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目錄,作品原文,作者介紹,詞集介紹,詞風介紹,
目錄
原文·納蘭性德·詞集介紹·詞風介紹·相關連結·原文·納蘭性德·詞集介紹·詞風介紹·相關連結
作品原文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余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淒清照鬢絲。
又
柳菸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乾,夕陽無限山。
菩薩蠻
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又
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又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乾外寂無聲。幾迴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又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又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閒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剗(chàn)地東風,徹夜梨花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作者介紹
《側帽集》 |
納蘭性德自幼勤於修文習武。18歲中舉,22歲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後晉為一等,扈從於康熙身邊。康熙非常賞識他的才幹,曾委派他到黑龍江呼倫,查勘沙俄侵擾情況,並安撫達斡爾邊民。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 。擅書法,精於書畫鑑賞。
納蘭性德性澹泊。在涉獵漢文學傳統時,他將李白、陶潛奉為楷模。視功名權勢如敝屣,視相府長子、御前侍衛的地位為難以解脫的束縛,不到30歲竟“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產生了“海鷗無事,閒飛閒宿”的出世之想,這種心緒給他的作品塗上了一層濃重的哀愁。思鄉、思親、思友的主題,詞集裡多有所見。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悽惋處令人不忍卒讀。”
詞集介紹
在納蘭性德生前,他自己或他的摯友就至少有四次將他的詞作刊印於世。第一次是《側帽集》 。第二次是其生乎摯友顧貞觀(梁汾)把他的詞作與自己的詞作合刊,名為《彈指詞側帽詞》。不過這兩個本子早已失傳,其具體刊刻年代也都已不可考,我們僅能從文獻記載中知其曾刊印。如其師徐學乾所著的《通議大夫一等侍衛進士納蘭君墓志銘》(《墓志銘》)日:“(納蘭性德)所著《側帽集》、後更名《飲水集》者,皆詞也。”趙函云:“向所見者,惟《側帽詞》》並與顧梁汾合刊者。”這兩本雖不傳,但後來的詞集應保留了它們的面貌。第三次是康熙十六年《今詞初集》兩卷,納蘭性德和顧貞觀同時編選,有魯超序,選錄納蘭詞17首。此17首多應在《側帽》中。第四次是康熙十七年,顧貞觀和吳綺為他校定詞作,刊於吳中,名為《飲水詞》。此本亦已失傳,僅存吳綺、顧貞觀二序(吳序、顧序)。嘉慶時的楊芳燦(蓉裳)曾手抄納蘭性德詞,並為之序說:“先生(指納蘭性德)所著《飲水詞》,僅百餘闋。”當指此本。
納蘭性德卒後,其詞集刊刻較多。按版本源頭、詞作字句和排次的相異,其全集,或說,編者主觀上希望儘可能地收入納蘭性德全部詞作的本子大致可分為第一和第二兩個版本系統。
詞風介紹
在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目前關於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築,或是有水的園囿。對於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並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松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意蘊。鄭板橋的竹、金農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託文人心態、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他的號為楞伽山人,有禪緣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詩人的性情。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這無不說明它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作有著密切的關聯,它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並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髮。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