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厄邊境戰爭

埃厄邊境戰爭

埃厄邊境戰爭,於1998年5月爆發,綿延經年。這是一場兩個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間的戰爭,被駐厄首都阿斯馬拉外交官和記者歸納為“二次大戰的裝備,一次大戰的戰術,拿破崙時代的戰地救護。”

基本介紹

  • 名稱:埃厄邊境戰爭
  • 地點:埃厄邊境地區
  • 時間:1998年5月—2000年6月
  • 參戰方衣索比亞厄利垂亞
  • 結果:衣索比亞軍事上獲勝,雙方停戰
  • 參戰方兵力:衣索比亞 300,000—350,000人
    厄利垂亞 100,000—150,000人
  • 傷亡情況:衣索比亞 25200人
    厄利垂亞 2萬餘人
  • 主要指揮官梅萊斯·澤納維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戰爭結果,空戰,難題,對比,事件,反攻,進展,結論,

戰爭背景

厄利垂亞源於希臘語Erythrea Mare,意為“紅色的海”。歷史上,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最初同為阿克蘇姆帝國的領地,自16世紀起被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19世紀中葉埃及人占領了這一地區;1889年,義大利在西方列強對非洲的瓜分中獲得對包括阿斯馬拉在內以及沿海和一部分高原地區的統治權,並於次年將其占領區正式命名厄利垂亞。1941年,英軍占領了厄利垂亞並經聯合國授權託管,直至1950年與衣索比亞結成聯邦。1962年,埃皇塞拉西強行把厄利垂亞劃為第14個省。經過30年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厄利垂亞人終於在1993年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衣索比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與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EPLF,即厄人陣黨)當年曾並肩戰鬥,推翻了衣索比亞門格斯圖政權。厄利垂亞的獨立因此得到了衣索比亞的首肯。“親兄弟”分了家,卻忽略了“明算帳”兩國繼續沿用義大利殖民時期模糊不清的邊界。衣索比亞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內陸國,要假道厄利垂亞的阿薩布港出海。港口雖名為“免費”使用,實際雙方在港務結算上齟齬不絕。同時,獨立後的厄利垂亞繼續使用衣索比亞的貨幣衣索比亞比爾,兩國也為此糾紛不斷,厄特(厄里特里亞的簡稱)遂於1986年啟用本國貨幣納克法。經濟利益的激烈矛盾使兩國最終反目成為必然。

戰爭過程

1998年5月,兩國終於在西部邊界一個叫巴德梅的地方兵戎相見。埃塞軍人與厄特官員發生磨擦,5名厄特人被打死。厄特遂出動軍隊,殲滅了那支埃塞軍隊,並占領了巴德梅。厄利垂亞年輕的領導人沒有料到,這起通過國際社會調解本可能避免的小規模衝突竟演變成無盡的災難。人口及綜合國力強於對手10餘倍的埃塞聲稱要徹底教訓“侵略者”,並把所有“被占領土”奪回來。埃塞依靠兵源優勢,採取拉長戰線的戰略,將戰火在雙方1000多公里的邊界蔓延開來。區區200多萬人口的厄特對付6000多萬人口的埃塞,壓力可想而知。衝突爆發前,厄特軍隊共有4萬多人。埃塞的全線進攻迫使厄特實行全民皆兵政策,迅速組建了30萬軍隊,年滿18歲至50歲的男人均要服兵役。這意味著厄特全國一半的青壯男人要到前線。即便如此,其軍隊數目仍遠遠劣於敵方。
本次埃厄衝突異常激烈,傷亡慘重。自1998年5月兩國由於經濟糾紛和領土爭端等因素爆發衝突以來,雙方1000公里長的邊界線就再也沒消停過。過去兩年中,聯合國、非洲統一組織及有關國家曾多次從中調停,但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埃厄兩國再度發生邊境武裝衝突。據國際軍事專家的估計,雙方在衝突爆發之初的兵力加在一起不過十五六萬,但為了“打大仗、打苦戰、打持久戰”,兩年來,兩國不斷向邊界地區增派兵力、屯積輜重和其它戰略物資,以至在本次戰事爆發前,雙方積聚在邊界的總兵力已超過55萬人。雙方都購買了大量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其中包括噴氣式戰鬥機、主戰坦克、各型飛彈、重炮和火箭發射器等。參戰人員多、武器威力大,就注定了戰爭造成的傷亡會十分慘重。5月15日,即戰事開始後的第三天,雙方均公布了對方的傷亡數字。厄方說,已打死、打傷、俘虜埃軍25200人;埃方說,埃軍占據了上風,厄軍有2萬人要么斃命,要么受傷。雖然雙方都可能誇大其辭,但人們還是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接下來,雙方都沒再公布具體的傷亡數字,但埃方在攻占西線的戰略重鎮巴倫圖後稱,厄軍已如喪家之犬,死傷慘重、潰不成軍;而厄方則稱,埃軍的人海戰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巴倫圖變成了埃軍的“墳場”。據目擊者和一些戰俘的敘述,爭奪中線扎拉姆貝薩的戰鬥尤為激烈。扎拉姆貝薩坐落在高山之上,扼通往厄首都阿斯馬拉的要衝,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確保該鎮萬無一失,厄軍增派了大量兵力和裝備,同時挖掘了戰壕,修築了工事。埃軍10多萬人在奪取西線的巴倫圖後迅速東進,與中線部隊合二為一,對扎拉姆貝薩發起猛烈的“海浪攻勢”。目擊者說,厄軍憑藉地形優勢對埃軍予以猛烈還擊,多次擊退埃軍進攻,在山下,一慣採用“人海戰術”的埃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但是厄軍的處境也很糟糕。埃軍動用戰鬥機、重炮、坦克等向厄軍陣地實施晝夜輪番轟炸,有人形容說,扎拉姆貝薩所在的山頭被整個削平了一層。奪取扎拉姆貝薩使埃塞奠定了勝局,但埃軍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乘勝追擊,繼續攻城拔寨。在5月24日攻占扎拉姆貝薩的當天,埃軍又占領了厄利垂亞城鎮瑟納費;5月26日和27日,受戰場形勢鼓舞的埃軍一鼓作氣,成功拿下了另一座邊境城鎮阿迪克伊赫,這使得埃軍先頭部隊已深入厄境內50公里。失去天然屏障的阿斯馬拉形勢告急。好在埃軍無意進攻阿斯馬拉,因為埃塞政府曾多次發表聲明稱,阿斯馬拉從來就未被列作埃軍的進攻目標,埃軍的戰術就是以戰促和,削弱厄軍的有生力量,使其失去再次發動侵略戰爭的能力。
埃塞軍隊的強大攻勢迫使驚慌失措的厄利垂亞居民舉家逃亡。據聯合國難民署和兒童基金會提供的數字,兩周多時間以來,已有至少50萬厄利垂亞人流離失所,淪為難民和無家可歸者,數萬人越過厄北部邊境,進入蘇丹南部。那裡的救援形勢十分嚴峻。

戰爭結果

由於衣索比亞已經收復了所有被厄利垂亞占領的領土,衣索比亞從即日起停止同厄利垂亞的戰爭,並準備把部隊撤到1998年5月6日前的衣索比亞控制區。梅萊斯同時要求國際社會保證厄利垂亞方面不再對衣索比亞構成軍事威脅。他說,在衣索比亞得到國際社會的保證之前,仍在厄利垂亞境內的埃塞軍隊將原地待命。此前,勢微力弱的厄利垂亞終於不敵“瘦死駱駝比馬大”的衣索比亞,被迫從兩國有爭議的邊界地區撤軍,並宣布接受非洲統一組織的邀請,參加在阿爾及爾舉行的旨在解決兩國邊界爭端的間接會談。邊界爭端將位於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兩國拖入戰爭,長達兩年的流血衝突導致7萬多人喪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1999年1月,合國安理會支持非洲統一組織(OAU)提出的讓厄利垂亞撤兵的提案,呼籲兩國的和平。3月,厄利垂亞接受了OAU提出的調停方案及聯合國安理會的通告,停止了武力爭鬥開始進行交涉。然而,就在2000年5月,厄利垂亞軍隊再次開戰,聯合國安理會決定禁止對兩國進行武器販賣,要求馬上停戰、重新進行交涉。12月,兩國簽署全面和平協定,沿國境線設定了25公里的緩衝區,聯合國調查團(UNMEE)定期在兩國邊境巡查,兩國走上了穩定和發展的道路。

空戰

非洲之角的空軍有著悠久的歷史。衣索比亞是第一個被歐洲列強承認的非洲主權國家,皇家衣索比亞空軍建立於1924年,建立之初只有很少的幾架法國飛機,關於那個時期的可信的資料並不多見。11年後,在 1935 年,這支空中力量由於義大利的入侵被完全摧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衣索比亞人展開了反對義大利入侵者的游擊戰,並於1941、42年協助英國軍隊解放了自己的家園。1946年,新的皇家衣索比亞空軍在美國和瑞典的幫助下重新組建,在20世紀的60、70年代,皇帝海爾.塞拉希同美國和伊朗的友好關係給空軍帶來了很多現代化的裝備,美國軍隊還在卡格紐(位於阿斯馬拉附近)建立了一個很重要的聯絡中心。到1975年,皇家衣索比亞空軍總共擁有13架 F-5A 和2架F-5B(於 1972 年交付使用),4架坎培拉B.57轟炸機以及分別由F-86“佩刀”、T-28特洛伊”和 T-33A 組成的三個飛行中隊。此外訂單上還有17架 F-5E/F“虎II”,12架 A-37B“蜻蜓”和15 架塞斯納310,很多衣索比亞飛行員被送到美國受訓。
這支空中力量雖然規模小,但是訓練良好,而且在鎮壓厄利垂亞地區叛亂的戰鬥中經受了考驗。衣索比亞實際上是由九個省和一個區——亞的斯亞貝巴所組成的聯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接受聯合國的委託對厄利垂亞地區進行託管。在1962年,皇帝海爾.塞拉希索性宣布吞併了厄利垂亞,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衣索比亞將失去其在紅海的所有港口。這個行動促使厄利垂亞解放陣線的成立,開始爆發反對衣索比亞在厄利垂亞統治的小規模的叛亂。1970年,厄利垂亞人的抵抗力量更加有組織和規範化,他們在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的領導下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起義,由於這次起義的壓力,衣索比亞政府不得不宣布在厄利垂亞實行緊急狀態,並大規模增加了在當地的駐軍數目。
由於皇帝海爾.塞拉希的貪婪和野蠻,以及在厄利垂亞投入力量過多,造成衣索比亞國內局勢的動盪。1974年9月12日,一群年青的衣索比亞軍官發動政變,皇帝和他的重要幕僚被逮捕並於一年後被處決。然而,新的衣索比亞統治者為了權利開始互相攻擊,直到1977年門格斯圖.海爾.米拉姆上校爬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
同時,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的力量也在不斷壯大,1975年,他們第一次在與厄利垂亞相鄰的衣索比亞蒂格雷省展開軍事行動。在當地還有另外一種抵抗力量——衣索比亞人民解放民主陣線,這種混亂的局勢最終導致了衣索比亞內戰的爆發。此後,在1975年9月13日,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襲擊了位於卡格紐的美軍基地,殺死了9名美國人和衣索比亞士兵。這次襲擊事件激怒了衣索比亞政府,他們立即宣布開始與厄利垂亞進行“全面戰爭”。然而,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厄利垂亞人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衣索比亞軍隊被成建制地消滅。為了應付這一局面,衣索比亞政府不得不一再向美國提出援助的要求,但是新上任的吉米.卡特總統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而且還指責衣索比亞軍政府踐踏人權。到了 1977年8月,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奪取了阿高達特和巴侖圖,門格斯圖不得不採取行動了。就象在他以前的很多非洲統治者一樣,門格斯圖倒向蘇聯尋求援助,他立刻就如願以償了。
從1977年底到1978年初這段時間裡,蘇聯建立了通向亞的斯亞貝巴的空中運輸橋樑。通過這座空中橋,蘇聯向衣索比亞提供了 48 架米格-21PFM 和米格-21MF 以及它們相應的裝備和零部件,此外還有 200 輛坦克和裝甲車,16架米-24A武裝直升機。最後,2,000餘名古巴“顧問”——實際上是古巴空軍支隊來到衣索比亞以駕駛新的米格-23、米格-21和直升機。實力得到加強後,衣索比亞軍隊不僅開始了對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的新一輪攻擊,而且還粉碎了索馬里對其東部邊界歐加登省的侵略。
80年代,在以古巴人為主體的衣索比亞空軍的支援下,衣索比亞軍隊發動了數十次針對厄利垂亞人的大大小小的攻擊,然而大多數攻擊行動僅僅是占領了一些城市或者是通向紅海的出海口,而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越來越強大了。同時,亞的斯亞貝巴政府還面臨著與衣索比亞人民解放民主陣線以及其他反對派的內戰。衣索比亞人民解放民主陣線與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緊密合作反對亞的斯亞貝巴,他們的反擊在1989年的代號為“Theodoros”的行動中達到頂點,在那次行動中,大批衣索比亞政府軍被消滅,而且政府軍在蒂格雷省首府默克雷的重要的軍事基地也被他們占領。
在這次失敗七個月後,1989年9月30日,古巴宣布將從衣索比亞撤出“顧問團”,蘇聯也對亞的斯亞貝巴感到厭倦,取消了對衣索比亞人的武器援助。結果沒過多長時間,衣索比亞政府軍就陷入了完完全全的混亂狀態。
1997年11月28日,厄利垂亞發行了新的貨幣——納克法,這個舉動立即遭到了衣索比亞的反對。衣索比亞人開始對厄利垂亞進行經濟抵制,由於厄利垂亞在經濟上同衣索比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抵制行動導致了厄國內的通貨膨脹和食物供應緊張。兩國的關係開始緊張起來。1998年5月12日,衣索比亞指責厄利垂亞在白德密邊界地區侵占了埃的領土並對埃境內進行炮轟。厄利垂亞的回答是在5月6日的行動中他們的軍隊只不過是收復了6個月前被衣索比亞軍隊強占的失地。由於這次衝突,衣索比亞航空公司取消了所有從亞的斯亞貝巴到阿斯馬拉的航班,然而,這一切僅僅是新爭端的開始。到1998年5月31日,在達爾戈多附近的邊界地區,兩國邊境巡邏隊之間的衝突持續不斷。
大規模的衝突發生在6月3日,雙方使用大炮、火箭和榴彈炮對射。兩天以後,雙方的空軍開始參戰,早晨 9 時45分,兩架衣索比亞空軍的米格-23BN 出現在阿斯馬拉機場的上空,對機場進行低空轟炸。在這次轟炸中,一架尚比亞航空公司的波音-727客機和阿斯馬拉機場的兩個機庫被擊中,此外,機場外的一個公共汽車站也被擊毀,造成一人死亡、五人受傷。厄利垂亞軍隊的防空火力進行了還擊並擊中其中一架米格,這架米格戰鬥機墜毀在阿斯馬拉市郊,飛行員沒能即使跳傘。就在幾小時以後,美國開始疏散在厄利垂亞的美國人,一架美國政府特派的空中客車A300 從阿斯馬拉撤出了第一批 190 名美國公民。
同一天下午,衣索比亞人稱厄利垂亞空軍的 MB.339FD 轟炸了埃蒂格雷省首府默克雷,在前後兩次轟炸中厄空軍使用了集束炸彈,炸死44名市民,135人受傷。1998年6月6日晨,兩架衣索比亞空軍的米格-21 再一次轟炸了阿斯馬拉機場及附近的厄利垂亞空軍基地,厄防空火力猛烈還擊,擊落其中一架米格(編號1083),飛行員皮特羅斯上校——衣索比亞空軍最有經驗的飛行員之一——跳傘後被俘。儘管衣索比亞人想通過空襲把弱小的厄利垂亞空軍消滅在地面,但他們始終沒有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此後,來自衣索比亞的轟炸暫時停止了,因為亞的斯亞貝巴政府同意停止空襲至6月7日早7時,以便給1,500餘名外國人有更多的時間從厄利垂亞撤離。當晚19點15分,一架德國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A310 飛離阿斯馬拉;次日1點,英國皇家空軍一架大力神C.1起飛;最後撤離的是2架美國的 C-130,兩架聯合國特派的安-24 和一架義大利客機。
在這期間,在白德密和特所羅那地區,厄利垂亞地面部隊在空軍 MB.339FD 攻擊機的支援下擊退了衣索比亞人的進攻。然而,6 月 6 日,一架 MB.339FD 在默克雷北部地區被擊落,飛行員跳傘,隨即被厄利垂亞空軍的米-8 救走。同時,衣索比亞軍隊進攻了扎拉姆貝薩市,扎拉姆貝薩市是中部邊界地區的一個小城市,但是防守堅固。6 月 9 日,亞的斯亞貝巴宣布占領扎市,一個厄利垂亞旅隨即在 MB.339 攻擊機和 BM-21 火箭發射器的支援下展開反攻,奪回了城市並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次日,厄利垂亞空軍的 MB.339 攻擊機再次支援了厄德瑪蒂歐斯地區附近的戰鬥,衣索比亞方面稱,在厄發動的空襲中當地的醫院被擊中,30人死亡。至此,衣索比亞軍試圖突破厄利垂亞軍防線的努力落空了,而厄空軍的活動越來越活躍。1998年6月12日晨,兩架厄空軍的米-8出現在阿迪格拉德的衣索比亞軍基地上空,投擲炸彈,造成相當嚴重的損失。幾小時後,四架厄空軍的 MB.339 攻擊機向阿迪格拉德市內的幾個目標發射火箭彈,據衣索比亞方面的訊息稱,在這次空襲中4人死亡,30人受傷。
儘管戰事激烈,6月14日,來自美國的報導說亞的斯亞貝巴和阿斯馬拉之間有可能達成一個協定,內容是雙方都保證不再攻擊對方的人口密集區。然而由美國和俄國特使提出的另一個協定——要求厄利垂亞從有爭議地區撤軍——卻遭到了厄方的拒絕,同一時刻,在邊界線上,至少六個有爭議的地區還在發生著零星的戰鬥。此時,非洲統一組織的活動開始活躍起來,在其調停下,1998年8月3日,雙方簽定了新的停火協定。這個協定帶來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雙方都努力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不久,就傳來了衣索比亞與俄羅斯大宗軍火交易的訊息。

難題

無論是衣索比亞空軍還是厄利垂亞空軍都面臨著很多難題。對於衣索比亞空軍來說,儘管他們對厄空軍在飛機數量上擁有 10:1 的優勢,且他們的米格-2 1和米格-23 顯然比厄空軍的 MB.339 更適於空中格鬥,但是他們缺少足夠的飛行員來駕駛他們的飛機,同樣缺少的還有空軍基地、飛機零配件和技術支持。於是,衣索比亞人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僱傭飛行員,在短短几個月內,他們就找到了一些相當不錯的飛行老手。
俄國的 Rosvoorouzhenie 公司在衣索比亞活動得相當積極,通過其代理人弗拉基米爾.內費德上校,他們很快便與埃空軍簽定了購買武器的契約。契約不僅包括武器裝備,還包括幫助埃物色一些有經驗的前俄羅斯空軍軍官。這個訊息很快便傳到了阿斯馬拉,在阻止這個交易的努力失敗後,厄利垂亞總統阿非沃基宣布:任何一名被厄軍擊落後俘虜的僱傭飛行員將被就地處決!
阿非沃基總統的警告並不能減弱僱傭飛行員對錢的渴望,大約80名俄國人搭乘運送雷達、武器、通訊設備和零配件的伊爾-76 運輸機抵達了亞的斯亞貝巴。同時,羅馬尼亞也向衣索比亞人提供了10架現代化改裝過的米格-23BN 戰鬥機。到 1998 年底,衣索比亞宣布,有18架米格-23BN 和 10 架米格-21 在以色列和羅馬尼亞進行了現代化改裝,還有另外 30 架米格戰鬥機更換了全新的零配件。除了米格機之外,他們還擁有6架安-12、2 架DH-6、24 架米-24/35 和 22 架米-8;另外還從美國購買了價值 1,100萬美元的 4 架更換了新零件的二手 C-130B 運輸機。
但是這還不夠,因為現在有了足夠多的俄國僱傭飛行員,所以衣索比亞人想買更多更現代化飛機。於是他們與俄國人簽署了新的協定:8 架蘇-27(包括 2 架雙座型的 蘇-27UB)、多架米-8 和米-24 直升機、彈藥的地面導航設備,總價值1 億5千萬美元。這些裝備於1998 年12月10日到23日之間運抵亞的斯亞貝巴,其中第一架蘇-27被拆散,於12月15日由一架安-22 運抵。由於來自俄國的支持,衣索比亞空軍——現在由前俄國將軍雅那科夫指揮——重新成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空中力量。

對比

衣索比亞人和俄國人的精誠合作在 1999 年1月6日得到了最好的表現。那一天,由前俄國上校弗阿切斯拉夫.梅津駕駛的一架蘇-27UB 在德伯里則特空軍基地為貴賓們作演出飛行時墜毀,梅津成功跳傘,但他的衣索比亞學員不幸死亡。事故發生後,俄國公司立即向衣索比亞空軍交付了一架新的蘇-27作為補償。
厄利垂亞人則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問題。由於經濟實力所限,他們跟不上與衣索比亞人的軍備競賽,但他們也不能忍受落後。在 1998 年夏天,他們以平均一架 2,500 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購買了 8 架米格-29A 和 2架米格-29B,1998 年12月14日,第一次有人在阿斯馬拉附近看到了厄利垂亞空軍的新飛機。與衣索比亞人依靠俄羅斯相對應,厄利垂亞在烏克蘭人那裡找到了友誼。1998年夏天,在基輔和阿斯馬拉之間建立了小規模的空中運輸橋,然而很不走運,其中一架運送裝備的伊爾-76MD 於 1998 年 7 月 17 日在阿斯馬拉附近墜毀。新友誼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內費德上校的努力——他現在改變立場開始為厄利垂亞服務了。內費德上校不僅促成了米格-29 的交易,還為厄空軍買到了 4 架武裝的米-17 直升機。同時,一隊厄利垂亞飛行員開始在烏克蘭接受訓練,學習駕駛米格機和米里直升機。
兩國的空軍一刻不停地增強自己的實力——直到1999年2月初新一輪戰爭的開始。這一次,衣索比亞軍隊還是試圖從扎拉姆貝薩市方向突破厄利垂亞軍的陣地,但仍未成功。然而無論如何,這次衣索比亞空軍和僱傭飛行員們終於有機會證明在他們身上花的那些美元的價值了。
1999年2月5日,兩架厄利垂亞空軍的 MB.339FD 攻擊機轟炸了位於埃境內 48 公里的阿迪格拉德的燃料倉庫,該倉庫是衣索比亞軍隊的重要燃料補給點。一天以後,在白德密地區爆發了新的衝突,衣索比亞向前線派去了武裝直升機。2月8日早晨,衣索比亞軍隊在阿里特那地區、特所拉那地區和扎拉姆貝薩地區向厄利垂亞軍陣地發起進攻,並宣布在一些局部戰鬥中勝利,但是仍然沒有取得任何突破點。在這次戰鬥中,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許多士兵因為對方的炮擊和空襲而喪生。由於衣索比亞武裝直升機的活躍,厄利垂亞在前線部署了防空火力。1999 年2月14日,厄利垂亞宣布在布里附近地區擊落了埃空軍兩架對厄陣地進行空襲的米-24 中的一架,機組人員全部死亡。衣索比亞確認了這次損失,但是否認了厄方在 2 月 24 日作出的擊落第二架米-24 的聲明。由於俄國僱傭飛行員和本國的飛行員還在進行訓練,衣索比亞空軍用老舊的安-12B 來投炸彈,據報導,安-12B 曾在白德密地區附近執行過幾次這樣的夜間任務。
兩天以後,1999年2月26日,衣索比亞空軍的戰鬥轟炸機終於重新開始對厄利垂亞的空襲。當天早晨,兩波次的米格-23BN 轟炸了在哈賽勒的厄後勤指揮中心,另一波戰鬥機轟炸了阿薩布港的供水設施和附近的機場。儘管當時兩國正在非洲統一組織和歐盟的調停下進行和平談判,對這些目標的空襲也沒有停止。現在的局勢很明顯了:厄利垂亞空軍必須用他們最先進的戰鬥機以對抗埃空軍新的攻勢。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空中力量的較量終於到了最高潮!

事件

1999年2月25日早晨,衣索比亞空軍兩架俄國人駕駛的蘇-27 在白德密地區邊界上空巡航時突然遭遇 4 架厄利垂亞空軍的米格-29。俄國人決定逃走,正在這時,他們同時遭到米格機發射的 R-27 空空飛彈的攻擊,但這些飛彈無一命中。俄國人躲過攻擊後,決定掉頭迎戰,蘇-27 長機用雷達鎖定敵機,立即向剛才發起攻擊的米格機發射了 R-27,這次攻擊同樣沒有命中。在隨後的纏鬥中,一架厄利垂亞的米格-29 被擊落,擊落他的武器可能是 R-73(AA-11)短距紅外製導空空飛彈。交戰雙方都沒有報導被擊落的飛行員——據說是厄利垂亞空軍司令——的下落。
僅僅24小時以後,白德密地區上空又發生了新的空戰。象上次一樣,空戰開始時,雙方都發射了多枚 R-27。這一次厄利垂亞飛行員的表現比上次出色,躲開了蘇-27 的攻擊。但是最後,由於載油量問題他們不得不撤退,俄國僱傭飛行員抓住了這個機會,用航炮擊中了一架敵機,於是,厄利垂亞空軍又損失了一架米格-29。與此同時,衣索比亞陸軍集中了裝甲和炮兵力量,力求在白德密地區前線尋求突破。厄利垂亞人英勇奮戰,盡最大努力堅守陣地。然而就在這時,兩國政府突然宣布接受國際社會提出的和平建議,不過,衣索比亞軍隊仍在進行試探性攻擊,以為“最後的進攻”做準備。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雙方不時發生小規模的戰鬥。1999 年 3 月 18 日,厄利垂亞宣布獲得一次大勝利,兩架衣索比亞空軍的米-35 襲擊了白德密地區附近的厄軍陣地,其中一架被地面火力輕微擊傷,迫降在厄軍戰線後方。這架直升機被俘時幾乎完好無損,經烏克蘭人簡單修理後立即被編入厄空軍戰鬥序列。幾天以後,在埃空軍的蘇-27 和厄空軍的米格-29 之間又發生了一次空戰,兩架米格-29 被擊落。大約兩個月以後,1999 年 5 月 21 日,厄利垂亞稱在白德密地區上空擊落一架埃空軍的米格-23,但是衣索比亞否認了這一說法。
同時,衣索比亞的飛行員正進行緊張的訓練,在訓練的間隙他們還執行戰鬥任務。由於缺乏經驗,他們遭受了很多意外的損失。1999年4月20日,埃空軍一架米格-21 在阿巴明奇以北17公里處墜毀,原因居然是和一根電線桿相撞!飛機碎片墜落在居民區里,造成 8 人死亡,14人受傷。除此以外,在與厄利垂亞的戰鬥中他們損失得更多,據說有 8 架戰鬥機和 3 架直升機在戰鬥中被擊落。即便如此,在默里伯-塞蒂特前線的攻勢仍在繼續,在 1999年5月24日和 6 月11日這兩天裡,厄利垂亞分別宣布擊落一架米-35。6月13日和14日,厄又宣布擊落兩架米格-23。
厄利垂亞方面,內費德上校試圖向莫斯科尋求幫助——他們要求提供更多的米格-29。但是由於俄國已經與衣索比亞建立了牢固的關係,他們的要求被拒絕了。於是,內費德上校不得不轉向喬治亞和摩爾多瓦——這兩個國家可以製造蘇-25 攻擊機和米-8 直升機。與厄利垂亞人相反,衣索比亞人總是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飛機——比如說8架蘇-25,他們立即準備把這些新武器用於即將到來的對厄利垂亞的猛攻。

反攻

儘管1999年上半年衣索比亞人在白德密地區已經遭受了太多的失敗,他們還是一刻不停地宣布將進行“最後的和最猛烈的攻擊”,以奪回那些他們聲稱擁有主權的領土。即便是兩國代表在阿爾及利亞的調停下進行和平談判的時候,衣索比亞人仍在白德密和阿迪格拉德之間的前線地區集中地面部隊、坦克和炮兵。2000 年 5 月 4 日,由於雙方代表無法在條約措辭上達成一致意見,和平談判宣布破裂,衣索比亞軍隊開始了迄今為止最新的進攻。
衣索比亞人在重新開始的進攻中集中了他們擁有的所有火力,不僅僅是米格-21、米格-23 和米-35,還有他們最新得到的蘇-25。2000 年 5 月 15 日,厄利垂亞聲稱擊落一架蘇-25 和一架米-35。然而最有趣的還在後面,據報導,在這些天的戰鬥中,衣索比亞空軍出動了兩架卡-50 武裝直升機,這兩架卡-50 據稱是最近由俄羅斯人提供給他們的,由俄國雇俑飛行員駕駛。根據未經證實的報導,這兩架卡-50 使用的是非制導的火箭彈機炮。然而也有跡象表明,在對厄利垂亞陣地後方的補給點的攻擊中,衣索比亞的武裝直升機至少一次使用過制導的反坦克飛彈
2000 年 5 月 16 日,作為還擊,厄利垂亞空軍分幾個波次轟炸了衣索比亞地面部隊,然而在最後一波襲擊中,厄空軍的兩架米格-29 被埃空軍的蘇-27 攔截,其中一架被擊落,第二架米格-29 被一枚 R-27 擊中,後在阿斯馬拉降落時墜毀。作為對厄空軍這次轟炸的回答,5 月 19 日衣索比亞空軍的米格-23BN 轟炸了薩瓦軍事訓練中心和附近的機場。這次空襲讓觀察家們大跌眼鏡,因為薩瓦基地被公認為擁有一流的防衛設施,儘管如此,所有的衣索比亞的戰鬥轟炸機都安全地返回了基地。實際上,不但沒被擊中,在 5 月 20 日,衣索比亞的戰鬥機還摧毀了門德費拉附近的一個薩姆-6 地空飛彈陣地。5 月 24 日,厄利垂亞——他們的部隊在中部戰線的全部地段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宣布擊落至少 4 架米格-23,另外還有兩架衣索比亞空軍的戰鬥機在空襲阿迪.卡伊布地區的時候可能被擊落。

實際上,由於堅固頑強和幾乎靜態的防守戰術,厄利垂亞人正在走向危機。衣索比亞軍隊在整個戰線的廣闊正面發動進攻,從而巧妙地掩蓋了他們真正的戰略目標:在扎拉姆貝薩地區圍殲厄軍。在默里布河谷下游、西納夫地區、特斯羅納以南地區和阿迪卡拉地區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其中在阿迪卡拉地區,厄利垂亞人在白刃戰中成功奪回了一個重要的戰略高地。在這些地區的戰鬥中,雙方都動用了裝甲部隊、炮兵和火箭發射器。然而衣索比亞空軍沒有參戰,他們把力量集中在對阿斯馬拉的轟炸中。
2000 年 5 月 28 日,衣索比亞空軍的兩架米格-23BN 轟炸了馬薩瓦附近的希爾吉格發電廠,該發電廠是由中東國家和義大利援建的,埃軍對這一目標的轟炸使戰爭升級。當天,在一次決定性的戰鬥中,埃軍突破了厄軍陣地,占領了扎拉姆貝薩市,該市在戰鬥中被完全摧毀。但是對於厄利垂亞人來說,更可怕的是衣索比亞軍隊的“左鉤拳”攻擊,在這次攻擊中,衣索比亞軍突破了白德密地區的厄軍防線,隨即向南前進到達巴倫圖,並開始向阿里扎方向推進!如果這些部隊能夠成功地到達德卡姆哈爾的話,那么整箇中部戰線的厄利垂亞部隊將被合圍!

進展

2000 年 5 月 29 日正午,衣索比亞空軍的 4 架米格-23BN 用火箭彈轟炸了阿斯馬拉國際機場,機場的指揮塔被擊中起火。在第二波攻擊中,4 架米格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兩架轟炸了機場的軍用區,試圖用炸彈炸毀停在地面的厄空軍戰鬥機和直升機,但是沒有成功,其中有些炸彈距離一架米格-29UB 和一架米-35 相當近,但是這兩架飛機都安然無恙。另外兩架米格-23BN 轟炸了機場的軍用建築,有多座建築被擊中起火。轟炸結束後,厄利垂亞空軍至少一架米格-29A 起飛追擊,但是沒有追上。當晚,厄空軍的戰鬥機仍按慣例在阿斯馬拉上空巡邏,但是所有飛往阿斯馬拉的商業航班都被推遲或取消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厄利垂亞軍隊在巴倫圖方向和扎拉姆貝薩方向的前線展開反擊,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2000 年 6 月 2 日,兩架衣索比亞空軍的米格-23 轟炸了阿薩布港。同他們所做的“從占領的敵方領土上撤軍”的承諾相反,衣索比亞軍隊 6 月 3 日在布里地區發動了新的攻勢,他們突破了厄軍的第一道防線,開始對第二道防線進行攻擊——第二道防線距離阿薩布港只有 37 公里,與此同時,來自非統組織、歐盟和利比亞的調停人正在努力促成新的停火協定。但是他們的努力兩周后才見到成效,那是在厄利垂亞軍隊的一次小規模反擊之後,他們在那次反擊中解放了特賽納市。2000 年 6 月 18 日,周六,在外界的壓力下,雙方同意立即停火。然而,和平進程距離簽署徹底的和平協定還很遙遠,因為要簽署這樣的協定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保證。為了提供這一保證,聯合國決定派遣一支由 5,000 人組成的維持和平部隊,這支部隊將在兩到三個月內到達,在這兩、三個月內,顯然隨時有爆發新衝突的可能,無論是在地面還是在天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應該能夠將兩國軍隊有效地分離開,因為無論是衣索比亞還是厄利垂亞,他們的軍隊在戰鬥中都表現了嚴密的組織性和良好的訓練。

結論

對於觀察家來說,在這兩年里,發生在東非那個殺戮戰場中的很多事實都很值得研究。首先,很難讓人相信的是,兩個最貧窮的非洲國家居然有能力發動這樣一場“高技術”戰爭,使用包括蘇-27、米格-29、卡-50、坦克、炮兵和火箭發射器在內的技術裝備。其次,雙方都遭受了沉重的損失,一些報導說在這次戰爭中,死亡人數達到了 15 萬。第三,是在戰鬥中雙方的戰術(很有可能是外國“顧問”的功勞),比如說衣索比亞的“左鉤拳”行動等,非常值得研究。
令人感興趣的還有雙方的空戰,主角是由俄國人駕駛的衣索比亞蘇-27 和厄利垂亞的米格-29——不能確定是否由烏克蘭人駕駛。衣索比亞的蘇-27 執行了很多次對厄利垂亞地面部隊的攻擊,使用的武器是火箭彈和炸彈,除此以外,幾乎每一次米格-23 執行轟炸厄內地任務時都有蘇-27 護航。有意思的是,厄利垂亞空軍損失的米格-29 幾乎都是在近戰格鬥中被擊落的,這說明在近戰格鬥的條件下,更大、更重的蘇-27 顯然占有明顯的優勢。而且所有的擊落記錄所用的飛彈都是R-73,這暗示也許 R-27 有一些這樣那樣的缺陷,使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無論是俄國生產的還是烏克蘭生產的 R-27,看來都存在著這一缺陷,這種飛彈糟糕的作戰記錄甚至可以和越戰時的 AIM-7E/F 相提並論。
此外,還有衣索比亞空軍卡-50 的使用。顯然俄國人很希望能有機會在實戰中檢驗卡-50 的性能,尤其是在這樣一場大量使用坦克和炮兵的戰爭中。在戰鬥中,卡莫夫設計局和俄軍的官員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最後,還有一些重要問題是沒有完全搞清楚的。首先是俄國對衣索比亞的全力支持,俄國人希望得到的是商業利益(比如蘇-27和其他俄制裝備的銷售)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俄國的僱傭飛行員,他們為衣索比亞駕駛先進的戰鬥機和直升機,獲得很高的報酬(據報導平均每人每月 5,000 美元),表現也很出色,在厄利垂亞上空完全壓制了厄空軍的活動。但是,當這些“顧問”的契約到期以後,衣索比亞空軍怎么辦呢?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在獅子山安哥拉,他們在這方面得到的經驗可並不那么美好。與衣索比亞空軍相反,厄利垂亞空軍的米格-29 據報導全部由本國飛行員駕駛,但是由烏克蘭人負責維修保養,烏克蘭人還負責訓練厄軍中一些其他的部隊。
然而,對於“究極兵器”蘇-27,衣索比亞人還是很感到驕傲的。在默克雷,一個酒吧老闆娘把他的酒吧命名為“蘇吧”,以紀念那些“狠狠打擊了厄利垂亞人”的戰鬥機。在同一城市,一個機場衛兵經常向別人誇耀他的指環,據說這個指環是用由蘇-27 擊落的米格-29 的小零件鑄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