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 (Joseph Saidu Momoh,1937年1月26日——2003年8月3日)
獅子山共和國第二任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委員會主席,獅子山全國人民大會黨領袖兼總書記。少將。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
人物傳記
早年生活 1937年1月26日生於獅子山北方省
邦巴利區 薩弗羅科·林巴杲行政區首府賓科洛一個農民家庭,林姆巴族人,信仰
基督教 。他幼年喪父,由母親撫育成長。1943——1956年在弗里敦的西非
衛理公會 學校、技術學院上學。1956年中學畢業後進入獅子山文官系統任職。
軍旅生涯 1958年8月參加英國皇家西非邊防軍,當
二等兵 ,從此開始了
戎馬生涯 。以後,他曾多次出國接受
軍訓 和在
軍事院校 深造 。1958——1959年在
加納 常備軍官訓練學校
受訓 ,1960——1961年在
英國 肯特海德步兵學校
進修 。1962——1963年轉入
奈及利亞 的
卡杜納 軍事訓練學院學習。1963年又從奈及利亞去英國沃爾德肖特-蒙斯士官生學校深造,獲“最優秀海外士官生”榮譽劍嘉獎。同年11月,莫莫回國後即被任命為皇家獅子山軍隊
少尉 ,1964年晉升
中尉 。1964年又去奈及利亞的
扎里亞 軍事學院受訓,同年11月回國。1965年晉升為
上尉 。歷任陸軍第一營副官、副營長、營長、訓練站站長。
由於莫莫在軍事訓練和學習中成績斐然,引起政界重視。但是他的
仕途 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68年莫莫曾因涉嫌參與
政變 而被拘留。他在審查中接受了考驗,終於獲釋重返
軍界 。由於他表現得很出色,備受時任總理
西亞卡·史蒂文斯 的信任和器重。1968年任皇家獅子山軍隊
陸軍 軍需兵司令兼軍需局長。1969年任
武裝部隊 司令部參謀長。1970年任武裝部隊副司令,同年10月晉升為
上校 。1971年10月任
獅子山共和國 武裝部隊代司令,同年11月任獅子山共和國武裝部隊司令。1973年晉升為
準將 。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少將
從政道路 1974年11月,莫莫被西亞卡·史蒂文斯總統任命為獅子山共和國眾議院議員和內閣國務部長。1979年6月在獅子山全國人民大會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人民大會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83年晉升為
少將 ,是獅子山歷史上第一位少將。1985年8月在獅子山全國人民大會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黨的領袖兼全國總書記。根據1978年獅子山共和國憲法規定,獅子山為
一黨制 國家,總統由全國人民大會黨推選,黨的總書記是總統唯一的法定候選人。1985年10月,獅子山舉行
總統大選 ,這是該國有史以來首次直接投票選舉總統,參與投票的選民有278萬4591人,投票率為100%,根據
全民投票 結果,支持票為278萬0495張,占全部選民的99.85%,反對票為4096張,僅占0.14%,莫莫以超過99%的得票率當選為獅子山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1月28日正式宣誓就職,併兼任國防部長、編制部長和國營企業部長以及國防委員會主席。1985年11月獲獅子山大學民法博士學位。1989年1月在全國人民大會黨“十大”上繼續當選為黨的領袖兼總書記。
1986年2月、1990年7月訪問中國。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總統
執政生涯 1985年4月,已年屆80歲高齡的老總統西亞卡·史蒂文斯宣布他在當年總統任職期滿時退休。在史蒂文斯的舉薦下,48歲的武裝部隊司令兼內閣部長約瑟夫·賽義杜·莫莫少將先後當選為執政黨領袖和國家總統,獅子山終於完成了國家最高權力的和平交替,這在政變頻繁的
西非 一時傳為美談。
然而,莫莫接手的卻是一副沉重而棘手的爛攤子。進入20世紀80年代,獅子山的經濟陷於困境,惡性通貨膨脹在1985年高達76.6%,人民生活艱難困頓。同時,政府和執政黨高級官員
貪污腐化 盛行,非法出口鑽石等
走私行為 猖獗泛濫,史蒂文斯總統也
濫用職權 ,包庇親信和壓制
反對派 。這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滿,政局出現混亂,史蒂文斯日漸老邁,治國已顯力不從心,其獨裁統治日益艱難,不得不選擇
急流勇退 。在這種情況下,莫莫被史蒂文斯選定為接班人。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當選總統後,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獅子山人民寄希望於新總統,期望他能扭轉動盪的局勢。莫莫就抓住這一時機,順應民心以提高自己的威信。他表示要全力整頓國家,說他“最大的願望是為大多數人民謀取最大利益”。莫莫承認,他面臨的任務是嚴峻的,國家經濟正處於最困難時期,人民生活貧窮,社會上嚴重存在著貪污腐敗、
走私 販私 、
投機倒把 以及紀律鬆弛等弊端,當務之急是復甦日益惡化的經濟和整頓紀律。他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維護團結統一,他將
勵精圖治 ,“建設一個新社會”。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總統上台後即施行新政,首先是改組並縮小內閣,提拔了一批新人。為了平抑物價,政府對投機倒把、
囤積居奇 、
哄抬物價 者則嚴懲不貸;改組緝私隊伍,懲辦走私者和驅逐違法的
外商 。不久,物價明顯下降,失業率降低,社會秩序改善,受到人民的歡迎。
但是,莫莫的新政卻觸及了史蒂文斯統治時期和仍在職的高級黨政軍官員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恐慌。前總統史蒂文斯雖然引退,但在國家政治中仍擁有很大的勢力,他企圖以執政黨主席的權力干預政府事務,特別是阻礙新政府懲辦他的親信以及與他有聯繫的不法的外國商人(主要是西方壟斷財閥)。於是,史蒂文斯與莫莫發生了衝突,史蒂文斯的支持者陰謀發動政變搞掉莫莫總統。
1987年3月23日,政變武裝分子在總統府附近的公路橋伏擊總統車隊,但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總統的座車衝出了火力網,幸免於難。同時,政變分子還襲擊了一座軍火庫,也未獲得成功。按照預定計畫,一旦暗殺總統成功,則通過電台宣布政變成功,然後接管政府。但事與願違,政變遭到失敗,其主要領導人被捕。政變主謀是前總統府警衛副總監、時任國民警察副局長加布里埃爾·卡伊卡伊,他利用已被驅逐出境的黎巴嫩籍巨賈米勒·穆罕默德提供的巨額資金,購買了
衝鋒鎗 、
反坦克火箭 、
手榴彈 等大量的武器彈藥。這是一場改革派與反改革派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而引發的政變。政變被挫敗後,約瑟夫·賽義杜·莫莫乘機剪除前總統西亞卡·史蒂文斯的勢力,軟禁了史蒂文斯,還逮捕了第一副總統兼法務部長和總檢察長弗朗西斯·米納,莫莫羅織罪名,誣陷米納等人參與政變,1987年4月7日以
叛國罪 判處弗朗西斯·米納及另外15人
絞刑 。1989年10月7日,米納等人被處決。莫莫在這場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角力中獲得勝利,穩固了執政地位。
莫莫執政期間,提出“建設性的民族主義”的新概念,致力於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反對部族主義,並要復甦日益惡化的經濟狀況。外交上繼續執行和平、中立的
不結盟政策 ,努力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重視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
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總統在他統治初期的1987年11月曾宣布“經濟緊急狀態”,將國家經濟權力更多地直接控制在自己手中,採取激烈的
財政緊縮 措施,無奈沉珂積弊
積重難返 ,經濟仍未見好轉。在人民眼中,莫莫並不能算作一位真正的
獨裁者 ,而是虛弱的
統治者 ,國家事務被他那些出了名的腐敗顧問們在幕後操縱。莫莫執政後期,獅子山政局不穩,經濟惡化,既有經濟體制逐漸解體,貨幣大幅貶值,沒有能力進口
汽油 和
燃油 ,國家持續幾個月電力供應中斷,已經到了
無以為繼 的地步。1991年3月,
福迪·桑科 領導的
革命聯合陣線 在獅子山東南部發起反政府武裝鬥爭,
獅子山內戰 爆發,至2002年1月戰爭結束,持續了11年的
戰亂 導致5萬人喪生,約200萬人
流離失所 。1991年9月24日,在國內外要求實行
多黨制 的巨大壓力下,莫莫政府修改並頒布了新的憲法,實行
政治多元化 和
民主化 ,結束了自20世紀70年代史蒂文斯統治時期確立的一黨制,完成了一黨制向多黨制政體的轉變。他還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部族紛爭,並在戰場一度壓制了叛軍。但是,莫莫的改革努力來得太晚了,無力挽救混亂中的獅子山。
與此同時,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總統和政府由於國庫空虛,難以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和必要的軍事裝備,以幫助平叛前線官兵鞏固和擴大戰果,官兵們從來沒有按時領到
軍餉 ,
福利待遇 也從來沒有被列入政府工作議程的優先考量。政府對前線官兵的呼籲、警告,甚至威脅
置若罔聞 ,這些造成軍心不穩、人心浮動,莫莫的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1992年4月29日,東部戰線司令瓦倫丁·斯特拉瑟
上尉 利用政府軍前線官兵對政府拖欠軍餉和醫療條件落後的不滿發動軍事政變,攻入首都
弗里敦 ,包圍和進攻總統府。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總統在
四面楚歌 、
大勢已去 的情況下逃往
幾內亞 避難,其7年的統治宣告結束,全國人民大會黨長達24年的一黨統治的歷史就此終結。
晚年 1996年3月獅子山大選恢復
民主憲政 後,約瑟夫·賽義杜·莫莫結束流亡回到國內。1997年5月25日,獅子山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
艾哈邁德·泰詹·卡巴 的文官政府,建立以約翰·保羅·科羅馬少校為國家元首的軍政權,莫莫對軍政府採取了支持和合作的立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在政變發生後迅速派出
維和部隊 進行干預,並在1998年2月推翻了軍政府,約瑟夫·賽義杜·莫莫被西共體干預部隊逮捕,他被指控共謀1997年“五·二五”軍事政變和“叛國罪”,於1998年11月5日被判處10年監禁。他在監獄被關押了幾個月後,撤銷了“叛國罪”的指控。從監獄成功越獄後,他落入福迪·桑科的“革命聯合陣線”叛軍手中,直到1999年11月獲釋。1999年7月獅子山總統
艾哈邁德·泰詹·卡巴 頒布大赦,莫莫獲得赦免,恢復人身自由後,他再度流亡幾內亞,作為
幾內亞共和國 政府的客人居住在
科納克里 。
2003年8月3日,約瑟夫·賽義杜·莫莫在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病逝,終年66歲。莫莫去世後,其遺體運回
弗里敦 ,並享以
國葬 的禮遇。
對獅子山的反思 著名
經濟學家 戴倫·阿西莫格魯(
麻省理工學院 經濟學教授、2005年
克拉克獎 得主)和國際問題專家詹姆斯·A·羅賓遜(
哈佛大學 教授)在他們合著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中將獅子山的衰敗歸咎為“野心家對權力的爭奪”。
他們在書中闡述道:“激烈的榨取滋生不穩定和失敗。與
寡頭政治 鐵律一樣,它為別人創造了這樣的激勵,即廢除並接管現有的
既得利益者 。”
“這正是獅子山發生的事情。西亞卡·史蒂文斯和他的全國人民大會黨從1967年至1985年將國家作為其個人封地而進行統治。當史蒂文斯退居二線,將接力棒傳給他的門生約瑟夫·賽義杜·莫莫時,變化並不大,他仍繼續進行掠奪。”
“麻煩的是,這種榨取制度產生根深蒂固的不滿,並導致希望獲得特權的強人之間的競爭。1991年3月,福迪·桑科的革命聯合陣線,獲得了賴比瑞亞獨裁者
查爾斯·泰勒 的支持和命令,越過邊界進入獅子山。由此造成了該國長達十年之久的惡性內戰。桑科和泰勒感興趣的只有一件事:權力,他們可以使用它來獲取鑽石利潤。他們可以這樣做是因為史蒂文斯和他的全國人民大會黨創造了這樣的制度。國家很快就陷入混亂,內戰奪走了大約1%的人的生命並造成無數人殘廢。獅子山的政權和制度徹底崩潰。政府收入從
國民總收入 的15%到1991年幾乎變為零。換句話說,政權並沒有多么失敗,因為它已經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