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型

神經型 是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神經型分類的基礎主要依據神經過程三方面的特徵,即神經過程的強度、均衡性與靈活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型
基本信息,基本類別,

基本信息

高級神經活動的類型。И.П.巴甫洛夫雖早在1909~1910年間就已經提出了神經型的問題,但在1935年才最終建立了完整的神經型學說。此學說對於醫學、心理學、教育學、畜牧學的理論與實踐都有一定意義。
分類神經型分類的基礎主要依據神經過程三方面的特徵,即神經過程的強度、均衡性與靈活性。
神經過程的強度(或力量)決定於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決定於皮層細胞在興奮與抑制方面工作能力的大小。興奮過程強度的極限為超限抑制的出現。超限抑制是指本來能夠興奮的那種刺激,當過強時不引起興奮,反而引起抑制的現象。如超限抑制不易出現,則表明興奮過程弱。抑制過程強度的極限為抑制的解除與陽性反應的出現;例如,分化抑制(鑑別抑制)如果不易破壞,則表明抑制過程強;反之如分化抑制很容易破壞而出現陽性反應,則表明抑制過程弱。
兩種神經過程的強度基本相等,則神經過程屬均衡型;如很不相等,則屬不均衡型。
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指興奮與抑制過程互相轉化的速度。相互轉化快,表示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大;反之,則靈活性小或惰性大。
根據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強度均衡性與靈活性,巴甫洛夫將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分成四種基本類型。①強而不均衡型:動物具有易興奮而不可抑制的特性,也叫興奮型。②強而均衡的靈活型:動物具有活潑好動的特性,又稱活潑型。③強而均衡的惰性型:動物具有安靜有節制的特性,也叫安靜型。④弱型:動物膽小畏縮,容易生消極防禦反應,也叫抑制型。

基本類別

上述4種基本神經型可歸納如下:
除4種基本類型之外,還有介於各型之間的中間類型。以上神經型的劃分,基本適用於各種高等動物。但人的神經型比較複雜,劃分困難。
可塑性動物的神經類型在出生以後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神經型的形成,是由神經系統先天遺傳特性與後天生存條件所共同決定的。
人的神經型人的神經型的劃分是一個困難而又有爭議的問題。數千年前,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也曾將人的氣質分為4種基本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憂鬱質。但上述古老的分類法生理學的根據不足。
巴甫洛夫也曾把高等動物神經型的研究謹慎地套用到人身上,並與希波克拉底的4種氣質類型聯繫起來。此外巴甫洛夫又根據人所獨具的兩個信號系統的特點,將人分成3種常見的類型:即思想型、藝術型及中間型。思想型的人,第2信號系統活動占優勢,即抽象的語言思維占優勢;藝術型的人,第1信號系統占優勢,即形象的情感活動占優勢;中間型的人,兩種信號系統的活動比較均衡,多數人屬中間型。
由於人的神經系統較動物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以及人類生存的社會因素十分複雜,人的生活環境,所受教育與訓練等社會因素對人個性的改變,常起著極大的作用。人神經型的研究對於神經症和精神病病因學,以及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都有一定的意義,例如,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神經類型分類,對藥物治療有參考價值。
參考書目
И.П.巴甫洛夫著,吳生林等譯:《巴甫洛夫選集》,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I.P.Pavlov,Selected Works,National PublishingHouse of Political Literatures,Moscow,1951.)
趙以炳:《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基礎》,科學出版社,北京,19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