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號航空母艦(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第一艘核動力航母-舷號CVN-65)

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一般指本詞條

企業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Enterprise,舷號:CVN-65,中文:常被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Big E),是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是美軍第八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同時也是美國的一種多用途超大型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具有8具核反應堆的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1950年開始設計,1958年2月4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典禮,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航空母艦在古巴飛彈危機中負責封鎖古巴海域,之後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1964年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後七次派往參與越戰,並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西貢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在其一生服役生涯中其足跡遍布全球

企業號航空母艦主尺度為342.3米×40.8米×11.9米,艦員編制3215人,動力為8座A2W壓水反應堆,渦輪電力推進,四軸四槳,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400000海里/20節,飛行甲板331.6米×76.8米,最大載機量84架。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艦型結構,動力系統,艦載武器,艦電系統,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繼續保持海軍優勢以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淘汰一批艦齡長、噸位小、性能差的航母,封存或報廢大部分戰列艦;二是著手設計和建造一批載機多、性能好、適應現代海戰需要的超大型航母,並於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成了“福萊斯特”號、“薩拉托加”號、“突擊者”號和“獨立”號等大型航母。但由於飛機尺寸、重量和速度的增加以及引進燃料耗量極大的噴氣推進,對航空母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儘管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小鷹級航空母艦在艦型、裝備布置和排水量上比二戰期間的航母要先進得多,但是仍遠不能適應艦載機的需要。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1950年,經美國“核潛艇之父”里科弗多方遊說,美海軍作戰部長福雷斯特·謝爾曼認為美國不僅需要核潛艇,還需要“探討“建造一艘具有核動力裝置的大型航空母艦的可能性。1952年1月,美國完成了航空母艦核反應堆的選型研究。但此時謝爾曼去世,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失去了有力的支持,加之反對派呼聲日盛,研製工作暫時擱淺。1954年9月30日,美國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正式服役的訊息轟動全球,再度引起人們對建造核動力水面艦艇的注目。1956年1月,美國海軍正式發文,開始核動力航母的初步設計。1957年12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長灘號巡洋艦正式開工建造,1957年8月,蘇聯宣布發射成功了一枚洲際飛彈。為了表明對蘇聯的軍事優勢,美國海軍決定將核動力航空母艦列入1958年造艦計畫。當時,里科弗保證,其所設計的核動力航母只需安裝2個反應堆,造價可相對減少。
鸚鵡螺號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

建造沿革

企業號航空母艦是美軍第八艘以“Enterprise”命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企業號的前任,是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第2艘,第7艘以企業號命名的CV-6“企業”號,於1934年7月開工,1936年10月下水,1938年5月在東海岸開始服役,1939年4月轉入太平洋。CV-6“企業”號是二戰中的功勳艦艇,幾乎參加了除珊瑚海以外的所有太平洋戰役,多次受到美英海軍的嘉獎。1947年,CV-6“企業”號退役,1958年拆解。“企業”號保存協會”與美國海軍達成協定,將籌劃中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命名為新“企業”號,CVN-65“企業”號因此得名。
1958財年,美國批准了企業號航空母艦的建造,預算造價4.5億美元,1958年2月4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1960年9月24日下水交付,由時任美國海軍部長威廉·法蘭克(William B. Franke)夫人擲瓶,1960年9月25日開始舾裝,1961年10月進行海試。企業號首次裝填核燃料和更換核燃料分別耗資64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最近的一次改裝工程按1990財年撥款為14億美元。

服役歷程

1961年11月25日,企業號正式服役並在次月編入美國大西洋艦隊,舷號CVN-65。1962年1月12日執行處女航同時也是為期三個月的試驗航行。企業號服役期間一直部署在太平洋艦隊,經常參加海上活動,但實戰較少。在役51年,企業號參與過越南戰爭、伊戰、阿戰,以及海灣地區多場戰事和波赫戰爭,獲得數十枚軍事獎章,也留下了不靠岸完成環球航行的奇蹟。
2012年12月1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企業號航母盛裝滿旗,艦上的甲板上、平台上圍著藍白紅三色的布幔,形狀獨特的四方形艦島上有著被電燈圍繞的白色65號字樣,數字的上方則用黃色、黑色、綠色、紅色以及藍色等顏色標記這各種這艘艦艇獲得的勛賞代號。在經歷了51年的服役生涯後,企業號完成了它的使命,美國海軍在其機庫舉行了退役儀式,數千名曾在企業號上服役的水手、老兵、造船廠工人及其家屬出席了當天的退役儀式,大西洋艦隊航空兵司令向企業號的最後一任艦長頒發集體卓越獎。在紀念會和退役儀式上,有這樣一句話“WE ARE LEGEND(我們是傳奇)”。隨後時任美國海軍部長Raymond Mabus通過先行錄製的影片宣布CVN-80福特級航空母艦(USSEnterprise)將襲用企業號的傳奇艦名,計畫於2027年服役。
企業號退役典禮後前往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企業號退役典禮後前往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2013年6月20日,企業號正式退役儀式後,由拖船拖離諾福克海軍基地,同日抵達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接著開始拆解工作,預計拆除放射性燃料棒和反應堆將耗費3年時間和數千萬美元。企業號先安全地拆除反應堆燃料棒,然後由拖船向南拖行,繞過南美洲大陸最南端合恩角,最終抵達華盛頓州皮吉特灣。在那裡海軍工程師拆除了企業號的8座反應堆,由於拆除核反應堆需要大面積切割飛行甲板,因此企業號無法保留作博物館艦,只能保留艦島,最終企業號船體被拆解成總重9萬噸的金屬碎片。

技術特點

艦型結構

艦型
企業號航母具有完善的航空支援能力,艦體與小鷹級航空母艦基本相同,採用了封閉式斜角飛行甲板,斜角甲板為10.5°,島形上層建築位於艦舯部右舷後方; 非傳統箱形艦橋和窄小的支撐底座結構,方形對空搜尋雷達位於島形上層建築頂部前方;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分別位於飛行甲板末端和艦首右舷,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安裝在左舷斜角甲板前方以及右舷斜角甲板邊緣後方,近程防禦系統安裝在飛行甲板尾部下方以及左舷斜角甲板前方的舷側突出部。此外,它的航空支援能力及結構方面也有不少獨到之處,艦上取消了常規動力所需的粗大而笨重的進氣管道和煙囪,有著較大的甲板空間,以增加艦載機數量並能提高飛機起降時的安全性。企業號航母島式建築與美國其它航空母艦大同小異的艦島相比顯得非常特別,它的飛行甲板上佇立著一座方方正正的艦島,顯得較弧立,號稱“65號大廈”,方正艦島主要是為了配合雷達的安裝,艦島後側無尼米茲級和小鷹級的格線狀天線支架,其它布局同尼米茲級。
結構
企業號航母由於不再使用燃油作為主機的能源,艦員不會受到煙囪排放的影響,艦內也聽不到蒸汽鍋爐鼓風機那惱人的噪聲。此外,由於核動力裝置功率大,故企業號艙室的空調效果好居室寬敞舒適且設有海水淡化裝置,使用淡水幾乎不受限制。企業號艦橋中下部是方柱形,圓錐形的上部頂端有十字架式主桅。整個上層建築大致可分為7層,第1至第5層為高級軍官艙、電子設備區和維護保養區,第6層為艦長艦橋,第7層是觀察平台和信號艦橋在飛行甲板以下約可分為11層,向下第1層是下級軍官集會室、艦長休息室、高級軍官休息室以及軍官特等艙;第2層為戰鬥情報中心和空戰指揮中心、各種輔助艙、艦員住艙和修理設備間等;第3層設有各種辦公室、修理間、電池間、理髮間和小賣部等,第4層為機庫甲板;第5層設有醫院、軍官特等艙、和飛行員預備艙等;第6層設有住艙、機械間、軍士長廚房及餐廳、電工間、油艙、彈藥艙、配電板和輔機艙等;第7至第10層為主機艙和反應堆艙;第11層為內底水艙和油艙,整個艦體內部由1000多個艙室組成。
甲板
企業號航母從艦底至飛行甲板形成整體箱形結構,甲板上分別設有4部長90米的C-13-1蒸汽彈射器蒸汽彈射器,2個在軸向甲板,2個在斜角甲板, 斜角甲板後端設飛機著艦阻攔裝置。該艦的攔機裝置由阻攔索和阻攔網兩部分組成。四條MK-7攔截索,直徑6.35厘米、高度50厘米、相互間隔約14米,並列布置4根,可以拉住重30噸、以140千米時速進場的飛機;阻攔網由尼龍帶製成,平時堆放在斜角甲板端部左舷當載機需要著艦時,架設到攔機網支柱上,架設時間約需2分鐘。
企業號艦上設有4部鎂鋁合金製造的舷側升降機,左舷1部,右舷3部,每部升降機長23.5米、寬16米、面積374平方米、自重105噸、提升力40. 4噸 , 每部升降機一次可裝載兩架飛機,運行一次只需25秒。艦上機庫為全封閉式,長223.1米,高7.26米,面積約20070平方米。飛行甲板為強力甲板,厚達50mm,在關鍵部位加裝裝甲,水下部分的舷側裝甲厚達150mm,並設有多層防雷隔艙。可攜載11000噸航空燃油,可供航空聯隊使用12天。

動力系統

企業號航母最聞名遐邇之處就在於它的核動力裝置性能優異,為了讓企業號能達到30節航速,所以全艦採用8座西屋公司生產的A2W壓水反應堆,驅動4台通用電氣公司的各為7500馬力(52兆瓦)的蒸汽輪機和32個熱交換器,4軸4槳,每兩座並聯驅動一個螺旋槳,螺旋槳直徑6.4,重29噸,動力裝置總功率為28萬馬力(209 兆瓦),航速33-35節。但如此設計十分浪費空間,導致企業號艦身中段幾乎被輪機設備占滿。當時第一代的艦載反應堆A2W技術不成熟,只能輸出35000軸馬力,全艦總發電量為20000千瓦,此外還備有4台應急柴油輔助發電機,功率為30000馬力。
企業號核反應堆企業號核反應堆
企業號航母由於採取核動力推進,續航力巨大,在20節航速時,續航力400000海里,相當於繞地球13圈,核動力使美軍航母艦隊全速航行得到了解決,截止到2007年,企業號已更換3次燃料,更換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萬-50萬海里,累計航程超過100萬海里。第一次更換燃料是在服役3年後,此間該艦航行207000海里,並於1964年進行了總航程30000海里的無補給環球航行。

艦載武器

防禦
自衛武裝方面,企業號原本預定要比照小鷹級,裝置兩套配合小獵犬防空飛彈系統的MK-10飛彈發射器 (設定在艦尾),但由於企業號的建造成本高昂且嚴重超支,為了節約經費,服役初期沒有任何自衛武裝。196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認為航空母艦不需要區域防空飛彈系統,於是企業號便在1967年加裝兩座MK-25 BPDMS。企業號航空母艦最初加裝了原本不在預算中的RIM-2小獵犬防空飛彈,之後升級成3座MK15密集陣6管20毫米近防速射炮和3座八聯裝MK29“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2000年再次升級時,前向的密集陣近防速射炮又被換成兩座RIM-116艦空飛彈。企業號在1979 年至1982年接受現代化改裝工程,將BPDMS換成更新一代的改良型點防禦防空飛彈系統(IPDMS), 以輕量化的MK-29海麻雀發射器取代原本笨重的MK-25加裝導控海麻雀飛彈的MK- 91射控雷達以及三座MK-15 CIWS,並以SPS-48與SPS-49對空搜尋雷達取代原有的SPS-32/33對空搜尋雷達;此外,也進行了第三次核燃料棒更換工程。1992年企業號再度進行改良,追加一座MK-29,SPS-48C升級為SPS-48E,並加裝MK-23 TAS(包含一座加裝在右舷後部舷外的AN/SPQ-9A追蹤雷達)、NTDS升級、ASCAC、TFCC以及SYS-2(V)4 IADT。在2000年代,企業號加裝兩組MK-31 Block 1公羊(RAM)短程反飛彈系統,海麻雀與方陣系統則減為各兩組。
MK29“海麻雀”艦空飛彈MK29“海麻雀”艦空飛彈
MK29艦空飛彈
綽號“海麻雀”(Sea Sparrow),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研製的中程雷達制導防空飛彈,發射Mk57對空飛彈,由AIM-7“麻雀”(Sparrow)系列飛彈發展而來。研製開始於1946年,是一種全天候近程、低空艦載防空飛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對付低空飛機、直升機及反艦飛彈,1969年開始裝備。海麻雀經過改進後具備命中精度高、反應時間短、抗干擾能力強、適用範圍廣、全天候、全方位、多目標攻擊能力等優點。已發展了十多個型號,而且還派生出了一系列的地空、艦空飛彈,其中“北約海麻雀”(NATO Sea Sparrow)對空飛彈,半主動雷達尋的,2.5馬赫時,射程14.6公里;戰鬥部39公斤。
北約海麻雀對空飛彈北約海麻雀對空飛彈

RIM-116艦空飛彈
RIM-116是一種以紅外線與被動雷達整合導引的輕型,點防禦艦對空飛彈,使用於美國德國、韓國等國家的軍艦上,用來攔截巡弋飛行型態的反艦飛彈與其他具有威脅性的飛行器。因為飛彈在飛行時彈體會不斷滾轉,所以該型飛彈也被命名為“滾體飛彈”(Rolling Aireframe Missile,簡稱RAM),負責發射滾體飛彈的MK49型發射器安裝重量達5777公斤,並可放置21枚拉姆飛彈。
RIM-116滾體飛彈RIM-116滾體飛彈

MK15密集陣近防速射炮
綽號“火神密集陣”(Vulcan Phalanx),美國海軍為解決軍艦近程防空問題專門設計製造的6管20毫米口逕自動旋轉式火炮系統,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生產(GE、GD),發射率3000發/分(改進型4500發/分),射程1500米(改進型1829米),密集陣系統是美國海軍艦隻的最後屏障,它能有效的打擊從其他防空系統漏掉的反艦飛彈。美國海軍依靠強大的技術優勢,在艦隊防禦領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而密集陣近防系統就是它的防禦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Mk15火神密集陣Mk15火神密集陣

艦載機
企業號航母的最大可搭載各型飛機84架,分別是20架F-14戰鬥機;36架F-18戰鬥機,組成三個中隊,包括一中隊的F/A-18E/F;4/5架EA-6B電子戰飛機,後使用4架EA-18G電子戰飛機代替;4/5架E-2C預警機;8-10架S-3A/B反潛機;4架SH-60艦載直升機和2架HH-60鋪路鷹直升機,或者6架SH-3G/H直升機或SH-60F“大洋鷹”直升機;2架C-2A“灰狗”運輸機;20架A-6E“入侵者”加油機(含 KA-6D),後由F/A-18取代。1973年企業號進行了在越戰中的最後一次空襲行動後,開始更換艦載機,以F-14A、S-3等取代原有的F-4等。
F-14戰鬥機
綽號“雄貓”(Tomcat),根據美國海軍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艦隊防空和護航的要求,由格魯曼公司(現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雙座超音速多用途重型艦載戰鬥機,用來替換海軍的F-4戰鬥機。主要執行艦隊防禦、截擊、打擊和偵察等任務。F-14在世代上屬於第三代戰鬥機,於1967年底開始研製,1970年12月21日原型機首飛,1972年5月交付使用。1987年,裝備改進型發動機的F-14B正式投產。1988年,該機在雷達、航空電子設備和飛彈掛載能力等方面經過了進一步改進升級,並定名為F-14D “超級雄貓”,2006年7月28日退役。
F-14戰鬥機F-14戰鬥機

F/A-18戰鬥機
綽號“大黃蜂”(HORNET STRIKE FIGHTER),美國格魯曼公司為美海軍研製的艦載單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第四代戰鬥/攻擊機(國際第四代戰鬥機標準),它也是美國軍方第一種兼具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型號。基於這個原因,作為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艦載機,F-18的用途廣泛,它既可用於海上防空,也可進行對地攻擊。該機於1978年首飛,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F-14戰鬥機退役後,一段時間內F-18成為美國航空母艦上唯一的艦載戰鬥機,C為單座D則為雙座。
F/A-18大黃蜂戰鬥機F/A-18大黃蜂戰鬥機

F/A-18E/F戰鬥機
綽號“超級大黃蜂式”(Super Hornet),是最新改型的多任務戰鬥攻擊機,由F-18C/D發展而來,E型為單座,F型雙座。其主要特點是增大了航程、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提高到2400kg,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包括原來的橢圓形進氣道改為矩形進氣道,塗漆含有吸收雷達輻射的材料。前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載減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後掠角減小;機翼前緣邊條面積增大了34%。
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EA-18G電子戰飛機
綽號“咆哮者”(Boeing EA-18G Growler),波音公司在美國海軍F/A-18E/F戰鬥機的基礎之上發展研製而成,用以替代EA-6B電子戰飛機(綽號“徘徊者”)。它不僅擁有新一代電子對抗設備,同時還保留了F/A-18E/F全部武器系統和優異的機動性能,先進的設計使得其無論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還是在陸地上都能較好地執行機載電子攻擊(AEA)任務。專家們評價說,“咆哮者”既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電子干擾機,又是電子干擾能力最強的戰鬥機。
EA-18G咆哮者EA-18G咆哮者

E-2預警機
綽號“鷹眼”(E-2 Hawk eye),美國格魯曼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研製的艦載空中早期預警與航空管制機,是美國海軍現唯一使用的艦載空中預警機。E-2同時也被許多國家空軍在陸上機場使用,它是全世界產量最大,運營方最多的預警機,包括法國、新加坡、日本、以色列、中國(台灣)等均購買並投入使用,E-2C為最新改進型。
E-2C空中預警機E-2C空中預警機

S-3反潛機
綽號“北歐海盜”(Viking),1972年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一款兼具海上巡邏、反潛戰和空中加油等功能的飛機。S-3是針對當時的蘇聯核潛艇而研製的反潛機,為全世界首型噴氣反潛機,為了要長時間在海上搜尋潛艇而要採用低耗油量的通用動力TF34-GE-24渦輪風扇發動機,在機尾也有長長的磁異探側器去幫助搜尋潛艇。美國海軍用它來取代S-2反潛機,以配合P-3岸基反潛機使用,S-3A/B為最新型號。
S-3反潛機S-3反潛機

C-2A“灰狗”運輸機
C-2A是由E-2A預警機發展而來的,專門用於為航空母艦艦載機運輸貨物。它與CVS-10和CVA-19航空母艦上的升降機和甲板機庫相匹配,可用彈射裝置起飛(採用機頭牽引方式),也可攔阻降落。C-2A的許多部件與E-2A可以通用,具有相似的全天候能力。總計生產3架預生產型飛機,一架用於靜力試驗。於1964年11月18日首次飛行,1964年12月2日正式交付海軍。生產型飛機從1966年開始交付美國海軍艦上運輸部隊,作為C-1飛機的補充。
C-2灰狗運輸機C-2灰狗運輸機

SH-3反潛直升機
綽號“海王”(Sea King),是西科斯基公司研製的雙發中型反潛多用途直升機,在開發初期,其軍用代號為HSS-2,公司代號為S-61。應美國海軍1957年新兵器系統中反潛直升機項目要求,SH-3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可載2名聲吶員,攜帶聲納設備、深水炸彈和可制導魚雷等總計380千克的裝備品,做4小時以上的海上搜潛攻潛作業。採用雙發單旋翼帶尾槳布局,尾槳裝在尾斜梁左側。採用全金半硬殼式船形機腹結構,機身兩側有短翼,翼梢有浮筒。機身尾段可以摺疊,從而減少了停放空間,機身側面設有大型艙門。
CH-3反潛直升機CH-3反潛直升機

SH-60艦載直升機
綽號“海鷹”(Sea Hawk),是美國海軍裝備廣泛的雙發、單槳多用途直升機,而且型號特別多,有SH-60B“海鷹”、SH-60F“大洋鷹”、HH-60H、VH-60A、SH-60R、CH-60等。美國海岸警衛隊還裝備有HH-60J“堅鷹”。MH-60R是美國海軍在現有的SH-60R基礎上進行改造而來的一種多任務機種,用於取代SH-60B和SH-60F。最開始MH-60R被命名為“戰鬥鷹”(Strikehawk),但是最終被改為海鷹。
SH-60多用途直升機SH-60多用途直升機

艦電系統

雷達
企業號航母為了配合相控陣雷達,設定了獨特的結構緊湊的方形艦島,在艦島的各面都能安裝平面列陣雷達的扁形天線,在艦橋圓形渦紋建築的頂部裝固定天線,這種艦島也成為新式航空母艦的設計基調。企業號搭載有當時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技術,相控陣雷達能比傳統旋轉式雷達追蹤更多空中目標,一個圓形天線陣和4個平面天線陣能有效探測 360º 範圍。
企業號早期裝有四面SPS-32/33 3D頻率相控陣雷達的平板式固定天線,前後左右各一面,而艦橋頂上則有一個造型相當特殊的圓錐狀結構,裝有電子戰設施。不過上述電子系統都不容易維修,因此在1979至1982年的改裝工程中,這些都被拆除了,改換SPS-48C3D雷達。後期又加裝有電子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該系統整理和處理來自本艦雷達、護航艦隻、飛機以及其它來源的信息,並將其自動傳給其它艦隻,使整個特混艦隊象一艘軍艦那樣協調一致地行動。這一系統能使特混艦隊指揮官迅速分析多種威脅的輕重緩急。採取措施防禦最危險的襲擊。戰術通訊導航系統是保障空中作戰的重要電子設備,它利用信標向飛機傳遞距離和方位,大大簡化了飛機在執行任務後尋找母艦的過程。
對抗
企業號裝有4座洛拉爾·海柯爾(Loral Hycor)Mk36 SRBOC6管紅外曳光彈和干擾箔條彈發射器,射程2.2海里;SLQ36“水精”(Nixie)水聲干擾器;AN/SLQ-32(V)4型告警,干擾和欺騙系統作戰數據系統。
綜合
企業號裝有NTKS海軍戰術資料庫系統,海軍戰術和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CDS 0 型);SPS-64(V) 導航系統,SPN-41 、 42A(2部) 、 43A 、 44 、 46飛機進場控制;4A,11,14,16號數據鏈;將安裝JMCIS;另有JOTS,POST,CVIC,TESS UMM-1(V)1,SSQ-82;衛星通信系統(SATCOMS)SRR-1,WSC-3(UHF),WSC-6(SHF),USC-38(EHF);URN-25塔康導航設備;水面艦艇魚雷防禦系統(SSTDS)。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
342.3米
艦寬
40.8米
吃水深度
11.9米
排水量
73502噸(輕載)
75700噸(標準)
94000噸(滿載)
飛行甲板
331.6×76.8米
航速
33節-35節
續航力
400000海里/20節,12天航空燃油
艦員編制
3215船員+2480航空兵
傳動
四軸四槳
動力系統
8座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A2W壓水堆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輪機,280000馬力(209MW)
4台應急柴油機,10720馬力(8MW)
艦電設備
雷達
對空:ITT AN/SPS-48C/E,3坐標,E/F波段,220海里對空:雷神AN/SPS-49(V)5,C/D波段,250海里
對海:諾登(Norden)SPS-67G波段,休斯(Hughes)Mk23TAS,D波段
3部Mk-91-I飛彈發射控制(MFCS)指揮儀,作為“海麻雀”飛彈系統的導航雷達
後換裝為6部MK-95火控,I/J波段。
1部MK-23目標指示雷達
火控:雷聲SPS-64(V)9,富魯諾(Fu-runo)900,I/J波段火控
飛機進場控制:SPN-41(V)9,富魯諾(FU-runo)900,J/K/E/F波段導航
聲吶
SQS-23主被動遠程

服役動態

1962-1969
1962年1月12日,企業號到外海訓練飛行員,之後企業號作為“水星計畫”水星-大力神6號太空艙的海面救援艦,由於太空飛行器發射日期延遲,後返回諾福克海軍基地預備試航,2月5日到加勒比海試航訓練,途經梅港及關塔那摩灣,並試飛A-5攻擊機,1962年2月20日,見證約翰·格倫成為第一位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太空人,4月8日返抵諾福克。企業號進入船塢檢修前,甘迺迪和多名政要登艦檢閱。
1962年6月19日,企業號再到外海訓練,並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到訪波士頓。接著與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等參加大西洋艦隊年度演習,7月12日返抵諾福克,預備首次遠洋巡航。8月3日離開諾福克,先後到訪直布羅陀、坎城、那不勒斯及蘇達灣,期間與北約海軍作聯合演習。義大利總統塞尼登艦參觀,9月28日在蘇達灣為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接替,10月11日返抵諾福克。
1962年10月14日,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甘迺迪總統10月19日下令,企業號協同獨立號航母和埃塞克斯號航母作為美國海軍第二艦隊的一部分被緊急部署到佛羅里達州附近的海域,用以執行對古巴的海空封鎖,以迫使蘇聯撤出當時部署在古巴並能威脅到美國的中程彈道飛彈。企業號即時前往加勒比海,在21日與艦隊會合參與封鎖,開始頻密派出機隊巡邏,在古巴外海設下封鎖線。26日,蘇聯拒絕停建飛彈基地,而27日美國海軍向一艘潛艇投下警告性深水炸彈,幾乎令潛艇艦長發射核彈。數日後,美蘇之間達成秘密協定。蘇聯同意中止興建飛彈基地,而美國則解除封鎖。至11月21日甘迺迪公開宣布解除封鎖,危機方告結束,這也是企業號服役後首次參加實戰。後在12月8日返抵諾福克,稍後曾試飛A-6A攻擊機及E-2A預警機。
1963年2月6日,第二次前往地中海巡航,併到訪坎城、雅典、巴勒莫、那不勒斯、科孚島、塔蘭托及羅德島,此時伊拉克及敘利亞先後發生政變,引發地區局勢緊張。企業號被派往地中海東部警備,併到訪貝魯特示警。後回訪熱那亞、馬略卡島及巴塞隆納,與北約進行演習。8月24日為獨立號接替,9月4日返抵諾福克。接著主要留在港口休整,或到近海訓練。1963年3月,企業號前往地中海巡航,接替返國的羅斯福號。
1964年2月8日,第三次前往地中海,第三次前往地中海的部署行動也是執行海軌行動(Operation Sea Orbit)的一個部分,22日接替回國的獨立號,然後如常與本國及北約海軍演習。1964年2月25日,企業號回應當時位於希臘紹達灣(Souda bay)附近的一艘芬蘭商船弗娜·保林號(SS Verna Paulin)的救援請求,通過直升機將一名外科醫生運送至這艘芬蘭商船上,救治了商船上的一位受傷船員。由於賽普勒斯的希臘及土耳其族群衝突加劇,在到訪伊斯坦堡後,轉到賽普勒斯外海警備一周,然後才回訪西地中海的坎城、那不勒斯及熱那亞。5月13日,與長堤號及班布里奇號兩艘核動力軍艦演習,預備進行代號海軌行動的環球航行。7月29日被福萊斯特號接替,1964年7月31日,企業號,長灘號與班布里奇號組成第1特遣艦隊進行環球航行,以宣示美國海軍力量。1964年10月3日返抵諾福克,11月2日進入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進行首次燃料補充和整修,包括增設綜合作戰情報系統及更換電子系統等。
1962年甘迺迪登艦檢閱1962年甘迺迪登艦檢閱
1965年6月,企業號才翻修完畢,此時美國已擴大于越戰的軍事行動,海軍決定將企業號調入太平洋艦隊,以強化打擊力量。6月至10月期間,企業號留在近海試航及訓練,預備前往越南戰場。10月26日,企業號離開諾福克,啟程前往西太平洋。11月20日在馬六甲海峽外海接替獨立號,然後到蘇比克灣整裝。12月2日,企業號抵達南越外海的迪西站,開始派飛機支援友軍,期間曾接待多名國內國外政客。從企業號上起飛的戰機參與了對北越全面轟炸的滾雷行動、轟炸胡志明小道的鋼虎行動和針對北越地對空飛彈的鐵手行動。在這場戰爭中,企業號所屬的第九航空團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包括摧毀了供應河內市和海防市主要電力的汪秘鎮的火力發電廠。12月3日,企業號還創下了單日出動165架次飛機的紀錄,創造了戰史上的航母紀錄。12月16日,企業號轉到北面的洋基站,開始轟炸非軍事區的敵軍目標。22日與提康德羅加號及小鷹號航母作聯合攻擊,企業號由北面進攻;提康德羅加號與小鷹號則由南面進攻。25日聖誕節,美軍停止空襲,這段時期,企業號回到南方迪西站執勤,17日進入蘇比克灣稍作休整,最後於26日到訪香港
古巴飛彈危機中的企業號古巴飛彈危機中的企業號
1966年2月1日,企業號離開香港,在4日返抵迪西站執勤。美軍在1月31日展開第三階段的滾雷行動,企業號先在9日及10日派出機隊,支援美軍掃蕩平陽省的越共陣地,接著被調回洋基站,先後空襲了清化市及榮市的軍事設施,由於天氣惡劣,23日企業號前往蘇比克灣休整,在25日抵達。3月11日菲律賓總馬克斯登艦參觀。
1966年3月14日/15日,應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小格蘭特·夏普的邀請,蔣介石率蔣經國及14名陸海空三軍高級官員乘坐UH2-A 海妖直升機自台北抵達美國第七艦隊停泊在台灣水域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並進行了訪問,在大約四個小時的訪問中,蔣介石參觀了軍艦上的機庫和修理庫,包括生存設備及自動通信設備演示,聽取對蓋格計數器的講解,還觀看了艦隊的飛行表演和火力展示,訪問結束後乘坐直升機返回台北。
越南戰爭1966年5月攝於 北部灣越南戰爭1966年5月攝於 北部灣
1966年3月16日,企業號再次回到洋基站執勤,空襲北越運輸路線。由於天氣惡劣,再加上北越防空火力與日俱增,美軍空襲成效甚為有限,而折損卻相對大增。在16日至25日之間,企業號一共有六架飛機遭防空炮或地對空飛彈擊落。4月1日,美軍下令展開第四階段滾雷行動,但仍然禁止海空軍攻擊主要工業設施。企業號在該星期集中空襲榮市的補給設施,後於4月14日返抵蘇比克灣休整。4月22日,回到越南外海,並再次空襲非軍事區及胡志明小道等地的補給路線,企業號曾一度轉到南方,空襲湄公河德爾它一帶的越共據點。但不久美軍為集中艦隊打擊力量,決定將企業號、漢考克號、突擊者號四艘航母集中在洋基站,僅留下輔助攻擊航母無畏號於南面支援。然而在惡劣天氣下,企業號等艦的攻擊仍備受限制。5月15日企業號返抵蘇比克灣,旋即要離港避風,到20日才得以入港短暫休整。5月23日,企業號又再返抵洋基站。針對北越大幅增加的水路運輸,連日派飛機攻擊河道上的運輸艦隻,又猛烈空襲北越重要港口城市邊水。6月初企業號更獲準攻擊南定市的港口,以干擾海防市及河內市的補給。然而此類攻擊僅為特例,對北越的整體運輸影響不大。6月5日離開越南,並在10日到蘇比克灣卸載武裝,預備返國。21日企業號抵達新母港阿拉米達,稍後進入船塢翻修。期間,重修了艦上四坐彈射器,更新艦上航空設施,安裝了海麻雀飛彈。
蔣介石訪問企業號蔣介石訪問企業號
1966年9月初,企業號完成翻修,並開始在近海試航及訓練。11月19日企業號離開阿拉米達,第二次部署到越戰戰區。途經珍珠港及蘇比克灣,在12月18日抵達洋基站作戰,開始空襲榮市及河靜市的鐵路、公路及其他補給設施。企業號僅參戰一周,美軍在25日聖誕節下令停火48小時,在1967年元旦作另一次48小時停火。停火後企業號的A-6A攻擊開始在夜間及雨天出勤,1月16日前往蘇比克灣休整,稍後到訪馬尼拉
1967年2月1日,企業號回到洋基站作戰。由於空襲一直未能迫使北越重返談判,美軍再次計畫加強滾雷行動,8日美軍開始48小時的停火令,並預定停火結束後開展第五階段滾雷行動。但14日行動才開始。企業號在24日率先空襲了河內及海防市外的火力發電廠,再在26日開始於紅河布置水雷,以打擊北越補給線。3月2日返航蘇比克灣,14日轉抵香港休假,並停泊到青洲外海。3月22日,企業號重返洋基站作戰。先後空襲了越南海防外的海軍船塢、北江市的火力發電站及太原市的鋼鐵廠。執勤期間,南越將軍阮文紹、總理阮高祺及美國陸軍將領威廉·威斯特摩蘭曾登艦頒發軍獎。4月17日企業號前往蘇比克灣休整,於19日抵達。6月5日,企業號返抵洋基站作戰。艦隊加倍空襲北越各地的補給路線。20日企業號將部分武裝轉移到無畏號,然後啟程返國。稍後途經蘇比克灣,於7月6日返抵阿拉米達,並進入船塢維修。9月完成維修,留在近海試航訓練。1967年12月1日,攜帶著包括A-4C天鷹,F-4B天鷹和A-5維吉蘭特轟炸機的企業號巡航南中國海,在越南戰爭期間首次亮相。
1967年12月1日在越南戰爭期間首次亮相1967年12月1日在越南戰爭期間首次亮相
1968年1月3日,企業號離開阿拉米達,途經珍珠港,在19日先訪問佐世保。在1月23日離開佐世保,原訂前往越南戰場。然而同日朝鮮扣留美國船,引發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企業號和正在休整的突擊者號隨即前往日本海戒備。到2月16日才離開日本海,途經蘇比克灣,於21日抵達洋基站執勤。接著空襲了非軍事區的北越陣地,同時參與尼加拉瓜行動,集中支援溪生戰役的美軍陸戰隊,3月13日,企業號的機隊更炸毀了海防市郊的鐵路及公路兩用橋。18日離開前線,於20日抵達蘇比克灣休整。3月27日,返抵洋基站作戰。空襲胡志明小道補給線;同時空襲榮市的燃油設施及機庫。4月15日企業號在曾截擊北越一支運輸車隊,最後在24日再次到蘇比克灣休整。5月2日企業號又再回到洋基站。海軍此時集中打擊北越往南的補給線,又攻擊河靜省、榮市及演州縣三地之間的北越軍據點,並在5月8日掃蕩了榮市西北方的燃油及彈藥庫,次日企業號一架F-4B鬼怪式戰鬥機更擊落了一架北越空軍的米格-21,是第九航空團于越戰的首次空戰勝利,但損失亦很慘重,僅在1966年3月16-25日之間,第九航空團一共有六架飛機被防空火力擊落。13日和談重開後,美軍的攻擊次數開始下降,而企業號則在20日前往蘇比克灣及香港休,6月1日企業號回到洋基站執勤,並如常派飛機偵察海岸,攻擊北越補給線等。因和談攻擊次數下降。而企業號在26日離開洋基站,啟程回國。7月18日企業號返抵母港阿拉米達,及後主要在美國西北海域及近岸訓練演習。
1969年1月6日,企業號前往珍珠港訓練演習。14日早上8時19分,正在夏威夷外海預備派出飛機之際,艦上一架F-4戰鬥機掛載的四支阻尼火箭遇熱爆炸,點燃該架F-4的航空燃料,引發大火。1分鐘後,大火引爆F-4另一邊機翼的三支阻尼火箭,炸穿飛行甲板,飛行甲板被炸出三個大洞,使火勢蔓延至下層甲板,不久六枚Mk82 500磅炸彈接連爆炸,進一步加劇火勢。大火在三小時後才撲滅,共造成28人死亡,344人受傷,17架飛機受損,而另外15架飛機則報廢。次日旋即進入珍珠港船塢維修,直到3月4日才告完工,這是企業號服役生涯中在非戰鬥情況下發生的最嚴重事故。同時給美國海軍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海軌行動海軌行動
1969年3月11日,企業號啟程前往西太平洋,在31日開始在洋基站外海執勤。4月15日,朝鮮擊落一架美軍偵察機,造成31名美軍死亡,朝鮮半島局勢又再緊張,美國隨即派艦隊到朝鮮海面示威。16日企業號離開越南,並在黃海與其他艦隊會合,作警戒巡邏。事件逐步降溫後,先後到訪蘇比克灣及新加坡,在5月31日才回到洋基站執勤。由於美軍正逐步淡出戰爭,期間偶爾派飛機攻擊胡志明小道,和非軍事區附近的北越補給點,6月18日企業號啟程回國,在7月2日返抵阿拉米達。接著繞道合恩角,在8月12日進入紐波特紐斯船塢維修,並更換核燃料。
1969年5月13日,企業號與長堤號及班布里奇號兩艘核動力軍艦合組演習,預備進行代號海軌行動(Operation Sea Orbit)的環球航行。7月29日企業號正式為福萊斯特號接替,然後在31日組成第1特遣艦隊,開始環球航行,而海狼號核潛艇則在稍後加入。艦隊先後駛過象牙海岸、南非好望角、肯亞、巴基斯坦、印尼、澳大利亞、紐西蘭、合恩角、阿根廷及巴西,與多國進行外交及軍事交流,全程共航行30565海里,歷時65天,中途沒有補給燃油。至10月3日結束。此次環球航行充分驗證了核動力的續航力和持久力,同時也驗證了當時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建造水平。也極大地展示了美國的軍事和技術實力。
1971-1979
1971年初企業號完成維修,在試航後回到母港阿拉米達,並換上第14航空團。1971年2月4日在西海岸航行,為CVW-14 第14艦載機聯隊的飛機進行飛行訓練,於2月12日跨越赤道,2月20日至2月20日進入里約熱內盧。在訪問期間,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埃爾莫r.祖沃特海軍上將在17號訪問,1971年2月25日,抵達好望角附近,並經歷了兩次跨越赤道。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培訓,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做準備。1971年3月7日,返抵西海岸的阿拉米達,1971年4月13-20日,在加利福尼亞南部進行額外的訓練,4月26日-5月7日,在為即將到來的西太平洋部署準備。接下來有4000名家屬上船作短暫巡航,之後進行了一次為期一天的訓練,
企業號航空母艦   1969年位於夏威夷企業號航空母艦 1969年位於夏威夷
1971年6月11日,企業號從阿拉米達出發,開始了她的第五次西太平洋行動,其中搭載了了CVW-14、VF-142和VF-143、A-27,VA-97(A-7ES)和VA-196(A-6BS和KA-6DS),RVAH-5,VAW-113艦載機聯隊,途經珍珠港及蘇比克灣,13日與DD-851“魯帕塔斯”號驅逐艦(Rupertus)DD-847“羅伯特·L·威爾遜”號驅逐艦(Robert L. Wilson )會合,於6月16日抵達夏威夷作業區,開始為期五天的空中行動,並為作戰準備演習做準備,6月22日至23日進入珍珠港。
1971年7月15日至30日期間,企業號抵達洋基站,開始在越南進行作戰行動,在寮國東部的狹長地帶的“鋼鐵老虎”行動目標地區進行了空襲,並派飛機晝夜轟炸越南南部的軍事地區和後勤目標。1971年7月31日結束行動,於8月2日到蘇比克灣休整。1971年8月13日,企業號結束休整離開蘇比克灣,三天后到達了洋基站。8月16日,在這個月的剩餘時間裡,企業號成為了唯一的航母。期間總共出動了1915架次飛機,1971年9月初企業號一直在洋基站作戰,之後被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和中途島號接替,9月11日離開洋基站訪問新加坡。1971年9月14日至20日訪問新加坡後,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9月25日穿過赤道,然後又來到了印尼水域,1971年10月4日,熱帶風暴橫掃菲律賓,為了避免熱帶風暴,回到蘇比克灣,直到10月9日,才開始第三次部署,期間持續惡劣的天氣導致飛行架次減少,
1971年11月3日,企業號離開洋基站,前往新加坡,16日,到達新加坡休整,11月19日,回到洋基站立即與中途島號開始對越南軍事地區進行打擊,直到11月的最後一天,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的加入,1971年12月3日印巴戰爭爆發,企業號接到撤僑命令,立即前往孟加拉,美國為表支持巴基斯坦,而派企業號到印度洋及安達曼海演習,阻止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
1972年1月25日,企業號啟程回國,2月4日,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參觀了珍珠港,在2月12日返抵阿拉米達。3月15日,在舊金山灣海軍造船廠開始了為期60天的維修,1972年5月16日完成維修回到阿拉米達,23日至27日,前往加利福尼亞北部海岸接受額外的訓練。6月19-20日完成訓練和檢查,1972年7月7日,一架F-4在彈射起飛時失敗,導致一名飛行員喪命,7月12日為了裝載彈藥,在阿拉米達度過了一個周末,之後又回到了海上進行訓練。7月29日,企業號與一艘由木船相撞。1972年8月5日至6日,企業號在舊金山海灣地區舉辦了一場活動,接待了數百名來自舊金山灣地區的兒童,8月8-10日,與班布里奇號在南加利福尼亞海岸完成了夜間作業,在12-16號進行了軍事訓練,1972年9月12日,企業號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在10月3日開始在洋基站作戰。12月11日至17日期間,到香港休假,在19日回到洋基站作戰,除了在聖誕節短暫停火,其餘時間均派飛機轟炸北越工業設施,企業號上的a-6和a-7攻擊了三艘北越飛彈艇,擊沉了一艘,並擊傷了另外兩艘。
企業號航母企業號航母
1973年1月8日,和談重開談判,而艦隊出擊數也隨之逐步降低,並在15日完全停止,企業號等改為派飛機到寮國及高棉,空襲該處的共產黨游擊隊,27日和談協定終於簽訂,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結束對北越的作戰行動,美軍停火隨後企業號撤離。2月5日派飛機到東京灣掃雷,後到訪新加坡,5月28日由蘇比克灣啟程回國,於6月12日返抵阿拉米達。8月2日進入布雷默頓船塢維修改建,以搭載新式的F-14戰鬥機。1974年1月20日,企業號離開船塢,留在近海訓練,並在3月先後試飛了F-14戰鬥機及S-3反潛機。9月17日,離開母港阿拉米達,先後到夏威夷及菲律賓演習,並在11月到香港休假。12月短暫到南越外海執勤。
1975年1月,到海灣巡航,並途經迪戈加西亞島。2月5日到訪蒙巴薩,由於模里西斯遭熱帶風暴。12號轉抵路易港,並派員到陸上協助救災。2月底回到西太平洋演習。1975年3月10日,北越派軍攻擊越南邦美蜀市,由於東南亞的局勢已無法挽回,美國下令軍隊預備撤僑。3月28日至4月9日之間,企業號在南越外海戒備,然後為中途島號接替,後到蘇比克灣休整。4月15日回到越南外海。4月29日,美國發起常風行動,開始撤走人員,並於珊瑚海號派戰機掩護,確保撤退路線安全,這也是企業號的F-14戰鬥機首次參與的戰爭任務。4月30日早上,美軍最後一架直升機離開越南,伴隨著北越坦克開入西貢,越戰至此正式結束,企業號最終見證了這一時刻,之後在蘇比克灣卸載後,啟程返航阿拉米達,5月20日抵達,然後留在近海訓練或船塢維修。
企業號航母企業號航母
1976年7月30日,第八次前往西太平洋,併到訪珍珠港、蘇比克灣、香港及霍巴特,先後與日本及澳大利亞演習。1977年初,進入印度洋,並在2月19日到訪蒙巴薩。期間烏干達下令禁止美國公民離開邊境,以報復大半年前美國默許以色列發動恩德培行動,營救於烏干達境內遭挾持的人質,企業號隨即離開肯亞,在2月25日到烏干達外海警備,直到危機解除後才啟程返回西太平洋。3月28日返回母港阿拉米達,並留在近海訓練。
F14在企業號上著艦   1978年F14在企業號上著艦 1978年
1978年4月4日,第九次部署到西太平洋,並先參與該年度的環太平洋演習。接著先後到訪蘇比克灣、香港、費勒芒圖、及新加坡,並與澳大利亞演習。期間,曾在南中國海救起越南船民,9月中與中途島號在沖繩海域作兩棲登入演習後,啟程返回美國,10月30日返抵阿拉米達,然後留在近海訓練。
1979年1月,企業號進入布雷默頓海軍船塢,進行為期36個月的現代化改裝,當中包括更換原有的相控陣雷達、維修核反應堆、更新通訊設備等。1982年2月2日,企業號完成維修,開始在近海試航訓練,並換駐第11航空團。9月1日第10次部署到西太平洋,但先到阿留申群島與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會合,作聯合演習。演習後途經日本海、蘇比克灣及新加坡,並前往印度洋,期間再次救起小量越南船民。在11月初到訪蒙巴薩,改到北阿拉伯海巡航。
1983-1999
1983年初,回到西太平洋,並先後到訪香港及佐世保。3月底到4月初,與中途島號及珊瑚海號會合,在西北太平洋作聯合演習,最後在4月28日返抵阿拉米達。1984年5月30日,第11次部署到西太平洋,並再次參與環太平洋演習。稍後途經蘇比克灣及香港,在8月24日接回國的美國號,開始在北阿拉伯海巡航,為兩伊戰爭一事戒備。11月5日返航西太平洋,在偵察越南的蘇聯基地後,於12日進入蘇比克灣休整。19日與中途島號及卡爾文森號在日本海演習,最後在12月20日返抵阿拉米達。
企業號航母企業號航母
1985年,企業號均留在近海訓練演習。11月2日企業號演習期間觸礁受損,而要回到船塢維修。1986年,美利衝突期間,企業號由印度洋進入阿拉伯海, 策應美國號珊瑚海號。[2]1986年1月13日,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巡航,並在2月17日進入蘇比克灣。25日菲律賓爆發政變,企業號延長在蘇比克灣停留時間,以宣示力量。3月初途經新加坡到印度洋與巴基斯坦演習,後在喀拉蚩停泊,前往阿拉伯海及阿曼灣巡航,4月15日美國空襲利比亞,企業號先留在亞丁灣戒備,在29日橫越蘇伊士運河,前往利比亞外海。這是企業號22年來首次返回地中海。並先後到訪那不勒斯、土倫及西西里奧古斯塔港。6月25日啟程回國,先後途徑直布羅陀、好望角、澳大利亞珀斯、蘇比克灣及珍珠港,在8月13日返抵阿拉米達,並進入船塢維修。
1987年,企業號大部分時間均在西岸訓練演習,並在8月參與西雅圖每年舉辦的海洋節。10月25日,再到阿拉斯加外海演習,於11月24日返抵阿拉米達。由於卡爾文森號在1月曾進入白令海峽,1988年1月5日,第13次前往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巡航,後與菲律賓、印尼及新加坡演習。2月到北阿拉伯海,與法國海軍一同執勤。期間參與摯誠意志行動(Operation Earnest Will),協助保護懸掛美國旗幟的油輪,18日美軍對伊朗發動螳螂行動,企業號則派飛機作空中支援。任務結束後。5月18日為福萊斯特號接替,返回西太平洋,併到訪蘇比克灣、香港及韓國,6月23日與卡爾文森號再到阿拉斯加演習,在28日到西雅圖休整,最後於7月3日返抵阿拉米達。
企業號航母企業號航母
1989年9月17日,企業號最後一次離開阿拉米達,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然後調回大西洋艦隊。10月中與卡爾文森號、新澤西號戰列艦及密蘇里號戰列艦合組,先後與日本及韓國演習,後到訪香港及菲律賓。12月菲律賓再次發生政變,在阿基諾夫人的請求下,老布希派企業號及中途島號到菲律賓外海戒備,任務結束後,到訪新加坡及芭堤雅,然後到北阿拉伯海參與護航行動。
1990年2月,離開阿拉伯海,繞道南大西洋及里約熱內盧,在3月16日進入諾福克軍港。1991年1月1日,企業號進入紐波特紐斯船塢作現代化改裝,並第三次補充核燃料。這使企業號錯過同年爆發的海灣戰爭。1994年9月27日,企業號完成維修,留在近海試航訓練,並換上第17航空團。
1996年6月28日,企業號才再次部署外海,前往地中海及阿拉伯海巡航,並在7月中派飛機到波士尼亞執勤,接著到訪馬略卡島、坎城、蘇達灣及羅得島,在9月15日橫越蘇伊士運河,美軍在9月3日發動沙漠風暴行動,9月到11月開始參與南方守望行動,以維繫聯合國設下的禁飛區。11月25日啟程回國,並途經那不勒斯,最後於12月20日返抵諾福克。1997年,主要留在船塢維修,
1998年11月6日,搭載第3航空團,再次前往地中海及阿拉伯海巡航,在19日橫越蘇伊士運河,然後於23日接替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參與南方守望行動。1998年12月16日,美國以薩達姆違反聯合國安理會687號決議,發動沙漠之狐行動,起飛的F/A-18 戰鬥機參加了第二波次空襲,攻擊伊軍地面目標,轟炸伊拉克多處軍事設施。企業號與卡爾文森號在16日至19日參與空襲,然後恢復南方守望行動。1998年12月底,企業號返回地中海,先後到訪蘇達灣、安塔利亞、利佛諾及第里雅斯特,期間進入亞得里亞海巡航。
企業號航母企業號航母
1999年3月,企業號航母戰鬥群率先進入亞德里亞海, 以航載機攻擊南境內目標,1999年3月18日才回到阿拉伯海執勤。4月12日企業號啟程回國,於6月20日返抵諾福克,再次進入船塢維修。
2000-2012
2000年,企業號均留在近海訓練。2001年4月25日,企業號搭載第8航空團,前往大西洋及阿拉伯海執勤。稍後企業號到訪馬略卡島、坎城、那不勒斯、英國朴次茅斯、里斯本及羅得島,並與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演習。8月進入阿拉伯海,接替回國的星座號,開始執行南方守望行動。8月25日到訪杜拜的捷貝阿里港,留在海灣執勤。9月10日離開荷姆茲海峽,預備經好望角返回諾福克。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企業號聞訊後立即趕往巴基斯坦外海,為第一艘抵達該處的美國軍艦,恢復南方守望行動,9月16日為卡爾文森號接替,調往北阿拉伯海待戰,2001年10月6日,美國開展持久自由行動,阿富汗戰爭爆發。企業號開始晝夜派飛機轟炸塔利班據點,甲板飛行作業更曾持續36小時。25日企業號為羅斯福號接替,途經蘇達灣,在11月10日返抵諾福克,預備進入船塢維修。2001年12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布希登上航母向1萬多名士兵們演講,紀念日本偷襲珍珠港60周年。
企業號  2003年企業號 2003年
2003年5月6日,企業號換駐第1航空團,開始在近海試航訓練。8月28日再次前往阿拉伯海,在10月13日橫越蘇伊士運河,再在22日進入荷姆茲海峽,開始參與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11月5日至15日,參與了分解山脈行動。16日至18日企業號又參與鐵錘行動(Operation Iron Hammer),支援在巴格達的美軍。12月21日到巴林麥納麥休假,
2004年2月初,企業號啟程回國,並途經那不勒斯,最後於2月29日返抵諾福克,再次進入船塢待命。2005年10月,企業號完成維修,留在近海試航訓練。2005年10月,伊朗核問題惡化,企業號重回北阿拉伯海執勤,11月1日企業號返航美國,於18日返抵諾福克。2006年5月2日,企業號再次前往阿拉伯海,並先後到訪斯普利特及蘇達灣。6日離開阿拉伯海,前往闊別多時的西太平洋,於7月18日及27日到訪釜山及香港。8月到訪新加坡及吉隆坡,然後重返北阿拉伯海執勤。11月1日企業號返回美國,在7日到里斯本休假,最後於18日返抵諾福克。
2007年7月7日,企業號再次前往阿拉伯海,先與北約海軍演習,然後到訪坎城。8月1日橫越蘇伊士運河,並在5日開始在阿拉伯海執勤。為美軍提供對地密接支援。12月1日企業號啟程返國,在19日返抵諾福克。2008年4月11日,企業號進入紐波特紐斯船塢大修。也是企業號服役生涯中最後一次大修。
2010年4月19日,企業號完成維修並留在近海試航訓練。此次維修比原計畫逾時八個月,由於企業號艦齡已高,維修費用不斷上升,費用更高達六億五千五百萬美元,超支達46%。故美國海軍最終向國會提案,將企業號的退役年期由2014年提前至2012年,2009年10月國會通過決議,準許企業號提早退役。
2012年11月4日,最後一次遠洋部署返航抵達諾福克2012年11月4日,最後一次遠洋部署返航抵達諾福克
2011年1月13日,企業號離開諾福克,再前往阿拉伯海。先後到訪里斯本及馬爾馬里斯港,在2月15日橫越蘇伊士運河。2011年2月18日,美國一艘“Quest”遊艇遭索馬里海盜挾持,海軍派企業號戰鬥群到場處理,4名美國人質安全獲救。稍後主要在紅海、阿拉伯海及亞丁灣巡航,支援阿富汗戰事。6月24日啟程回國,並途經蘇達灣及馬略卡島,於7月15日返抵諾福克。期間一共執行九次反海盜任務,並拘留了18人。加上支援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半年時間裡,企業號航行了6萬英里。11月25日,企業號舉行服役50周年生日會。
2012年3月11日,企業號離開諾福克,最後一次作遠洋巡航。這是企業號第24次部署到海外執勤。28日企業號到訪比雷埃夫斯,然後於4月4日橫越蘇伊士運河,在8日開始在北阿拉伯海執勤。此行企業號如常派飛機支援阿富汗美軍,並在海灣內巡航戒備。10月12日啟程回國,途經那不勒斯,最後於11月4日返抵諾福克,預備退役。

總體評價

服役評價
企業號航母是美國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企業級航母的首艦也是唯一一艘,是在福萊斯特級航母和小鷹級航母的基礎上發展改進而成,其設計思想對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有著重要的影響。美國海軍原計畫建造6艘企業級航空母艦,但因為當時核動力技術不成熟,核心繫統的成本昂貴導致造價超過預期,軍方被迫取消剩餘的訂單,轉而建造傳統動力的小鷹級航母以替補缺額。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企業號航空母艦意外地成為一個孤立的艦級。
企業號航母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具有8座核反應堆艦船,這還是經過精簡化的構造,在原先的反應堆設計案中,還預留了一座傳統動力鍋爐的安裝空間,但沒有實現。企業號也是唯一一艘配置有四片方向舵的航空母艦,美軍其他航空母艦都只有配置兩片方向舵。企業號還擁有罕見的、類似於巡洋艦的高速船殼設計,除了革命性地首度採用了核動力推進方式之外,還搭載有當時最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技術,比傳統旋轉式雷達追蹤更多空中目標,企業號為了配合相控陣雷達的安裝因而擁有獨特的方形艦橋,這也成為以後新式航空母艦艦橋的設計基調。
企業號航母的服役經歷雖然不及它前輩CV-6的功勳,但也無愧於“傳奇”二字。從服役初期1962年封鎖古巴起,先後經歷1964年首支全核艦隊無補給環球航行“海軌行動”、1965年參加越戰“揚基站”執勤“滾雷行動”、1969年嚴重事故、1975年“頻繁之風”、1988年二戰後美國最大規模的海上交戰“螳螂行動”、1989年協助菲律賓平定軍人叛亂、1996年波赫、伊拉克禁飛區巡邏的“聯合努力”和“南方守望”行動、1998年“沙漠之狐”、2001年“持久自由”、2003年“伊拉克自由”,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因換料大修而錯過了海灣戰爭。服役了51年的企業號也創下了美國航母服役期之最,它為維護美國全球利益頻繁出擊,多次參與地區性衝突和作戰行動,立下了汗馬功勞。(騰訊網,網易,新浪網,艦船知識)
裝備軼事
企業號航母在其服役的51年間,很多傳奇的故事以及一系列輝煌的數據。企業號由900名船廠工程師和設計師製作了建造草圖,設計草稿圖有2400英里(3862425.6米),比從邁阿密到洛杉磯還要遠。它由60923 噸鋼鐵鑄成,鋼材用量比帝國大廈還多,1507噸金屬鋁,370公里的管線,1700噸焊條,這些材料由超過800家公司提供。它全長1123英尺(342.3米),是美國海軍最大的一艘船艦,有4個橄欖球場長,一共使用了8座核反應堆,一次可以運載90架飛機。企業號一共航行了超過100萬海里(182.2萬公里),而這可以繞地球40圈,已經運載了超過10萬名海員和飛行員,甲板經受了400000+次飛機攔阻降落,服役期間美國歷經了10位總統。1986年9月16日,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美國電影《壯志凌雲》曾在企業號航母的甲板上拍攝。1990年,曾參與拍攝電影《獵殺紅色十月》。科幻影視《星際迷航》中柯克船長所用太空梭,創作靈感來自企業號。
企業號航母更換一次核燃料可航行50萬海里,在51年的服役生涯中企業號有過數次更換核燃料:在航行了20.7萬海里之後,於1964年11月第一次更換;又航行了30萬海里之後,於1969年10月第二次更換;在航行了50萬海里之後,於1979年第一次現代化改裝中第三次更換,經過長達38個月;1982年重新服役在1991年實行延長服役期現代化改裝計畫時,第四次更換核燃料,經過長達3年多的工程,1995年年中重新投入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