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戰鬥機(米格-21)

米格-21戰鬥機

米格-21一般指本詞條

米格-21戰鬥機(俄文:МиГ-21,英文:MiG-21,北約代號:Fishbed,譯文:魚窩),是蘇聯一型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

米格-21戰鬥機採用單座三角翼氣動布局,安裝一台渦噴發動機,是根據韓戰中噴氣戰鬥機空戰經驗研製的,主要任務是高空高速截擊、偵察,也可用於對地攻擊,特點是輕巧、靈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火力強,其中高空高速性能被擺在了首要位置。

米格-21戰鬥機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Микоян或Mikoyan)於1953年開始設計,1955年原型機試飛,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20世紀60年代作為蘇聯空軍的主力制空戰鬥機,原型其改進型(包含仿製、改良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是20世紀產量、裝備最多的噴氣戰鬥機之一,到2013年5月3日共有52個國家使用,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重要改進。中國殲-7就是根據米格-21仿製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米格-21戰鬥機
  • 英文名稱:MIG-21
  • 前型/級米格-19戰鬥機 
  • 次型/級米格-23戰鬥機
  • 研製時間:1953年-1955年 
  • 服役時間:1958年
  • 國家:蘇聯
  • 代級:第二代戰鬥機 
  • 研製單位米高揚設計局 
  • 服役情況:大部分退役 
  • 機型:超音速戰鬥機 
  • 建造數量:超過11000架 
  • 首飛時間:1955年
  • 俄文名稱:МиГ-21
  • 北約代號:Fishbed,譯文:魚窩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氣動結構,動力系統,武器系統,航電系統,性能數據,衍生型號,系列型號,改型型號,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53年,韓戰以後,世界開始追求超音速戰鬥機的潮流。同年米格-21戰鬥機開始設計,研製初期,共製成兩種原型機,一為三角翼型,另一為60度後掠翼型,兩者除機翼不同外,其它部分設計相似。後掠翼型編號為E-2A,北約稱之為“面板”(Faceplate)。兩種型別對比試飛後,針對高空、高速、輕巧、爬升快,能截擊入侵的敵轟炸機和高速目標, 作為國土防空截擊機使用的設計思想, 採用了很薄的大後掠角三角翼,並由此發展了十幾種改型。
米格-21戰鬥機米格-21戰鬥機
1955年,米格-21戰鬥機原型機試飛,1956年6月24日前蘇聯航空節時參加飛行表演,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北約組織稱它為“魚窩”(Fishbed)。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開始在高爾基市的索克爾製造廠量產並進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軍。米格-21戰鬥機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到2013年5月3日共有52個國家使用,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重要改進。

建造沿革

20世紀60年代,蘇聯空軍就裝備了2500餘架米格-21,與西方同級別的同代戰鬥機相比價格是較低,對第三世界國家很有吸引力,因此出口至世界37個國家和地區,總產量超過6000架,捷克斯洛伐克和印度等國還進行了特許生產,在生產的高峰期,僅前蘇聯國內就有5條以上的生產線。另外,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及印度還各有一條,仍有四大洲的近50個國家空軍在使用。
米格-21有20餘種改型,除幾種試驗用改型,其餘的外形尺寸變化不大,雖然重量不斷增加,但同時也換裝推力加大的發動機, 因而飛行性能差別不大。 由於機載設備不同和武器不同,各型號的作戰能力有明顯差別。
使用國家
安哥拉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保加利亞
高棉
剛果
克羅地亞
古巴
埃及
幾內亞
印度(基本退役)
寮國
利比亞
馬達加斯加
蒙古國
巴基斯坦(已退役還剩部分殲-7)
莫三比克
奈及利亞
蘇丹
敘利亞
土庫曼斯坦
越南
葉門
阿富汗
孟加拉國
阿爾及利亞
白俄羅斯
布基拉法索
捷克
衣索比亞
東德(於1990年與西德合併)
芬蘭
幾內亞比索
匈牙利
印尼
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
哈薩克斯坦
伊拉克
吉爾吉斯斯坦
俄羅斯(已退役)
馬里
波蘭
斯洛伐克
烏干達
中國(已退役還剩部分殲-7)
烏克蘭
尚比亞
朝鮮
南斯拉夫

服役歷程

20世紀60年代,米格-21曾是蘇軍的主力型號,最多時裝備了2500架以上。70年代以來,逐漸被米格-23等機種所取代。到80年代中,蘇軍仍使用著780架左右,多數是後期的新改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空軍中的米格-21已退役。
米格-21還被蘇聯大量銷往國外,至少有37個國家和地區的空軍裝備了這種飛機,曾在多次空戰中出現,越南戰爭是它最廣為人知的戰場,在中東地區跟以色列也是頻頻交手,其他如南北葉門戰爭、印巴、兩伊等局部戰爭也看得到米格-21的蹤影,仍然有不少米格-21活躍在世界上。
米格-21輕小、設備簡單、操縱靈便,越南戰爭中越方飛行員曾多次擊落美軍F-4戰鬥機。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空軍仍使用這種戰鬥機,但終因技術差距過大,且指揮失靈,戰術運用不當,不但未建戰功,反而被擊落多架。

技術特點

氣動結構

機型
米格-21戰鬥機是一種設計緊湊、氣動外形良好的單座戰鬥機。採用很薄的大後掠角三角翼、後掠尾翼、全動平尾、細長機身、帶進氣錐的頭部進氣道、多激波進氣錐。各種改型除機身有些變化和垂尾加大外,其它地方基本上保持了原來布局。下面介紹的是МF型的設計特點。
米格-21米格-21
機翼
米格-21機翼為切尖三角形懸臂中單翼,下反角2°,前緣後掠角57°。對稱翼型,翼根處相對厚度5%,翼梢處4.2%。展弦比2.22,尖削比12.5,安裝角0°,翼根弦長5.97米,翼尖弦長0.46米。襟翼面積2×0.92米2,軸補償副翼面積2×0.59米2。在翼根前緣前方機身上的每一側都裝有小的尖形整流罩,在每側機翼上方靠近翼梢處裝有附面層板。
結構
米格-21全金屬半硬殼結構,有兩個主梁和一個輔梁。由液壓助力器操縱副翼,裝液壓作動的大型“吹氣”平板後緣襟翼。機身截面形狀近似於圓形,最大直徑為1.24米(不包括座艙)。衝壓頭部進氣道,進氣口直徑0.87米。通過頭部上部向前打開的艙門可以對電子設備進行維修,在沿機身從座艙延伸到垂直安定面的大型背鰭內裝有操縱桿、電子設備、單口加油口蓋和燃油箱。靠近機翼前緣處的機身下部兩側各有一塊減速板,還有一塊減速板設在腹鰭的前邊,三塊減速板均由液壓操縱。
尾翼
米格-21懸臂全金屬結構尾翼。全部翼面都有大後掠角。液壓助力全動平尾,1/4弦線後掠角55°。相對厚度6%。平尾前緣最大上偏+7.5°,下偏-16.5°,面積7.9平方米。平尾翼梢有配重塊。操縱系統有力臂調節器,可根據不同的高度與空速調節傳動比,尾翼配平開關設在駕駛桿上,無配平調整片。垂尾1/4弦線後掠角60°27′,面積5.32平方米,平均氣動弦長3.14米,相對厚度4.4%。方向舵面積為1平方米,偏角±25°,腹部有大型單片腹鰭。
米格-21戰鬥機米格-21戰鬥機
起落架
米格-21起落架為前三點起落架,液壓收放,全為單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收上時轉87°後收入機身。主起落架輪胎尺寸為800×300毫米,胎壓7.8×105帕(8千克/厘米2)。前輪尺寸為500×180毫米,胎壓6.9×105帕(7千克/厘米2)。三個輪胎均有冷氣剎車裝置,對主輪差動剎車可實現地面轉彎。減速傘裝於垂尾根部艙內。起落架有冷氣應急放下裝置,前起落架還有應急拉索放下機構。

動力系統

米格-21飛機最大起飛重量9600千克,裝1台P-13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最大/加力)5100/66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2.1馬赫,實用升限18400米,內部燃油航程1300千米,作戰半徑270千米。動力裝置為一台P-13-300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為50.01千牛(5100千克),加力推力64.72千牛(6600千克)。進氣錐自動無級調節。頭部兩側有輔助進氣門,座艙後機身兩側有防喘振放氣門。燃油系統包括6個機身油箱和4個機翼整體油箱(兩前兩後),飛機內部裝油2600升。另外,機翼下可帶兩個490升副油箱,機身下可掛一個490升或800升副油箱。主起落架艙門後的機身兩側可帶固體起飛助推火箭。
克羅地亞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克羅地亞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

武器系統

米格-21有4個外掛架,載彈量1000千克,可攜帶紅外製導或雷達制導的近距空對空飛彈或對空、對地火箭和炸彈,並有1門23毫米G3-23雙管機炮,備彈200發。
米格-21戰鬥機米格-21戰鬥機
F型:可掛2枚AA-2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或掛炸彈和火箭;2門30毫米機炮,備彈60發。
PF型:機翼可掛載2枚AA-2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或掛炸彈和火箭。
PFM型:機翼可掛載2枚AA-2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或掛炸彈和火箭;1門Gsh-23型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
MF型:機翼可掛載4枚AA-2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或4枚“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或掛炸彈和火箭;1門Gsh-23型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
BIS型:機翼可掛載4枚AA-2或AA-8空對空飛彈,或掛炸彈和火箭;1門Gsh-23型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

航電系統

米格-21戰鬥機航電設備較簡單,中、後期改型加裝了小直徑天線火控雷達和自動駕駛儀。早期型號只在進氣錐中裝雷達測距器。改進型裝備加裝PF型-RP-9-21截擊雷達,發現目標距離約20千米。主要航空電子設備有:進氣錐內裝一部РП-21MA雷達,搜尋距離20千米。裝有РСИУ-5超短波電台,АРК-10無線電羅盤,СОД-57M應答機,PB-УM無線電高度表,MPП-56П信標接收機,CP30-2敵我識別系統,CПO-10護尾器。陀螺儀瞄準器可在2.75G時保持精度,自動測距的結果可輸入瞄準器中。PF型-RP-9-21截擊雷達,發現目標距離約20千米。MF型-RP-MA雷達,搜尋距離20-30千米;RP-21截擊雷達;“天弓一號”自動引導系統。BIS型-新型雷達探測距離可達30千米。

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MF型)
乘員
1人
機長
15.4米
翼展
7.15米
機高
4.13米
機翼面積
23.0平方米
整體空重
59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9600千克
參考性能
最大飛行速度
2.20馬赫
實用升限
18700米
最大航程
1300千米
作戰半徑
270千米
爬升率
150米/秒
翼載荷
417.4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
0.69
動力裝置
發動機
1× P-13加力渦噴發動機
加力推力
最大推力:49.98千牛(5100千克)
加力推力:64.68千牛(6600千克)
載油量
6個機身油箱和4個機翼整體油箱
武器系統
載彈量
1000千克
飛彈
或掛4枚AA-2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
或4枚“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空飛彈
航彈
或掛炸彈
火箭
或掛火箭
機炮
1門Gsh-23型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

衍生型號

系列型號

米格-21有20餘種改型,除幾種試驗用改型,其餘的外形尺寸變化不大,雖然重量不斷增加,但同時也換裝推力加大的發動機, 因而飛行性能差別不大。 由於機載設備不同和武器不同,各型號的作戰能力有明顯差別。主要型別有:
米格-21(E-5)
這架 E-5 裝 AM-11於1956年9月1日首飛這架 E-5 裝 AM-11於1956年9月1日首飛
原型機,1955年首次試飛,參加了1956年前蘇聯航空節的表演。至少製造了30架以上。動力裝置為一台P-11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千克),加力推力50.01千牛(5100千克)。機身兩側下方各裝一門30毫米HP-30機炮。彈射座椅為帶離設計。內部裝燃油1550升。
米格-21F
第一種批生產型,是一種短距白天型截擊機,動力裝置為P-11F-300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增加到56.39千牛(5750千克)。兩側翼下掛架可各帶一枚K-13“環礁”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北約編號“AA-2”),也可各帶一個UB-16-57火箭發射巢(內裝16枚57毫米火箭彈)。為保證空對空飛彈的使用,飛機增裝了雷達測距器和其它電子設備。內部燃油增至1950升,為了減輕重量和提供內部空間,拆掉了左側機炮,但保留了機炮整流罩。垂尾較原型略加大。空速管在頭部下部,在地面停放時可向上折起,以保證安全。這種型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進行了仿製。米格-21F有一種基本與F型相似的改型,其垂尾加大,減速傘艙移至垂尾根部,機身下可掛GP-9機炮艙,內裝一門23毫米的GSh-23雙管機炮。
米格-21PF
第二種批生產型,增強了全天候截擊能力,1961年在莫斯科土希諾機場首次公開展出。飛機頭部加粗,頭部進氣道直徑從F型的690毫米增至910毫米。進氣道中央錐體加大,內裝РP-21雷達,換下了原來的測距器。空速管移至進氣道上方。改用敞開彈射座椅。飛機可帶2~4枚空對空飛彈,去掉了機炮和機炮整流罩,從而使前減速板設計簡化。主起落架輪胎尺寸加大,起落架艙蓋也相應加大。機身背鰭加寬,以增裝燃油。發動機為P-11F2-300,加力推力58.35千牛(5950千克),內部裝油2410升。後期生產的可帶起飛助推火箭。埃及曾與中國交換一架米格-21PF。
米格-21PF/SPS
也稱米格-21PFS。1967年出現,與PF型相似,加大了垂尾面積,減速傘艙移至垂尾根部。採用吹氣襟翼,襟翼面積加大,但放下時不後退,著陸速度降低了40千米/小時。
米格-21FP
米格-21PF系列的出口型,印度進行了仿製,與後期的PF型相似,但不帶起飛助推火箭,垂尾加大,減速傘艙移至垂尾根部。裝一台改進的P-11F2-300發動機,最大推力3900千克,加力推力6170千克。機身下可掛GP-9機炮艙,內裝一門23毫米GSh-23雙管機炮。
米格-21PFМPF/SPS改進型
垂尾更大。採用PP21-M雷達,截獲距離13千米。據說這種雷達在高度920米以下,受地面雜波影響不能正常工作。低空最大速度1100千米/小時。這種型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進行了仿製。
米格-21PFМА
多用途型,裝圖曼斯基設計局的P-11-300渦噴發動機,推力為38.28千牛(3903千克),加力推力為60.84千牛(6204千克)。背鰭加大,內裝燃油箱。改進了雷達系統。翼下掛架增至4個,可掛雷達制導的“先進環礁”和K-13A“環礁”空對空飛彈,也可掛各種對地攻擊武器和外掛物。除攜帶標準的機身下副油箱外,還可攜帶兩個機翼下副油箱。在頭部左側的小船形整流罩內裝有飛行迎角感測器。採用零-零火箭彈射座椅。後期生產的此型飛機機身下內裝一門GSh-23雙管機炮。
米格-21M
印度仿製的PFМА型,第一架於1973年2月14日交付印度空軍。
米格-21P
基本上與米格-21PFМА相似,但去掉了機身下的內裝機炮,改裝3台偵察用照相機,設在一扇緊挨著前起落架支柱後側並從機身下突起的艙門內,該艙門向右側開啟。埃及空軍使用該型飛機。還有一種米格-21P是由米格-21PFМА改裝而成的戰術偵察機。機身下中心線掛架上帶有偵察設備艙,內裝前視和側視照相機或電子情報感測器。在背鰭的中部裝有干擾天線。翼梢整流罩內可裝雷達告警接收機。
米格-21MF
多用途型,基本上與米格-21PFМА相似,但背鰭加大。改裝圖曼斯基設計局的P-13-300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64.72千牛(6600千克)。機翼翼根前每一個輔助吸氣門下設有外來物擋板。1969年開始裝備前蘇軍。印度進行了仿製。
米格-21PF
由米格-21MF改裝而成的戰術偵察型,機上設備與P型相同。
米格-21SMT
與MF型相似,背鰭進一步加大,並一直延伸到減速傘艙,增大了內部油箱容積,改善了氣動性能。翼尖可卸吊艙中帶有電子干擾設備,據說這種型別從1971年起開始交付部隊。它和MF型一樣,可帶K-13A“環礁”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和“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SM型開始使用РP-22“藍寶石”(SаPFIр)火力控制雷達,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0km;АSP-PFD飛機瞄準具;АP-155自動駕駛儀;PазUрь-М制導設備;SPО-10雷達警戒接收機;飛機應答機;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
米格-21BIS
1976年以後出現的第三代多用途空戰/對地攻擊型,採用圖曼斯基設計局的P-25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69.62千牛(7100千克)。結構和電子設備都有改進,背鰭比米格-21MF更寬更高。7個內部自封油箱最大載油量2900升,高空最大速度增至M2.2,帶4枚飛彈和一門GSh-23雙管機炮。
米格-21BIS改進型
電子設備有改善,在頭部下和垂直安定面梢部裝有“快艙”儀表著陸系統天線。據報導,空重為6000千克,不帶外掛起飛重量8500千克。當重量為6800千克(余油50%,帶有兩枚“環礁”飛彈)時爬升率為295米/秒。外側掛點可攜帶兩枚雷達制導“環礁”飛彈,內側掛點可帶兩枚“蚜蟲”飛彈。從1980年起印度也開始生產這種型號。
波蘭空軍的米格-21波蘭空軍的米格-21
米格-21UТI
雙座教練型,早期的型號基本類似於米格-21F型,但具有串列雙座艙,兩個座艙蓋都向右側開啟。主起落架輪胎尺寸加大,不帶機炮。
米格-21US
米格-21PF型的雙座教練型,垂尾加大,減速傘艙移至方向舵下邊。背鰭加高,沒有背鰭整流罩。機翼上有吹氣襟翼及供后座教練員使用的可收放潛望鏡。最大內部燃油量2400升。
米格-21UМ
米格-21МF型的雙座教練型,發動機為P-13-300渦噴發動機,翼下設有4個掛架。
米格-21-93
米格-21的改進型,增強了航電設備、武器系統和多功能大功率雷達。該型裝備的Kopyo多功能大功率雷達屬於關鍵性更新,安裝于飛機頭部和機身,對空對地能力顯赫。另外米格-21-93裝備有R-77空對空飛彈(RVV-AE,即AA-12“蝮蛇”中距空對空飛彈的出口型),Kh-29T電視制導空對地飛彈和Kh-31/P2空對地反雷達飛彈,是中國外銷型戰鬥機“梟龍”(FC-1)的競爭對手。
超音速運輸機實驗型
用PF的機身,去掉平尾,裝上圖-144超音速客機的縮比S型三角翼,用於實驗研究超音速運輸機機翼的氣動力特性。僅改裝了一架。
米格-21垂直起落實驗型
由PFМ型改裝而成,機身加長,中部垂直安裝兩台升力發動機。1967年7月前蘇聯航空節時首次展出。

改型型號

殲-7(F-7)
中國引進米格-21的生產型,1961年3月30日簽訂引進契約,蘇聯頒發了米格-21F-13及其所用的R-11F-300渦噴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蘇聯提供技術、圖紙和零件,中國國內建造米格-21F-13型,最早被稱為“62式”,這是當時對飛機按年代命名的方法,1964年11月4日,航空工業部把“62式”正式命名為“殲擊7型”,即殲-7。
殲-7的生產型號有原型(國產化的米格-21F-13),殲-7I,F-7A,殲-7II,F-7B,F-7BS,殲-7H,殲-7IIA,F-7M,殲-7IIM,F-7P,F-7MP,殲-7III,殲-7D,殲教-7,FT-7,FT-7P,F-7MB和F-7等,其中F命名的為出口型號。
殲-7曾跟美國的U-2交手過,1980年之後,採用新型航電以空中纏鬥為主要任務的殲-7M也受到許多國家的高度評價。還有部分殲-7在服役。
殲-8(F-8)
中國改制,殲-8-I(F-8I)看起來像是超大號的米格-21,殲-8-II(F-8II)則是改成類似米格-23的進氣道配置,主要作為本土防空攔截之用。F-8II在2001年與美國P-3C發生撞機事件。
在米格-21的研製和發展過程中,蘇聯還改裝了創紀錄的實驗機,如E-33、E-66、E-66A、E-66B、E-76等。
1993年印度空軍試圖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以色列飛機公司的幫助下改進100架米格-21。後來俄羅斯的米格設計局也向印度提出總費用約4億盧比的改進方案。主要改進內容是加強結構強度、換裝大推力發動機、增加武器和改進航空電子設備。

服役動態

實戰表現
印巴戰爭:印度從蘇聯購入的米格-21曾與巴基斯坦的美制F-104交戰,印軍米格-21成功擊落四架巴軍F-104,造成西歐與遠東的F-104使用國極大震撼;自此之後,東德、中國、伊拉克、北韓、埃及、敘利亞也配備了米格-21,更使得西德、台灣和日本配備的F-104,台灣、韓國、伊朗配備的F-5以及日本、西德、韓國、伊朗與以色列配備的F-4對米格-21感到芒刺在背。
越南戰爭:越戰期間,越共的米格-21也在越南的天空耀武揚威,在多次與美軍F-4的近距離空中戰鬥中獲勝,促使美軍對F-4進行改良工作,並加裝了機炮;早年美軍太過迷信機炮是落伍的兵器而全部使用飛彈,如果飛彈打光了而被敵人拉近交戰距離就必死無疑。之後,因為米格-21的優異戰績造成西方軍事觀察家高度震撼,促使美國以米格-21為假想敵展開了F-16的研製工作。
兩伊戰爭: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引進了蘇聯制米格-21與中國制的殲-7,連同米格-23、米格-25、幻影F1、超級軍旗攻擊機、米格-29、蘇-22、蘇-24與蘇-25等伊拉克空戰主力,與伊朗的F-14F-4F-5機隊展開一連串的戰鬥,然而伊拉克的米格-21在戰場中表現的不如創下戰功的米格-25、超級軍旗、幻影F1、圖-22與轟-6亮眼,反而較常受制於伊朗的F-4與F-5之手。
以阿戰爭:埃及與敘利亞也引進了米格-21,曾投入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與黎巴嫩戰役,而埃敘兩國的米格機由於飛行員素質皆非以軍F-4與F-15的對手。1982年,敘利亞的米格-21擊中一架以色列F-15,以軍飛機帶傷逃走,戰果未能確認。
利比亞內戰:在全國過渡委員會反抗卡扎菲政權的紛亂中,有零星的原利比亞空軍米格-21飛行員曾叛逃到叛軍占領的機場與馬爾他。
服役事故
1992年以來,印度空軍共有100多架米格-21墜毀,其中有些就是由於仿製部件存在技術缺陷而造成的事故。
2009年墜毀的5架印度飛機中兩架是蘇聯於上世紀50年代研製的米格-21。2009年6月18日墜毀的米格-21起飛不久,發動機突然起火燃燒,飛行員不得不緊急跳傘逃生,飛機老化是導致墜機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2011年,印度墜毀的七架戰鬥機中,有六架都是老舊的米格-21。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印度空軍總共裝備了946架各種改型的米格-21。在過去45年中,印空軍在各類事故中總共損失了多達476架米格-2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空軍因飛行事故而損失了185架飛機和80多名飛行員,其中米格-21戰鬥機事故率最高,占所有飛行事故總數的60%以上,而該型也因此獲得了“空中棺材”的綽號。
2014年09月03日,一架型號為米格—21的利比亞飛機在飛過該國港口城市托布魯克時突然失控,朝著地面的居民區方向猛然跌落。飛機和一棟公寓大樓相撞,瞬間引起爆炸,火光沖天,黑煙瀰漫。
2015年8月24日,印控克什米爾巴德加姆,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戰鬥機在當地墜毀,兩名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

總體評價

米格-21在很大程度上不被人看好,而且有著極大的損失率。在越南戰爭和一系列的中東戰爭中,“魚窩”都是很常見的犧牲品(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3年12月7日刊發題為《史上最強的五種戰鬥機》一文,作者為美國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
米格-21勝在價格便宜、速度快、可操控性強、維護要求低。掌握米格-21的操作相對容易,不過要想飛得好並不一定容易。各國空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斷購入米格-21。如果把中國的殲-7也算在內,或許共有1.3萬架“魚窩”戰鬥機為多國空軍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魚窩”就是飛機中的AK-47。50個國家用過米格-21,而且這種飛機已經飛了55年。米格-21在26國空軍中仍然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印度、中國、越南和羅馬尼亞空軍。
米格-21是一種設計較好的戰鬥機,被大量使用。但米格-21除了大速度、減速性能好以外,其機動性能不好,加上航電設備過於簡單,武器掛載能力過小和航程過短,因而作戰能力有限。
2013年2月26日,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刊登文章《看穿俄羅斯飛機可靠性(Rumble Over Russian Plane Reliability)》,該文列舉了印度空軍俄制戰鬥機的幾次事故,指出俄制先進戰鬥機存在飛行控制、可靠性和飛行難度等方面的缺陷,認為印度是俄制戰鬥機事故最多的亞洲國家。印度購買了976架米格-21戰鬥機,有一半在事故中損失,這在亞洲國家中是個特例,有損米格系列的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