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高中教育發展的意見

為了進一步加快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步伐,實現我縣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雍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高中教育發展的意見
  • 地區:納雍縣
  • 發布機構:納雍縣人民政府
  • 對象:高中教育發展
全縣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形勢,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全縣高中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高中教育資源不足。全縣有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9所,現有高中在校生7635人,有高中教師377人,按照省的編制標準,教師缺額較大;按照高中生均用房的標準,教學用房嚴重不足;高中學生圖書儲存290023冊,按照高中生均圖書的標準,尚缺圖書58886冊。全縣高中教學設備、儀器比較缺乏,除納雍一中、二中、雍安育才高級中學外,很多學校尚不能開齊教學實驗。
(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中教育相對滯後已成為我縣教育發展以至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制約因素。一是普通高中總量不足,社會供需矛盾突出;二是教師隊伍總體學歷結構和學科結構不合理,骨幹教師、知名教師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三是教育設施落後,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教學質量總體偏低;四是職業高中招生困難,總體辦學效益偏低;五是辦學體制單一、陳舊,機制不活,總體教育效益不高;六是高中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社會興辦高中教育的積極性差,發展民辦教育困難。
(三)高中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根據《中共畢節地委 畢節地區行署關於加快全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到2010年,全區高中毛入學率將達50%以上,其中普通高中占60%,在校生達到14萬人左右;力爭全區建成8所以上省級示範高中。同時,每年地區預算500萬元專項資金髮展高中教育。這是發展高中教育的機遇,也是對全縣高中教育的嚴峻挑戰。今年(2007年),全縣進入七年級的學生是一萬四千多人,到2010年正好國中畢業,如果按50%進入高中,那么,高一招生就將突破7000人,不管是校舍還是師資,都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必須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投入,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

(一)發展思路。遵循教育規律,“內涵發展”和“外延擴張”並重;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並舉;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互補;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統一;改革體制,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積極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學校產權股份化、經營方式市場化、教育管理現代化和教學手段信息化的各種實現形式;逐步擴大高中招生規模,努力提升高中教學質量。
(二)奮鬥目標。全縣2007年高中的毛入學率達到30.4%以上,2008年達到38%以上,2009年達到44%以上,2010年達到5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達到1.5萬人左右。2010年以前,建成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力爭建成納雍四中。全縣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區前茅。

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一)深化改革,為我縣高中教育的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1、深化辦學體制改革。(1)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改變高中教育的單一模式,努力加大民辦比重。(2)將發展民辦高中納入招商引資工作範疇,積極引進縣外單位和個人到我縣投資興辦民辦高中教育。(3)採取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公有民辦、聯合辦學、股份制辦學等方式,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民辦高中。不論何種形式的高中,都必須按標準化學校規劃建設,原則上只建在縣城。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四制一包”管理。(1)公辦學校要根據“單位自主用人,人員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管理”的原則,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由學校自主決定教職工的聘用和解聘,實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做到合理設崗,按崗定酬。以政府下達的指令性招生計畫為基數,根據國家的編制政策核定學校編制,根據本學校在職教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核定本學校每年的工資總額,實行工資總額年度包乾制,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徹底打破原教職工工資分配製度(原工資只作為檔案工資),由學校自主決定教職工的分配和獎懲。包乾經費每年核定一次,上一年沒有完成招生計畫的學校,在下一年核定包乾經費時按比例扣減。(2)學校自主招聘人員,按現行的人事制度實行聘用契約管理,不再確立新的“終身制”身份,但要確定合理的工資待遇,與“原在職人員”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實現同工同酬,不搞“一校兩制”。
3、深化領導體制改革。(1)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和德才標準,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民眾推薦、辦學責任承包等各種有效途徑,選配公辦學校校長。(2)校長由縣教育局聘用和管理,副校長和中層管理幹部由校長聘用和管理。(3)學校領導每屆任期3年(含試用一年),實行校長聘任制、負責制、年薪制和目標獎懲責任制。
4、深化管理體制改革。(1)實行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允許普通高中學校按國家的課程方案和高考競爭的需要,自主決定課程設定;允許職業高中學校根據市場需要,自主決定專業的設定和調整。(2)實行靈活的學籍管理制度。允許普通高中學生在學習期間向其他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流動;允許職業高中學生在校內轉換專業,並承認相關的學分。
5、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按照新課程要求,改革傳統課堂教學,充分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還時間給學生,四十五分鐘的教學內容,教師必須三十分鐘完成,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教學的互動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學習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激發主動的學習求知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二)建立機制,為我縣高中教育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1、建立困難學生扶持機制。(1)實行助學金制度。學校要立足實際,建立助學金制度,對品學兼優學生進行獎勵。(2)設立貧困高中學生救助專項資金。結合我縣實際,縣財政每年安排貧困高中學生救助金不低於5萬元;同時積極爭取各級各界資金支持,加大對貧困高中學生救助扶持力度。
2、建立多渠道投資機制。在充分發揮政府投資主渠道作用、逐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前提下,積極探索以下新的投資機制:
(1)創辦混合所有制學校。政府提供用地,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學生宿舍、學校食堂等後勤設施,產權國有,由投資者在一定時期內經營管理,取得合理回報。
(2)創辦股份制學校。廣泛吸納社會以股份的形式參與建設投資,並以風險投資(不規定利潤率,持股人按股份權重參與學校經費收支管理)或無風險投資(規定利潤率,持股人按股份參加定期分配)的方式參與建設。通過以上各種形式,由社會投資建設的各種設施可以進行產權轉讓,但不得改變其用途。土地,首先由政府收回,然後再通過行政劃撥的方式劃撥給新的使用主體。
3、建立獎懲機制。(1)設立高考應屆上線人數獎。高一進校時,以學校為單位、以學籍為依據鎖定人數(縣外轉入的學生納入計算)。根據錄取分數,制定三年後高考時的各類上線指標,並明確上線獎金金額。一中上線達標獎10萬元。二中、三中上線達標各獎5萬元,其他鄉鎮完中(含民辦高中)上線達標各獎1萬元。達到規定指標,即可獲得該項獎。每類超1人,獎勵重點500元,獎勵一般本科300元。凡達不到預定目標,重點類少一人扣1000元,一般本科類少一人扣500元。此獎金兌現到學校,然後由學校根據實施細則兌現到班級任課教師。(2)學校應屆學生個人高考單科成績獲地區前三名且學校該科均分達到地區均分,分別獎勵任課教師3000元、2000元、1000元。未達全區均分,減半獎勵。(3)高考學生個人總分獲地區文理科第一名,分別獎勵考生所在學校1萬元(其中班主任1000元),考生的任課教師1萬元(所任科目均分未達地區均分的,減半獎勵)。(4)錄取北大或清大1人,獎學生參加考試科目任課教師1萬元(未超出省均分的科目不予分配該獎金)。獎學生1萬元,獎學校1萬元(其中班主任1000元)。(5)各校高考應屆單科均分名列全區第一、第二、第三,獎該學科教師1.2萬元、1萬元、0.8萬元(未達到地區均分的教師不予獎勵)。(6)應屆錄取一個體育或藝術類重點院校的,獎該生藝術或體育教師400元;一個一般本科院校的,獎該生藝術或體育教師200元。(7)各完中當年高考應屆本科上線率與上年本科上線率相比,提高一個百分點獎勵3000元(學生以招生時人數計)。(8)職業中學學生參加高職考試,錄取上線且獲全區第一名的獎學校10000元;第二名的獎8000元。(9)班單科高考成績均分名列全縣倒數第一的,語、數、外處罰任課教師1000元,綜合科處罰各科任課教師1000元;高考上線指標未完成任務居全縣倒數第1-2名的,分別處罰學校5000元、3000元;學校校長戒免談話,相應任課教師不能評先選優、晉級晉職。連續兩年高考上線指標完成率居全縣倒數第一、第二的,學校校長實行解聘,相應任課的教師實行轉崗或解聘。
(三)強化服務,為我縣高中教育的發展提供措施保障
1、強化信息服務。(1)高中學校要按照規定配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設施,開設信息技術課,提高使用率,加快教育信息發展,把計算機、遠程教育等信息網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實現資源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同時,各完中要藉助納雍一中網校班的課程資源,培訓高中教師。(2)在高中教師中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原則上不聘用不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教師,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整合。
2、強化科研服務。(1)按照要求配齊配強教研人員,加強教育科研組織和機構建設”的要求,配齊配強縣教研室人員。(2)縣教研室要聘請高中兼職教研員,改善縣教研室人員的能力結構,加強教學科研。(3)在縣教研室人員中開展到學校兼課,增強教學科研直接為教學服務的實效性。(4)在縣教研人員中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縣教育信息站開展教學科研和信息服務,不聘用不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科研和信息服務的教研員。
3、強化管理服務。(1)最佳化目標管理、常規管理、隨機管理和重點管理制度,建立縣教育局領導聯繫學校制度,加強對學校的隨機督查,定期對學校進行目標評價和獎懲。(2)在縣局領導和各股室工作人員中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對學校的現代化管理。(3)加大政府對教育工作的督導力度。學校要實行教師坐班制,建立集體備課制度。
(四)建設隊伍,為高中教育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1、多渠道補充高中教師。高中學校經縣政府批准,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途徑補充教師:(1)自主聘用應屆大學畢業生或縣內外具備高中教育任職資格的教師。所聘用教師,完全實行聘用契約管理,不確立“終身制”身份。這類教師可以根據政策規定的條件參加“計畫補充教師”的公開考核或考試,被錄用的,按政策確立相應的身份。(2)自主聘用縣內外具有高中教師任職資格的離退休教師,這類教師以契約用工形式進行管理,不確立新的人事身份。(3)根據需要向縣教育局和人事局提出按計畫補充教師申請,經批准,按政策考核聘用或考試錄用。
2、分層次培養高中教師。(1)通過“參加省地培訓、縣上集中培訓、選送到其他學校鍛鍊”等多種方式培養教師,逐步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師德水平高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隊伍。(2)通過引進重點大學和師範大學的畢業生到我縣就業、鼓勵在職教師提高學歷層次、進行定崗培訓等方式,改善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學科結構、年齡結構和能力結構,逐步解決我縣教師總量不足和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3)通過“家長及學生歡迎程度問卷”、“教育教學實績評價”等方式,制定教師到條件較好學校任職的政策,促進教師的流動;通過“對全縣教師的教學實績進行定期評價和獎懲”、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的方式,增強教師的崗位憂患意識,促進教師的自我強化,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00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