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珠蚌

育珠蚌

育珠蚌是可以分泌珍珠的蚌類總稱。淡水育珠蚌在動物學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真瓣鰓目、蚌科。全世界有育珠蚌200 余種,我國有100餘種,廣泛分布在江河、湖泊、池塘、溝渠等水域中。從理論上講,一般淡水河蚌都可形成珠蚌。但一些河蚌,或因珍珠分泌能力太差,產珠量不夠理想,或因其他各種不利因素而不用來育珠,實際生產中能用來養殖珍珠的河蚌只有10 余種。目前,國內外生產上使用得最廣的珍珠蚌只有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池蝶蚌、珠母珍珠蚌等幾個品種,我國育珠生產主要是前兩種,日本和前蘇聯地區則主要使用後兩種。

用於育珠的幾種河蚌,資源較為豐富,手術操作方便,珍珠產量較高、質量也較上乘,尤以我國的三角帆蚌和日本的池蝶蚌為最佳育蚌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育珠蚌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瓣鰓綱
  • 真瓣鰓目
  • :育珠蚌
育珠蚌的種類,褶紋冠蚌,池蝶蚌,珍珠蚌,背角無齒蚌,圓背角無齒蚌,背瘤麗蚌和豬耳麗蚌,三角帆蚌,育珠蚌常見病害及防治,蚌病的預防,蚌病的檢查,常見蚌病的防治方法,

育珠蚌的種類

褶紋冠蚌

1 .名稱與分布
褶紋冠蚌俗稱雞冠蚌、湖蚌、綿蚌、水蚌等。該蚌耐污水和低氧能力較強,喜棲於較肥的水域,生活在硬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溝渠等水域中,它比三角帆蚌分布廣泛,在我國幾乎各地都出產。日本、前蘇聯地區、越南也都有分布。
2 .形態特點
褶紋冠蚌屬大個體淡水貝類。成年個體比三角帆蚌的同齡個體大得多殼長可達290mm ,殼高170mm ,殼寬100mm ,最大個體殼長可達400mm 以上。它殼質較厚,且堅硬殼後背緣向上擴展成巨大的,使蚌體外形略呈不等邊三角形。殼面為黃褐色、黑褐色或淡青綠色;殼內面珍珠層呈乳白色、鮭白色、淡藍色或七彩色。褶紋冠蚌1 年有2 次繁殖季節,分別是3-4 月和10-11 月。脫離魚體而沉人水底棲息生長的幼蚌,成長個月殼長可達10-20mm ,成長20個月殼長可達100mm 。
3 .育珠特點
褶紋冠蚌個體大,開殼寬度可達1.5cm ,便於植珠操作,成珠快。但培育的珍珠質地粗糙,珠態也比不上三角帆蚌所育珍珠,多作為藥材、保健品和化妝品的原料,能用作工藝珠的比例較小。同時,褶紋冠蚌外套膜上的插核性能也不佳,因其斧足肥大,伸展範圍廣,往往可將插核排空。但由於內臟團肥厚,可在生殖腺中插植大核;又因個體大,外套膜寬廣且殼質珍珠層光亮潔白,非常適合於培育大型的佛像珠等象形珍珠。因此,育珠專家認為,我國目前的育珠領域在使用三角帆蚌育珠的同時,應合理利用褶紋冠蚌資源。

池蝶蚌

1 .主要形態及特
池蝶蚌是日本特有的貝類,也是日本用於生產淡水珍珠的蚌源。原產於琵琶湖,最高年產量曾達409 噸,目前產量為功噸左右。後移植到霞浦湖,現後者產量超過前者。
池蝶蚌最大個體殼長235mm ,高130mm ,寬58mm 。它在分類學上與我國出產的三角帆蚌同屬,體形也近似於三角帆蚌,但性成熟比三角帆蚌慢1-2 年,產卵季節也遲1-2 個月。據日本資料記載,它的生物學最小型為殼長100-110mm ,商品規格為殼長100-130mm 以上,其壽命超過10 年。池蝶蚌殼頂較三角帆蚌低,大多頂端因剝脫而發白;幼蚌緣背後面有翼狀突出,長大後即消失。殼內的珍珠層,閃著青白色的光澤。池蝶蚌喜歡生活在淺水湖泊的富有泥沙之處,其適應水溫8-38℃ ,最適水溫20-35℃ ,是淡水育珠的理想蚌種。日本用於採集池蝶蚌鉤介幼蟲的魚類是從英國引進的紅眼魚
2 .引進動態及效果
我國上海地區曾於20世紀70 年代從日本引進池蝶蚌,並成功繁殖後代。為確保原種的優良性狀,農業部“2003 年度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計畫”(簡稱948 項目)再次將池蝶蚌納入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內容,並於2004 年將池蝶蚌作為滾動項目繼續引進。
2003年2月25日,江西省科技廳召開了《 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術研究》 項目鑑定會,專家認為池蝶蚌的育珠性能優於三角帆蚌,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浙江諸暨龍飛珍珠養殖場通過育珠實踐後認為,池蝶蚌育珠周期比三角帆蚌縮短25% ,產量可提高20%以上。某公司成功地進行了池蝶蚌與三角帆蚌的雜交,提高了珍珠品質和產量。江蘇省召開的全省珍珠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座談會認為,“對於養殖2 年以上的珍珠,可部分選用育珠性能優於三角帆蚌的池蝶蚌,以提高珍珠品質和經濟效益”。2005 年,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三屆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7個原種良種,江西省撫州市洪門水庫開發公司的池蝶蚌列人其中。

珍珠蚌

1 .形態特點
珍珠蚌又稱珠母珍珠蚌,俗稱蛤蜊。因其多產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蚌。殼大、厚而堅實,呈長橢圓形。殼長可達180mm ,殼高70mm ,殼寬40mm 。兩殼膨大,殼面深褐色,或近黑色,並布有帶光澤的斑,生活於河流及小溪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等省,在大連的部分河段中也有一定數量的分布。日本和前蘇聯地區也有分布並均育出淡水珍珠。
2 .生態習性
棲息於水質清澈透明、底質為沙或石、水較深的河流內。繁殖季節在4-10 月。內外鰓瓣皆為育兒囊,受精卵在4 個鰓瓣中發育成鉤介幼蟲。鉤介幼蟲很小,無鉤狀物。10 月脫離蚌體,寄生在魚體上,逐漸成長為幼蚌,離開魚體,沉人水底營底棲生活。
3 .套用動態
日本北海道曾有過珍珠蚌人工培育珍珠成功的報導,且珠質良好,酷似波斯灣出產的天然海水珍珠。珍珠蚌在我國目前尚未套用於珍珠生產。專家認為,我國若用珍珠蚌作為材料人工培育珍珠,其質量不會比三角帆蚌所產珍珠差。因此,這是一種有待於開發利用的新型育珠蚌資源。

背角無齒蚌

背角無齒蚌,俗名菜蚌、河蚌、湖蚌、蚌殼、無齒蚌等。
1 .形態特徵
貝殼大型。殼長可達190mm ,殼高130mm ,殼寬80mm ,殼質薄,易破碎,兩殼稍膨脹,外形呈稍有角突的卵圓形。殼長約為殼高的1.5倍,貝殼兩側不對稱。幼體殼面呈黃綠色或黃褐色,成體蚌的殼面呈黑褐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珍珠層呈淡藍色、淡紫色或橙紅色,在貝殼腔內常呈灰白色並長有污點。
2 .生態習性
背角無齒蚌多棲息於淤泥底質、水流略緩或靜水水域內,是一種常見的種類。在我國江南地區,性腺一般在3 月左右成熟。鉤介幼蟲在4-5 月排出體外,寄生在魚體上,逐漸發育成幼蚌而脫離魚體,沉入水底營底棲生活。
3 .分布與育珠
背角無齒蚌為我國常見的種類,廣泛分布於各省的江河、湖泊、水庫、溝渠及池塘中。前蘇聯、日本、朝鮮、泰國、高棉、印度境內也有分布。背角無齒蚌產量高,亦為淡水育珠蚌,但所產珍珠的質量次於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由於殼面膨脹,足及內臟團較大,手術操作困難。一般只有在缺乏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的地區,才將其作為育珠蚌套用。

圓背角無齒蚌

圓背角無齒蚌的俗稱與背角無齒蚌相同。
1 .形態特徵
貝殼大型。殼長可達180mm ,殼高115mm ,殼寬65mm 。殼質薄,易破碎,兩殼極膨脹,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圓形。殼前部短,後部長,呈斜切形。幼殼常具有由殼頂射向腹緣的多條綠色色帶。殼內面珍珠層呈淡藍色、淡紫色或橙紅色,珍珠層薄,光澤暗。外套膜不明顯。鉸合部弱,無齒。
2 .生態習性
基本上與背角無齒蚌相同
3 .分布與育珠
目前己知分布於我國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前蘇聯、日本、泰國境內也有分布。圓背角無齒蚌亦為淡水育珠蚌。雖然手術操作較為困難,但蚌源豐富,池塘、湖泊常有棲息。因此,在優良珍珠缺少地區,可用來育珠。育出的珠質量與背角無齒蚌育出的珍珠相似。

背瘤麗蚌和豬耳麗蚌

1 .背瘤麗蚌
背瘤麗蚌殼厚而不大,呈橢圓形,鉸合齒髮達,殼面粗糙具瘤狀結節,成珠迅速,多產白色系統珍珠,珠質稍差。
2 .豬耳麗緯
豬耳麗蚌,又名豬耳朵、牛角蚌。殼大,呈三角形,似豬耳而得名。殼質堅厚,殼的兩側不等;腹緣的後端有一凹陷;殼面黑褐色,有褐色結節;殼內面乳白色,有珍珠光澤。多生活於流水環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豬耳麗蚌近年來用作育珍珠,產珠質量較高。

三角帆蚌

1 .產地與分布
三角帆蚌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淡水貝類,俗名三角蚌、翼蚌、劈蚌等,簡稱為帆蚌。它喜棲息於較清潔的水域,主要產於大中型湖泊及河流中,我國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以及廣西等地為主產區,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邵伯湖、高寶湖、梁子湖、保全湖以及周圍的河流內的三角帆蚌產量較高。目前,三角帆蚌已移到日本等國家養殖。
2 .形態特點
殼面大而扁平,殼長可達190mm ,殼高90mm ,殼寬31mm , 最大者殼長可達240mm 。殼後背緣向上擴展成三角形的帆狀,是三角帆蚌區別於其他蚌的主要形態表現。它的殼面呈黃褐色,殼頂部生長輪脈粗糙,殼內珍珠層呈乳白色,有時為肉色、紫色或混合色,富有美麗的珍珠光澤。三角帆蚌具有較多優良的育珠性狀,它殼質堅厚,雙殼較為平整,珍珠層光潔緻密,可生產出優質的珍珠。
3 .育珠特點
在天然水體的蚌生長較慢,但在人工育珠中,三角帆蚌生長速度快,1 齡蚌體長可達50-70mm , 2 齡蚌可達80-100mm 。因此,1-2 齡的幼蚌可以進行植珠手術操作,所育珍珠生長速度也較快。成年的三角帆蚌,體長為160-200mm ,在其外套膜上往往可插植2mm 以上的大珠核,可培育出8mm 以上的大型有核珍珠。
三角帆蚌具有對育珠的生態條件要求較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弱、對缺氧的忍耐能力不強、珍珠生長速度慢於褶紋冠蚌等不足之處。因此,在實際育珠生產中,要發揮其優良品質的作用,克服其生物學方面的不足。

育珠蚌常見病害及防治

育珠蚌最易患病的季節是1月份~9月份,蚌病一旦發生,蔓延極快,給育苗生產帶來嚴重損失。

蚌病的預防

夏秋季節水溫較高,水中細菌和蚌的敵害生物繁殖很快,因此每月套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兩次。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5公斤~3公斤,兌水潑灑。用生石灰消毒育珠池除可預防蚌病外,還有澄清水質,使塘泥無機化,調節水的pH值和增加鈣鹽等好處。引水時應濾出蝦、螯蟹等敵害,防止敵害入池繁殖,侵害珠蚌,並及時轉移病蚌,清除死蚌。

蚌病的檢查

1.外部檢查
將育珠蚌提出水面,出水孔不噴水,而是從蚌體內滴水,表明蚌已患病;手摸育苗蚌貝殼腹緣,有發硬感覺,這是因蚌體停止生長,而使腹緣變硬,表明蚌已患病;貝殼最後的生長線紋緊密,沒有新長出的黃殼緣,表明蚌已停止生長;患病嚴重的蚌,用手捏雙殼,有鬆動現象,閉殼肌已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病蚌即將死亡。
2.內部檢查
解剖時要挑選濕潤的活蚌,要保持器官的完整。查看蚌的鰓組織是否增生、發炎或變色,如果鰓瓣發炎、糜爛是細菌性、病毒性疾病;若鰓組織紅腫、增生,有時可見白點,是寄生蟲侵襲致病。斧足的邊緣發炎糜爛,是病毒性或細菌性疾病;有明顯紅點、藍點或寄生蟲性白點,為侵襲性疾病;側齒髮炎是感染細菌所致。對一時無法肯定的病原體,應保留標本以備進一步檢查。應準確收集發病部位器官,以便做組織培養。

常見蚌病的防治方法

1.爛鰓病
鰓絲糜爛,殘缺不一,呈淡紫色,有大量粘液,兩殼張開後無力閉合,閉殼肌彈性差,此病交差感染很快,如不及時治療損失極大。防治方法:(1)注射鹽酸四環素,每隻1000國際單位~4000國際單位;(2)用0.1‰~0.2‰“多菌靈”浸洗10分鐘~15分鐘;(3)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混合液2毫升~4毫升噴在蚌鰓上;(4)用10毫克/公斤~40毫克/公斤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蚌體,三角帆蚌10分鐘~15分鐘,褶紋冠蚌15分鐘~30分鐘。
2.水膨脹(水睡腫)病
蚌體結締組織膨大突出呈肉白色,外套膜與蚌殼之間充水,閉殼肌鬆弛。防治方法:(1)用消毒過的針筒吸1%四環素或鏈黴素溶液噴灑病蚌;(2)用1%卡那黴素注射外套膜。
3.爛斧病
斧足缺刻,濁瘍嚴重,萎縮呈肉紅色,並有大量粘液,組織缺乏彈性,此病主要是由細菌引起的,也有因寄生蟲或類等水生動物吞噬引起。防治方法: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分鐘~30分鐘。
4.側齒炎
側齒四周組織發炎發黃,組織糜爛,呈黑褐色,影響兩殼閉合,冠翼易折,側齒炎的發生多為機械操作所致,嚴重時會導致死亡。防治方法:(1)用1‰~2‰金黴素溶液注入病蚌肌肉,用量為1毫升左右;(2)用0.1‰濃度的“多菌靈”藥液浸泡5分鐘~10分鐘。
5.嗜水氣單孢菌病
流行季節為4月~10月,發病高峰在5月~7月。症狀為發病初期,病蚌體內有大量粘液排出體外,蚌殼後緣出水管噴水無力,排糞減少,兩殼微開,病重時,病蚌體重下降,閉殼肌失去功能,兩殼張開,胃中無食,晶桿縮小或消失,用手觸及病蚌的腹緣,有輕微閉殼反應,不久死亡。採用1‰氯黴素注射(每隻1毫升,1次或3次),再輔以1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潑灑,對預防和病發初期治療有較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