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哥大最早是美國
摩托羅拉公司工程師在1973年發明,是手提電話的俗稱。
但是只流行於手提電話初面世那幾年,等到大部分人手裡都有一部而且是最新款時,就改稱手機了。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使用最廣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2G),以GSM制式和CDMA為主。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短訊息、SMS)、MMS(彩信、多媒體簡訊)、
無線套用協定(WAP)等。在中國大陸及台灣以GSM最為普及,CDMA和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整個行業正在向第三代手機(3G)遷移過程中。
手機外觀上一般都應該包括至少一個液晶顯示屏和一套按鍵(部分採用用觸控螢幕的手機減少了按鍵)。
電話鍵盤部分手機除了典型的電話功能外,還包含了PDA、遊戲機、MP3、
照相機、攝影、錄音、GPS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帶有手機功能的PDA發展的趨勢。
品種
大哥大被手機“逼”出人類視野的時候, 人們肯定沒有想到它會在手機普及之後捲土重來,如今原汁原味的大哥大雖然已經難以復活,但大哥大樣式的手機卻開始盛行,而這種原本純粹的“舶來品”卻開始變成了中國特色,除了市面上常見的“大哥大手機”外,國人又想出很多新的點子來開發這種產品。
會變身的大哥大:表面上看,這是一款人們見怪不怪的大哥大樣式的手機,但實際上這款手機產品還暗藏了一個小小的秘密,見過相機後背,還真沒見過手機也給自己添“後背”的。原來這種大哥大手機實際上是一個“組裝產品”,輕輕扳動機身,一個小巧的手機便從大哥大笨重的身軀中脫離出來,拿在手裡一看,還是一款超薄鏡面的時尚貨色,小東西的“馬甲”可真不小!蛻變之後,竟然成了一款超薄時尚手機。原來玄機在這款普通手機的背後,該機的電池後蓋多了幾個預留的電池觸點,這些觸電正好與“馬甲”的觸電相連,這樣,小巧的手機在“安裝”到“馬甲”上之後,不但搖身變成一個更為時髦的大哥大手機,還為自己取得了充足的電量保證,時尚與功能同時滿足。
來源歷史
大哥大最早是美國企業巨頭摩托羅拉公司發明。1973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里誕生,研究團隊的領導者是
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這部手機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人們從封閉走向開放,僅僅只有激情和想法肯定是不夠的,還得藉助工具。1987年大哥大進入中國,它無疑成了加速人們信息溝通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行動電話剛剛進入大陸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名稱,叫“大哥大”。這其實是香港廣東一帶,稱呼幫會頭目的諧音。幫會一般管小頭目叫大哥,而龍頭老大自然叫“大哥大”了。據說,手機獲得此名稱,是因為影星洪金寶是香港較早擁有行動電話的人,他在片場當導演時,行動電話更是從不離手,並常用手機發號施令。洪金寶本來就是香港影壇大師兄級的人物,別人尊稱他為大哥大。因他拿手機的照片見報多了,香港媒體索性用“大哥大”來稱呼手機,並由此叫開來。無論此源頭是否屬實,“大哥大”這三個字所攜帶的信息是明確的,在那個年代它便是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對於不久前還認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產主義的國人來說,它所帶來的震撼是必然的。這不僅因為它的昂貴,也因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在中國的出現
大哥大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步入了移動通訊時代。1987年,廣東為了與港澳實現移動通信接軌,率先建設了900MHz
模擬行動電話。摩托羅拉也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推銷行動電話。這種重量級的行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電話沒別的功能,而且通話質量不夠清晰穩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塊大電池充電後,只能維持30分鐘通話。雖然如此,大哥大還是非常緊俏,有錢難求。當年,大哥大公開價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這不僅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就是中小企業買得起的也不多。
中國第一個擁有手機的用戶叫
徐峰,如今是廣東
中海集團董事長。他回憶道:“1987年11月2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成為中國第一個手機用戶。雖然購買模擬手機花費了2萬元,入網費6000元,但是手機解決了我進行貿易洽談的急需,幫助我成為市場經濟第一批受益者。”讓
摩托羅拉公司也沒有料到的是,大哥大很快就得到了當時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的
青睞。由於大哥大身軀龐大,使用它的人也多是
商界大哥級的人物,物隨主貴,很快成為身份
顯赫的象徵。那年頭,人們對私家車沒什麼概念,也很少心生羨慕。那時你開一輛寶馬車出門,別人也以為是公家車,遠遠不如大哥大那么耀眼。很快人們以擁有大哥大為榮,開始了一種炫耀攀比式的消費。
性格外向的人,會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飯喝茶談判,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個富貴的籌碼和權杖,立刻會獲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談判也因此變得輕鬆。性格收斂的人,會將大哥大放在擦得錚亮的老闆包中,老闆包夾在腋下。適當時拿出來,拉出長長的天線,花上一元一分鐘的話費,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聽不清,你再說一遍。”便引來無數驚羨的目光。那個年代的人們很淳樸,從不隱藏自己對別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開了自己的
社交圈。一時間,梳大背頭、抹髮膠、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當年人們一絲一毫也不會料想到,在20多年以後的今天,就連街邊拾荒者手裡都會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手機。雖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長天線已定格在了歷史的長卷中,但那些妙趣橫生的場景,仍值得人們反覆品味。因為
橫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經把中國人的生活引向一個新境界。
名稱起源
起源1
“大哥大”源於粵港人稱呼幫會頭目之諧語,在香港一些
警匪片中,黑社會資格較老的成員一般稱為“大哥”,而頭頭、老闆之類則稱為“大哥大”。由於這些“大哥大”常手拿“行動電話”在螢幕上出現,所以人們便把“行動電話”叫做“大哥大”。
另一種說法源於香港《
文匯報》,該報稱,行動電話售價貴,最早使用者甚少。當時在香港影壇中紅得發紫的功夫演員
洪金寶最早使用這種電話。由於洪金寶在影圈中特別是在武師圈中地位獨特,人稱“大哥大”。見報多了,便成了通稱。又因為
成龍叫“大哥”而洪金寶比成龍大,所以人稱“大哥大”。
起源2
著名語言學家
周有光先生在談到“大哥大”這個詞的時候曾指出:1993年首都北京舉行十大流行語的評選,這個詞高居排行榜的第四位。其實,它的出身很粗俗。據說,黑社會叫小頭頭為“大哥”,叫大龍頭為“大哥大”,“大哥大”很神氣。於是,有人就把這黑社會大龍頭的稱號代為通訊工具的名稱了。其實它們之間風馬牛,不相及。所以,與此同時的
新加坡華語社會,就沒有人使用它。如今時間已經過去十幾年,這個“大哥大”也在漢語的交際和人們的自行鑑別中漸匿其跡,代之而用的則是“行動電話”和“手機”這兩個名副其實又雅俗各宜專用詞語了(見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語文閒談》續編下第54頁)。
退出市場
摩托羅拉3200,因其曾經作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江湖大佬的防身標配,而贏得了大哥大的美稱。自從1987年中國首個900MHz模擬行動電話網在廣東的開通,大哥大因為價格的昂貴和使用費用的高昂,一度是身份的象徵。
歷史上總有一些技術的發明和套用極其短命,於是便有了一些辭彙,比如“大哥大”。它比“傳真”、“
BP機”一詞更快地過時。城市裡的中國人在技術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更新等方面徹底終結了傳統中國人的慢性子。其更新的速度之快把西方人也拋在了後面。當西方的普通人還在用錄像帶看電影的時候,中國人早就改成看碟片了,而且是廉價的盜版碟。“大哥大”是與
錄像帶一起登入中國大陸的。
通訊技術的改變當然有助於社會觀念的改變。“大哥大”這個名詞來自香港。為什麼叫“大哥大”不得而知。“大哥大”是大哥的道具嗎?是否拿著那么個笨重的黑傢伙就會使一個人擁有黑幫大哥的分量?但“大哥大”不是大哥拿的,而是大哥身後的
跟班們拿的,至少在內地曾經是如此。“大哥”和“大哥大”一時共同耀武揚威起來。香港和台灣的娛樂文化一時橫掃大陸。這是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半段的事。但“大哥大”很快就被“手機”取代了。2001年6月,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完全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大哥大,成為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