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前者計算一段特定時期本地進行的生產,而後者則計算本地居民的總體收入。
兩個統計數字都涉及生產的概念,是指投入資金、勞力及企業精神的結果,所以純從資產價格變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為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分公司。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國民收入會經常被比較,除直接比較外,亦會計算人均的國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區的國民收入通常會以本地貨幣計算,所以需要以當期的匯率先作轉換,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購買力平價作轉換,以避免可能匯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時期的國民收入亦會經常被比較,通常不會直接比較,而是會扣除價格變動後,計算出固定價格或實際國民收入,才作比較。至於未扣除價格變動的國民收入則稱為當時價格或名義國民收入。
還有,國民收入亦會被用於反映該地區居民的富足情況,但是有其限制。
聯繫
1993年聯合國將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改稱為GNI(國民總收入)。
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不同在於二者計算依據的準則不同,前者是按“國民原則”計算,後者則是按“國土原則”計算的。也即,GNP是一國居民所擁有的勞動和資本所生產的總產出量,而GDP則是 一國境內的勞動和資本所生產的總產出量。例如,中國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國公司在中國境內的工廠所生產的,這些工廠的利潤應劃入中國GDP但不應計入GNP;又如當中國的勞動力在海外市場取得報酬時,收入應計入GNP而不應計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與GDP存在以下關係:
GDP=GNP—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定義
國民生產總值又稱為國民總產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寫成GNP),指一個國家所有有該國國籍的公民(在國內或國外)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這一定義包括以下幾方面的規定:
第一
GNP是計算以當年價格(或不變價格)衡量的一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計算時不包括以前所生產的產品的價值。例如前期生產而在本期售出的存貨等。
第二
GN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價值,計算時不包括中間產品價值,以免重複計算。所謂最終產品,是指最後供人們消費的產品,現實經濟中,許多產品難以區分是最終產品還是中間產品,故常運用增值法,即只計算在生產各階段上所增加的價值,因為各生產階段上增加價值之和等於最終產品價值。
第三
構成GNP的最終產品不僅包括有形產品,而且包括無形產品。在社會的三種產業中,第一、第二產業提供物質的最終產品價值是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主要部分,第三產業提供的是勞務,雖然勞務無形,但卻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第三產業所提供的勞務價值也應計入國民生產總值之中。創造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產品的行業不僅包括農業、工業、及建築業,還應包括流通部門、服務部門、社會發展部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科學研究和社會福利事業等)以及社會公務部門。
第四
國民生產總值是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因此,那些只是為滿足生產者自身需要而生產的非商品性產品,以及其它沒有通過市場買賣而直接進入消費過程的商品,由於沒有市場價格,也就不能計入國民生產總值。
第五
GNP是一個時期指標,反映的是一個流量的概念。統計指標據其反映的時間狀態不同,可以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時期指標是反映事物總體在某一段時期內活動過程的總量指標,是流量方面的指標,而時點指標則是反映事物總體在某一時間(瞬間)上狀況的總量指標,是存量方面的指標。
第六
GNP是按“國民原則”計算的。由於現代社會經濟的開放性;生產要素的國際間流動日趨頻繁,於是為避免國與國之間重複計算,國民生產總值一般只計算本國常住居民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常住居民包括:①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居民;②暫住在外國的本國居民;③常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其他類型居民在國外或國內所生產的產品的價值則不計入本國的GNP中。
與國民生產總值相關的一個總量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一般是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GDP的計量按照“國土原則”,是由GNP減去國外獲得的純收入後的餘額。
區別
GDP是一個生產概念,而GNI是收入概念,不少文獻將二者混用是,特別在開放程度不大的國家,有人將GDP或GNI錯稱為總產出,這是不對的。
各國國民總收入列表(2010年)(世界銀行)
排名
| 國家或地區
| GDP (百萬美元)
|
---|
—
| 世界
| 62,364,113
|
1
| 美國
| 14,600,828
|
—
| 歐元區
| 12,792,930
|
2
| 中國
| 5,700,018
|
3
| 日本
| 5,369,116
|
4
| 德國
| 3,537,180
|
5
| 法國
| 2,749,821
|
6
| 英國
| 2,399,292
|
7
| 義大利
| 2,125,845
|
8
| 巴西
| 1,830,392
|
9
| 印度
| 1,566,636
|
10
| 西班牙
| 1,462,894
|
11
| 加拿大
| 1,415,436
|
12
| 俄羅斯
| 1,404,179
|
13
| 墨西哥
| 1,012,316
|
14
| 澳大利亞
| 956,912
|
15
| 韓國
| 972,29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