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語言(網路流行詞語)

網路語言

網路流行詞語一般指本詞條

網路語言(internet slang)是指從網路中產生或套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示(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網際網路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網路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路語言並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並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

2018年9月,北京市多個區近期出台了各自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各區要求對政務“兩微一端”加強管理,不得發布與政府職能沒有直接關聯的信息,善於使用網言網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語言
  • 外文名:cyber language
    internet slang
  • 符號化:相關的符號語言
  • 數位化:運用數字及其諧音
  • 字母化:字母也有表情達意的功效
  • 新詞新意:像網路新詞:“醬紫”
  • 超越常規:漢字、數字、英語混雜在一起
名詞詮釋,歷史沿革,來源,發展,年度網路用語,詞組類型,字母型,數字型,混合型,詞意變異型,口語型網路,圖畫型,辭彙演變型,縮略和擴張型,語句型,社會評價,衍生學科,實例,辭彙,簡明釋義,詳細釋義,不規範現象,語言規範,

名詞詮釋

網路語言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跟網際網路及計算機技術與套用有關的術語和辭彙;二是人們利用計算機網際網路媒介進行交際與表達活動時所使用的語言。
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展神速。
網路語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起初主要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網路上冒出的新辭彙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路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可以接受。而如果它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將很快的被網友拋棄。

歷史沿革

來源

這類語言的出現與傳播主要依存於網路人群,還有為數不少的手機用戶。聊天室里經常能出現“恐龍、美眉、霉女、青蛙、囧男、東東”等網路語言。BBS里也常從他們的帖子裡冒出些“隔壁、樓上、樓下、樓主、潛水、灌水”等辭彙。QQ聊天中有豐富生動的表情圖表,如一個揮動的手代表“再見,冒氣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機簡訊中也越來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詞”,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 sóng,意為“竭盡”),等等。
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

發展

如果留意和總結一下近些年人們在表示憤怒時常說的詞語,就會發現一條清晰的演化路線。即從最初由港台引進的“哇噻”(儘管後來在國內它大多代表驚喜的意思,但起初這卻是句罵人的話)——我操——我靠——我倒(現多用這個字面上比較文明的形式)——我暈我去——我笑。為什麼中間的那幾個都被人們從起初的接受到後來的放棄,這是一個人民民眾在語言使用過程中選擇的過程,那些不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詞語最終會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針對網際網路網路用語泛濫的情況,許多專家發出呼籲,抵制“你妹”、“蛋疼”等粗鄙、低俗的網路語言,還網民一個純淨的網際網路環境。
網路用語之所以能夠傳播,在於它被認同,反映某種現實,類似你妹、蛋疼這些網路用語,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網民們當時的心情,為什麼不能用來表達情感呢?也許在網路用語的青春期里會出現許多不好的詞,但是這些詞能存活多久,就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年度網路用語

2023年12月12日,“2023年度十大網路用語”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

詞組類型

字母型

字型輸入作為網路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過鍵盤或觸屏將字元輸送到對方顯示屏上,打字速度肯定難與思維同步,也遠非直接對話那樣方便,故以簡約高效的字母替代漢字就成為網民聊天首選,它的內涵的豐富程度已經超過正規文字表達模式。
如:GG(哥哥)、JS(奸商)、PFPF(佩服佩服)、ZT(轉貼)等,這類語言通常是提取中文詞組的首個字母,比較容易理解和識別,所以能夠被廣泛採用傳播。與它相似的還有以英語詞組縮寫或變化而來的網路用語,如GF(girl friend,女朋友)、PK(來源於網遊中的“playerkill”一詞,挑戰、殺死、末位淘汰之意),這類用語有很多也不符合英語語法規範,甚至是錯誤的,如CU(see you,再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因其形式簡單、輸入便捷、表達內涵確切,所以在網路上有相當高的使用頻率。

數字型

阿拉伯數字在聊天中的套用更為普遍,網民藉助數字字元的諧音和寓意,將很多生活用語以數字組合的形式表達出來,寫起來簡單,看起來也一目了然,如:886(拜拜啦)、9494(就是就是)等。一般情況下,10個阿拉伯數字所指代的意思如下:0——你,1——一、意、你,2——愛、餓,3——生、想、深、真、散,4——思、輸、是、死、子、世,5——我、往、嗚、舞、苦、惟,6——啦、了、聊、老、溜、理,7——氣、妻、親、歉、去,8——拜、別、不、吧、幫,9——就、走、救、加、久,根據這種約定俗成的規定,很多豐富的內容都可以通過阿拉伯數字的不同排列組合來表達。

混合型

當單純的字母和數字不足以表達網民的情感訴求時,將它們與文字、英語單詞等根據需要分門別類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為網路上一種非主流表達方式,如:幸福ing(中文詞與英語動詞後綴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過程)、3q(數字與英語字母組合,謝謝你)、me2(metoo,英語單詞與數字組合,我也是)、+ U(運算符號與英文字母的組合,加油),這種多種字元混雜的網路用語無疑不符合任何一種語言規範,甚至無章可循,但它是以簡約為基礎、以“看得懂,說得清”為目的的表達形式,使網民可以不必拘泥於傳統語言語法的桎梏而自由發揮。

詞意變異型

在網路上,以文字、詞組或英語單詞等原生詞衍變而來的諧音化用語相當普遍,變異後的網路詞,其表達的含義與字面原意已相差甚遠,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環境決定了多數網民不會產生歧義。這類網路詞比較常用的如:冬粉——英語fans的音譯,對某人或某物超級迷戀的意思;果醬——過獎;稀飯——喜歡;斑竹(或板豬)——版主;腐竹——服主;群豬——群主等。諧音詞的大量運用,克服了網路交流時文字的生硬和呆板,增加了文字的靈性,因此很受網民喜愛。除諧音詞外,更多在傳統語言中耳熟能詳的詞組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恐龍”——長得不漂亮的女性網民,詞性貶義,與之相當的是“青蛙”,指長得醜的男性網民。

口語型網路

網路語言聊天雖然主要是字面交流,但其實質還是類口語化,故日常生活中的語氣助詞在網路中套用也非常普遍,加上網路缺少面對面交流所具備的其他肢體和表情語言,語氣詞便能充分烘托和調動網路交流時的氣氛。如:“哇噻,你總算露面啦!”“喔,是醬紫啊!”等,在這兩個例句中,“哇噻、喔”在生活中也經常用到,此類詞不管其原來屬性如何,在網上均作為語氣助詞使用。

圖畫型

電腦及手機等網路聊天設備不具有面對面交流時的情感同步功能,僅憑字元表達網民的情緒,難以達到完美的效果,利用鍵盤上的特殊符號組合形成有趣的人物表情,則較好地彌補了這一缺憾,如:“(^_^)”——微笑、“(╯ ^╰)”——愁眉苦臉、“: D”——張嘴大笑等。據調查,網路上比較流行的表情符號有近200個,都是網民模擬現實交流中的語境情態創造出來的,它形象、生動,對受者的視覺刺激強烈而有效,理所當然地受到眾多網民的追捧。
很多即時聊天軟體QQ微信等迎合網路需求,利用gif圖片創作並固化了相當多的人物和動物表情,方便網民在使用時直接傳送給對方,這些圖片更加傳神有趣,它節省了網民聊天時的大量時間,並使聊天時的感情色彩更為濃厚。
如今,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表情符號都已經成為聊天工具中的必備網路語言。

辭彙演變型

創新是網路用語的基本要素,任何一種類型的網路語言,都有不同於傳統語言的新意,但多數是建立在傳統語言基礎之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的辭彙也在不斷出現,這種創新首先體現在網路上,由網路又延伸到了生活中,最終被學術界所接受,如:“屌絲”——原是“苦B青年”本著自嘲精神而創造的一個名詞,本意是對具有窮、醜、老、呆、矮、胖等特徵的一類男人的嘲諷用語,隨著網路群體的追捧,它從最初產生時的不文明的含義已經演變為一種文化現象,歸根結底是中國文化現象與社會突出問題的某種折射。“高富帥”——形容男人在身高、長相、財富上都無可挑剔,由日本漫畫演化而來並在網路上發酵成為流行辭彙,它對應的反義詞是“矮矬窮”。
開放的網路環境使新辭彙迅速普及,幾乎每一年都有相當多的網路流行詞語出現,例如2013年流行新詞就達1350個之多。而“當代漢語中每年大概出現1000個左右的語文性新詞語”。

縮略和擴張型

網路語言追求簡約、創新、生動和表達清晰,不會去迎合傳統語言的規範,這就為它的任意發揮消除了障礙,構成的詞組或句子也就充滿了與傳統語法相悖之處,如:“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這四個成語的縮略用法,“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如此艱難,就不要拆穿了吧等。這些網路“成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一個相對完整的長句子縮略為四個字,而這四個字在句中並非唯一的支撐點,構成的新詞也不符合漢語詞組的模式,當然,它的流行是否能決定其生命力的長久,仍需經過時間考驗。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由文字拆分構成的新詞,如走召弓雖(超強),這也是一種非標準的網路用詞,相對於上述那種濃縮為四個字的句子來說,它的特徵和意義都較為明顯。

語句型

網民對現實社會和網際網路上的熱點具有敏銳的嗅覺,反之這些熱點也會催生出一些新的網路用語,如“待我長髮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該句出於網路上的一首詩詞,而“我爸是李剛”則是一則社會新聞引發的強大反彈,類似的還有“元芳,你怎么看”“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等等,隨著這些句子的走紅,它們的使用範圍和內涵也在不斷變化。
綜上所述,“網路語言不僅是語言上表意、表音或表象的一種簡單替換”,它的九大基本特徵,基本上涵蓋了網民對自身、對社會、對時代的一種態度。開放和虛擬的網際網路,數以億計的網民,決定了網路語言發展的多元化,時間和歷史終將淘汰與時代脫節的語言,也必然會順應時勢產生大量新的辭彙和語句。

社會評價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梁睿陳建棟
網路語言已成為網民在網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證”,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套用中,由於一些辭彙溝通障礙,網路語言在帶給人們新奇感覺的同時,也給人們的交流造成不便。
網路語言(網路流行詞語)
網路語言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重視,國家語言改革工作委員會召開關於英文字母詞以及網路語言的專家研討會,規範網路語言。
對於4000多萬網民來說,網路語言有著獨特的魅力。一位大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路語言也是一種文化。首先,為了省事,比如網上說“再見”,一般只用數字“88”代替,時間久了也就約定俗成。其次,不少網路用語有它自身的意義,比如“菜鳥”、“恐龍”之類,要是直截了當去說你“真是一個差勁的新手”,或是“這個真是醜女”,就感覺失去了應有的味道。還有用“灌水”來形容在論壇上濫發帖子,就很形象,換了其他詞可能表達不出這個感覺。網上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虛擬空間,應自覺維護傳統語言規範與意義,不要扭曲。
對於網路語言,專家們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研究規範”的過程。
國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
國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網路語言已引起了他們的重視,但是還處於研究探討階段,首先對網路語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了解和認識,然後才能決定何時規範,怎樣規範。
網路語言(網路流行詞語)
網路語言
既然還拿不出一個好的方案去規範網路語言,那么網路語言將走向何方。美、英等國一些權威詞典已經收錄了部分網路語言,作為國內國語用詞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是否也會收錄它們?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一些專家表達了他們的看法。詞典室助理研究員張鐵文認為:“網路語言能否被收錄還要經歷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前幾年大家都把手機叫作“大哥大”,但是大家卻都叫手機,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門沒有規定說“大哥大”不能叫,也沒用行政力量來強制執行。但大家覺得“大哥大”這個詞不好聽,帶點黑社會的性質。手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沒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於是這個詞就被淘汰出局,中間還不到兩三年的時間,這就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新詞的誕生更多的是靠約定俗成,大家共同認可,它就有生命力,《現代漢語詞典》要收錄的也就是這一部分新詞。網路語言的發展將來也會有這樣的一個趨勢: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樣自生自滅;另外一部分將從網上走下來,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語。
張鐵文表示,詞典室正在編纂一部《新詞詞典》,一些網路語言,比如“菜鳥”、“大蝦”、“灌水”之類能夠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將被收錄進來。該詞典於2009年正式出版發行。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中,就用到了當時的網路熱詞“給力”。該稿件一出,立刻引發了網友們的追捧,而“‘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這一事件也被網友們評為當年的“十大文化事件”。

衍生學科

隨著網路語言研究的深入,一門嶄新的語言學科——網路語言學(Weblinguistics或Netlinguistics)誕生了。
這門學科是由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2000年發表的《一門嶄新的語言學科——網路語言學》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此後,網路語言學引起了學界的關注。西班牙知名學者珀施特圭羅博士在2003年出版的專著《網路語言學:網際網路上的語言、話語和思想》中,對網路語言學作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論述。2005年英國知名語言學家戴維·克里斯特爾教授發表了《網路語言學的範圍》一文,就網路和信息技術對語言產生的影響問題作了深入探討。網路語言學已成為語言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其理論體系研究方法還有待於不斷完善。

實例

2010年11月10日,網路語“給力”一詞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網友驚呼“太給力了”。從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語,網路語言越來越被大眾接納。
網友把這一事件看成是網路語言被認可的一個大事件,更有網友提出:報紙給力能否帶動網路語言“轉正”。網友“小小丫”表示:網路語言已不再屬於小眾語言,而變成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已有少量網路語言被詞典收錄,然而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期待著大部分網路語言正式“轉正”的那一天。
2015年9月,為了創建文明的校園環境,廣東省中山市紀中三鑫凱茵學校宣布,禁用網路流行的用語。

辭彙

簡明釋義

詳細釋義

不規範現象

(1)打破現有語法規則或改變現有字詞的形音義關係,如“XX控、恐龍、壕、666”等。
(2)生造詞,如“顏值”“白富美”“喜大普奔”“人艱不拆”等。
(3)夾雜使用圖形、符號、外來語等,如用“∶()”表示開心,在漢語動詞後加-ing表示正在做某事,用“hold住”表示堅持等。
還有一種網路語言不規範現象,就是網路與計算機術語的中文翻譯規範問題,主要是缺乏統一翻譯標準,民間會使用一些“俗”的翻譯,如“E-mail”譯為“伊妹兒”,“download”譯成“當”。
語言表達內容的問題,是指語言使用者在網路平台中用不文雅、粗俗的語言發布信息、評論等,或使用侮罵語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其中會出現具有負面感情色彩、違背文化禁忌、反映社會醜惡現象以及不健康思想觀念等的語言成分,如“屌絲、綠茶婊逼格”等。

語言規範

語言規範是指政府或社會團體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語言文字及其使用進行干預的語言規劃的工作,是對語言文字本身進行規範化、標準化,目的是更好地滿足社會交際需要。規範的對象主要是社會公共領域使用語言時可能造成交際不便和混亂的問題,如建立語言文字使用標準、統一字形、字音等,而非公共領域的個人語言使用則不在規範範圍內。
語言規範只針對語言符號系統本身,而不能約束語言使用者的思想觀念認知。語言規範的基本原則是要從社會生活語言生活的實際情況和實際交際需要出發,不能脫離語言的本質——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言的存在與使用,從根本上說,無所謂合理不合理,滿足需要、好用即可。語言的發展變化是社會與人類思維發展變化的產物,是約定俗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要區分不同性質的網路語言。大眾傳播性質的網路語言屬於規範對象,應該規範。為了更好發揮語言的全民交際工具的作用,適當保持語言系統的規範也是必要的。這種規範在根本上應該正面引導,從提高全民語文修養入手,讓人們更好掌握典範、文雅的語體,分清全民語言與各種功能語言變體的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