胸腺瘤,胸內甲狀腺,畸胎類腫瘤,神經源性腫瘤,縱隔淋巴瘤,前腸囊腫,肺部,肺癌,中央性肺癌,周圍型肺癌,瀰漫型肺癌,胸部CT平掃,結果,討論,

部位

胸部平掃是胸部疾病的常用檢查方法,亦是目前縱隔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縱隔

常規軸位連續掃描,層厚8-10mm,需要時加薄層掃描。對縱隔內脂肪少的受檢者,增強掃描有助於辨認縱隔內結構。增強掃描最常用於鑑別縱隔內血管與淋巴結,以及觀察縱隔病變本身的強化情況協助診斷。縱隔腫瘤有好發於一定的縱隔解剖部位的傾向。胸內甲狀腺腫胸腺瘤畸胎瘤好發於前縱隔;支氣管囊腫心包囊腫多見於中縱隔,縱隔淋巴瘤常見於前中縱隔;後縱隔最常見的腫瘤為神經源性腫瘤

常見診斷

胸腺瘤

一般位於心臟大血管前區正中線上,也可偏於一側或突向兩側。CT觀察腫塊是否突破包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判斷預後和決定治療方法有很大價值。CT是術前了解胸腺瘤範圍的最好的方法。根據腫瘤是否侵犯到胸腺的包膜以外而把胸腺瘤分為侵襲性和非侵襲性兩種。非侵襲性胸腺瘤呈圓形或橢圓形,局限於心血管前間隙,邊緣光滑或分葉狀,軟組織密度,少數可見鈣化,增強掃描可有輕度強化。侵襲性胸腺瘤多表現為邊界不清的不規則腫塊,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時強化較明顯,腫塊主體位於心血管前間隙但其延伸部分已進入縱隔固有結構之間,好侵犯心包引起心包積液,也可侵入鄰近的胸膜、肺組織,並可經主動脈裂孔食管裂孔侵及腹膜後。

胸內甲狀腺

大多數起源於頸部甲狀腺,隨著腫塊的生長進入胸腔。極少數為發育過程中遺留於胸內的甲狀腺組織發育而成。其病理表現有四種:結節性甲狀腺腫最多見,其次為腺瘤和甲狀腺癌,甲狀腺退行性囊變較少見。在CT圖像上,胸內甲狀腺常位於胸骨後,也可伸入氣管前間隙或兩側,少數位於後縱隔,絕大多數向上方與頸部甲狀腺相連。腫塊邊緣多光滑規則,密度較高可不均勻,呈明顯強化,其內可有密度減低區及多種類型的鈣化。甲狀腺癌可突破包膜向周圍浸潤。

畸胎類腫瘤

為常見縱隔腫瘤。多數為良性,惡性者不到20%。習慣上曾將畸胎瘤分為以外胚層為主的皮樣囊腫和三個胚層所組成的畸胎瘤,但作仔細病理觀察時,上述兩者很難截然區分,因為由單純一種胚層組織所生成者極少。CT掃描腫瘤絕大多數位於心臟大血管前區,個別可位於脊柱旁溝區。囊性和脂肪成分是本病的特徵。當出現脂肪—液體平面時更有特徵性。良性者邊界清楚,惡性者邊界常不清楚。皮樣囊腫或囊性畸胎瘤為囊壁不厚而均勻的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內容多為密度偏低均勻一致的液體。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各種物質的混合物,CT值在脂肪、軟組織和鈣化密度範圍內。

神經源性腫瘤

為後縱隔最常見的腫瘤。多位於胸膜外脊柱旁溝區。良性多見,少數惡性。CT表現為位於脊柱旁的圓形或扁平狀腫塊,邊緣光滑規則。密度均勻,與肌肉相似,但有時因部分神經鞘瘤含有脂肪成份而密度較低。惡性腫瘤往往體積較大,密度不均,邊緣不規則,侵及周圍結構。良、惡性腫瘤均可累及椎管,部分居椎管內,部分居椎管外,椎間孔擴大,呈啞鈴形改變。鈣化主要發生於神經母細胞瘤和節細胞神經瘤。臨床如有高血壓危象的症狀則應考慮到嗜鉻細胞瘤

縱隔淋巴瘤

病理上可分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兩大類。縱隔淋巴瘤以HD多見,兩者很難鑑別。淋巴結腫大可為單髮結節狀腫塊或可相互融合成團包繞侵犯大血管。以中縱隔前縱隔常見,並向兩側突出於縱隔旁。支氣管肺門淋巴結常受累及。平掃時腫塊密度稍低於軟組織,增強掃描僅輕度強化,密度可不均勻,但明顯地囊變壞死罕見。未治療的腫瘤極少發生鈣化,放療後可發生鈣化。

前腸囊腫

包括支氣管囊腫食管囊腫神經管原腸囊腫。支氣管囊腫可發生於縱隔和肺的任何部位,但大部分發生於氣管隆突附近。CT表現為邊緣光滑的圓球形腫塊,多數緊貼於氣管或支氣管壁,囊內含液體,密度均勻,其CT值可有較大差異,增強掃描不強化。腫塊很少與氣管相通,故較少發生感染。食管囊腫為囊壁光滑的水樣密度腫塊,多緊貼食管,偶爾也可遠離食管。心包囊壁:位於心肋膈角處的單房囊性腫塊,可呈圓形、類圓形或梭形,囊壁薄,偶有鈣化

肺部

原則上掃描時間應儘量短,以減少呼吸及心血管搏動的影響。有條件者儘量使用螺旋CT掃描,一次屏氣既可完成全胸部掃描,這樣既無呼吸運動偽影,又不發生平面間漏掃,對肺結節性病灶特別是微小結節灶、氣管支氣管病變、血管性病變等的診斷,具有比常規CT更高的價值;螺旋CT可在任何一個層面創建圖像,並可進行血管和病變的三維重建;螺旋CT掃描可適當減少造影劑的用量。增強掃描用於肺門縱隔腫塊或淋巴結與血管的鑑別;觀察腫塊合併肺不張時腫塊的大小範圍以及觀察腫瘤的血運情況。肺高分辯率CT主要用於肺的瀰漫性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肺癌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CT檢查常用於肺癌的診斷、鑑別診斷和分期。
根據肺癌的組織發生一般可分為:磷癌、腺癌、小細胞未分化癌、大細胞及細支氣管肺泡癌。根據肺癌的發生部位又可分為: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和瀰漫型肺癌。

中央性肺癌

CT表現的直接徵象是肺門腫塊伴支氣管狹窄、梗阻、腔內結節及管壁增厚;間接徵象為阻塞性肺氣腫肺炎肺不張;此外還包括轉移徵象,如縱隔肺門的淋巴結轉移中央型肺癌多為磷癌未分化癌

周圍型肺癌

其基本影像為肺內孤立性腫塊或結節。直徑小於2cm者呈密度欠均勻的小結節,分葉狀,邊緣欠清楚,薄層掃描可見空泡征及邊緣細小毛刺。直徑大於2cn者呈軟組織密度腫塊,有時可見偏心性厚壁空洞,壁厚薄不均,常為分葉狀,有臍凹切跡、毛刺及胸膜凹陷征

瀰漫型肺癌

見於瀰漫型細支氣管肺泡癌,表現為兩肺瀰漫分布的結節狀或斑片狀影,以兩肺中下野多見。

胸部CT平掃

所掃層面示雙肺紋理紊亂/欠規則,IMA:7-14層面示左側上肺舌葉見一不規則軟組織腫塊,大不約:55MM*45MM*60MM,邊界不規整,呈分葉狀,並見多個粗細不一毛刺/棘狀突起。雙肺可見多發小結節節影,同層面縱隔窗,該病灶顯示較清,呈軟組織密度。右側面主支氣管氣像通暢,胸腔示及明確胸水,另示9-10胸椎橫突骨質密度不均。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06年以來曾分別進行了胸部低劑量(50 mAs)和常規劑量(120 mAs)螺旋CT掃描的健康體檢人員17人,34例。其中男13人,女4人,年齡28~52歲,平均42.7歲。所有人員均無陽性體徵。
1.2 方法
1.2.1檢查前準備除去身上所有可影響圖像質量的異物。對受檢者進行呼吸訓練,以保證掃描時每次吸氣的深度相同。
1.2.2 設備與掃描參數西門子Volmen-ZOOM四層螺旋CT,掃描參數:低劑量50 mAs,常規劑量120 mAs。120 kVp,掃描時間0.5 s/圈,螺距2.5~3.3,掃描層厚分別為6~8 mm,重建間隔5.5~7.5 mm。患者採取仰臥頭先進體位,在吸氣末屏氣,自胸廓入口至肺底平掃窗寬1 500,窗位-550 Hu。觀察和評價肺門各段支氣管及外圍肺紋理的顯示情況。
1.2.3 評價標準根據能否觀察到段支氣管和外周肺紋理的結構,分為可見和不可見。由兩名高年資醫生,採用雙盲法評價。

結果

肺段支氣管顯示率分別為:上葉低劑量96.5%,常規劑量98.2%;中葉低劑量95.1%,常規劑量95.7%;下葉低劑量91.5%,常規劑量92.1%。左肺各段支氣管顯示率分別為:上葉低劑量96.3%,常規劑量97.8%;舌葉低劑量68.3%,常規劑量70.1%;下葉低劑量93.9%,常規劑量95.2%。外圍肺紋理低劑量93.8%,常規劑量91.2%。均P>0.05,無顯著性差異

討論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女性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上升尤為明顯。近20年來雖然肺癌的治療手段增多,治療水平不斷提高,但5年生存率仍甚低。原因在於:病人出現臨床症狀後才被發現的肺癌多數為中晚期,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肺癌長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徑。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的臨床套用研究認為,低劑量與常規劑量CT圖像相比,不會降低肺實變、瀰漫性病變的圖像質量,兩者有相似的診斷準確率[3]。本研究所有標本均採用6~8 mm層厚掃描(正常情況下,肺門段支氣管的直徑為5~8mm[4])。結果為兩種掃描方式對段支氣管及外周肺紋理的顯示沒有明顯差異。
本組資料顯示雙肺上葉段支氣管的顯示率最高,右肺下葉和左肺舌葉最低,這與段支氣管大小以及段支氣管的走行方向和CT斷面的夾角有關。當肺段支氣管的軸線與CT斷面垂直,則段支氣管顯示為圓形,易識別,如上葉尖段、下葉內基底段支氣管;段支氣管走行與CT斷面一致時,則段支氣管表現為管狀,如上葉前段支氣管。舌段支氣管的顯示率最低主要是由於段較小,上、下舌段支氣管呈直角分叉,相對於CT橫斷切面,其支氣管均為斜向走行,加之心臟波動偽影,更影響了舌段支氣管的顯示。
早期中央型肺癌為起源於肺門段以上支氣管的腫瘤,腫瘤沿支氣管上皮生長或軟骨浸潤,CT表現為支氣管突入管腔內的息肉樣結節,局限性環形、管狀狹窄或阻塞,由於低劑量胸部螺旋CT掃描具有與常規劑量掃描相同的段支氣管的分辨力,因此,低劑量CT掃描不但適用周圍型肺癌的早期診斷,而且同樣適用於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診斷。本組資料採用相同標本以兩種不同劑量的掃描方式獲得,信息可靠,不存在個體差異,可比性強。
CT檢查的廣泛套用給人類帶來巨大裨益,對醫學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CT篩查肺癌可能促進早期肺癌發現率,降低肺癌病死率,但是隨著放射衛生學的發展和公眾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們已注意到CT檢查中放射劑量問題,要求在不影響疾病診斷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減少放射劑量。CTDIw是衡量CT機的掃描劑量的一個參數,它代表原始射線束的劑量加上臨近層面的散射劑量[2]。我們使用的是西門子Volmen-ZOOM四層螺旋CT機,常規劑量胸部平掃CTDIw為8.28 MGy,低劑量平掃為3.458 MGy,同比減少58%,有利於肺癌的普查。
為了適應高質量、大範圍、長時間掃描,多層螺旋CT普遍採用大功率、大熱容量X線球管。X線產生的效率僅為1%,99%轉化為熱量。低劑量掃描管電流低,有效地降低球管耗損,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運行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