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生命的本源。《易·繫辭上》:“精所耿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孔穎達疏:“雲精氣為物者,謂陰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為萬物也。”《管子·內業》認為“精氣”(有時亦單稱“精”)“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是世界的本原。後來的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氣看作一種構成人生命和精神的東西。東漢王充說:“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論衡·論死》)清戴震說:“知覺者,其精氣之秀也。”(《原善·緒言下》)。
精也稱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故〈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說:“夫精者,生之本也。”腎藏精,是腎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兩部分。先天之精寶物即是人體的基本物質。
"先天之精",即先天而有,與生俱來,是稟受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構成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繁衍後代的基本功能,並決定著每個人的體質、生理、發育,在一定程度上還決定著壽命的長短。在出生離開母體後,這精就藏於腎,成為腎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傳、繁殖、生育的物質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氣
- 外文名:Jingqi
- 起源地:中國
基本介紹
解釋
- 指五臟之氣。
《素問·宣明五氣篇》:“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 - 指日月星辰。
《素問·五運行大論》:“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 - 又,指精神。
①《素問·五藏別論篇》:“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
林億等《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精氣’作‘精神’。”
時賢胡天雄《素問補識》云:“其實古代精、氣、神三字是通用的,精氣、精神可以互用。‘精神內守’即‘精氣內守’,‘精神乃治’即‘精氣乃治’。
《三十六難》‘謂精神之所舍’即‘謂精氣之所舍’。
《史·扁鵲傳》‘精神不能止邪氣’即‘精氣不能止邪氣。’”
②《素問·上古天真論》:“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王冰次註:“精氣內持,故其氣從,邪不能為害。”
《素問補識》:“天雄按:王注精神為精氣,與邪氣為對待,與《史記·扁鵲傳》‘精神不能止邪氣’,精邪對舉同。
《內經》中凡精神即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