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2022年6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22〕65號)。

2022年7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地區〔2022〕1060號)。

《規劃》分為:前言、第一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開啟畢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第二篇“推動綠色發展 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第三篇“推動人力資源開發 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第四篇“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第五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共5篇16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 報送機關:貴州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
  • 國務院批覆字號:國函〔2022〕65號
  • 國務院批覆日期:2022年6月24日
  • 發改委印發字號:發改地區〔2022〕1060號
  • 發改委通知日期:2022年7月9日
國務院批覆,發改委通知,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國務院批覆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國務院關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批覆
國務院關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批覆
國函〔2022〕65號
貴州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
你們關於報送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優勢,紮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努力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範區。
三、貴州省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清單,明確責任分工,推動畢節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積極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確保《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落實。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要按程式報批。
四、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貴州省畢節市的指導,在相關專項規劃編制、政策措施制定、重大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評估,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
2022年6月24日

發改委通知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地區〔2022〕1060號
貴州省人民政府,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中央統戰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醫保局、證監會、糧食和儲備局、文物局、中醫藥局、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國函〔2022〕65號),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22年7月9日

規劃全文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
(2022年7月)
前言
2018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同2020年後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畢節曾是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典型。198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當地廣大幹部民眾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畢節經濟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普遍貧困到全面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重大跨越。
新時代繼續推進畢節改革發展,探索綠色發展路徑、推進資源型經濟全面綠色轉型,豐富人力資源開發模式、培養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勞動者,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實踐、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對推動生態脆弱地區、資源型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高質量發展示範意義重大。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有關部署,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是新時代支持畢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指導性檔案,規劃範圍為畢節市全域,國土面積26853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684.5萬人,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篇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開啟畢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畢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將重點圍繞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進行生動實踐。
第一章 規劃背景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畢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具備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畢節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第一節 成就與經驗
綜合發展能力顯著增強。2021年,畢節地區生產總值2181.5億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速達9.6%;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63元、12441元,分別是2012年的1.9倍、2.5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3.3%,比2012年提升13.3個百分點;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農村公路“組組通”,高鐵、機場從無到有,建成夾岩水利樞紐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12年以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61.6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1532.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從43.1%提高到60%,縣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7%以上,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人口素質不斷提升。2021年,15歲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71年,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到91.9%、95.3%、92%,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4.6歲。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16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98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1萬人,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
畢節改革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是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推進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自立更生,艱苦創業,推動發展成果惠及畢節人民民眾;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創新岩溶山區生態治理模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發揮統一戰線助力改革發展的重要作用,持續實施同心工程,形成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範帶動、助推發展幫扶體系。
第二節 機遇和挑戰
重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畢節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指明了發展方向。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支持貴州加快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有利於畢節用好政策紅利、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深度調整,東部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畢節發揮比較優勢擴大開放合作,承接產業轉移,引進優勢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統一戰線長期支持、廣泛參與,廣州、深圳等發達地區對口幫扶協作,為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撐。
主要挑戰。畢節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多,防止規模性返貧致貧任務重。傳統煤電產業占比大,新興產業起步晚、體量小。生態功能仍較脆弱,深度石漠化地區面積廣,岩溶山區水生態水環境保護治理難度大。人力資源開發水平較低,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遠低於全國水平,基本公共服務短板較多。基礎設施尚需完善,特別是工程性缺水問題仍較突出。要素配置、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開放水平急需提升。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優勢,紮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努力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範區。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傳統煤電產業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堅持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加快構建契合資源稟賦的特色產業體系,著力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加速釋放人力資源紅利,提升區域發展競爭力。
堅持改革創新,強化開放帶動。發揮改革的先導和突破作用,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著力破除制約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堅持統戰助力,凝聚多方智慧。充分發揮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廣泛凝聚統一戰線各方面力量,完善長效幫扶機制,不斷豐富新時代多黨合作助力地方發展的畢節實踐。
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民生福祉。增加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縮小收入差距,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持續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節 戰略定位
鄉村振興新典範。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著力解決農業發展弱、農村空殼化、農民收入低等問題,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為脫貧地區探索新時代鄉村振興道路樹立典範。
綠色發展樣板區。充分考慮岩溶山區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逐步擺脫資源依賴,推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轉型,築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安全螢幕障,探索欠發達地區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有效路徑。
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立足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優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一線創新人力資源開發模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水平,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努力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
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強化各類改革創新舉措系統集成,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改革率先突破,全面最佳化提升制度環境,深化拓展統一戰線服務地方改革發展實踐,更好服務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為同類型地區以改革促發展提供經驗。
第四節 主要目標
到2025年,畢節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示範區建設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在貴州闖新路過程中改革先導和突破作用凸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3.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0%,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省控以上斷面水質和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0%以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可及,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顯著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人才資源總量達150萬人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10%左右。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市場主體新增80萬戶以上。
展望2035年,畢節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藍綠交織和諧自然的空間格局和綠色共享的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人力資源紅利充分釋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成熟定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彰顯,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篇 推動綠色發展 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築牢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積極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和最佳化升級,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岩溶山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第三章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鞏固脫貧成果長效機制,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第一節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將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全部納入監測幫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開展定期檢查、動態管理,重點監測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精準落實幫扶舉措,切實防止返貧致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帶動脫貧對象和易返貧致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堅持“四個不摘”,做好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政策銜接。加強扶貧項目資產後續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第二節 推進農業現代化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支持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水源水系聯通和配套灌排工程體系、噴滴灌等現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機耕道配套和農村產業路建設,完善農田防洪排澇設施。實施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到2025年累計休耕10萬畝。積極推進山地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山地適用小型農機研發推廣。提升生態農業、營養健康食品開發與冷鏈物流等領域科技研發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種植養殖屠宰環節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嚴格管控上市農產品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
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進農業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壯大特色種植業,建成全國重要的高山冷涼蔬菜生產基地、高山生態茶產業基地、南方馬鈴薯生產基地。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蜂等林下經濟。推動皂角、刺梨、花椒等特色產業發展與石漠化治理、煤礦廢棄地改造相結合,打造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良性互動的樣板。加快發展現代養殖業,建設生豬、肉牛(羊)、肉禽養殖基地和貴州半細毛羊、畢節可樂豬、黔畫烏雞、威寧黃牛等保種繁育基地。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特色農產品加工轉化,結合關鍵物流節點布局,合理集中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加快建設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特色產業園,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區申報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加快發展醬醋、火腿、黃粑、刺梨汁、核桃乳等特色食品,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和綠色生態食品加工基地。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培育流通型龍頭企業,推動“黔貨出山”。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推進農旅融合。完善集物聯網套用、農產品質量追溯等服務於一體的農業大數據中心平台,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
第三節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
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自治激發鄉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進村級現代治理,以德治引導鄉風文明。堅持因地制宜、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穩步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升,建制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率達到100%。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穩步提升農村供水標準和質量。實施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工程,推進納雍苗族蘆笙舞(滾山珠)、威寧彝族撮泰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支持黔西化屋基、七星關三官寨、織金營上古寨等開展民族村寨和傳統村落保護建設,建設具有鄉土氣息、民族韻味、畢節特色的黔西北民居。
第四章 持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穩定性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持續改善重要河湖流域生態環境,科學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第一節 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
建設烏蒙山生態廊道。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繼續實施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工程,開展草海退耕還濕、生態隔離及鳥類棲息地生態修復。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加強退化林修復和森林撫育,到2025年,建成國家儲備林基地280萬畝,退化林修復500萬畝。實施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支持織金等採煤沉陷區,大方、七星關煉硫區,赫章、威寧煉鋅區生態環境修復及歷史遺留污染治理。
建設重點河流生態保護帶。加快推進水生態修復,加大烏江、赤水河、六衝河、三岔河、牛欄江、可渡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力度,推動夾岩水庫湖濱緩衝帶植被修復,到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50平方公里、中小流域面積6900平方公里。推進總溪河、鴨池河、三岔河等河段及重要水源地沿線立地植被恢復,加強水庫河堤、城市綠地等生態建設。探索國土空間差別化用途管制,整體推進烏江、珠江乾支流生態保護治理。
加強石漠化綜合治理。堅持人工造林與封山育林相結合,按照國家有關部署穩妥有序推進退耕還林還草,科學營造防護林、用材林、特色經濟林等,促進石漠化區域林草植被正向演替,到2025年治理石漠化面積1000平方公里。實施岩溶山區生態治理與資源利用科技重大專項。
第二節 深入開展環境污染綜合治理
持續改善空氣品質。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加強移動源污染防治,持續降低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到2025年,全面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含場內作業車輛)、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堅決打擊非標油品,全面清理整頓無證無照的自建油罐、流動加油車(船)和黑加油站點。
加快推進水污染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整治,在全面摸清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底數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賬,全面實施污水溯源,按照“一口一策,一抓到底”要求編制整治方案並落實到位。加強對化學品生產企業、工業區、礦山開採區等的地表水環境風險管控。全面開展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處置短板,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全覆蓋,有效解決城鎮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提升城鎮污水、工業廢水、農田退水綜合治理水平。加強水資源保護,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
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深入開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及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排查整治涉重金屬關停企業及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督促指導鉛鋅冶煉企業評估大氣重金屬沉降造成周邊耕地土壤中鎘等重金屬累積的風險,並探索採取防範措施。實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成一批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點。深入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推進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等大宗工業固廢整治及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強化醫療廢物閉環管理和全程跟蹤。加強噪音污染治理,全面實現城市聲環境功能區質量自動監測,縣級以上城市功能區夜間監測達標率達到85%。
第三節 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增強節水節能意識。推進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支持開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試點,建設一批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規範塑膠廢棄物回收利用,支持可降解塑膠綠色環保產業項目建設。促進綠色產品消費,建立綠色消費激勵約束機制。到2025年,城市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50%以上,中心城區公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中心城區物流配送、郵政快遞、計程車、網約車、公務用車、環衛車輛等新增或更新全部使用新能源。
第五章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
支持畢節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上先行先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
第一節 強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
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城市化地區相協調的空間格局。加強赫章、威寧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建設,提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支持生態功能區人口逐步有序向城市化地區轉移。最佳化農業生產布局,推動農業生產向金沙—黔西低山丘陵林農區、大方—織金—七星關等糧食生產功能區集聚。
第二節 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健全縱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籌考慮地方財力情況,將生態保護區域面積、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等納入分配因素,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支持畢節落實長江保護修復相關任務。通過資金補償、產業轉移、人才培訓等方式,建立健全珠江、烏江等流域跨省橫向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深入推進雲貴川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促進收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良性互動。創新森林、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開展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加快威寧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建設。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深化“單株碳匯”等試點。
第三節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探索核算結果在項目實施、政策制定、績效考核、生態補償等方面參考套用。支持畢節依託現有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探索開展森林等生態資源權益指標交易和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交易,支持畢節碳匯與相關減排項目參與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和用能權交易機制。推動長江、珠江流域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合作機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異地轉化模式。培育提升“烏蒙山寶·畢節珍好”等生態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推進生態產品認證。支持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探索規範開展生態產品抵質押融資服務。支持在畢節實施國家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建設,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第四節 構建環境保護治理體系
創新環境治理模式,開展七星關、織金等城鎮的貫通河流和威寧、赫章等縣的採礦廢棄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託管服務試點。健全環境治理監管體系,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加強區域污染治理聯防聯控,完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實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落實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和醫療廢物處置收費制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改革,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集成生態環境大數據,推進“三線一單”與排污許可、環評審批、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等數據共享。
第六章 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打造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做強“洞天福地·花海畢節”旅遊品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第一節 集聚創新資源
支持畢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國家級高新區,推動開發區建立產學研合作平台。圍繞新型能源化工、山地農業、文化旅遊等特色產業,引進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入駐,強化創新引領和轉化套用。支持建設西南複雜煤炭區煤炭清潔利用研發中心,推動精細勘查、智慧型開採和煤炭資源深加工利用。鼓勵企業自主開展技術、裝備研發攻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或技術創新聯盟,健全合作機制,開展人才交流。
第二節 推進新型工業化
穩步發展基礎能源產業。立足服務能源安全戰略,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畢節建設西部地區煤炭重點增供保供基地,加快推進織金文家壩二礦、金沙龍鳳煤礦一期等項目建設,新建大方白布煤礦等一批90萬噸/年以上礦井,推動生產煤礦綜采綜掘全部實現智慧型化。支持開展無井式煤炭地下氣化技術全鏈條現場先導性試驗。對煤礦安全技改、瓦斯抽采利用和煤礦智慧型化建設給予資金補助和金融支持。加快燃煤發電機組升級改造,統籌做好煤電機組延壽和煤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堅持“上大壓小、增優汰劣”,推動能源產業轉型發展,優先建設大容量、高參數、低排放的大型燃煤機組,推動威赫電廠、金元織金電廠等660MW級高效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項目建設投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進煤層氣抽采規模化礦區建設,打造南方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基地。穩慎有序推動氫能項目,在威寧、赫章探索建設平價光伏制氫項目,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發展抽水蓄能電站。支持威寧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低碳高載能項目,探索開展區域性風、光清潔能源供電方案。
加快發展資源精深加工業。加快建設織金50萬噸/年聚乙醇酸(PGA)項目,穩妥謀劃納雍200萬噸/年煤制清潔燃料項目,延伸發展下游精細化工產品。支持開展優勢礦種勘查開發。加快建設鉛鋅採選冶一體化精深加工項目,開發利用伴生鍺資源,提升鉛鋅礦產資源深加工能力。有序開發利用磷礦及其伴生資源,加快建設織金摩天沖磷礦250萬噸/年、銀廠溝—甘家丫口磷礦100萬噸/年採選項目和織金精細磷化工項目。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發展智慧型煤機、節能環保裝備,培育農業機械及數控磨床等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光伏玻璃、新型牆體材料、高端耐火集料等新型材料,打造新型建材基地。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電子元器件等產業。培育發展健康醫藥產業,依託黨參、天麻等道地藥材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中藥飲片、醫藥中間體及中成藥產品,加快發展抗病毒類生物技術藥物及配套產業。
第三節 推進旅遊產業化
推動重點旅遊景區提質升級。推進織金洞、阿西里西·韭菜坪、油杉河、九洞天、烏江源百里畫廊、威寧鎖黃倉、金沙三丈水等旅遊景區建設。開展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赫章可樂遺址、大方奢香博物館等保護提升工作。依託獨特的岩溶地貌景觀,發展生態旅遊。
加快“旅遊+”融合發展。支持畢節打造國際知名山地文化旅遊目的地和休閒度假目的地。加快夜郎文化可樂遺址考古研究和保護利用,支持畢節依託古彝文化、水西文化等創建黔西北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快建成拱攏坪等森林康養基地,有序開發養生保健產品,打造健康旅遊目的地。深化體旅融合,大力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建設環草海健身步道、腳踏車道、戶外營地等戶外運動設施,支持舉辦全國山地腳踏車越野賽等體育賽事,打造威寧高原訓練基地。
第四節 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以數位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支持建設畢節數字經濟產業園,加速大數據產業集聚。支持在智慧型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基於5G的套用場景。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深化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環節的數位化套用,培育發展個性定製、柔性製造等新模式。推進“數字畢節”建設,加快建設政務雲平台、城市數據大腦、數字孿生城市,以數位化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完善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等市場運營體系。
第七章 完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堅持最佳化提升、適度超前,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重要節點,全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構築完備優質綠色高效基礎設施運行體系。
第一節 最佳化交通基礎設施網路
開展昭黔鐵路貴州段等鐵路項目前期研究,支持園區和重點企業建設鐵路專用線,建成畢節高鐵客運樞紐中心二期工程。推動國家和地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實施國道城鎮過境線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完成公路危舊橋改造和縣鄉公路路面改造提升。加大對畢節綜合運輸樞紐公共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提升畢節飛雄機場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航線網路,加快建設威寧機場,有序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完善旅遊航運基礎設施。
第二節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現有水利工程挖潛配套、節水改造、維修養護和調度運行管理。加快推進夾岩水利樞紐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後續建設,黔西北水網開工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引提水工程。推動在建中小型水庫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協調推進玉龍大型水庫和其他中小型水庫前期論證工作,具備條件的加快建設。實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提升中小河流防洪標準。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符合條件的大中型水庫等項目予以支持,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山洪災害防治、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予以支持。支持畢節實施水源、水系聯通工程及配套輸水網路工程,構建城鄉供水保障網,推動“網際網路+城鄉供水”建設,繼續推進金(沙)黔(西)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支持建設畢節中心城區和縣城防洪排澇項目,提升城市洪澇災害防禦能力。
第三節 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能源開發基地、加工轉化基地與能源輸送通道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建成一批電力送出工程。完善電力輸配骨幹網架,建設適應新能源發展的分散式智慧型電網。建成金海湖輸變電工程,推進威寧烏撒變電站擴建工程,實施城市配電網和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及配套電網建設改造。在落實好氣源前提下,穩妥推動畢節各縣(區)通天然氣。支持畢節建設煤制清潔燃料項目配套油庫,推動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提升管網設施利用率。
第四節 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路規模化部署,實現5G基站全域覆蓋,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路,推動網際網路城市出口頻寬擴容。實施道路、能源、管網等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工程,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慧型調度體系建設。推動重大科技、產業技術等創新平台建設。支持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基於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市政公用設施、建築等物聯網套用和智慧型化改造,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套用,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建設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運行管理服務平台,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
第三篇 推動人力資源開發 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立足畢節人口規模和結構,以職業教育為重點,全面提高人口素質,培養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
第八章 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推進畢節職業學校擴容提質,深化產教融合,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第一節 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
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最佳化升級方向,合理調整職業教育專業設定,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實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圍繞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2025年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全面達標。深化職普融通,拓寬中職和專科本科銜接渠道,探索長學制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加快貴州工貿職業學院、畢節工業職業學院提質發展,支持織金中等職業學校、大方綜合職業技術學校等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職業教育布局,建成畢節職教城二期工程。支持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參與國家“雙高計畫”職業院校遴選。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支持與廣州、深圳等發達地區聯合共建職業技術學院,促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開放共享。
第二節 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依託畢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威寧經濟開發區等高水平建設產教融合園區,推廣“產業園區+企業+職業院校”培養模式,推動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畢節工業職業學院等與優強企業合作,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引企入校”“引校進企”“前店後校”等合作模式,推進校企合一、人員同訓、設備共享。推廣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和學徒實習實訓。建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鼓勵以資源庫為載體持續深化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集約化和集團化辦學,推動行業協會、骨幹企業、職業學校聯合組建產教融合聯盟,實現學校、企業、行業和區域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第三節 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
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計畫,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相關係列職稱評審銜接機制,暢通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通道。推動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參加機關企事業單位招錄(聘)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對待。建立靈活開放的課程設定、工學交替、彈性學制等人才培養方式,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具有畢節特色的人力資源品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技能培訓機構,建立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機制,提升人力資源培訓水平。完善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職業教育學歷“雙證書”制度。
第九章 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堅持以用為本,聚焦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第一節 培養造就高水平人才
支持畢節與國內一流農業高校合作,打造“專家庫+推廣團隊+經營主體”的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推動發達地區醫療機構對口支援畢節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醫療專家+本地醫生”聯合診療團隊,加強全科醫生培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深入實施教師“特崗計畫”,完善公辦中國小、中等職業學校等教師配置標準。支持畢節與國家有關部委、東部發達省市通過自主協商選派年輕幹部進行學習鍛鍊,選派各行業領域優秀人才到東部地區科研院所、醫院、高校等進行研修學習。鼓勵東部地區科研院所、醫院、高校根據需要選派專家到畢節掛(任)職,培育科研骨幹。
第二節 多渠道引才聚才
繼續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西部之光”“博士服務團”等人才和引智項目向畢節傾斜。繼續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畫,面向畢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同心智力支持工程”、院士專家柔性引進項目等,支持用人單位設立“候鳥型”人才工作站,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退休返聘等方式吸引省內外人才。推進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科技創新基地、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等聚才平台建設,新建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至3個。在充分尊重個人意願的前提下,建立畢節在外優秀人才資料庫,推動招才引智、招商引資深度融合,吸引優秀人才通過總部回遷、項目回移、資金回流、技術回饋等方式回鄉創新創業。對畢節吸引聚集人才積極予以資金傾斜支持,依法落實津貼補貼、科研經費等政策。農民工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各項補貼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分紅等中長期激勵。事業單位可通過特設崗位方式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不受單位崗位總量、結構比例限制。允許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按規定在畢節兼職並取得合法報酬。
第十章 提高人才服務保障水平
強化服務平台支撐,加強人力資源服務保障,激發各類人才就業創業活力。
第一節 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
健全人才綜合服務體系,加強醫療、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服務。支持畢節結合實際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資源精深加工、新材料等領域的在畢節頂尖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給予科研獎勵和生活補助。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建立職業資格與相應職稱、職業技能等級、學歷比照制度,擴大職稱評聘覆蓋面。落實技師聘任制度,鼓勵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
第二節 搭建就業創業服務平台
支持建設畢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培育引進一批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企業。完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平台功能,加強與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等合作,健全信息發布、政策諮詢、職業指導、就業培訓等服務體系,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強政企合作,大力培育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最佳化完善創客空間、開放工坊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運營機制。充分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大學科技園等有利條件,聯合行業領軍企業與創業投資機構,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第四篇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圍繞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等,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不斷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第十一章 完善統一戰線參與機制
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優勢,廣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參與和支持畢節建設,推動畢節成為統一戰線助力地方改革發展實踐展示視窗。
第一節 豐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基層實踐
健全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機制與重大問題決策協商制度,研究成立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專家指導組,邀請黨外人士參加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治理等方面重大決策論證活動,對重要規劃、重大政策等進行諮詢論證。充分發揮黨外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團、科技特派員等人才團隊優勢,每年組織100人次以上專家赴畢節開展重大問題調查研究。推動成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指導組,協調科研院所幫助謀劃申報和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立足畢節所需、黨派所能,支持各民主黨派組織院士專家、傑出青年等高層次人才開展專項技術攻關。支持舉辦“企業家畢節行高峰論壇暨招商引資洽談會”,幫助引進優強企業。協調東部各省市統一戰線,幫助畢節開展企業家培訓。通過聘請統一戰線人士擔任特約監察員、檢察員、審計員、督導員等形式,對地方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等情況進行民主監督。
第二節 完善統一戰線長效支持機制
支持中央統戰部牽頭,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等參與,建立健全統一戰線助力畢節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以及與畢節雙向互派幹部掛職等,打造統一戰線社會服務實踐基地、黨外幹部實踐基地。支持畢節建成全國統一戰線培訓基地。完善教育、醫療對口幫扶機制,推動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成立教育醫療聯合工作組,建立知名專家擔任(兼任)畢節高校校(院)長、醫院院長協調機制並實現畢節所有高校、三級醫院全覆蓋,幫助培訓教育管理人員、學科帶頭人和住院醫師、全科醫生等各類人才。支持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打造一批特色學科,協調1至2所全國知名大學幫助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打造“雙一流”學科。幫助引進品牌學校開展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協調發達地區優質學校對口支援畢節有關高校。支持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威寧自治縣人民醫院等打造國內一流專科。持續推進市縣鄉醫療機構遠程會診、專家坐診,推動實現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網際網路+智慧醫療”建設全覆蓋。
第十二章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培育更多更有活力和創造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第一節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深入推進土地資源市場化改革,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推動土地複合開發利用和用途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擴大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發展的使用範圍。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鈎政策。推動礦產資源市場化配置,支持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屬於省級發證的礦業權委託畢節組織招拍掛出讓,鼓勵礦山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風險勘查。推進完善“淨礦”出讓新機制,支持開展集體石漠化土地改革試點。支持畢節開展普惠金融改革,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和便利度。開展縣域金融改革創新、金融工程等試點。支持畢節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金融支農創新試點,培育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建立健全工商資本租賃農戶承包地分級備案制度和租賃農地風險保障金制度。
第二節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市場監管、社保、稅務等年報“多報合一”。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核准和備案程式,加強與用地、環評等制度的銜接。全面實行由政府統一組織對地質災害、水土保持等評估評價事項進行區域評估。最佳化市政公用設施報裝接入流程,對水電氣暖等市政接入工程施工許可實施告知承諾管理和線上並聯辦理。鼓勵製造業領域相關政府投資基金積極參與投資畢節重大產業項目。充分套用居民“刷臉辦電”、小微企業“一證辦電”,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完善市場監管執法體制、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允許破產管理人在破產案件受理後依法查詢破產企業信息,在處置被查封財產時無需辦理解封手續。糾正中介機構壟斷經營、強制服務等行為,清理取消企業在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維護公平競爭。推動畢節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智慧化升級,推動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管機制改革。持續推進企業開辦當日辦結服務,最佳化企業註銷登記和正常跨區域遷移服務。建立因政策變化、規劃調整等造成企業合法利益受損的補償救濟機制,完善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制度。擴大部門和地方間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範圍,促進更多事項網上辦、一次辦。
第三節 深化能源工業運行機制改革
鼓勵煤炭企業、火電企業通過資本注入、股權置換、兼併重組、股權劃轉等方式推進煤炭和煤電實現聯營。最佳化煤炭資源開採方式,降低開採成本,促進發電成本降低。健全水電火電發電權交易制度,平衡水火電利益關係。完善電煤中長期契約協商制度,穩定煤電雙方市場預期。鼓勵畢節通過參與送受電雙方協商、市場化交易等方式,形成合理送電價格。建立“西電東送”長效機制,完善“黔電送粵”交易機制。建立與湖南、重慶等周邊省市“黔電送外”合作機制。支持畢節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發揮貴州能源雲綜合信息管理平台作用,統籌平衡能源供需。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運營試點,探索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完善電煤儲備制度,健全“基礎存煤+季節存煤+應急存煤”機制。加快織金等煤炭儲備中心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區域或企業建設煤炭儲備交易中心。建立天然氣產供儲銷一體化發展和綜合性調度機制。
第十三章 積極推進區域開放合作
全面提高開放合作水平,推動區域聯動協作,促進中心城區、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打造黔滇川省際交界區域重要增長極。
第一節 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推進畢節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支持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共享通道資源,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利用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國際智慧型產業博覽會等會展平台,加強與東協在能源、教育、農業等領域合作。建成畢節國際內陸港,推進黔滇川區域物流聯動發展。支持畢節設立航空口岸和鐵路口岸。
第二節 深入推進區際互助合作
支持畢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導東部地區企業到畢節開展產業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加快製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推動東部地區優質教育、醫療機構與畢節學校、醫院“一對一”合作,共享優質資源。推動東部地區科研機構對畢節產業轉型發展、生態治理修復等領域技術難點開展聯合攻關。穩定“黔電送粵”規模。推動畢節與四川、雲南相鄰地區加強產業協同、合作發展。加快推進畢(節)水(城)興(義)能源資源富集區聯動發展,推動畢節與貴陽、遵義共同打造貴州發展“金三角”。
第三節 推進新型城鎮化
構建以七星關—大方中心城區為發展極核,黔西、威寧兩個城市副中心為支撐,赫章、納雍、織金、金沙為主要節點的城鎮體系。推進七星關—大方同城化,加快建設骨幹路網,加強高鐵站、機場等交通樞紐互聯互通,增強中心城區產業和人口聚集能力,打造黔滇川省際交界區域重要節點城市。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中央財政積極支持城市更新、城市生態修復,推進污水處理及供氣、供熱、地下綜合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建設海綿城市。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推動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向城市郊區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
第十四章 完善共建共享體制機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脫貧民眾為重點,健全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機制,健全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民眾。
第一節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深入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有序引導農村集體組織和農民自願入股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城市“三變”多元新模式。完善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返租倒包、訂單契約、流轉聘用、服務協作、股份合作和資產收益等方式,鼓勵民眾與龍頭企業形成利益聯結。強化對市場主體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創新推進城鄉基層黨組織領辦新型集體經濟。
第二節 持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健全企業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落實最低工資制度,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合理確定工作人員工資水平。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穩步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完善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機制,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實施發展產業、實現就業的開發式幫扶。
第三節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深入推進教育薄弱環節改善提升,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提升高等教育供給質量。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實現常住人口3萬人以上的鄉鎮建設2所以上公辦中心幼稚園,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公辦幼稚園全覆蓋。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到2025年,建成城鎮義務教育學校130所,新增國小學位16.2萬個、國中學位9萬個。統籌教師編制配置和跨縣區調整,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特色發展高中教育,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學校,新增高中學位6萬個。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建設套用型大學,畢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達到有關要求時按程式升格為本科院校,畢節市財貿學校按程式升格為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第四節 加強醫療衛生健康保障
提升優生優育保障服務水平,支持普及罕見病高危家庭基因篩查、孕期檢查、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完善托育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推動市級醫療機構提檔升級,支持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打造黔滇川省際交界區域醫療服務高地。鼓勵綜合醫院多院區發展,拓展巡回醫療、進修培養等多元模式,加快發展感染、呼吸、重症等重點專科群。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域醫療服務網路,建設18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新建、改擴建一批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健全中醫服務體系,力爭實現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定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健全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完善重大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推動疾控中心提質擴能,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科學精準處置局部突發疫情。嚴格落實分區分級管控措施,適時做好風險等級動態調整。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和物資保障平戰轉換體系,加快建立健全生活物資保障體系,確保應急狀況下及時就近調運生活物資,切實保障民生商品市場供應不斷不亂。
第五節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落實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服務保障,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持續擴大普惠養老服務供給。暢通失業保險待遇申領渠道。加強工傷預防、工傷康復工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對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口,按規定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並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製作用,紮實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不斷提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水平,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第六節 提升公共文體服務水平
最佳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和數位化發展。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設施建設運營。推進社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和學校場館開放共享,擴大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場所覆蓋面,因地制宜發展體育公園,支持在不妨礙防洪安全前提下利用城市沿河兩岸等場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補齊鄉村公共體育設施短板,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提質增效。
第五篇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實施保障機制,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確保規劃主要目標和任務順利實現。
第十五章 加強組織領導
第一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領導貫穿畢節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激勵幹部銳意創新、埋頭苦幹、同心攻堅,調動各級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實現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第二節 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
統籌各類資金資源,穩妥化解畢節政府債務高風險縣區債務風險。畢節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均可按程式向貴州省政府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予以支持。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畢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到畢節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利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開展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污染治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等項目。鼓勵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畢節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融資擔保業務按規定給予支持。落實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政策。拓寬農村抵質押物範圍,逐步推進農民住房農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工作。支持畢節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
第三節 加強土地要素供給保障
根據自然地理條件、資源本底情況和發展建設實際,科學合理確定畢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在嚴格保護耕地前提下,適度增加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按照實事求是、應劃盡劃的原則,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與整合最佳化自然保護地。完善城鎮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政策,推動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允許創新生態移民
遷出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政策,支持探索煤炭採礦退出區域建設用地空間置換、指標交易的路徑,支持因地制宜推進工礦廢棄地治理,整理騰出的建設用地可作為節餘指標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管理,復墾出的耕地節餘指標可按規定申請國家統籌補充耕地指標交易。
第十六章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貴州省要切實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細化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畢節市要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地落實。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按程式報批。國家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加強對畢節的指導,在有關專項規劃編制、政策措施制定、重大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方面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幫助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加強宣傳引導,支持各類主體參與畢節建設,及時總結推廣示範區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共同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內容解讀

《規劃》指出,新時代繼續推進畢節改革發展,探索綠色發展路徑、推進資源型經濟全面綠色轉型,豐富人力資源開發模式、培養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勞動者,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實踐、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對推動生態脆弱地區、資源型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高質量發展示範意義重大。
《規劃》強調,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優勢,紮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努力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範區。
《規劃》提出,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要圍繞鄉村振興新典範、綠色發展樣板區、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等發展定位,著力推進三方面重點任務:一是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穩定性、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網路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二是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提高人才服務保障水平,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三是通過完善統一戰線參與機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積極推進區域開放合作、完善共建共享體制機制,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規劃》要求,貴州省要切實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細化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畢節市要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地落實。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按程式報批。國家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加強對畢節的指導,在有關專項規劃編制、政策措施制定、重大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方面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幫助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加強宣傳引導,支持各類主體參與畢節建設,及時總結推廣示範區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共同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