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洞

寶珠洞

寶珠洞是北京八大處公園的第七處寺院,位於平坡山頂。寶珠洞建於清乾四十六年(1782年),寺院內有正殿及兩廂配殿,殿後有岩洞,深廣約五米,內礫石膠結,礫石顆粒狀若巨珠,故名“寶珠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珠洞
  • 旅遊等級:國家AAAA級旅遊區
  • 所屬景區八大處公園
  • 位置:北京
簡介,天然景色,歷史傳說,

簡介

從香界寺北旁門角北上,山路陡險,如弓背形,快到翠微山頂時,有一座牌坊,外額上書“歡喜地”,內額上題“堅固林”,有一巨大怪石壁立路旁,上刻御筆詩句。牌坊後面的高聳寺院,就是著名的寶珠洞,它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頂,是八大處中山勢最高的一處,巍峨峻峭,蒼莽雄渾。
入洞黝黑,中間塑有海岫和尚盤膝坐像,俗稱“鬼王菩薩”。洞前有敞亭,名眺望亭,憑欄遠眺,昆明湖鏡如盂,永定河碧綠如帶,田疇千里,廣廈成簇,首都山川景色,山間各處寺院,山下亞洲學生療養院,歷歷在目。如天氣睛朗,於晨光熹微時候,在這裡觀*出,但見一輪赤盤,噴薄而起,“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景觀極佳。
寶珠洞是清代香界寺住持海岫和尚用十指樞去一粒粒礫石,天長*久樞成的。海岫和尚曾在此洞內修行居住四十多年,並坐化在石洞內,乾隆年間洞內還供奉過他的肉身像。現洞內猶有他的石刻像。海岫和尚是河北省定縣人,幼年出家於保定白衣庵,後來到六處聖感寺(今香界寺)。他德行超卓,深得康熙帝敬重。康熙七次來寺里會見他,並贈詩曰:“悠然老衲淨塵緣,台殿叄差起瑞煙。馴鴿檐前應受戒,游鱗花下亦叄禪。”
海岫和尚還有一個別名叫“鬼王菩薩”,這個別號的由來有一段故事。當年乾隆帝的寵妃香妃被太后賜死,乾隆思念成疾,有人疑是香妃鬼魂所為,便請海岫和尚率108名僧人誦經驅之。後來乾隆真的痊癒,一時海岫名震京師,說他能管鬼魂,因此封為“鬼王菩薩”。
海岫和尚在世時篤實持躬,勤勞砥行,簞瓢布衲,興建殿宇,廣育山林。住世一百四十春安然坐化。他西歸之後,乾隆帝念其枚命之恩,前來弔唁,卻見他死而如生,雙目炯炯。於是敕建牌樓並題其額曰:“歡喜地”,“堅固林”。現在這座華麗的牌樓猶立於寶珠洞寺門前。在牌樓右側有一塊巨石,上刻有乾隆十三年(1748年)御製寶珠洞詩:“極頂何來洞穴課?仙風吹送八琅音。箇中疑有天龍護,時作人間六月霖。是處真稱迥出凡,天花馥馥落雲岩。恰如觀象讀周易,六位成章索得鹹。天半軒齋叫倚楹,初冬風物值晴明。即今一晌拈吟處,何似去年望里情。”

天然景色

該寺高居於平坡山絕頂。出六處北便門,沿石階小徑西攀一里多路便可到達。路邊遍植黃櫨、火炬等林木,春夏青翠欲滴、深秋殷紅奪目。
寺前有一座木結構牌樓,匾額內外分鐫"堅固林"和"歡喜地",為乾隆皇帝御筆。過牌樓前行,可見一天然巨石赫然路旁,石上約略可見行書《寶珠洞詩》,落款處鐫有乾隆御璽印跡。
寶珠洞臨崖而建大殿兩層,其中"眺望軒"觀音殿連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層院落。觀音殿後有一石洞,寬廣約四米,洞內礫石如珍珠黑白雜陳,晶瑩閃爍,固此該洞以"寶珠"命名。相傳康熙年間有一海岫禪師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見。據記他能誦經驅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薩"。洞內原有他的肉身法像,早經毀壞,現為漢白玉石雕像。寶珠洞項上為阿彌陀佛殿。原有額曰"舍輪妙果"右邊橫額曰"雲臥天窺",皆為乾隆御筆。
七處是遠眺京城美景,觀賞日出的極佳處,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譽。
山路忽轉處,一片疏林掩映著一座紅牆灰瓦的卷棚頂古建築,這便是“老爺廟”。廟堂三開間,前擁抱廈。因高踞于山巔巨岩之上而越顯得高峻突出。該殿居中供奉關聖帝君坐像。關雲長紅顏長髯,金甲綠袍,威儀凜凜。周倉牽赤兔馬在左;關平捉青龍偃月刀在右,都十分威猛。
昔日,此廟明柱上曾垂掛一副怪聯:“日 晶 安天下;月朋 朤定乾坤”。曾幾何時,這聯語中的幾個怪字弄得無數達官顯貴、墨客騷人瞠目結舌,如墜雲里霧中。

歷史傳說

傳說,某一天,一位自命不凡的“大才子”慕名而至。揣摸半晌,也未能解得幾個怪字的奧妙,不禁兩頰漲紅,低頭無語。正值此尷尬之時,廟門忽開,一老僧翩然而至。“才子”不恥請問其詳,老僧笑答:“聽老輩相傳,上聯讀‘日暖晶華安天下’,下聯讀‘月朋娑羅定乾坤’,還有橫批‘亘古一人’”。言罷,老僧轉身而去,時至今日,這副怪聯依舊在文人學者中“做怪”。
過關帝廟南行數步,便是一座精緻的清式牌樓。此牌樓四柱三間、歇山瓦頂,檐下斗拱縱橫交錯;丹青彩畫富麗明快,額枋嵌漢白玉石額兩方,外額題“歡喜地”,內額題“堅固林”,金光閃爍,分外醒目。匾額上都欽有朱印“乾隆御筆”。
距牌樓不遠,有一巨石被半副抱廈所覆蓋。石面已斑駁蝕損,上存依稀行草詩文,落款處猶可辨一枚朱印“乾隆御筆”痕跡。這便是清乾隆十三年初冬,弘曆皇帝閒遊寶珠洞時留下的三首七言絕句。其中一首是:“極頂何來洞穴深,仙風吹送八琅音。箇中疑有天龍護,時作人間六月霖”
寶珠洞規模不大,寺門朝東北,殿宇面東南。有敞亭一座,殿宇兩重。院落東南是三開間卷棚頂敞亭,名叫“眺遠亭”。灰牆紅柱,雕枋畫楦,很顯富麗。臨崖憑欄遠眺,真可一目千里,心胸豁然開朗。懸崖之下是觀音大士殿。面闊三間,額題“諸法正觀”。殿中所供如意觀音像為今人所塑。觀音殿後崖之上建有阿彌陀佛殿三間,配有兩間耳房。殿內舊時曾供泥塑貼金阿彌陀佛坐像,今天已經被三世佛立像所取代。
神秘的“寶珠洞”就在觀音殿後;阿彌陀佛殿下。洞高不足六尺,深廣一丈有餘。洞壁卵石粒粒,黑白相雜、晶瑩光潤,恰似珍珠粘連閃爍,該洞由此得名。昔日,洞中曾供奉著一尊肉體真身貼金佛像,像前置一牌位,上書“欽命賜紫聖感堂中興第一代傳臨濟正宗三十三世桂芳岫翁老和尚位”。旁邊供案上一玻璃匣中盛裝其生前所穿著的緞制黃巾紫履。可惜今已無存,代之者為漢白玉石坐像。
桂芳海岫老和尚,祖籍河北,幼年出家白衣庵。清康熙年間入聖感寺(今香界寺),精研佛理、戒行超眾,深得康熙尊重。所以重修聖盛寺後,康熙欽命他為開山第一代住持。桂芳和尚畢生功業尚有《御製聖感寺碑文》和康熙御製詩為證。碑曰:“寺僧海岫,篤實持躬,勤勞砥行,簞瓢布衲,十載經營,重新殿廡。”詩曰:“脩然老衲淨塵緣,台殿參差起瑞煙。馴鴿檐前應受戒,游鱗花下亦參禪。”
桂芳海岫和尚還有一個“鬼王菩薩”的封號,北京西山一帶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鬼王菩薩”的故事。
據說,乾隆年間,新疆天山南部準噶爾部霍集占兄弟策動叛亂,乾隆帝御駕親征。掃平叛亂後,乾隆得到了小和卓木部台吉和扎麥的小女兒。因其貌美體香遂被封為香妃。但她入宮後矢志不從,最終被崇慶皇后賜死。乾隆不忘香妃,思念成疾,御醫百治不愈。宮中便懷疑是香妃鬼魂作祟。於是有人便奏請恩準桂芳和尚入宮一試。桂芳領旨後,親率僧徒一百零八名入宮、誦經做法七七四十九天,最終果然奏效。此事一時名震京師。都傳說桂芳和尚是能治鬼魂的活佛,於是乾隆便賜封他為“鬼王菩薩”。
又傳說是,桂芳和尚圓寂時,是在寶珠洞中坐化的,世壽一百四十歲。乾隆念其救命之恩前來弔唁。但見桂芳雖死猶生,雙目直視京城,恐怕有礙大清社稷安危,旋即在寶珠洞前勅建觀音大士殿以遮其目;又在洞頂建阿彌陀佛殿以壓其氣。又賜額“歡喜地”、“堅固林”以示褒獎撫慰。今日看來,這寶珠洞寺院格局也確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
秋高氣爽時節,出寶珠洞南角門,登臨平坡山頂,確可得“絕頂遠眺”的意境。紫禁城樓、永定河水、翠微山脈皆可盡收眼底,萬千悠思盡也隨雲而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