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官職名
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並存的。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證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而且是同時並存的。下面有關秦國相邦、丞相的出土文物:1、惠文君時代(稱王以前):四年相邦樛斿戈,十三年相邦張義戈。2、惠文王時代(稱王以後):王四年相邦張義戟。3、昭王時代:元年相邦疾戈,六年相邦疾戈,七年丞相殳、奐戈,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秦國東陵器物金文),十四年相邦冉戈,廿年相邦冉戈,廿一年相邦冉戈,卅二年相邦冉戈,卅三年相邦冉戈。4、秦王政時代:三年相邦呂不韋戈,三年相邦呂不韋戟,三年相邦呂不韋矛,四年相邦呂不韋戈,四年相邦呂不韋戟,四年相邦呂不韋矛,五年相邦呂不韋戈,五年相邦呂不韋戟,七年相邦呂不韋戟,八年相邦呂不韋戈,九年相邦呂不韋戈,十二年丞相啟、顛戈,十七年丞相啟、狀戈。
後來西漢沿用秦制,也同時設立了相國和丞相職務,其他諸侯國也都同時設有相國和丞相職務。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國溫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是同時存在的。
春秋時
齊景公設左、右相,相成為
齊國卿大夫的世襲官職。以後其他諸侯國也有設定,或稱“相國”,或稱“
相邦”,或稱“相”。秦國秦惠王四年始設相邦,樛游擔任第1任相邦。後又於
秦惠王十年(前328)以
張儀為相邦,在蜀地也任命
陳莊為相。
秦武王二年(前309)設左右丞相,作為相邦的副手。楚國戰國之世設相位不多,只有司馬翦、張儀等少數人擔任過,仍以
令尹為最高官職。秦統一有左右丞相,相國廢置。漢初同時設立相國及其副手丞相,各諸侯王國亦設過相國及其副手丞相,此後各諸侯國撤銷相國職務,並將丞相改稱為相。金文都作“相邦”,文獻記載作“相國”,當是後人避漢高祖
劉邦諱而改,西漢
蕭何曾擔任相國(《
史記》卷五十四.蕭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東漢不設丞相,以
司徒任宰相之職(《後漢書·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本註:掌人民事……
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東漢末,
董卓任相國(《
三國志.
董二袁劉傳第六》卓遷相國,但是不設相國的副手丞相。董卓被封郿侯,
贊拜不名,
劍履上殿),後
漢獻帝改
司徒為丞相,
曹操擔任。三國曹魏建國,再次設立魏相國,在漢丞相之下,
鐘繇和
華歆擔任過,
曹丕代漢後,改魏相國為司徒。三國後期,曹魏議封
司馬懿為丞相,被辭讓,又議封相國,再次辭讓。其子
司馬師也辭讓相國。魏末
司馬昭為晉公時,也兼任相國,與曹操任
魏公兼任丞相相仿。兩晉南北朝時期,只有權臣擔任丞相、相國。隋唐以後,多用以作實際任宰相之職者的尊稱。宋遼金時期,繼承隋唐把執政的都稱為相,已經有丞相、宰相、副相、
輔相等名目,元朝一般分左右丞相。明、清兩代則用宰相作為對
內閣大學士和
軍機大臣等執政的尊稱。
從魏國
魏文侯以
李悝為相以後,列國紛紛開始設定“相”這個文官總長,以及“將”這個武官總長,文武開始分立。官分文武分散了大臣的權力,強化了
君權。
卡通片人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