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規範》是2014年8月21日發布的一項行業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規範
- 標準號:LY/T 2356-2014
- 發布日期:2014-08-21
- 技術歸口:全國營造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實施日期:2014-12-01
- 批准發布部門:國家林業局
《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規範》是2014年8月21日發布的一項行業標準。
《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規範》是2014年8月21日發布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單位河北農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起草人李玉靈、許中旗 等。...
《礦山邊坡生態恢復技術規程》(DB43/T 2057-2021)規定了礦山邊坡生態恢復的邊坡分類、基本規定、資料收集與調查、邊坡坡面防護、生態恢復技術、維護管養、工程驗收及檔案管理等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於湖南省礦山邊坡植被生態恢復工程。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隨著中國對礦山邊坡生態恢復要求的提升,裸露礦山邊坡植被生態恢復...
第一章 礦山生態植被恢復現狀 第一節 國內外礦山植被恢復概況 一、國外礦山廢棄地治理研究現狀 二、國內礦山廢棄地治理研究現狀 三、國內外礦山廢棄地生態環境恢複比較 第二節 礦山生態恢複方面存在問題 一、礦山類別多、分布廣、治理難度大 二、權責不清、生態恢復業主不明 三、理念技術方面的問題 四、政策規範...
礦山復墾的技術 復墾技術一般包含生物復墾和工程復墾兩大方面。生物復墾技術的出發點是在新恢復的土地上選種適宜作物,形成景觀好、穩定性高和具有經濟價值的植被面。其核心內容主要包含於林業復墾中,即包括被破壞土地的生物適宜性評價、復墾土壤改良技術、人工林營造、促進生長技術、植物物種選擇技術和施肥、種子丸衣、...
《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的實踐與發展》對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研究進展、浙江省的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研究、浙江省礦山廢棄地修復現狀、邊坡加固穩定技術、適生植物材料的選擇研究、植物生長基質的配製和固定技術研究、森林化植被修復技術研究、人工植被養護技術研究、人工生態修復技術規範和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礦山廢棄地植被...
《礦山廢棄地土壤侵蝕與植被恢復研究》是2015年3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剛、范俊崗、代軍。內容簡介 礦山廢棄地是指礦山開採過程中,露天採礦場、排土場、尾礦廠、塌陷區以及受重金屬污染而失去經濟利用價值的土地。其存在不僅破壞了周邊景觀,也污染了環境。因其劇烈擾動地表土壤和地下岩層,改變了...
第二十一條 對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按項目實施管理,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公告制、驗收責任制等制度。項目承擔單位應當根據批准的項目任務,通過公開招投標等方式確定具有相應資質的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等規定開展工作,確保治理工程...
環境標準、規範,政策是規範環境行為,提升環境質量,保證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載體。中心積極開發相關政策、規則、標準、規範,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構建管理信息保障系統服務,中心承擔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安全管理局標準、法規和指南的制定工作,分別發布了《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本行業技術規範、標準政策、...
(自然資辦函〔2019〕819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的實施意見》(鄂政辦發〔2015〕80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鹹寧市非煤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鹹政辦函〔2018〕28號)、《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鹹政發〔2020〕5...
LY/T 2356-2014 礦山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規程 SY/T 6276-2014 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 SY 6349-2008 地震勘探鑽機作業安全規程 TD/T 1036-2013 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 TD/T 1031-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 TD/T 1044-2014 生產項目土地復墾驗收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檔案。3...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特聘教授 。主要貢獻 制定標準 盧麗華、白中科、龐劍波等,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GB/T 43934-2024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130餘篇,其中SCI/EI10篇。1、第一作者論文 (1)礦山土特性與林業利用,森林與土壤,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2 (2)山西採煤固體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及其...
同時,根據我省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範,“條例草案”的表述要儘量避免檔案性與號召性語言,使用規範的地方性法規語言。二、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投入是硬政策,項目是硬措施。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建議從財政、稅收、金融等...
第四十二條 開採礦產資源的,採礦權人應當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地質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並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礦山土地的監督管理和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推廣,督促採礦權人採取恢復植被、土地復墾、濕地修復等綜合措施,...
建立完善的綠色礦山標準體系和管理制度,推進建設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範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的綠色礦山。科學劃定礦山生態環境重點治理區,開展造林綠化等形式的綜合治理,推進廢棄礦山植被恢復和水土保持。積極防治礦山地質災害,加強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研究完善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辦法,支持贛州、撫州創建現代物流技術套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城市,推動贛州、吉安綜合物流園區及廣昌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鼓勵發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和服務外包,規範發展法律諮詢、信用評估、廣告會展、培訓認證等商務服務業。適應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趨勢,...
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確定為林地,但已用於茶園、果園等林下種養的,應當種植伴生喬木,逐步恢復為鬱閉度0.2以上的有林地。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對林下種養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程和標準。第六章 公益林管理 第三十六條 公益林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公益林分為國家級和地方級,地方級公益林分為省級和市縣級。公益林的...
進行大慶粘土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是對該區地質環境進行徹底治理,恢復植被促進林、草生長。使治理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恢復,減小對治理區周邊地質環境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通過相應的礦山生態恢復技術措施,構築完善的礦山生態環境防治體系是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1 施工條件 治理區交通...
支持畢節與國內一流農業高校合作,打造“專家庫+推廣團隊+經營主體”的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推動發達地區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畢節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醫療專家+本地醫生”聯合診療團隊,加強全科醫生培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深入實施教師“特崗計畫”,完善公辦中國小、中等職業學校等教師配置標準。支持畢節與國家有關部委、...
突出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兼顧近期與遠期目標,統籌套用法律、行政、經濟、新技術等手段,創新完善國土空間...民眾意願、種植作物市場狀況等,統籌恢復耕地任務,合理確定恢復耕地計畫安排,分階段穩妥組織有序恢復耕地...不得擅自將公益林改為商品林,公益林可以進行撫育、更新和低質低效改造性質的採伐,規範商品林採伐,伐...
加強頂層設計,對關係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大生態保護修復進行科學規劃;對地方開展的跨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統籌協調,支持相鄰省份立足生態系統完整性,進行方案融合、項目對接;將積極協調解決推進工作中的問題,組織建立專家團隊,完善生態修復的標準體系、技術規範等,為地方開展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必要的技術...
加強環境戰略與理論研究和重大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及科技攻關,提高生態市建設的科技支撐能力。(六)積極推進法制建設。為保證生態市建設有序推進,根據實際需要,以規範、引導、鼓勵和支持為主要內容,制定相關的地方性政策和規範性檔案,逐步建立起保障生態市建設的政策法規體系。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強化執法檢查和監督管理...
加快實施營造林,恢復退化植被,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工程,實現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以生態保護為基礎,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推進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重點開發區。重點開發區分為省級重點開發區和市級重點開發區,面積為732.47km2,占整個國土面積的3.09%,是推進城市化、...
推進封山育林,重點營造水土保持林,推進植被恢復與重建。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設,開展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和生態示範工程建設,促進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與農耕措施緊密結合,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嚴格對資源開發和建設項目的監管,加大礦山環境整治修復力度,控制人...
工作措施共10條,包括科學編制綠化相關規劃、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合理利用水資源、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規範開展綠化設計施工、科學推進重點區域植被恢復、穩步有序開展退耕還林還草、節儉務實推進城鄉綠化、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和成效、創新開展監測評價。保障措施共4條,包括完善政策機制、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組織...
——限制工礦開發占用林地。限制獨立選址的工業、礦產資源開發項目使用公益林地、天然林地和重點商品林地。礦山用地實行生態優先、繳費使用、保障恢復、占補平衡政策,禁止私挖濫采,無序開發。建立礦山開發配套實施生態工程制度,對生態狀況嚴格監控。——規範商業性經營使用林地。規範旅遊經營設施等用地,適度保障符合自然...
運用先進技術實施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生態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打造旅遊與康養休閒融合發展的生態旅遊開發模式。鼓勵盤活廢棄礦山、工業遺址、古舊村落等存量資源,推動相關生態文化、休閒旅遊創意產品開發。鼓勵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權益掛鈎。建立和規範生態產品認證評價標準,建立生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健全...
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環境保護準入管理,新建(含改、擴建)礦山須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復墾方案、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統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開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範,嚴格執行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考核標準。開展礦山綜合治理,實施礦山關閉取締、整合重組、修復治理、規範管控...
發布有關政策法規、標準規範、重大活動、技術需求等信息,推介成熟度高的技術、套用以及綜合性生態環境治理典型案例,指導地方加強先進技術套用,提升研究成果對生態修復與資源利用的科技支撐。強化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支持體系,培養和引進生態文明建設急需的拔尖人才和專業人才,健全人才使用激勵機制,推進...
第七十七條 組織或者參加生態旅遊、戶外運動等活動,應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遵守旅遊安全規定和文明行為規範,不得破壞自然景觀和原生植被,不得捕獲或者採集野生動植物。生態旅遊、戶外運動等產生的垃圾應當自行帶走或者在指定地點投放,禁止隨意傾倒、拋撒。第七十八條 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培訓機構應當把建設我國北方...
一是科學編制國土綠化規劃。二是合理確定綠化規模和強度。三是依法依規安排綠化用地。四是科學選擇樹種草種。五是規範開展設計施工。六是科學實施重點區域植被恢復。七是鞏固提升退耕還林還草。八是節儉務實開展城鄉綠化。九是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和成效。十是進一步加強林草資源保護。十一是科學評價國土綠化成效。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