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北美的黑人中不斷出現爭取平等權利和要求非洲各族人民實行自決的運動。杜波依斯以此為宗旨,主張召開泛非大會。
1919年2月,他與
塞內加爾的布萊茲·迪亞涅共同主持了在巴黎召開的第一屆泛非大會。與會者共57人,其中有12名代表來自非洲。大會要求巴黎和會“改變非洲的現狀,如有可能讓非洲各族人民也實行自決”,並請求協約國以非洲原屬德國的殖民地為基礎,建立一個在國際監督下的由非洲人管理的國家。
此後,杜波依斯親自主持了歷屆泛非大會,被尊為泛非運動之父。
1921年8~9月,第二屆泛非大會先後在
倫敦、
布魯塞爾和
巴黎舉行,會議要求使落後民族在別人監護下實行地方自治,直到實行完全自治。
1923年底,第三屆泛非大會在倫敦和里斯本召開。會議提出非洲人有管理本地區、擁有土地資源和參加法庭陪審的權利,並提出禁止奴隸買賣、普遍裁軍和禁止戰爭的要求。決議宣布,如果不能實現上述要求,黑人有權以武裝自衛來反對白人的武裝鎮壓。
與此同時,西印度群島的泛非主義者也在活動,其領導人是M.M.加維。加維主張返回非洲,在非洲建立黑人國家,作為所有黑人的祖國。
他組織世界黑人進步協會,追隨者多達200萬人。該協會於1920年在紐約召開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世界黑人權利宣言》。
1921年宣布成立非洲共和國,提名加維為臨時總統。加維還組織黑星輪船公司,把部分美洲黑人運回
非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的獨立運動蓬勃發展。
第五屆泛非大會於1945年10月在英國
曼徹斯特召開。會議選舉
杜波依斯為大會主席,並推舉K.恩克魯瑪、J.肯雅塔、彼得·亞伯拉罕斯等非洲民族主義領袖參加領導工作。這次會議在要求自治方面表現了新的鬥爭精神,大會通過的《告殖民地人民書》重申所有的殖民地都要從外國帝國主義的政治或經濟控制下解放出來,殖民地各族人民要有權選舉自己的政府,不受外國的約束。
1974年6月,由美洲的泛非主義者發起,在J.K.
尼雷爾的支持下,在三蘭港召開第六屆泛非大會。會議號召非洲以外的黑人的高級知識分子參加非洲的建設,反映了非洲以外的黑人後裔對非洲命運的關心。泛非主義運動反映了非洲人民要求團結統一,非洲人的問題由非洲人自己來解決的強烈願望,是非洲各國和非洲統一組織遵循的最高原則。
主要代表人物
夸梅·恩克魯瑪,加納總統
特點
作為黑人種族和非洲大陸的民族主義,泛非主義既是一種思想理論,又是一種政治運動。在其誕生後的一百多年裡,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並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顯現出鮮明特色。分析泛非主義各階段的特點,有助於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泛非主義的歷史發展軌跡及趨勢。
早期泛非主義的時間界定為1900~1945年。此時期泛非主義具有3個特點:
(1)泛非主義誕生在美洲,早期的運動重心也在海外,而海外非洲裔則是當時泛非主義運動的主力軍;
(2)在理論上批駁種族主義,推翻對黑人種族的污衊和歧視,是這一時期泛非主義鬥爭的主要內容;
(3)早期泛非主義運動尚不成熟,其發展缺乏連續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