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渭

胡渭

胡渭(1633-1714),清代經學家地理學家。初名渭生,字朏明,號東樵。浙江德清人。年十五為縣學生,入太學,篤志經義,尤精輿地學。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尚書徐乾學奉詔修《大清一統志》,延胡渭分纂。

康熙三十六年(1697),撰《禹貢錐指》20卷,作圖27幅,搜采方誌輿圖,闡釋《尚書·禹貢》,將九州分域、山水脈絡的沿革變化,詳加說明,特別重視治水,是研究中國古代地理沿革的重要參考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稱:“宋以來……注《禹貢》者數十家,精核典贍,此為冠矣。”梁啓超說:“《尚書》裡頭的單篇,最複雜的是《禹貢》,胡朏明著《禹貢錐指》,是為清代研究古地理之首”。其中導河一章,博考精思,對後世研究黃河變遷頗有價值。又撰《易圖明辨》10卷,考定宋儒所謂“河圖”、“洛書”之誤。另有《洪範正論》5卷、《大學翼真》7卷等。

四十四年,康熙南巡,御書“耆年篤學”四字賜之。儒者鹹以為榮。五十三年正月初九卒,年八十有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渭
  • 別名:初名渭生,字朏明,號東樵
  • 國籍: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德清
  • 出生日期:1633年
  • 逝世日期:1714年
  • 職業:經學家、地理學家
  • 主要成就:著《禹貢錐指》,為清代沿革地理學開山
  • 代表作品:《禹貢錐指》、《易圖明辨》等
簡介,生平,書不可無圖,著書,《易圖明辨》,相關學者,

簡介

胡渭,明崇禎六年生於德清縣北界文昌坊(今廣場路)。
禹貢錐指禹貢錐指
康熙二十九年(1690)撰《一統志》,聘為協修,廣泛接觸地方志乘。
三十六年,撰《禹貢錐指》20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宋以來.……注《禹貢》者數十家,精核典贍,此為冠矣。”梁啓超說:“《尚書》裡頭的單篇,最複雜的是《禹貢》,胡朏明著《禹貢錐指》,是為清代研究古地理之首。”其中導河一章,博考精思,對後世研究黃河變遷頗有價值。此外還著有《易圖明辯》、《洪範正論》、《大學翼真》等。
四十四年,康熙南巡,御書“耆年篤學”四字賜之。五十三年正月初九卒。

生平

先生年十二而孤,母沈攜之避寇山谷間,雖遭顛沛,猶手一編不輟。十五,為縣學生試高等,充增生。屢赴行省試不售,乃入太學。嘗館益都馮相國邸,會開博學鴻詞科,相國欲以先生應,堅辭不肯就。群公避嫌,以相國子師,莫敢先發,及見薦牘無先生名,則又大驚。先生自是謝科舉,專窮經義。
徐乾學奉詔修《一統志》,開館洞庭山,延先生與閻若璩黃儀顧祖禹分郡纂輯,因得博觀天下郡國書。先生素習《禹貢》,謂:漢唐二孔氏、宋蔡氏於地理多疏舛,如三江當主鄭康成說,庾仲初之言不可以釋《禹貢》“浮於淮泗,達於河”,河當從《說文》作“菏”。“榮波既豬”,波當從鄭康成本作“播”。梁州之黑水與導川之黑水不可溷而為一。乃博稽載籍及古今經解,考其同異而折衷之,依經為訓,章別句從,名曰《禹貢錐指》。凡二十卷。為圖四十七篇。於九州山川形勢,及古今郡國分契約異、道里遠近夷險;犁然若聚米而畫沙也。漢唐以來,河道遷徙,雖非《禹貢》之舊,要為民生國計所系;故於《導河》一章,備考歷史決溢改流之跡,且為圖以表之。

書不可無圖

先生嘗謂:《詩》《書》《禮》《春秋》,皆不可無圖,惟《易》無所用圖,六十四卦,二體六爻之畫,即其圖也。八卦之次序方位,則乾坤三索出震齊巽二章盡之矣,安得有先後天之別哉?《河圖》之象,自古無傳,何從擬議?《洛書》之文,見於《洪範》五行九宮,初不為《易》而設。作《易圖明辨》十卷。又言:《洪範》古聖所傳,漢儒專主災異,以瞽史矯誣之說,亂彝倫攸敘之經,害一。《洛書》本文具在《洪範》,宋儒創為黑白之點,方圓之體,九十之位,書也而變為圖矣;且謂《洪範》之理通乾《易》,劉牧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蔡元定兩易其名,害二。《洪範》原無錯簡,後儒任意改竄,移“庶征王省惟歲”以下為五紀之傳,移“皇極斂時五福”至“作汝用咎”及“三德惟闢作福”以下為五服六極之傳,害三。作《洪範正論》五卷。又作《大學翼真》七卷。言經文“此謂知本”二句當在“止於信”之下。“知本”蓋“知止”之訛。“格物致知”與“至善”釋在《邦畿》章內,本無闕文,無待於補。
胡渭胡渭
康熙四十三年,聖祖南巡,先生撰《平成頌》並《禹貢錐指》獻諸行在,有詔嘉獎,召至南書房值廬賜饌,賜御書詩扇,並御書“耆年篤學”四大字。五十三年正月卒,年八十有二。孫彥穎,官編修;彥異,進士,由刑部主事改定陶知縣,著《春秋說》、《四書近是》、《叢書要錄》。于樂律尤有心得,著《樂律表微》八卷。
清初經師,閻若璩、胡渭齊名。胡朏明,名渭,號東樵,浙江德清人,卒康熙五十三年(1633—1714,為清朝沿革地理學開山之一),年八十二。他行歷更簡單,不過一老諸生;曾扣閻百詩、黃子鴻(黃儀,一作子弘,江蘇常熟人。生平不詳、曾著《水經注圖》,被閻若璩稱為酈道元千古第一知己。)同參一統志局。晚年清聖祖南巡,獻頌一篇(胡渭所獻名《平成頤》又同時獻《禹貢錐指》一書),聖祖賜他“耆年篤學”四個大字。他一生事跡可記者僅此。

著書

胡渭著書僅四種:一,《禹貢錐指》二十卷,附圖四十七幅;二,《易圖明辨》十卷;三,《洪範正論》五卷;四,《大學翼真》七卷。他的學風,不尚泛博,專就一個問題作窄而深的研究,開後人法門不少。幾部書中,後人最推重的是《禹貢錐指》。這部書雖然有許多錯處,但精勤搜討,開後來研究地理沿革的專門學問,價值當然也不可磨滅。不過,東樵所給思想界最大影響,還是在他的《易圖明辨》。
禹貢錐指禹貢錐指

《易圖明辨》

易圖明辨》是專辨宋儒所傳“太極”、“先天”、“後天”—即所謂“河圖”、“洛書”等種種矯誣之說。這些圖是宋元明儒講玄學的唯一武器,鬧得人神昏眼亂,始終莫名其妙。但他們說是伏羲、文王傳來的寶貝,誰也不敢看輕他,看不懂只好認自己笨拙罷了。明清之交,黃宗羲黃宗炎兄弟,始著專書辟其謬,東樵曾否見他們的書不可知(按胡渭、毛奇齡著《河圖洛書原舛編》、《太極圖說遺議》,已直斥埋學字崇拜的《圖》、《書》均出於宋人偽托,尤斥朱熹不遺餘力),但他卻用全副精力做十卷的書,專來解決這問題。他把這些圖的娘家找出來,原來是華山道士陳摶弄的把戲,展轉傳到邵雍。又粑娘家的娘家尋根究底,原來是誤讀讖緯等書加以穿鑿附會造出來的。於是大家都知道這些都是旁門左道,和《易經》了無關係。我們生當今日,這些鬼話,久已沒人過問,自然也不感覺這部書的重要。但須知三百年前,象周濂溪《太極圖說》(周濂溪,程朱理學初創者周敦頤的別號)、朱子《易本義》一類書,其支配思想界的力量,和四書五經差不了多少。東樵這種廓清辭辟,真所謂“功不在禹下”了。《洪範正論》的旨趣,也大略相同,專掃蕩漢儒“五行災異”之說,破除迷信。因此他能在學術界占重要位置。
易圖明辨易圖明辨

相關學者

萬斯大也是初期經學界一位重要人物。字充宗,名斯大,浙江鄞縣人,康熙二十二年卒(1683),年五十一。父泰,字履安,黃梨洲老友,履安有八子,都以學問著名(萬泰,明崇禎舉人,清初道服隱居;八子為:斯年、斯程、斯禎、斯昌、斯選、斯大、斯傋(gou) 、斯同,世稱“萬氏八龍”)。充宗行六,最幼的是季野(斯同)。八兄弟皆從學梨洲(萬斯選字公擇,萬斯傋字允誠,都服膺王學。斯選卒,黃宗羲慟哭說:“甬上從游,能振蕺山之絕學,公擇一人耳。”劉宗周絕食死,其遺著均由斯傋設法保存,全祖望稱其為“蕺山之功臣”)。
萬季野(萬斯同)稱史學大師,而充宗以經學顯。梨洲(黃宗羲)替充宗作墓志銘,述其治學方法曰:“充宗以為,非通諸經不能通一經,非悟傳注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亦無由悟傳注之失。何謂通諸經以通一經?經文錯互,有此略而彼詳者,有此同而彼異者。因詳以求其略,因異以求其同,學者所當致思也。何謂悟傳注之失?學者入傳注之重圍,其於經也,無庸致思;經既不思,則傳注無失矣,若之何而悟之。何謂以經解經?世之信傳注者過於信經,……充宗會通各經,證墜輯缺,聚訟之議,渙然冰釋;奉正朔以批閏位,百注逐無堅城。……”讀這段話,充宗的經學怎樣做法,可以概見了。充宗著書,有《學春秋隨筆》十卷,《學禮質疑》二卷,《儀札商》三卷,《禮記偶箋》三卷,《周官辨非》二卷。《周官辨非》價值最大。《周官》這部書,歷代學者對他懷疑的很不少,著專書攻擊而言言中肯者,實以此書為首。
萬氏兄弟(指萬斯同、萬斯大)皆講風節,充宗(萬斯大)尤剛毅。張蒼水(煌言)就義,他親自收葬,即此可想見其為人。可惜死得早了,若使他有顧(炎武)、黃(宗羲)、閻(若璩)、胡(渭)的年壽,他所貢獻於學界怕不止此。
同時還有一位學者,不甚為人所稱道而在學術史上實有相當位置者,曰姚立方(姚際恆)。立方名際恆,一字首源,安徽休寧人,寄籍仁和(浙江杭州),為諸生,(生卒年待考,據《尚書古文疏證》知道,他比閻百詩小十一歲,但未知卒在何年)毛西河《詩話》云:“亡兄為仁和廣文,嘗曰:‘仁和只一學者,猶是新安人’。謂姚際恆也。予嘗作《何氏存心藏書序》,以似兄,兄曰:‘何氏所藏有幾?不過如姚立方腹笥已耳。’……”據此則立方學問之博可以概見。立方五十歲著手注九經,閱十四年而成,名曰《九經通論》;又著《庸言錄》,雜論經史理學諸子。(關於姚際恆的著作,可參看《古史辨》第一冊所載顧頡剛胡適來往書信)他的《古今偽書考》,自《易經》的孔子十翼起,下至許多經注,許多子書,他都懷疑,真算一位“疑古的急先鋒”了。他別有書十卷,專攻《偽古文尚書》。閻百詩說他“多超人意外”,喜歡極了,手抄許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