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福壽魚)

羅非魚

福壽魚一般指本詞條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等。原指以莫三比克為模式產地的口孵非鯽屬魚類物種:莫三比克口孵非鯽(學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現為慈鯛科非鯽屬及口孵非鯽屬等屬數種魚類的共同俗稱;英文裡統稱為Tilapia。現在它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也可以存活於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羅非魚
  • 拉丁學名:Oreochromis  spp 
  • 別稱:非洲鯽魚、南鯽、越南魚、吳郭魚、福壽魚、金鳳魚
  • 二名法:T. mossambic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輻鰭魚綱
  • 亞綱:輻鰭魚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形目
  • :麗魚科(慈鯛科)
  • :羅非魚屬
  • 分布區域:原產於非洲
  • 英文名:Tilapia
基本簡介,羅非魚種類,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紅羅非魚,奧尼羅非魚,福壽魚,習性,食性雜,耐低氧,不耐低高溫,繁殖能力強,營養價值,釣法,人工養殖方式,池塘養殖方式,稻田養殖方式,網箱養殖方式,流水養殖方式,人工養殖技術,春繁技術,養殖技術要點,流水越冬,病防經驗,水霉病,小瓜蟲病,飼料中毒,中國羅非魚之都,烹飪做法,選購技巧,烹飪技巧,紅燒,香煎,醬燒,火鍋,

基本簡介

羅非魚俗名南洋鯽、非洲仔、福壽魚,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坦噶尼喀湖,外形類似鯽魚,鰭條多棘,形似鱖魚。福壽魚屬廣鹽性魚類,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對低氧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般棲息在水的底層,通常隨水溫度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有著優良的適應能力及強大的繁殖力。
羅非魚

羅非魚種類

羅非魚是一群中小型魚類,它的外形、個體大小有點類似鯽魚,鰭條多荊似鱖魚。我國主要養殖的品種有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以及各種組合的雜交後代等。

尼羅羅非魚

原產於非洲東部、約旦等地。背鰭邊緣黑色;尾鰭終生有明顯的黑色條紋,呈垂直狀;喉、胸部白色,尾鰭末端不達臀鰭的起點,體側具有8~10條橫帶紋,尾柄背緣有一黑斑;尾柄高大於尾柄長。尼羅羅非魚具有生長快、食性雜、耐低氧、個體大、產量高和肥滿度高等優點,因而在我國許多地區可單養或作雜交親魚用。

奧利亞羅非魚

原產於西非尼羅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喉、胸部銀灰色;背鰭、臀鰭具暗色斜紋;尾鰭圓形,具銀灰色斑點,奧利亞羅非魚比尼羅羅非魚耐寒、耐鹽、耐低氧、起捕率高;特別是它們的性染色體為ZW型,與尼羅羅非魚雜交可產生全雄羅非魚,故常用作與尼羅羅非魚雜交的父本
羅非魚

莫三比克羅非魚

原產於非洲莫三比克納塔爾等地。它與尼羅羅非魚的區別在於:尾鰭黑色條紋不成垂直狀;頭背外形呈內凹;喉、胸部暗褐色;背鰭邊緣紅色,腹鰭末端可達臀鰭起點;尾柄高約等於尾柄長。因引進過程中忽視提純育種工作,造成品種退化,只用作福壽魚雜交魚的母本
羅非魚

紅羅非魚

是尼羅羅非魚和莫三比克羅非魚突變型種間雜交後代,它身體具美麗的微紅色和銀色小斑點,或偶有少許灰色或黑色斑塊。紅羅非魚是羅非魚中生長速度較快的一種,雜食性,繁殖力強,廣鹽性,疾病少,個體大,體色美,肉味鮮,在廣東和港澳地區很受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歡迎,又被叫作珍珠臘或臘魚
羅非魚

奧尼羅非魚

奧利亞羅非魚雄魚和尼羅羅非魚雌魚的雜交種,外形與母本相似,生長快,雄性率高達93%,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且起捕率高,現正成為羅非魚主要的養殖品種。
羅非魚

福壽魚

莫三比克羅非魚雌魚和尼羅羅非魚雄魚的雜交種。具有雜食性、疾病少、生長快和產量高等優點,但因體色黑和含肉率低影響其養殖的發展。
羅非魚

習性

羅非魚具有食性雜耐低氧不耐低高溫繁殖強等特點:
羅非魚食性廣泛,大多為植物性為主的雜食性,甚貪食,攝食量大;生長迅速,尤以幼魚期生長更快。羅非魚生長與溫度有密切關係,生長溫度16~38℃,適溫22~35℃。是一種廣鹽性魚類,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棲息於水的下層,但隨水溫變化或魚體大小改變棲息水層。

食性雜

羅非魚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池塘中的羅非魚,消化道內含物大部分是有機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飼料(如水草類、商品飼料等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遊動物和少量底棲動物。

耐低氧

羅非魚耐低氧能力很強,窒息點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時,羅非魚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時,生長不受影響。

不耐低高溫

羅非魚的生存溫度範圍為15~35℃。當水溫低於15℃時,羅非魚處於休眠狀態。羅非魚最高臨界溫度約40~41℃,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8~32℃,羅非魚繁殖溫度在20℃以上。

繁殖能力強

羅非魚性成熟早,產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魚,繁殖條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積靜止水體內自然繁殖。羅非魚6個月即達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魚,懷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間,雄魚有美麗的婚煙色彩,腹部有肛門和泌尿生殖孔兩個口,擠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魚腹部有3個孔,即肛門、生殖孔和泌尿孔。水溫18~32℃,成熟雄魚具有“挖窩”能力,成熟雌魚進窩配對,產出成熟卵子並立刻將其含於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魚口腔內發育,水溫25~30時4~5天即可孵出幼魚。幼魚至卵黃囊消失並具有一定能力時離開母體。

營養價值

羅非魚的肉味鮮美,肉質細嫩,無論是紅燒還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羅羅非魚經測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20.5克,脂肪6.93克,熱量148千卡,鈣70毫克,鈉50毫克,磷37毫克,鐵1毫克,維生素B1 0.1毫克,維生素B2 0.12毫克。羅非魚已成為世界性的主要養殖魚類。
羅非魚的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豐富的蛋白質,在日本,稱這種魚為“不需要蛋白質的蛋白源”。
羅非魚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每次100克左右。羅非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骨刺少,沒有肌間小刺,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味道俱佳。此外,也可做全魚、魚片、魚丸,可蒸、煮、炸、烤、做湯或微波烹飪。
羅非魚羅非魚

釣法

(1)羅非魚屬底層魚類,食性廣而雜,常用的釣餌有:蚯蚓、麵團、飯粒、紅蟲等。以紅蟲為最佳。有一種羅非凍餌,其效果遠超傳統餌料
(2)釣具一般以2.4~6.3米的手竿為好,釣線以0.15~0.25毫米采線為宜,浮漂採用塑膠立漂,魚鉤用3~5號的長柄伊勢尼鉤。釣線長約2.5~3.5米,以操作方便為準。垂釣時要求墜的下頭著地,上頭懸起,使魚鉤朝天。
羅非魚羅非魚
(3)羅非魚食量大,集群性強,所以用誘餌撒窩時要求量大,一般撒在離岸1米左右,成寬60厘米、長1.5米的帶狀。用量2~3千克。可用菜子餅、豆餅、雞飼料、鴨飼料、雞肝為誘餌。
羅非魚吞鉤後常不動,魚漂只是由直立變斜側。發現此情況,立即提竿,將魚拉出窩點,再提拉上岸,以免驚動魚群。
垂釣羅非魚不可沉鉤、懸鉤。此外羅非魚口內有小尖齒,其臂鰭、腹鰭、背鰭堅硬,很易刺手,所以垂鉤該魚時應帶手套以保護自身安全。摘鉤時用毛巾蓋住魚身,用摘鉤器,取下鉤子。

人工養殖方式

池塘養殖方式

1.池塘條件
養殖場所宜選在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安靜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積3畝~5畝,水深為1.5~2米,池塘底泥厚度為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備1台1.5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
2.清塘施肥
在魚种放養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畝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後每畝施腐熟的糞肥300~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綠萍或紅萍。
3.魚种放養
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開始放養冬苗。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鰱、鱅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與其他魚混養時每畝可放養200~500尾。
4.餌料投餵
羅非魚進入養殖水面後2天~3天便可開始投餵。羅非魚的食性很廣,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以投餵各種飼料,如小麥、玉米、餅粕等均是它的優質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開始應為32%~35%,每天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3%~5%。當個體規格長至200克左右,投飼量可調至魚體總重的2%,並保證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27%~29%。當其個體達到300克左右時,羅非魚進入生長最快的時期,日投飼量保持在魚體重的1%~2%,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餵2次,時間分別在上午8~9時和下午3~4時。
5.日常管理
(1)每天早、中、晚測量水溫、氣溫,每周測1次pH值,測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魚種下塘後,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畝施畜糞肥150~200公斤。在天氣晴朗、水體透明度大於30厘米時可適當增加施肥量;水質過肥時,應減少或停止施肥,並注入新水。在高溫季節,一般每周換水1~2次,每次換去池水的20%~30%。
(3)堅持健康養殖,按規程操作,預防魚病。苗種下池前用5%的食鹽水或每升0.1毫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魚體10~15分鐘。每隔10~15天,每畝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池水pH值呈微鹼性,用生物製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改良水質。當溶氧低、魚有輕度浮頭時開增氧機。

稻田養殖方式

魚、稻共生,能獲得雙豐收。稻田套養羅非魚時,應注意科學飼養。
1.放養準備
稻田田間工程結束後,放養前2周,每畝用75~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潑灑在魚溝及田塊中消毒,次日將溝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漿與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發酵過的畜糞肥進行肥水,每畝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餌料。
2.放養時間
一般在水稻插秧後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時放養。有的地方為了增加魚類生長期,在5月中旬便將魚种放入魚溝中飼養,待秧苗返青後再打通魚溝放魚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3.放養方法
魚種宜選擇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傷病、規格整齊的魚種。放養密度要合理,一般每畝可放規格為5~6厘米的羅非魚魚種200~300尾,搭配草魚、鯉魚等150~200尾。具體的放養量可根據稻田條件、水質環境、排灌條件及管理水平靈活掌握。
4.放養操作
魚種入池前要進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鹽水浸浴魚體5~10分鐘。放魚時間應選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魚。
5.投餌施肥
稻田養殖羅非一般不投餌,全靠攝取天然餌料生長。但稻田中天然餌料有限,適宜投餵一部分餌料能加速其生長,提高產量。每天投餌2次,投餵量可掌握在餌料2小時吃完為宜。養魚的稻田對施基肥和農家肥無特殊要求。用尿素、硫酸銨等追肥,則應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塊田,切忌直接在魚溝中施肥。

網箱養殖方式

羅非魚在網箱中可單養、主養或搭配養殖。魚種應以大規格為好,進箱規格一般為尾重10~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時,放養密度為每立方米3~20公斤。

流水養殖方式

羅非魚是流水高密度養殖或“工廠化”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養殖池不宜過大,養成魚一般以30~50平方米為宜,維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約化養殖需要投餵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其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以30%左右為宜。日投餵5次~6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2.5%~3%。

人工養殖技術

春繁技術

羅非魚繁殖的適宜水溫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後自然產卵。為搶季節,充分利用光、熱與餌料資源,以提高養殖產量,必須採取人工增溫,強化培育,提早春繁,使羅非魚在4月中旬產卵孵苗。具體措施如下。
1.親魚選擇與培育
選擇成熟度好的親魚在3月中旬放入產卵池內加強培育,產卵池可選用越冬池。一般每平方米產卵池放養6尾親魚,雌雄比例2∶1或3∶1,同時要定期換水。
2.增溫與飼養管理
池內水溫應控制在23℃以上,水質要求肥、活、爽,投餌量可依水溫、水質和魚的生長情況而定。一般靜水池每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流水池為3%。同時,要經常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性腺發育程度,做好各項記錄。
3.產卵
羅非魚雌雄魚體色有明顯的區別,發情的雄魚在池邊遊動,尋找地點做窩。窩的形狀為鍋形,直徑30~40厘米,深度10厘米左右。窩建成後,雄魚不時到雌魚群中逗引,並攔截雌魚入窩配對。當水溫達到22~23℃時,雌魚便能產卵。產卵時,雌魚腹部靠近窩底,雄魚守衛在窩旁,雌魚產卵後,立即將卵吸入口內,下頜鼓突呈囊狀。雄魚隨即入窩排精,雌魚又將精液隨水吸入口內。卵子在口腔內受精。
4.孵苗
羅非魚受精卵在雌魚口腔內孵化,並隨著雌魚的呼吸而翻動,既得到母體的保護,又具有很好的孵化環境。水溫在30℃左右時,約4~5天孵出魚苗;25℃時則需7天左右。
在眾多的羅非魚種苗中,比較公認的是利用羅非魚種間雜交繁育出的種苗,這些種苗因具備雜交優勢而生長速度快,個體大,耐寒性好,雄性率高等特點,而得到養殖戶的普遍認可。其商品名稱主要有:奧尼、奧雜、吳郭魚、單性羅非等。而各個魚苗生產單位所產的種苗,品質存在較大的差異。養殖戶應從眾多的品種中,通過養殖篩選一個生長速度最快,雄性率最高的種苗放養。
我國所生產的單性羅非魚在內,客觀上都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雄性率。在養殖生產中,或多或少都有劣質後代產出,加大了飼養密度,消耗大量的飼料,更達不到商品規格(其價值只有正常產品的20%左右,被稱為貓魚),而嚴重影響到羅非魚養殖生產的產量效益。處理這一問題,有以下措施:
1.實行標粗配套分級養殖。養殖生產者要配備足夠的二級種苗標粗塘,一級種苗標粗到20~50克左右,二級種苗標粗到200~400克左右,再分揀雄性魚下塘養成商品魚。這樣既可以解決繁育“貓魚”過多的問題,又可避免養殖前期的水面浪費問題。
2.人工定期清除劣質後代。根據羅非魚幼苗具有集群游邊的特性,在其繁育季節每隔2~3天,用手抄網在塘邊收集清除所繁育出來的劣質幼苗。
3.適度放養肉食性魚類。羅非魚種苗放養後,適度放養一些南放大口鯰,河鯰,斑鱧等兇猛肉食性魚類(放養規格以不能捕食放養的羅非魚為度),以捕食羅非魚繁育的後代。高州市養殖戶如每茬都清塘的,一般每畝混養20尾大口鯰,如不清塘的,則混養20尾斑鱧。
4.分批養殖,收成後清塘。除了山塘小水庫確無法乾水清塘外。一般的養殖池塘改變傳統的掄捕掄放的方式,實行分批養殖,收成後清塘。

養殖技術要點

許多地方積極實施羅非魚基地化生產戰略,大力推行大水面主養羅非魚,將池塘養殖羅非魚高產高效的養殖技術及管理模式套用到大水面的深度開發,徹底改變了過去大水面粗放粗養、低產低效的生產狀況,生產潛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大水面主養羅非魚可以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水體穩定,租金較低,只要不是作為飲用水源及其它用途,科學開發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收成。現將大水面主養羅非魚的幾個技術要點簡述如下:
1. 清塘除害
此項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被養殖戶忽視,其作用是殺菌消毒,清除敵害,改善養殖環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型兇猛魚類對養殖品種的傷害,減少野雜魚與放養魚類之間對飼料與水體空間的爭奪。水源好、易排水的大水面儘可能將水排乾,乾法清塘效果最好,用生石灰50~75kg/畝兌水化漿後趁熱全池潑灑,曝曬一段時間後注水;水源差、排水難的大水面可以帶水清塘,儘量降低水位後,水深1.0m時施用茶餅40~50kg/畝全池潑灑,清塘效果也很好。實際操作中,注意要將死魚及時撈起遠埋,以免影響水質。
2.培育水質
包括養殖前期培育水質和養殖後期培育水質兩個階段。養殖前期是指主養魚類平均尾重在0.25kg以前,通過肥水增加魚類適口的基礎餌料生物,降低養殖成本。過去,養殖戶對大水面養殖的投入估計不足,單純依靠投餵飼料養殖魚類,開始還可以應付,但隨著魚體的增長,魚類攝食量的增加,資金不足而難以滿足魚類正常生長的攝食需要,產品上不了規格,出現虧損;近幾年來,為應對起伏不定的水產品市場,我們大力推廣肥水與投餵飼料相結合的養魚模式,確保了漁業生產的穩步發展。大水面養魚資金周轉大,輔以肥水養魚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抵抗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各類肥糞,包括禽畜糞便、綠肥、糖廠濾坭等,施入大水面之前都應進行必要的除菌、消毒,並實施無害化處理。尤其是禽畜糞便,還必須經過發酵腐熟,再用1%~2%的生石灰水消毒,並在禽畜飼料、藥物、添加劑等源頭環節加以控制,以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糞便影響水質;糖廠濾坭是一種新的漁用肥源,含有大量的有機碎屑,既可肥水又可供魚類直接食用,效果好。養殖後期的培育水質,即在魚類起捕前3個月內,不能追加施用有機肥,水源好的大水面通過多注換新水,水源不便的大水面可以使用複合微生物製劑,清除養殖水體中的有機污物,降低氨態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穩定水體的酸鹼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增加水體溶解氧,使水體保持鮮、活狀態。同時,可以集中資金加強後期投喂,促使魚類快速生長上市。
3.選用良種
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奧尼羅非魚以其耐寒、生長快、雄性率高等優點已成為高州市第一主養魚類。奧尼羅非魚繁育技術要求高,生產體形好、高雄性率的魚苗較難,如果奧尼羅非魚魚種的雄性率不高則放養4個月後就大量自繁產仔,養殖密度迅速加大,大量仔魚耗氧耗料搶占空間,導致養殖進退兩難,因此,選養優質高雄性率的奧尼羅非魚是大水面養殖的一個重要環節。要確保奧尼羅非魚魚苗的質量,養殖戶應該到已取得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民眾普遍反映試養效果好的羅非魚繁育單位選購魚種。在實際生產中,要使奧尼羅非魚魚苗達到全雄性是不現實的,應對辦法是可以放養一些肉食性魚類進行捕殺清除,如放養100~300尾/畝淡水白鯧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4.合理放養
水產品要求優質優價,這裡所講的優質主要指產品應上規格、上檔次。近幾年,羅非魚的購銷主要分為四個規格檔次,分別是平均尾重0.5kg以下、0.5~0.8kg、0.8~1.1kg、1.1kg以上,且與之相應有四個檔次的產品價位,每個相鄰的商品價位差價大約為1元/kg。就生產情況來看,單純投餵飼料生產出平均尾重0.5kg以下的產品要虧損1元/kg左右,因此,進行合理放養,大幅提高產品規格是水產養殖生產的迫切需要。我們推薦的放養密度是羅非魚1000~1500尾/畝,淡水白鯧100~300尾/畝,鰱、鱅50~80尾/畝,鯇30~50尾/畝,適當套養一些鯪魚。如果養殖條件較差,主養品種羅非魚不宜超過1000尾/畝。實際生產表明,疏養產量並不比密養產量低,疏養後許多大水面的畝產都達到2t以上,產品規格及養殖利潤都得到同步提高,一般畝利潤都在2000元以上,最高畝利潤達到4000多元。
5.科學收穫
大水面養殖的起捕收穫非常重要。前幾年,有一個面積為幾百畝的水庫,其主養品種奧尼羅非魚整體已達到商品規格,由於間歇性起捕的時間過長,起產的收入又要用於存塘魚的飼料投入,出現存塘魚吃掉上市魚的情況,最終嚴重虧損。實踐證明,1天捕魚,魚類3天不攝食,1周內攝食不正常,即使有魚體攝食,也出現耗料不增長的情況;況且長期的拉網起捕容易造成魚體損傷,甚至死亡,魚體逐漸消瘦而減值,因此,時機成熟時快速起捕才能確保養殖收益。要做到這點,必須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一是放養魚種的規格要求儘量一致,均勻餵養,確保絕大部分個體同時達到理想的商品規格;二是選準捕獲點,投餵飼料的地點要設定在容易起捕的地方,以確保起捕區魚類密集,縮短起捕周期;三是留意市場信息,爭取在旺價期間及時收穫。
6.連養模式
兩茬羅非魚連養模式:分級標粗大規格羅非魚苗種,在成魚養殖池搭配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鰱、鱅魚以及植食性草魚,肉食性青魚,一起純投料養殖。待羅非魚達到上市規格後捕撈出售,搭配養殖魚類視規格大小決定是否出售。不乾塘立即放養第二茬大規格羅非魚種,養殖到羅非魚達到上市規格出售後進行乾塘,以上所說的就是兩茬羅非魚連養技術是根據茂名高州市羅非魚養殖戶養殖吉富羅非魚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養殖模式,養殖兩茬羅非魚才清一次池塘。
這種養殖模式充分利用池塘養殖空間、節約養殖時間、資金回籠快、產品符合出口健康養殖標準、並且能提高混養鰱、鱅等配養魚的經濟效益,相對降低羅非魚養殖池塘租金成本,提高羅非魚單位面積養殖產量,是茂名高州市羅非魚純投料養殖戶的首選養殖模式,據有地方特色。一般具備羅非魚能自然越冬的氣候,專業的捕撈隊等條件就能利用這一養殖模式並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
羅非魚(福壽魚一般指本詞條)

流水越冬

魚种放養
養殖羅非魚使首先將水池洗淨,並用漂白粉進行消毒,使池水呈2ppm濃度。下藥後應堵住進水口,使藥液在池中浸泡24小時以上。放養時,打開進水口,讓流水沖淡池中藥液濃度,待池水交換1次以上後,方可放養魚種。魚种放入流水池前用2%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或用8~10ppm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15分鐘。放養規格每尾以25~100克重為宜,而且在放養時應把不同規格的魚種分開放養以利於投餌和管理。放養密度依據溫流水的供應量和計畫養成的產量來定,可根據公式來計算:W=(A1-A2)·Q)/(R·V·C)。W為每立方米水的放魚量(千克/立方米);A1為注入水的溶氧量(克/立方米);A2為維持羅非魚的最低耗氧量(克/立方米)Q為注水量(立方米/小時);R為魚耗氧量(克/千克/小時);V為流水池體積(立方米):C為計畫增長的倍數。羅非魚最低耗氧量A2為1.12克/立方米,R取0.256~0.4克/千克體重/小時。
日常管理
做好防寒、投餌和水質調節等工作。水溫保持在18~20℃左右,低於18℃魚類容易凍傷,活動遲緩,進食量很少,不利於越冬;水溫高於22℃以上時,羅非魚運動活潑,攝食量增大,溫度過高增加管理上的麻煩,也不利於越冬。在越冬期間,主要通過人工餌料來補充能量。羅非魚剛進入流水池時,由於對環境的不習慣,食量很少,3~4天后,食量開始增加,這時應該及時增加投餌量,每次投餌時,要用聲響來進行誘導,待魚集中後開始投餵。為了觀察羅非魚的吃食情況和減少餌料的浪費,可在流水池裡設定餌料台,餌料台的數量根據流水池的大小來定,一般每15平方米設定1個0.5平方米的餌料台,餌料台離水面35~40厘米。越冬期的投餌量,主要根據水溫變化,天氣變化和魚種規格的大小來掌握。天氣晴朗,水溫在16℃以上就應該開始投餌。每天投餌2次,投餌量以30分鐘內能吃完為度,另外,每天應投餵適當的青飼料(紅萍、黑麥草等),青飼料掌握在池魚體重的0.3~0.5%左右。餌料最好是採用顆粒餌料,粗細要根據不同規格的魚種來定;原料一定要新鮮,餌料貯存時間不要超過15天。每隔3~4天應把流水池的排污底閥打開,進行徹底排污。一般做法是將池水排至八成乾,通過魚的活動和水流的沖刷,污物集中到排污口,把污物排走。排污最好選擇在晴天進行,並且儘量避免弄傷魚體,結合排污可以觀察餌料的利用情況和魚的生長情況。排污的同時測定魚的生長(每半個月測定1次),從魚類的生長情況來計算下半月的投餌量。堅持早、中、晚巡塘,測量、記錄早、中、晚的水溫變化情況;觀察魚類的活動情況;檢查攔魚柵是否破損,以及撈除病死魚等。

病防經驗

隨著出口量的增加和人民民眾生活質素的不斷提高,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日趨重視,對無公害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開展羅非魚標準化健康養殖勢在必行,而標準化健康養殖的重點之一在於病害防治,筆者將從化州羅非魚養殖實踐中總結來的經驗整理成文,供參考。
魚病防治以預防為主,主要採取嚴格控制放養密度、調節養殖水質、投餵營養全面且新鮮的飼料、定期抽樣對魚進行體表及解剖檢查等措施預防。一旦發現魚病,應及時請水產專業人員進行診斷,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症下藥治療。一般措施為:
  1. 徹底清塘消毒;
  2. 魚苗、魚種入塘前嚴格進行消毒;
  3. 魚苗、魚種下塘後,以1克/立方米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一次。半月後用1~2克/立方米漂白粉(28%有效氯)潑灑一次;
  4. 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呈微鹼性;
  5. 死魚應及時撈出,消毒後埋入土中;6.在病魚池中使用過的用具要浸洗消毒,病魚池水未經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防止夏季鏈球菌發生,夏季炎熱可以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每畝使用20~30公斤生石灰,根據水位深淺適當加減,在感染鏈球菌後不可投餵飼料這樣會增加死亡率!如果有優質的水源魚塘可以進水,導致鏈球菌發生主要是氣溫高加上塘低淤泥經過高溫散發出來有害氣體污染水質導致羅非魚長期缺氧和抗病能力降低!
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農業部有關規定,外用潑灑藥及內服藥的用法及用量應符合水產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2002)》的規定。

水霉病

整個越冬期都有發生,魚體鱗片脫落,皮膚受傷,加上冬天水溫較低,水黴菌侵入魚體而引起。病魚體表上可見大量棉絮狀的菌絲體,呈黃白色,病魚離群,體表粘液增多,食慾減退、消瘦,最後導致死亡。在操作過程中,儘量避免魚體受傷,越冬期間一天內的水溫變化應該相對恆定,越冬池在放養前應清整消毒。羅非魚入池時要用食鹽水或孔雀石綠浸洗。流水池發生水霉病,可將池水排淺,用孔雀石綠溶液全池潑灑,按池中水量,使池水呈2ppm濃度,讓魚體浸洗20分鐘左右,再將池水加至原狀連用2天。
羅非魚(福壽魚一般指本詞條)

小瓜蟲病

是由小瓜蟲大量侵入魚體而引起的。病魚體表粘液增多,游泳緩慢,食慾減退,最後消瘦死亡。水溫18℃以下時,此病尤為嚴重,而且死亡量大。流水池一旦發生小瓜蟲病後,應立即處理,將池水排去2/3,然後用硝酸亞汞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呈2ppm濃度,浸洗1~2小時(視病魚的忍耐程度)然後加滿池水至原狀,第二天用同樣藥量再施1次。腸炎病
羅非魚(福壽魚一般指本詞條)
是由投餵不新鮮飼料和投餌量不正常引起的。病魚體色變黑,粘液增多,肛門充血,擠壓腹部有濃血狀粘稠物流出,解剖病魚可見腸內無食物,腸壁發炎呈紫紅色,病魚最後消瘦死亡。池中如發現羅非魚發生腸炎病,應立即停餵不新鮮的飼料;投餌量應根據池中魚重量來計算,做到定時、定量保證池魚吃的均勻。在飼料中添加1%的畜用土黴素或適量磺胺類藥劑,可預防此病發生。

飼料中毒

投餵霉變飼料引起。池中可見病魚離群,行動遲鈍、眼球突出、充血,腹部膨大,鰓絲貧血,解剖病魚,可見腹腔內充滿血水,肝臟失血呈蒼白色。病魚死後沉於池底。池中一旦發生這種病死魚,應立即停餵飼料,改用另一種配方。原料一定要新鮮。飼料貯存時間不能超過15天,一般更換飼料3~4天后可停止死魚。

中國羅非魚之都

廣東省茂名地區屬熱帶季風暖濕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市年平均氣溫23℃左右。從上世紀50年代引入羅非魚養殖,通過近十多年的發展,全市羅非魚養殖面積22萬畝,約占全市淡水養殖面積的58%,年產羅非魚18萬噸,產量占全省1/3,全國1/6,年產值超15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羅非魚產區。2010年1月,茂名市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中國羅非魚之都”稱號。
茂名羅非魚產業穩定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引進試養階段
1959年,高州、化州兩縣引進莫三比克羅非魚試養成功,繼而在兩縣推廣“混養密養,輪放輪捕”的高產技術。1961年9月,茂名市郊引進推廣莫三比克羅非魚養殖。1979年重建化州縣國營魚苗場,從海南引入中國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引進的蘇丹尼羅羅非魚7000多尾,翌年產卵育苗成功,逐步推廣養殖。
普及推廣階段
1981年6月,高州縣淡水養殖試驗場利用雌性非洲鯽魚與雄性尼羅羅非魚雜交,繁殖福壽魚成功,該成果獲廣東省水產廳科技成果推廣三等獎。福壽魚顯示出雜交優勢,雄性率達70%~80%,比自然繁殖的雄性率提高20%~30%,生長比親本快,耐寒力比親本稍強,且肉質好,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第二年在高州縣推廣養殖,成為“四大家魚”之外的主要養殖魚類品種。
1985年,茂名市三大商品與生產基地——化州縣楊梅鎮、高州縣石鼓鎮、茂南區城郊基地相繼建成,普遍實行魚、禽、畜、果結合,種養配套,綜合經營,經濟效益顯著。全市淡水養殖產量迅速增長,達1.3萬噸,羅非魚作為“四大家魚”的補充品種,主要採取混養和套養的方式,產量占淡水養殖總產量的1/10。
發展壯大階段
1986年始,茂名市淡水良種繁殖試驗場先後引進了蘇丹尼羅、莫三比克、尼羅、埃及尼羅、奧利亞尼羅等羅非魚品種,並利用兩個不同品種進行雜交,培育了“奧尼魚”。這種魚最大特點是雄性率高達90%以上,可避免因過度繁殖而影響生長,其個體生長比親本快11%~72%。“奧尼魚”的選育成功,較好的解決了羅非魚自繁能力強,生長規格不一等問題,提高了養殖的可控性,且生長快,產量高。原來兼養羅非魚的養殖戶逐漸轉變為以羅非魚養殖為主,兼養其他魚類。1987年至1996年十年間,羅非魚產量以年均40%的速度遞增。至1996年,羅非魚產量達3.8萬噸,首次超過鯇魚,成為茂名地區淡水養殖第一品種。
黃金時期
2004年5月,茂名市政府正式批准實施《建設茂名市羅非魚“金三角”產業基地方案》,將本區域內高州的石鼓、鎮江、寶光、金山、石仔嶺、沙田、泗水;化州的楊梅、南盛、同慶、長岐、麗崗、石灣、東山、下郭、河西、鑒江開發試驗區;茂南的金塘、公館、新坡、高山、鎮盛、鰲頭等23個鎮(街道辦)建設羅非魚“金三角”產業基地。
在羅非魚“金三角”產業基地發展戰略的帶動下,羅非魚養殖熱潮一再高漲,各地養殖戶紛紛推塘養魚。龐大的羅非魚產量,吸引了各方的商家加入到羅非魚加工銷售行列。其中以長興、佳輝、綠園為龍頭的本地加工廠,年加工出口羅非魚能力達6萬噸。粵龍集團公司和茂名市食品集團公司冷凍廠以及一批水產品運輸企業則主要負責對國內的銷售,全年鮮活羅非魚和條凍羅非魚銷往國內各地市場的銷售量達4萬噸。另外,湛江恆興集團以及珠海、陽江、汕頭、廣西北海等外地加工企業也紛紛到茂名採購羅非魚作為加工出口原料,年採購鮮活羅非魚約7萬噸。整個羅非魚銷售逐漸形成本地外地加工流通暢旺,國內、國外市場互為補充的良好局面,較好地解決了羅非魚的銷售出路。
茂名市有羅非魚種苗繁育場28家,其中在建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2家,在建省級羅非魚良種場1家,年產優質羅非魚苗9億尾。建成一批羅非魚全天候孵化車間和親本保溫大棚,實現了全年10個月出產羅非魚苗。至2008年12月止,全市已通過無公害認證的羅非魚養殖場(企業)有23家,面積達2.6萬畝。羅非魚出口原料備案基地面積12萬畝。大型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有佳輝食品、長興食品、加力食品、海名威食品4家。此外,在建的茂名綠生園、高州龍利、化州群康等3家。2008年實現出口羅非魚加工產品1.47萬噸,創匯5,214萬美元。全市羅非魚養殖戶達15,586戶,創造了10萬個就業崗位,從事羅非魚加工、運輸、銷售的人數逾萬人,年勞均收入2萬元以上。羅非魚產業已成為茂名市農民增收、農產品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之一。
茂名市羅非魚產業逐步建立起企業自律、檢驗檢疫部門監管、行業協會引導以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服務監管四級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同時堅持抓好羅非魚認證體系的建設,著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和標準化生產。已建立了羅非魚健康養殖示範基地6個,獲得省級無公害產地認定的羅非魚養殖基地23個;13個羅非魚產品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88家羅非魚養殖企業成為出口備案基地,出口備案面積12萬多畝;4家企業6個產品獲得省級名牌產品稱號,從而有力保障了羅非魚的質量安全。
茂名市各級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羅非魚產業發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行“企業+基地+農民”的產業化經營,打造集養殖、加工、出口於一身的羅非魚產業“金三角”基地,促進了羅非魚產業集群發展。此外,茂名市還積極在招商引資、加工流通、技術推廣、病害防治方面做好引導和扶持,組織企業參加漁博會以及國外考察等活動,拓展國內外市場,把羅非魚加工出口作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羅非魚產業基地,把茂名羅非魚品牌推向世界。

烹飪做法

選購技巧

  1. 肉質要有彈性。
  2. 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
  3. 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
  4. 外觀完整,無鱗片脫落之現象。
  5. 無臭腥味者為新鮮的。

烹飪技巧

羅非魚以紅燒、清蒸為最好。
巧去魚腥味:將魚去鱗剖腹洗淨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去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鮮魚剖開洗淨,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吃過魚後,口裡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紅燒

用料:
紅燒羅非魚紅燒羅非魚
羅非魚、蔥、姜、老抽、紅塘、醋、鹽、味素、蒜
做法:把魚洗淨,劃十字花刀(這樣更能入味)。鍋里放油,下入蔥.姜.大蒜煸炒出香味。下入魚略煎,加入老抽.醋.紅糖.鹽.水小火燉15分鐘,收湯出鍋。出鍋後撒上蔥絲,辣椒絲就好了。

香煎

用料:
羅非魚、蒜蓉、料酒、鹽、醬油
做法:
  1. 羅非魚宰殺乾淨,加料酒稍醃一會。
  2. 下油鍋慢火煎透。
  3. 出鍋前加些鹽和醬油、蒜蓉再燜兩分鐘,即可。

醬燒

用料:
醬燒羅非魚醬燒羅非魚
羅非魚 1條(約500克)、姜、蒜、黃豆醬2大匙、鹽 少許
做法:
  1. 熱油鍋,爆香生薑
  2. 羅非魚用廚房紙巾吸乾水分,放進鍋里,慢火煎至金黃
  3. 翻面,同樣煎至金黃
  4. 在魚上面放上蒜白段,加入2大匙黃豆醬
  5. 加入沒過魚身一半的清水
  6. 加入1小勺鹽
  7.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燜煮至剩少許醬汁
    裝碟,放上蒜青絲,趁熱吃

火鍋

鮮椒羅非魚翅鍋,是魚火鍋的一種,與一般的魚火鍋不同之處在於,只選取羅非魚魚翅部位,這一部位是一天24小時都在活動的活肉,肉質緊實有彈性,刺少肉嫩,口感滑而不膩,富含膠原蛋白。鮮椒羅非魚翅鍋另一特色就是針對羅非魚翅的肉質和口感配製的鮮椒底料。其鮮椒底料由古法土壇、自貢井鹽醃製的泡姜泡椒以及12味秘制香料,配以融合18味秘制香料的菜籽紅油炒制而成,同時添加鮮椒、鮮姜、小米椒,使整個鍋底濃郁鮮香、辣味十足。
羅非魚(福壽魚一般指本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