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納蘭成德)

納蘭性德(清朝詞人)

納蘭成德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授一等侍衛銜,多隨駕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納蘭性德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基本介紹

  • 本名:納蘭性德
  • 別稱:納蘭成德
  • 字號:字容若
    號楞伽山人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時間:1655年1月19日
  • 去世時間:1685年7月1日
  • 主要作品:《通志堂經解》、《側帽集》、《飲水集》、《淥水亭雜識》等
  • 主要成就:清詞三大家之一
  • 旗籍:滿洲正黃旗
人物生平,早年時期,御前侍衛,寄情詩詞,英年早逝,主要成就,文學成就,書法成就,藏書大家,文學特點,物性觀照,風物起興,後世評價,總評,眾人評說納蘭詞,軼事典故,後世紀念,納蘭莊園,納蘭墓地,納蘭遺存,主要作品,藝術形象,小說書籍,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十二日,納蘭性德生於京師,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御前侍衛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的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納蘭的曾祖父金台吉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極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寄情詩詞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1677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再難超越。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二十四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想升官發財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今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英年早逝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納蘭性德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葬於何處位於海淀區上莊鄉上莊村北,皂甲屯西一處台地上。建於清代順治三年,總面積約為340畝,墓地分為南壽地、北壽地兩個部分,共有寶頂9座,土墳兩座。
納蘭性德墓的寶頂建築宏大,底座為青石,寶頂中部為漢白玉,鐫刻有圖案,上部為三合土夯實的半圓頂。納蘭氏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後多次被盜。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70年冬,被徹底拆毀。

主要成就

文學成就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納蘭詞》在納蘭容若生前即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後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家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國維贊其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寫到一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納蘭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紀念之際,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成立,納蘭研究進入一個高潮。1997年8月台灣歷史文學學會和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共同發起組織的“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學研討會”在承德舉行,納蘭性德作品研究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納蘭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創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承德有研究納蘭性德的納蘭性德研究所。

書法成就

納蘭性德手簡真跡,被中國納蘭性德研究界奉為“國寶”,今藏上海圖書館。手簡共三十六通。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被證實的納蘭性德手稿遺墨,價值極高。
納蘭性德蝶戀花毛筆書法納蘭性德蝶戀花毛筆書法
有一幅對聯,署名納蘭成德,應是改名之前所書。被專家認定為真跡,可能是納蘭容若唯一傳世的大幅書法。

藏書大家

納蘭性德一生愛書藏書,從師顧貞觀、陳維菘、徐乾學,研討經學。曾耗資四十萬金,編輯宋以來諸儒學經之書,刻為《通志堂經解》1860卷(後世學者何焯編撰有《通志堂經解目錄》)。輯有《全唐詩選》。著有《通志堂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大易集儀萃言》、《刪補大學義粹言》、《詞韻正略》、《陳氏禮記集說補正》等書。晚年篤意於經史、書法、詩文。囑友人秦松齡、朱彝尊為購求宋元諸家經解,得抄本140餘種,環擁古書萬卷,建藏書樓“通志堂”、“珊瑚閣”,以彈詞歌曲、評定書畫、鑑藏古籍為樂。藏書印有“珊瑚閣”、“繡佛齋”、“鴛鴦館”等字。

文學特點

物性觀照

納蘭詞中,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現關於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築,或是有水的園囿。對於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並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納蘭性德手跡納蘭性德手跡
明代定都北京後,許多達官貴人紛紛在城內外營造私人花園。如城內的英國公花園、西郊皇親李偉的清華園和漕郎米萬鐘的勺園,都是極負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別是王室在西郊大興園林土木,自暢春園始,到圓明園之鼎盛,三山五園,幾成中國古代造園史上的頂峰。為了仿效,為了方便朝班,更是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購地,建起自己的園墅別業。明珠就在暢春園咫尺之處,興建“自怡園”。取海淀、西山一帶的山水之勝,構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家花園。而納蘭性德把屬於自己的別業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比。並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詞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遠之意,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休閒,作詩填詞,研讀經史,著書立說,並邀客燕集,雅會詩書——一個地道的文化沙龍。就在他辭世之時,也沒離開他的淥水亭。與之相比,同在水泉豐沛的海淀,大將僧格林沁卻造旱園,在園中起山神廟。權宦李蓮英海淀鎮鬧市中置產業三處,方便起居卻無水趣。宗室商人薩利建宅通衢,招搖有餘,風雅稍遜。試想,如果這位偉大的以水為性,借水寄情的詞人沒有了水,他的情感激發和創作靈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幾近乾涸。如果以山為題、以山為懷,那他的藝術也定是另種風度了。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喻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淤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之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意蘊。鄭板橋的竹、金農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託文人心態、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他的號為楞伽山人,有禪緣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詩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這無不說明它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作有著密切的關聯,它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納蘭性德詞納蘭性德詞

風物起興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不少是因扈駕遊歷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這些地方至今幾乎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蹟生髮的感慨和情致出之有處。通過對所寫地方進行體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認識納蘭性德此類詩詞創作的起因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準確的感受。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游“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從玄燁憑高遠望,寫下《望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算來別是淒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谷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線,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陽。歸雁兩三行,見亂雲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松門涼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巔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向、東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線漂渺如帶似紗由它千萬年泛濫沖刷形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累累土崗。山下不遠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沒無尋,明代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漸取代。東南望,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氣東來。遼宋於會城門北、紫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後,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遷,王朝更迭,都邑興廢,引發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納蘭性德從駕到西山黑龍潭,寫下《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懸崖一線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齧。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龍潭位於畫眉山北,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裡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又如《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帳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納蘭性德(納蘭成德)
“夜深千帳燈”既是上闋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闋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愈是路途遙遠、風雪交加,就愈需要親人關愛之情的鼓舞。因為她是搏擊人生風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為了她,就不怕千難萬險,就一定會迎來團聚的那一天。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後世評價

總評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納蘭成德)

眾人評說納蘭詞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悽惋而後喜悅。容若詞一種淒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納蘭性德漫畫形象納蘭性德漫畫形象
陳維嵩: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絕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陳廷焯:容若飲水詞,在國初亦推作手,較東白堂詞〔佟世南撰,〕似更閒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詞亦淺顯。余所賞者,惟臨江仙〔寒柳〕第一闋,及天仙子〔淥水亭秋夜、〕酒泉子〔謝卻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薩蠻云:“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亦淒忱,亦閒麗,頗似飛卿語,惜通篇不稱。又太常引云:“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亦頗淒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齋詞話》
陳夢渠:納蘭詞最重名句效應,若之於全詞,未必人人都知之。如:「臨來無限傷心事。」又:「當時只道是尋常。」又:「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又:「誰道飄零不可憐。」又:「人生若只如初見。」於白話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詞如何,讀者未必知。
近代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讚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並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髮。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

軼事典故

納蘭與紅樓夢
轟轟烈烈的“紅學”研究已經進行百載有餘。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進展。不但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側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的人對納蘭明珠和納蘭性德都會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家。當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讀後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 一句話,把《紅樓夢》與納蘭家聯繫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確鑿,天子首開一家之言,根據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繫可能。納蘭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後。他們的家世與經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象的集中反映。
納蘭與曹雪芹
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宮禁,均為大內侍衛。據考,這種同事關係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洲貴族通過發奮勤學,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個是祖代家風,把成熟漢學帶入滿清皇朝。從兩個不同角度達到同工之妙,對滿漢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現在最能作證的便是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與隨康熙南巡駐蹕織造署的納蘭性德的詩文交往。納蘭有詞《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此外還著文《曹司空手植樹記》。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同是帝王的近臣。納蘭是帝王身邊與文化人士聯繫的橋樑紐帶,曹寅是外放江南任官,監視江南文人舉動,並為朝廷籠絡人才的密使。他們的作用不一樣,但目的與歸宿卻是一樣,都是清王朝進行文化統治的幹將與助手。這便是他們在意識形態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職能方面的共同之處。
再者,納蘭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僚世家。從龍入關,立有功勳,並數代承襲官爵,是功名奕世,鐘鳴鼎食之家。納蘭家不但是地道的滿州貴族,從血緣上與王朝有著複雜關係。曹家祖上是明朝遼東駐軍軍官,後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屬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乳母,曹寅當過皇帝侍讀(同學),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禮親王五世外孫、平郡王納爾蘇的王妃。曹家世襲江寧織造達六、七十年。納蘭性德、曹寅與康熙皇帝是年齡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納蘭家與曹家不但在王朝關係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祖上都是從龍入關的老資格,並在清王朝定鼎華夏後發跡。兩個家族都有一定文化傳統,注重文化建設。明珠是滿漢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已曾領銜主編過一批清初的大部頭書籍。他對自家子弟的文化進修、發展盡了心力。兒孫中有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還有喜讀書、善藏書的孫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遼陽駐軍的游擊銜炮兵教官,之後的曹家子孫均是文才出眾,並樂於廣交天下名士的官員。他們的祖上雖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過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勢下,較早地順應這個趨勢,完成了這個轉變。詩書傳家,崇文重禮。
兩個家族都有著“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輝煌,都是“詩書簪纓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職抄家的厄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把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治鬥爭與家族盛衰演繹得如此維妙維肖,再現得如此淋漓盡致。納蘭,王朝的政治風雲變幻深深影響著他們家族的命運。他們家族內部的矛盾發展,家勢的炎涼,也微縮、反映了王朝的興衰。它們互為影響,互為觀照。明珠與大多數封建官吏一樣,由於權勢漸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營私、貪財納賄覆輒,被御史參劾,遭撤職抄家的處分。他的府邸家園被另一個佞臣巨貪和珅看中,據為已有。而曹家赫赫近百載,卻被告挪用資財,出現虧空被撤職查抄,其織造之職被另一個叫隋赫德的貪官接替。這種陳陳相因並非以良繼莠,正是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結果。他們兩家都曾自覺不自覺地捲入宮廷權力鬥爭,屬於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黨。納蘭性德大弟揆敘因在立儲問題上重提“八阿哥”,康熙震怒而被降職。雍正更是窮治政敵,降諭在揆敘墓碑上鏟去舊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奸陰險揆敘之墓”昭示永久。曹家也因為立儲問題與皇八子、皇九子結為同黨,被雍正惡之,一除為快。因在江寧織造衙門旁萬壽庵發現曹家為允禟收藏鑄造的銅獅子,找著把柄削職為民,充軍發配,一捋到底。兩個家族同樣在封建制度迴光返照的“康乾盛世”里盡歷了榮辱盛衰的輪迴。
納蘭性德本人雖然沒有象晚些時候的曹雪芹那樣,親歷家道衰敗。但他的婚姻、事業好景不長,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預示著水滿則溢,月圓必虧,“盛宴必散”的規律。應該看到,這一現象並不僅限於納蘭和曹氏家族。而是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現象。這也正是他們家族史的社會意義所在。
就納蘭性德和曹雪芹個人品格來比較,也有許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處,兩人都有過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礎。納蘭性德在主編《通志堂經解》時,就把凡讀書、索引、見聞俱記錄在冊,以後編成《淥水亭雜識》,其中涉及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可見博學之一斑。一首《望海樓·寶珠洞》把視野內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物、千古蒼桑一併道來,信息量大,跨度大,內涵豐富。一首《憶秦娥·龍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質現象作正確的描述與藝術的表達。竟可以與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關描寫一併參照閱讀、欣賞。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藝,曾撰寫《廢藝齋集稿》《南鷂北鳶考工志》等多冊關於金石工藝美術、烹調等書籍。另外還擅長書畫、詩詞。這些在他的封建社會大百科全書《紅樓夢》中,都一一展現。納蘭性德與曹雪芹同屬風雅之流,脫俗之士,但對朋友卻有情有義。納蘭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蘭、姜宸英、高士奇、顧貞觀等著名學者文士,並傾力營救身陷絕地的吳兆騫。納蘭性德身雖富貴,但不戀官場,不貪功名,甚至想擺脫世俗糾纏,做閒雲野鶴。曹雪芹則有詩友敦敏、敦誠、張宜泉等,更有神密的“脂硯齋”、弘曉等知音。他樂於幫貧濟困,據說他在“鬻畫維生”“繩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濟孤寡”,收養雙目失明的老嫗白媼,作風箏譜教盲人於叔度謀生之術。曹雪芹曾謝絕好友敦敏的推薦,不入宮謀職。
他們之間確有許多極其相似之處和幾乎能重疊套合的家世經歷。無怪相隔不久,又與納蘭家結為“親家”的乾隆,看過《紅樓夢》後,一口咬定所寫是明珠家之事。更有人牽強、索隱,認定明府為大觀園;明珠納蘭父子即賈政、寶玉等等不一枚舉。且不管這類說法有否根據,有否意義,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的確太多,而且在納蘭之後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對之前的包括明珠家的變故毫無知曉,加之個人的親歷和體驗,豐富了他的藝術創作源流,使《紅樓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與更大的涵蓋性。

後世紀念

納蘭莊園

納蘭性德祖父尼雅漢從龍入關,因征戰有功,被授予騎都尉世職,在京師西北皂甲屯一帶有圈地。皂甲屯原名皂角,以皂角樹而得名,附近曾出土金代石虎。元時期是皇家行營,史稱“皂角捺缽”。明設軍屯,稱皂角屯。皂甲屯西北角,有一處長方形莊院,名思源莊。皂角屯故老相傳,思源莊是明珠家的晾銀場,實際是鄉下收取租銀的莊園。順治三年(1646年)尼雅漢病故,其子鄭庫襲職,撫養年僅12歲的明珠長大成人。順治八年(1651年),明珠17歲進入鑾儀衛,同年,和被賜死的英親王阿濟格的五格格成婚。順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納蘭性德。思源莊一直是明珠和家人的一處鄉下郊園。20世紀70年代,思源莊還遺有圍牆殘跡和古井。
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墳。思源莊成為停靈落腳的丙舍。思源莊西牆外是一條小河,河上有橋名思源橋,靈柩入葬都要經過思源橋,才能進入墓地。思源莊既成丙舍,明珠就在墓地南面隔河重建新的莊園,當地人稱明府花園。明府花園位於上莊村北部,與納蘭家族祖墳一河之隔。明府花園和思源莊一樣,都是在前朝留下的建築基址上重建的。據學者徐征先生考證,思源莊和明府莊園的三合土圍牆應是元時期皂角捺缽的遺蹟。明朝時,是榆河驛糧倉所在地。
明府莊園占地200餘畝,東西長650餘米,南北寬210餘米。莊園劃分3個功能區,東部為馬圈、車庫和下人的居處,西部是花園,中部是莊院的主體,分布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納蘭家族墓地,自盧氏安寢後,按例開始駐有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納蘭家族墓地最後一位安寢的揆敘夫人耿氏,向康熙帝奏陳:“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監楊植伏侍日久,聽伊等從父母自去或與臣妾守墳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墳墓,其胡然、王聯奎、安畲、彭壽、三小子、長岱十二房亦與臣妾守墓。”從這篇文字可知,僅揆敘及其夫人去世後,看墳守墓之人就有將近40餘戶。其前,性德、揆方、明珠死後的守墓人亦不當少數。百十戶人家住在明府花園,儼然形成一處村落。當時人們將明府花園亦稱為“新莊”或“新立莊”。乾隆朝後期,揆敘後人成安,因事得罪權臣和珅,被抄家發配,禍患殃及京郊的明府花園。莊園內的守墓人各謀生路,有一些沒有離開的人成為上莊村的最早住戶。

納蘭墓地

納蘭家族祖墓大規模修建於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納蘭性德夫人盧氏去世的那一年。盧氏墓志銘載,盧氏病逝後,在雙林寺停靈一年零兩個月,遲遲不曾下葬。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墓地沒有著落,二是名分沒有落實。作為納蘭家族的正室夫人,盧氏死的太年輕,太突然,以致納蘭家族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納蘭性德只是一個貴公子,而盧氏是一個貴婦人,安葬的規格又是一個大問題。清代的喪葬制度等級森嚴,作為吏部尚書的明珠不得不慎重。盧氏死後不久,明珠升任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被授予三等侍衛官居五品,盧氏也獲得了誥命的頭銜。故而批地、撥款、造墓一切都順理成章。
納蘭家族祖墓位於上莊村北,今“泰豐商貿中心”西牆外。納蘭家族祖墓以明珠父親尼雅漢立祖。墓地坐東朝西,背靠皂甲屯,面向陽台山,俗稱南壽地。一條小河自西北向東南而來,蜿蜒繞過墓地,自墓地左邊向西流淌而去。墓地有墳塋寶頂5座,主位是尼雅漢,按左昭右穆排列,昭位是鄭庫,次昭位是納蘭性德,穆位是明珠,次穆位是揆敘。除納蘭性德墓外,其餘4座均有漢白玉或青石雕刻的墓圍。尼雅漢墓前不遠有供桌,再往前有漢白玉雕刻的享殿。墓地前方約180米,有神道碑兩座,分別是明珠和納蘭性德。神道碑前方約250米,有兩座碑亭,分別存有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所立的明珠誥封碑和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所立的明珠諭祭碑。據故老相傳,碑亭和神道碑之間尚有石人石馬等石相生數座,民國初被軍閥拉走,下落不明。20世紀70年代納蘭家族祖墓出土墓志銘6通,分別是明珠、覺羅氏、性德、盧氏、揆敘、耿氏。未見尼雅漢和鄭庫墓志銘,據當地人傳說,這兩座墳墓是衣冠冢,應該可信。
雍正二年揆敘碑被改前,納蘭家族祖墓已安葬了三代人,此後納蘭家族祖墓就再也無人入葬。直到1953年,納蘭性德墓的旁邊,才又新添了一座小墳冢,據說是從雙榆樹另一座納蘭墓地遷來。何人所遷,葬的何人,已無從查證。
納蘭家族祖墓向北300米偏西,現上莊鎮衛生院西北,是揆方、郡主墓,俗稱北壽地。北壽地坐北朝南,有寶頂4座。主位是揆方和郡主淑慎,昭位是永壽,穆位是永福,次昭位是寧秀。揆方和淑慎墓正前方200米原有神道碑,人民公社時期被民兵炸毀。80年代揆芳郡主墓出土墓志銘3通,分別是郡主、揆方、永壽,未見永福和寧秀墓誌。
在納蘭家族墓地的正前方,過去有一條通往東小營的南北古道,古道以西百米有一處較大的墓地,俗稱西墳地。西墳地坐北朝南,占地數十畝,遍地蒼松翠柏,周邊圍以條石砌就的駁岸(護坡)。墓地正前方,是後河與南沙河交匯處的大片蘆葦盪,高高的駁岸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查閱雍正十二年(1734年)北玉河關帝廟碑記有載:“安尚仁施地三十六畝,坐落關家墳西,東至墳,西至溝,南至道,北至旗地。”這裡所說的關家墳指的正是西墳地。安尚仁是明珠府上的大管家,明珠及其3個兒子死後,家中一切事物委託安尚仁掌管,其中也包括皂甲屯的墓地和莊園。以安尚仁名義施捨的這塊土地,實為代表明珠家捐贈的。據趙秀亭先生考證,納蘭性德前妻盧氏亡故後,性德於康熙十九年間續娶官氏。“官”“關”同音異字,女真“瓜爾佳氏”的漢譯簡稱。所謂關家墳,營葬的當是納蘭性德的繼室夫人官氏。瓜爾佳氏是滿洲大姓,官氏的曾祖費英東是清朝第一大功臣,其父頗爾噴世襲一等公爵,長期任領侍衛內大臣,是性德的上司,官氏從兄古爾漢,古蘇等充任侍衛,是性德的同事。官氏生於王公之家,但畢竟是納蘭性德的繼室夫人,因納蘭性德為正三品官員,按例對官氏封為“淑人”。官氏去世後,葬入納蘭家族墓地中,是必然的事情。至於為什麼沒有和性德同穴,還需要史學家考證。

納蘭遺存

上莊地區是納蘭性德家族幾代人生活、歸宿之地,納蘭家族也在上莊地區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蹟。據永泰莊東嶽廟《重修東嶽行宮碑記》記載,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墳掃墓祭祖,見附近三座古剎年久失修,淪沒於荒煙蔓草之中,就有了修復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願。臨終之前,囑咐總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修廟夙願。安尚仁於十年後大興土木,用了三年時間,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將東嶽廟、龍母廟,真武廟修葺一新,並延請僧人主持管理。修廟的同時,還將跨越榆河古道的兩座陳舊的木橋既馬坊橋和榆河橋改建成石橋。為了讓後人記住納蘭家族修廟的功德,安尚仁將東嶽廟的西轉角殿設為納蘭家族祠堂,在龍母廟和真武廟供奉明珠牌位。雍正十二年(1734年),位於北玉河村的關帝廟重修,管家安尚仁和揆敘後人寧秀代表納蘭家族,布施香火地56畝,是關帝廟捐資修復的首戶。納蘭家族300年前的善舉,為上莊地區保留下了珍貴的古建築歷史文化遺產,功不可沒。
納蘭性德紀念館位於北京海淀區最北端,隔沙陽公路與昌平區白水窪遙遙相望的一個風景如畫的小村莊,隸屬上莊鎮管轄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皂甲屯東臨南沙河,西北部的陽台山為它擋住了西伯利亞甲屯西側有一座占地近百畝的大莊園,
雖經過近三百年的歷史巨變,可昔日的規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戲台不改當年的古樸,被風剝雨蝕的亭台樓閣也似在回憶著當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稱“明相”的清康熙朝大學士納蘭明珠的私家宅院,現已成為納蘭性德紀念館,其亦為清朝和珅府邸,宋慶齡故居。
納蘭性德府納蘭性德府
紀念館按其筆下的“郊園”設計 ,由主展廳、錄像廳和畫廳組成,通過大量歷史文物表現其一生,後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銘、朝珠、封誥、康熙銅錢等也在此館展出。

主要作品

市面上的納蘭詞集
納蘭詞箋注》北京出版社 張秉戍箋注
《納蘭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草紉箋注
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 葉嘉瑩主編 張秉戍箋注
《納蘭性德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草紉箋注
《納蘭性德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納蘭詞》上海古籍出版社(書韻樓叢刊)
納蘭的詞》華僑出版社 何雅苓箋注
飲水詞箋校》遼寧教育出版社 馮統一 趙秀亭箋校
《納蘭詞》燕山出版社
《納蘭詞》上海古籍出版社(書韻樓叢刊單行本)
《納蘭詞》浙江古籍出版社
《納蘭詞箋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西風吹夢》(納蘭性德 項鴻祚 蔣春霖合集) 嶽麓書社2002年

藝術形象

小說書籍

1.《西風獨自涼》 朴月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1日出版。
2.《淥水亭畔金縷曲》 張立和 編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4年5月出版。

影視形象

鐘漢良版納蘭性德鐘漢良版納蘭性德
年份電視劇/電影飾演者
1987
李陵江
2004
2005
2006
2009
《知己》(話劇)
2011
2016
2017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