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身份認知對流動人口的經濟影響及其政策套用

社會身份認知對流動人口的經濟影響及其政策套用

《社會身份認知對流動人口的經濟影響及其政策套用》是依託中國人民大學,由孫文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身份認知對流動人口的經濟影響及其政策套用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文凱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研究關注中國流動人口的身份認知及其經濟影響,在構建社會身份認知理論框架獲得待研究假說基礎上,利用調查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兼用實驗方法識別身份認知與經濟行為的因果關係。由於流動人口規模巨大且受到政策特殊對待,採用此新視角進行分析對理解中國宏微觀經濟變動有現實意義。.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建立戶籍獲得、身份認知和經濟行為間的理論模型;總結各地戶籍制度政策變動,檢驗其對農工身份認知的影響;結合調查和實驗方法驗證身份認知對農民工家庭消費和農民工子女教育質量的影響;利用公開的大型調查資料庫及我們發起調查獲得的數據研究身份認知對農民工就業崗位選擇的影響;結合農民工群體巨觀總量的變動和微觀邊際效應估計的結果,解釋身份認知對整個巨觀經濟的影響;通過田野實驗驗證各種可能調節身份認知負面效應的措施。在這些研究基礎上,我們將針對如何改善我國農民工群體身份認知的經濟影響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結題摘要

中國的戶籍制度導致大量流動人口在城市難以獲得相應社會保障,成為不同於城市戶籍居民的特殊群體。流動人口表現出消費率低、就業在低端崗位、過度勞動普遍等問題,流動兒童教育質量也普遍較低。即使戶籍在對流動人口放開,但心理融合仍然是一個長期待解決問題,並將持續影響流動人口經濟行為。本項目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關注隨著戶籍制度改革進步,流動人口對城市身份認同狀況變化及經濟影響,並相應為相關制度設計提供參考。本項目利用調查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兼用實驗方法識別身份認知與經濟行為的因果關係。我們主要做了幾個相關工作:第一,編制了城市層面戶籍開放度指數,反映各地戶籍制度改革進展,本文已經被《經濟學季刊》接受;第二,用微觀數據識別身份認同感對消費和勞動行為影響。我們採用國家衛健委微觀調查數據研究身份認同對家庭總消費和消費率影響,本文發表在2019年11期《南方經濟》上;對北京市流動人口用身份認知隨機問卷檢驗身份認知對消費傾向影響;使用衛健委數據檢驗身份認知對流動人口過度勞動影響,後二文在投稿過程中。第三,對戶籍制度對流動人口經濟行為影響的另外三個研究包括:(1)採用CFPS跟蹤數據檢驗隨著戶籍身份變動帶來的消費變動;(2)通過實驗方法檢驗暑期發放書籍對流動兒童學業影響;(3)觀察由於戶籍開放度變動而對微觀人群工資影響,以此反映戶籍的補償成本。以上論文都在投稿過程中。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得到了如下結論:第一,中國地級市層面的戶籍開放度隨時間有了很大進展,特大城市放開速度較慢,其它城市放開速度較快。第二,戶籍身份仍然對流動人口經濟行為有顯著影響,表現為顯著降低消費和消費率,提高其過度勞動可能。相應地,改變戶口狀態對促進其消費有較大促進作用。戶籍越嚴格地區,越需要補償流動人口工資。因此,戶籍進一步開放有利於改善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結構。第三,流動兒童學業質量仍然較差,改善其書籍擁有有利於提高學業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